"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BB姬”(bibiji300)

原創不易,喜歡我們就請多多關注吧~

"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BB姬”(bibiji300)

原創不易,喜歡我們就請多多關注吧~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天才鹹魚 | 文

上週四朋友給我發來這樣一個截圖,我承認我迷惑了:


"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BB姬”(bibiji300)

原創不易,喜歡我們就請多多關注吧~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天才鹹魚 | 文

上週四朋友給我發來這樣一個截圖,我承認我迷惑了: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以至於一直被迷惑到了一星期之後才想起來談一談這件事(好吧其實是太摸了)。

這篇微博獲得了上萬的轉發量,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得到了國內各路遊戲媒體的關注。大部分玩家看到這篇微博後,相信第一反應也和我一樣:迷惑。


"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BB姬”(bibiji300)

原創不易,喜歡我們就請多多關注吧~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天才鹹魚 | 文

上週四朋友給我發來這樣一個截圖,我承認我迷惑了: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以至於一直被迷惑到了一星期之後才想起來談一談這件事(好吧其實是太摸了)。

這篇微博獲得了上萬的轉發量,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得到了國內各路遊戲媒體的關注。大部分玩家看到這篇微博後,相信第一反應也和我一樣:迷惑。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GTA:聖安德列斯》的小地圖和UI,標誌性的紅圈,經典的BGM和開頭《GTA5》的“看雲式”進場動畫,“Thief”被替換成了“Police”,這儼然成了一個“GPA”的宣傳片。


《GTA》,這個遊戲史上神話一樣的系列,自誕生以來有關其中暴力色情內容的爭議就從未停歇。而在國內,更是在直播平臺和購物平臺上難尋蹤影。

而《人民日報》作為國內最具有話語權的官媒之一,儘管近些年對遊戲產業多有肯定,但是和GTA這個遊戲界的“混不吝”走到一起?怎麼也看不出有這個可能。

更不用說用《GTA》來宣傳人民警察。


"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BB姬”(bibiji300)

原創不易,喜歡我們就請多多關注吧~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天才鹹魚 | 文

上週四朋友給我發來這樣一個截圖,我承認我迷惑了: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以至於一直被迷惑到了一星期之後才想起來談一談這件事(好吧其實是太摸了)。

這篇微博獲得了上萬的轉發量,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得到了國內各路遊戲媒體的關注。大部分玩家看到這篇微博後,相信第一反應也和我一樣:迷惑。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GTA:聖安德列斯》的小地圖和UI,標誌性的紅圈,經典的BGM和開頭《GTA5》的“看雲式”進場動畫,“Thief”被替換成了“Police”,這儼然成了一個“GPA”的宣傳片。


《GTA》,這個遊戲史上神話一樣的系列,自誕生以來有關其中暴力色情內容的爭議就從未停歇。而在國內,更是在直播平臺和購物平臺上難尋蹤影。

而《人民日報》作為國內最具有話語權的官媒之一,儘管近些年對遊戲產業多有肯定,但是和GTA這個遊戲界的“混不吝”走到一起?怎麼也看不出有這個可能。

更不用說用《GTA》來宣傳人民警察。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首先要注意的是,這則宣傳片的製作方並不是《人民日報》,而是“紅牡蠣工作室”。後者一直專注於為人民警察製作宣傳片,其創始人之一郭冠男本人正是廣東省公安廳經偵局2017年的刑警,身為90後的他想必也是一名遊戲玩家。


"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BB姬”(bibiji300)

原創不易,喜歡我們就請多多關注吧~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天才鹹魚 | 文

上週四朋友給我發來這樣一個截圖,我承認我迷惑了: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以至於一直被迷惑到了一星期之後才想起來談一談這件事(好吧其實是太摸了)。

這篇微博獲得了上萬的轉發量,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得到了國內各路遊戲媒體的關注。大部分玩家看到這篇微博後,相信第一反應也和我一樣:迷惑。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GTA:聖安德列斯》的小地圖和UI,標誌性的紅圈,經典的BGM和開頭《GTA5》的“看雲式”進場動畫,“Thief”被替換成了“Police”,這儼然成了一個“GPA”的宣傳片。


《GTA》,這個遊戲史上神話一樣的系列,自誕生以來有關其中暴力色情內容的爭議就從未停歇。而在國內,更是在直播平臺和購物平臺上難尋蹤影。

而《人民日報》作為國內最具有話語權的官媒之一,儘管近些年對遊戲產業多有肯定,但是和GTA這個遊戲界的“混不吝”走到一起?怎麼也看不出有這個可能。

更不用說用《GTA》來宣傳人民警察。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首先要注意的是,這則宣傳片的製作方並不是《人民日報》,而是“紅牡蠣工作室”。後者一直專注於為人民警察製作宣傳片,其創始人之一郭冠男本人正是廣東省公安廳經偵局2017年的刑警,身為90後的他想必也是一名遊戲玩家。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不過這次的“中國警察真人版”能夠被《人民日報》翻牌,似乎成為了主流媒體更進一步接納遊戲的證明。

在大眾眼中,官媒似乎總是與遊戲勢同水火,讓大家影響最為深刻的,大概就是2017年《人民日報》一篇《荊軻是女的?小學生玩<王者榮耀>還能學好歷史嗎?》讓騰訊股價大跌。


"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BB姬”(bibiji300)

原創不易,喜歡我們就請多多關注吧~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天才鹹魚 | 文

上週四朋友給我發來這樣一個截圖,我承認我迷惑了: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以至於一直被迷惑到了一星期之後才想起來談一談這件事(好吧其實是太摸了)。

這篇微博獲得了上萬的轉發量,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得到了國內各路遊戲媒體的關注。大部分玩家看到這篇微博後,相信第一反應也和我一樣:迷惑。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GTA:聖安德列斯》的小地圖和UI,標誌性的紅圈,經典的BGM和開頭《GTA5》的“看雲式”進場動畫,“Thief”被替換成了“Police”,這儼然成了一個“GPA”的宣傳片。


《GTA》,這個遊戲史上神話一樣的系列,自誕生以來有關其中暴力色情內容的爭議就從未停歇。而在國內,更是在直播平臺和購物平臺上難尋蹤影。

而《人民日報》作為國內最具有話語權的官媒之一,儘管近些年對遊戲產業多有肯定,但是和GTA這個遊戲界的“混不吝”走到一起?怎麼也看不出有這個可能。

更不用說用《GTA》來宣傳人民警察。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首先要注意的是,這則宣傳片的製作方並不是《人民日報》,而是“紅牡蠣工作室”。後者一直專注於為人民警察製作宣傳片,其創始人之一郭冠男本人正是廣東省公安廳經偵局2017年的刑警,身為90後的他想必也是一名遊戲玩家。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不過這次的“中國警察真人版”能夠被《人民日報》翻牌,似乎成為了主流媒體更進一步接納遊戲的證明。

在大眾眼中,官媒似乎總是與遊戲勢同水火,讓大家影響最為深刻的,大概就是2017年《人民日報》一篇《荊軻是女的?小學生玩<王者榮耀>還能學好歷史嗎?》讓騰訊股價大跌。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不過自從當時那場“輿論大戰”以來,《人民日報》對於遊戲的態度明顯緩和了許多,多次刊文支持合理看待遊戲,反對“妖魔化遊戲”。

甚至在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中國隊在電競表演賽奪冠後,發文肯定了遊戲產業的經濟價值。雖然文中強調要“著力引導遊戲產業健康發展”以及“依靠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遊戲賦予了一層宣傳工具的意味。


"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BB姬”(bibiji300)

原創不易,喜歡我們就請多多關注吧~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天才鹹魚 | 文

上週四朋友給我發來這樣一個截圖,我承認我迷惑了: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以至於一直被迷惑到了一星期之後才想起來談一談這件事(好吧其實是太摸了)。

這篇微博獲得了上萬的轉發量,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得到了國內各路遊戲媒體的關注。大部分玩家看到這篇微博後,相信第一反應也和我一樣:迷惑。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GTA:聖安德列斯》的小地圖和UI,標誌性的紅圈,經典的BGM和開頭《GTA5》的“看雲式”進場動畫,“Thief”被替換成了“Police”,這儼然成了一個“GPA”的宣傳片。


《GTA》,這個遊戲史上神話一樣的系列,自誕生以來有關其中暴力色情內容的爭議就從未停歇。而在國內,更是在直播平臺和購物平臺上難尋蹤影。

而《人民日報》作為國內最具有話語權的官媒之一,儘管近些年對遊戲產業多有肯定,但是和GTA這個遊戲界的“混不吝”走到一起?怎麼也看不出有這個可能。

更不用說用《GTA》來宣傳人民警察。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首先要注意的是,這則宣傳片的製作方並不是《人民日報》,而是“紅牡蠣工作室”。後者一直專注於為人民警察製作宣傳片,其創始人之一郭冠男本人正是廣東省公安廳經偵局2017年的刑警,身為90後的他想必也是一名遊戲玩家。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不過這次的“中國警察真人版”能夠被《人民日報》翻牌,似乎成為了主流媒體更進一步接納遊戲的證明。

在大眾眼中,官媒似乎總是與遊戲勢同水火,讓大家影響最為深刻的,大概就是2017年《人民日報》一篇《荊軻是女的?小學生玩<王者榮耀>還能學好歷史嗎?》讓騰訊股價大跌。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不過自從當時那場“輿論大戰”以來,《人民日報》對於遊戲的態度明顯緩和了許多,多次刊文支持合理看待遊戲,反對“妖魔化遊戲”。

甚至在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中國隊在電競表演賽奪冠後,發文肯定了遊戲產業的經濟價值。雖然文中強調要“著力引導遊戲產業健康發展”以及“依靠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遊戲賦予了一層宣傳工具的意味。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2018年,在北京師範大學與清華大學兩位教授合作的研究中,對《人民日報》所有涉及“遊戲”的報道進行了整理,共得到了1718篇報道。

有趣的是,與大家普遍認為的傳統媒體並不待見遊戲的印象相比,在近五年的時間內《人民日報》關於遊戲負面的報道僅佔到了總數的13%,與2008年之前相比有了大幅度的下降,而其餘的都是正面或者是中性的報道。


"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BB姬”(bibiji300)

原創不易,喜歡我們就請多多關注吧~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天才鹹魚 | 文

上週四朋友給我發來這樣一個截圖,我承認我迷惑了: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以至於一直被迷惑到了一星期之後才想起來談一談這件事(好吧其實是太摸了)。

這篇微博獲得了上萬的轉發量,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得到了國內各路遊戲媒體的關注。大部分玩家看到這篇微博後,相信第一反應也和我一樣:迷惑。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GTA:聖安德列斯》的小地圖和UI,標誌性的紅圈,經典的BGM和開頭《GTA5》的“看雲式”進場動畫,“Thief”被替換成了“Police”,這儼然成了一個“GPA”的宣傳片。


《GTA》,這個遊戲史上神話一樣的系列,自誕生以來有關其中暴力色情內容的爭議就從未停歇。而在國內,更是在直播平臺和購物平臺上難尋蹤影。

而《人民日報》作為國內最具有話語權的官媒之一,儘管近些年對遊戲產業多有肯定,但是和GTA這個遊戲界的“混不吝”走到一起?怎麼也看不出有這個可能。

更不用說用《GTA》來宣傳人民警察。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首先要注意的是,這則宣傳片的製作方並不是《人民日報》,而是“紅牡蠣工作室”。後者一直專注於為人民警察製作宣傳片,其創始人之一郭冠男本人正是廣東省公安廳經偵局2017年的刑警,身為90後的他想必也是一名遊戲玩家。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不過這次的“中國警察真人版”能夠被《人民日報》翻牌,似乎成為了主流媒體更進一步接納遊戲的證明。

在大眾眼中,官媒似乎總是與遊戲勢同水火,讓大家影響最為深刻的,大概就是2017年《人民日報》一篇《荊軻是女的?小學生玩<王者榮耀>還能學好歷史嗎?》讓騰訊股價大跌。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不過自從當時那場“輿論大戰”以來,《人民日報》對於遊戲的態度明顯緩和了許多,多次刊文支持合理看待遊戲,反對“妖魔化遊戲”。

甚至在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中國隊在電競表演賽奪冠後,發文肯定了遊戲產業的經濟價值。雖然文中強調要“著力引導遊戲產業健康發展”以及“依靠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遊戲賦予了一層宣傳工具的意味。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2018年,在北京師範大學與清華大學兩位教授合作的研究中,對《人民日報》所有涉及“遊戲”的報道進行了整理,共得到了1718篇報道。

有趣的是,與大家普遍認為的傳統媒體並不待見遊戲的印象相比,在近五年的時間內《人民日報》關於遊戲負面的報道僅佔到了總數的13%,與2008年之前相比有了大幅度的下降,而其餘的都是正面或者是中性的報道。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從數據上看,遊戲在輿論中的形象正在逐年改善。

主流輿論態度的逐漸轉變,更多是由於國內遊戲市場規模的擴大,以及經濟潛力的急速膨脹。

中央二套財經頻道在本月初的節目中報道稱,我國電競用戶規模超5億,人才缺口達100萬,電競從業者月薪超過1.1萬。


"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BB姬”(bibiji300)

原創不易,喜歡我們就請多多關注吧~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天才鹹魚 | 文

上週四朋友給我發來這樣一個截圖,我承認我迷惑了: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以至於一直被迷惑到了一星期之後才想起來談一談這件事(好吧其實是太摸了)。

這篇微博獲得了上萬的轉發量,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得到了國內各路遊戲媒體的關注。大部分玩家看到這篇微博後,相信第一反應也和我一樣:迷惑。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GTA:聖安德列斯》的小地圖和UI,標誌性的紅圈,經典的BGM和開頭《GTA5》的“看雲式”進場動畫,“Thief”被替換成了“Police”,這儼然成了一個“GPA”的宣傳片。


《GTA》,這個遊戲史上神話一樣的系列,自誕生以來有關其中暴力色情內容的爭議就從未停歇。而在國內,更是在直播平臺和購物平臺上難尋蹤影。

而《人民日報》作為國內最具有話語權的官媒之一,儘管近些年對遊戲產業多有肯定,但是和GTA這個遊戲界的“混不吝”走到一起?怎麼也看不出有這個可能。

更不用說用《GTA》來宣傳人民警察。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首先要注意的是,這則宣傳片的製作方並不是《人民日報》,而是“紅牡蠣工作室”。後者一直專注於為人民警察製作宣傳片,其創始人之一郭冠男本人正是廣東省公安廳經偵局2017年的刑警,身為90後的他想必也是一名遊戲玩家。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不過這次的“中國警察真人版”能夠被《人民日報》翻牌,似乎成為了主流媒體更進一步接納遊戲的證明。

在大眾眼中,官媒似乎總是與遊戲勢同水火,讓大家影響最為深刻的,大概就是2017年《人民日報》一篇《荊軻是女的?小學生玩<王者榮耀>還能學好歷史嗎?》讓騰訊股價大跌。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不過自從當時那場“輿論大戰”以來,《人民日報》對於遊戲的態度明顯緩和了許多,多次刊文支持合理看待遊戲,反對“妖魔化遊戲”。

甚至在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中國隊在電競表演賽奪冠後,發文肯定了遊戲產業的經濟價值。雖然文中強調要“著力引導遊戲產業健康發展”以及“依靠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遊戲賦予了一層宣傳工具的意味。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2018年,在北京師範大學與清華大學兩位教授合作的研究中,對《人民日報》所有涉及“遊戲”的報道進行了整理,共得到了1718篇報道。

有趣的是,與大家普遍認為的傳統媒體並不待見遊戲的印象相比,在近五年的時間內《人民日報》關於遊戲負面的報道僅佔到了總數的13%,與2008年之前相比有了大幅度的下降,而其餘的都是正面或者是中性的報道。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從數據上看,遊戲在輿論中的形象正在逐年改善。

主流輿論態度的逐漸轉變,更多是由於國內遊戲市場規模的擴大,以及經濟潛力的急速膨脹。

中央二套財經頻道在本月初的節目中報道稱,我國電競用戶規模超5億,人才缺口達100萬,電競從業者月薪超過1.1萬。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不管這個數據看起來有多麼的不靠譜,但是這正說明了只要你能把蛋糕做得足夠大,輿論自然會為你折腰。


"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BB姬”(bibiji300)

原創不易,喜歡我們就請多多關注吧~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天才鹹魚 | 文

上週四朋友給我發來這樣一個截圖,我承認我迷惑了: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以至於一直被迷惑到了一星期之後才想起來談一談這件事(好吧其實是太摸了)。

這篇微博獲得了上萬的轉發量,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得到了國內各路遊戲媒體的關注。大部分玩家看到這篇微博後,相信第一反應也和我一樣:迷惑。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GTA:聖安德列斯》的小地圖和UI,標誌性的紅圈,經典的BGM和開頭《GTA5》的“看雲式”進場動畫,“Thief”被替換成了“Police”,這儼然成了一個“GPA”的宣傳片。


《GTA》,這個遊戲史上神話一樣的系列,自誕生以來有關其中暴力色情內容的爭議就從未停歇。而在國內,更是在直播平臺和購物平臺上難尋蹤影。

而《人民日報》作為國內最具有話語權的官媒之一,儘管近些年對遊戲產業多有肯定,但是和GTA這個遊戲界的“混不吝”走到一起?怎麼也看不出有這個可能。

更不用說用《GTA》來宣傳人民警察。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首先要注意的是,這則宣傳片的製作方並不是《人民日報》,而是“紅牡蠣工作室”。後者一直專注於為人民警察製作宣傳片,其創始人之一郭冠男本人正是廣東省公安廳經偵局2017年的刑警,身為90後的他想必也是一名遊戲玩家。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不過這次的“中國警察真人版”能夠被《人民日報》翻牌,似乎成為了主流媒體更進一步接納遊戲的證明。

在大眾眼中,官媒似乎總是與遊戲勢同水火,讓大家影響最為深刻的,大概就是2017年《人民日報》一篇《荊軻是女的?小學生玩<王者榮耀>還能學好歷史嗎?》讓騰訊股價大跌。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不過自從當時那場“輿論大戰”以來,《人民日報》對於遊戲的態度明顯緩和了許多,多次刊文支持合理看待遊戲,反對“妖魔化遊戲”。

甚至在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中國隊在電競表演賽奪冠後,發文肯定了遊戲產業的經濟價值。雖然文中強調要“著力引導遊戲產業健康發展”以及“依靠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遊戲賦予了一層宣傳工具的意味。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2018年,在北京師範大學與清華大學兩位教授合作的研究中,對《人民日報》所有涉及“遊戲”的報道進行了整理,共得到了1718篇報道。

有趣的是,與大家普遍認為的傳統媒體並不待見遊戲的印象相比,在近五年的時間內《人民日報》關於遊戲負面的報道僅佔到了總數的13%,與2008年之前相比有了大幅度的下降,而其餘的都是正面或者是中性的報道。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從數據上看,遊戲在輿論中的形象正在逐年改善。

主流輿論態度的逐漸轉變,更多是由於國內遊戲市場規模的擴大,以及經濟潛力的急速膨脹。

中央二套財經頻道在本月初的節目中報道稱,我國電競用戶規模超5億,人才缺口達100萬,電競從業者月薪超過1.1萬。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不管這個數據看起來有多麼的不靠譜,但是這正說明了只要你能把蛋糕做得足夠大,輿論自然會為你折腰。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去年十月《荒野大鏢客2》席捲整個遊戲圈,同時也吸引到了央視的關注。同樣在財經頻道,節目直接稱大表哥2為“僅次於《GTA5》的神作”。(那麼這句話似乎表明央視也承認了《GTA5》的神作地位?)

同時由於遊戲對於大眾生活的滲透之深,彷彿不懂點遊戲已經不好意思在媒體平臺上跟別人聊上幾句了。

中國消防官微正是這樣一個例子。消防和遊戲看上去八竿子打不著,然而調皮的官博君總是能以各種奇特的角度,從遊戲切入到消防知識科普中。


"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BB姬”(bibiji300)

原創不易,喜歡我們就請多多關注吧~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天才鹹魚 | 文

上週四朋友給我發來這樣一個截圖,我承認我迷惑了: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以至於一直被迷惑到了一星期之後才想起來談一談這件事(好吧其實是太摸了)。

這篇微博獲得了上萬的轉發量,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得到了國內各路遊戲媒體的關注。大部分玩家看到這篇微博後,相信第一反應也和我一樣:迷惑。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GTA:聖安德列斯》的小地圖和UI,標誌性的紅圈,經典的BGM和開頭《GTA5》的“看雲式”進場動畫,“Thief”被替換成了“Police”,這儼然成了一個“GPA”的宣傳片。


《GTA》,這個遊戲史上神話一樣的系列,自誕生以來有關其中暴力色情內容的爭議就從未停歇。而在國內,更是在直播平臺和購物平臺上難尋蹤影。

而《人民日報》作為國內最具有話語權的官媒之一,儘管近些年對遊戲產業多有肯定,但是和GTA這個遊戲界的“混不吝”走到一起?怎麼也看不出有這個可能。

更不用說用《GTA》來宣傳人民警察。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首先要注意的是,這則宣傳片的製作方並不是《人民日報》,而是“紅牡蠣工作室”。後者一直專注於為人民警察製作宣傳片,其創始人之一郭冠男本人正是廣東省公安廳經偵局2017年的刑警,身為90後的他想必也是一名遊戲玩家。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不過這次的“中國警察真人版”能夠被《人民日報》翻牌,似乎成為了主流媒體更進一步接納遊戲的證明。

在大眾眼中,官媒似乎總是與遊戲勢同水火,讓大家影響最為深刻的,大概就是2017年《人民日報》一篇《荊軻是女的?小學生玩<王者榮耀>還能學好歷史嗎?》讓騰訊股價大跌。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不過自從當時那場“輿論大戰”以來,《人民日報》對於遊戲的態度明顯緩和了許多,多次刊文支持合理看待遊戲,反對“妖魔化遊戲”。

甚至在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中國隊在電競表演賽奪冠後,發文肯定了遊戲產業的經濟價值。雖然文中強調要“著力引導遊戲產業健康發展”以及“依靠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遊戲賦予了一層宣傳工具的意味。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2018年,在北京師範大學與清華大學兩位教授合作的研究中,對《人民日報》所有涉及“遊戲”的報道進行了整理,共得到了1718篇報道。

有趣的是,與大家普遍認為的傳統媒體並不待見遊戲的印象相比,在近五年的時間內《人民日報》關於遊戲負面的報道僅佔到了總數的13%,與2008年之前相比有了大幅度的下降,而其餘的都是正面或者是中性的報道。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從數據上看,遊戲在輿論中的形象正在逐年改善。

主流輿論態度的逐漸轉變,更多是由於國內遊戲市場規模的擴大,以及經濟潛力的急速膨脹。

中央二套財經頻道在本月初的節目中報道稱,我國電競用戶規模超5億,人才缺口達100萬,電競從業者月薪超過1.1萬。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不管這個數據看起來有多麼的不靠譜,但是這正說明了只要你能把蛋糕做得足夠大,輿論自然會為你折腰。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去年十月《荒野大鏢客2》席捲整個遊戲圈,同時也吸引到了央視的關注。同樣在財經頻道,節目直接稱大表哥2為“僅次於《GTA5》的神作”。(那麼這句話似乎表明央視也承認了《GTA5》的神作地位?)

同時由於遊戲對於大眾生活的滲透之深,彷彿不懂點遊戲已經不好意思在媒體平臺上跟別人聊上幾句了。

中國消防官微正是這樣一個例子。消防和遊戲看上去八竿子打不著,然而調皮的官博君總是能以各種奇特的角度,從遊戲切入到消防知識科普中。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BB姬”(bibiji300)

原創不易,喜歡我們就請多多關注吧~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天才鹹魚 | 文

上週四朋友給我發來這樣一個截圖,我承認我迷惑了: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以至於一直被迷惑到了一星期之後才想起來談一談這件事(好吧其實是太摸了)。

這篇微博獲得了上萬的轉發量,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得到了國內各路遊戲媒體的關注。大部分玩家看到這篇微博後,相信第一反應也和我一樣:迷惑。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GTA:聖安德列斯》的小地圖和UI,標誌性的紅圈,經典的BGM和開頭《GTA5》的“看雲式”進場動畫,“Thief”被替換成了“Police”,這儼然成了一個“GPA”的宣傳片。


《GTA》,這個遊戲史上神話一樣的系列,自誕生以來有關其中暴力色情內容的爭議就從未停歇。而在國內,更是在直播平臺和購物平臺上難尋蹤影。

而《人民日報》作為國內最具有話語權的官媒之一,儘管近些年對遊戲產業多有肯定,但是和GTA這個遊戲界的“混不吝”走到一起?怎麼也看不出有這個可能。

更不用說用《GTA》來宣傳人民警察。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首先要注意的是,這則宣傳片的製作方並不是《人民日報》,而是“紅牡蠣工作室”。後者一直專注於為人民警察製作宣傳片,其創始人之一郭冠男本人正是廣東省公安廳經偵局2017年的刑警,身為90後的他想必也是一名遊戲玩家。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不過這次的“中國警察真人版”能夠被《人民日報》翻牌,似乎成為了主流媒體更進一步接納遊戲的證明。

在大眾眼中,官媒似乎總是與遊戲勢同水火,讓大家影響最為深刻的,大概就是2017年《人民日報》一篇《荊軻是女的?小學生玩<王者榮耀>還能學好歷史嗎?》讓騰訊股價大跌。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不過自從當時那場“輿論大戰”以來,《人民日報》對於遊戲的態度明顯緩和了許多,多次刊文支持合理看待遊戲,反對“妖魔化遊戲”。

甚至在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中國隊在電競表演賽奪冠後,發文肯定了遊戲產業的經濟價值。雖然文中強調要“著力引導遊戲產業健康發展”以及“依靠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遊戲賦予了一層宣傳工具的意味。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2018年,在北京師範大學與清華大學兩位教授合作的研究中,對《人民日報》所有涉及“遊戲”的報道進行了整理,共得到了1718篇報道。

有趣的是,與大家普遍認為的傳統媒體並不待見遊戲的印象相比,在近五年的時間內《人民日報》關於遊戲負面的報道僅佔到了總數的13%,與2008年之前相比有了大幅度的下降,而其餘的都是正面或者是中性的報道。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從數據上看,遊戲在輿論中的形象正在逐年改善。

主流輿論態度的逐漸轉變,更多是由於國內遊戲市場規模的擴大,以及經濟潛力的急速膨脹。

中央二套財經頻道在本月初的節目中報道稱,我國電競用戶規模超5億,人才缺口達100萬,電競從業者月薪超過1.1萬。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不管這個數據看起來有多麼的不靠譜,但是這正說明了只要你能把蛋糕做得足夠大,輿論自然會為你折腰。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去年十月《荒野大鏢客2》席捲整個遊戲圈,同時也吸引到了央視的關注。同樣在財經頻道,節目直接稱大表哥2為“僅次於《GTA5》的神作”。(那麼這句話似乎表明央視也承認了《GTA5》的神作地位?)

同時由於遊戲對於大眾生活的滲透之深,彷彿不懂點遊戲已經不好意思在媒體平臺上跟別人聊上幾句了。

中國消防官微正是這樣一個例子。消防和遊戲看上去八竿子打不著,然而調皮的官博君總是能以各種奇特的角度,從遊戲切入到消防知識科普中。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與賬號中的其他內容對比,最為明顯的是這些更接地氣的內容往往會獲得比平常高出幾倍的互動量。

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輿論正在逐漸接納遊戲。

在社會向媒體的眼中,遊戲是一個完美的話題點;在財經媒體的眼中,遊戲是一塊正在膨脹的大蛋糕;在各路新媒體的眼中,遊戲是接地氣的宣傳工具。


"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BB姬”(bibiji300)

原創不易,喜歡我們就請多多關注吧~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天才鹹魚 | 文

上週四朋友給我發來這樣一個截圖,我承認我迷惑了: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以至於一直被迷惑到了一星期之後才想起來談一談這件事(好吧其實是太摸了)。

這篇微博獲得了上萬的轉發量,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得到了國內各路遊戲媒體的關注。大部分玩家看到這篇微博後,相信第一反應也和我一樣:迷惑。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GTA:聖安德列斯》的小地圖和UI,標誌性的紅圈,經典的BGM和開頭《GTA5》的“看雲式”進場動畫,“Thief”被替換成了“Police”,這儼然成了一個“GPA”的宣傳片。


《GTA》,這個遊戲史上神話一樣的系列,自誕生以來有關其中暴力色情內容的爭議就從未停歇。而在國內,更是在直播平臺和購物平臺上難尋蹤影。

而《人民日報》作為國內最具有話語權的官媒之一,儘管近些年對遊戲產業多有肯定,但是和GTA這個遊戲界的“混不吝”走到一起?怎麼也看不出有這個可能。

更不用說用《GTA》來宣傳人民警察。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首先要注意的是,這則宣傳片的製作方並不是《人民日報》,而是“紅牡蠣工作室”。後者一直專注於為人民警察製作宣傳片,其創始人之一郭冠男本人正是廣東省公安廳經偵局2017年的刑警,身為90後的他想必也是一名遊戲玩家。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不過這次的“中國警察真人版”能夠被《人民日報》翻牌,似乎成為了主流媒體更進一步接納遊戲的證明。

在大眾眼中,官媒似乎總是與遊戲勢同水火,讓大家影響最為深刻的,大概就是2017年《人民日報》一篇《荊軻是女的?小學生玩<王者榮耀>還能學好歷史嗎?》讓騰訊股價大跌。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不過自從當時那場“輿論大戰”以來,《人民日報》對於遊戲的態度明顯緩和了許多,多次刊文支持合理看待遊戲,反對“妖魔化遊戲”。

甚至在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中國隊在電競表演賽奪冠後,發文肯定了遊戲產業的經濟價值。雖然文中強調要“著力引導遊戲產業健康發展”以及“依靠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遊戲賦予了一層宣傳工具的意味。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2018年,在北京師範大學與清華大學兩位教授合作的研究中,對《人民日報》所有涉及“遊戲”的報道進行了整理,共得到了1718篇報道。

有趣的是,與大家普遍認為的傳統媒體並不待見遊戲的印象相比,在近五年的時間內《人民日報》關於遊戲負面的報道僅佔到了總數的13%,與2008年之前相比有了大幅度的下降,而其餘的都是正面或者是中性的報道。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從數據上看,遊戲在輿論中的形象正在逐年改善。

主流輿論態度的逐漸轉變,更多是由於國內遊戲市場規模的擴大,以及經濟潛力的急速膨脹。

中央二套財經頻道在本月初的節目中報道稱,我國電競用戶規模超5億,人才缺口達100萬,電競從業者月薪超過1.1萬。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不管這個數據看起來有多麼的不靠譜,但是這正說明了只要你能把蛋糕做得足夠大,輿論自然會為你折腰。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去年十月《荒野大鏢客2》席捲整個遊戲圈,同時也吸引到了央視的關注。同樣在財經頻道,節目直接稱大表哥2為“僅次於《GTA5》的神作”。(那麼這句話似乎表明央視也承認了《GTA5》的神作地位?)

同時由於遊戲對於大眾生活的滲透之深,彷彿不懂點遊戲已經不好意思在媒體平臺上跟別人聊上幾句了。

中國消防官微正是這樣一個例子。消防和遊戲看上去八竿子打不著,然而調皮的官博君總是能以各種奇特的角度,從遊戲切入到消防知識科普中。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與賬號中的其他內容對比,最為明顯的是這些更接地氣的內容往往會獲得比平常高出幾倍的互動量。

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輿論正在逐漸接納遊戲。

在社會向媒體的眼中,遊戲是一個完美的話題點;在財經媒體的眼中,遊戲是一塊正在膨脹的大蛋糕;在各路新媒體的眼中,遊戲是接地氣的宣傳工具。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但是問題在於:遊戲之所以被接納,更多的是因為其利用價值越來越大—— 龐大的市場,超越其他娛樂產業的產值和背後的用戶基數。

那麼對於玩家來說,遊戲本身的價值——作為一種正當的娛樂方式和自身所具有的藝術價值——似乎很少被主流輿論所注意。


"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BB姬”(bibiji300)

原創不易,喜歡我們就請多多關注吧~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天才鹹魚 | 文

上週四朋友給我發來這樣一個截圖,我承認我迷惑了: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以至於一直被迷惑到了一星期之後才想起來談一談這件事(好吧其實是太摸了)。

這篇微博獲得了上萬的轉發量,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得到了國內各路遊戲媒體的關注。大部分玩家看到這篇微博後,相信第一反應也和我一樣:迷惑。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GTA:聖安德列斯》的小地圖和UI,標誌性的紅圈,經典的BGM和開頭《GTA5》的“看雲式”進場動畫,“Thief”被替換成了“Police”,這儼然成了一個“GPA”的宣傳片。


《GTA》,這個遊戲史上神話一樣的系列,自誕生以來有關其中暴力色情內容的爭議就從未停歇。而在國內,更是在直播平臺和購物平臺上難尋蹤影。

而《人民日報》作為國內最具有話語權的官媒之一,儘管近些年對遊戲產業多有肯定,但是和GTA這個遊戲界的“混不吝”走到一起?怎麼也看不出有這個可能。

更不用說用《GTA》來宣傳人民警察。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首先要注意的是,這則宣傳片的製作方並不是《人民日報》,而是“紅牡蠣工作室”。後者一直專注於為人民警察製作宣傳片,其創始人之一郭冠男本人正是廣東省公安廳經偵局2017年的刑警,身為90後的他想必也是一名遊戲玩家。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不過這次的“中國警察真人版”能夠被《人民日報》翻牌,似乎成為了主流媒體更進一步接納遊戲的證明。

在大眾眼中,官媒似乎總是與遊戲勢同水火,讓大家影響最為深刻的,大概就是2017年《人民日報》一篇《荊軻是女的?小學生玩<王者榮耀>還能學好歷史嗎?》讓騰訊股價大跌。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不過自從當時那場“輿論大戰”以來,《人民日報》對於遊戲的態度明顯緩和了許多,多次刊文支持合理看待遊戲,反對“妖魔化遊戲”。

甚至在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中國隊在電競表演賽奪冠後,發文肯定了遊戲產業的經濟價值。雖然文中強調要“著力引導遊戲產業健康發展”以及“依靠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遊戲賦予了一層宣傳工具的意味。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2018年,在北京師範大學與清華大學兩位教授合作的研究中,對《人民日報》所有涉及“遊戲”的報道進行了整理,共得到了1718篇報道。

有趣的是,與大家普遍認為的傳統媒體並不待見遊戲的印象相比,在近五年的時間內《人民日報》關於遊戲負面的報道僅佔到了總數的13%,與2008年之前相比有了大幅度的下降,而其餘的都是正面或者是中性的報道。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從數據上看,遊戲在輿論中的形象正在逐年改善。

主流輿論態度的逐漸轉變,更多是由於國內遊戲市場規模的擴大,以及經濟潛力的急速膨脹。

中央二套財經頻道在本月初的節目中報道稱,我國電競用戶規模超5億,人才缺口達100萬,電競從業者月薪超過1.1萬。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不管這個數據看起來有多麼的不靠譜,但是這正說明了只要你能把蛋糕做得足夠大,輿論自然會為你折腰。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去年十月《荒野大鏢客2》席捲整個遊戲圈,同時也吸引到了央視的關注。同樣在財經頻道,節目直接稱大表哥2為“僅次於《GTA5》的神作”。(那麼這句話似乎表明央視也承認了《GTA5》的神作地位?)

同時由於遊戲對於大眾生活的滲透之深,彷彿不懂點遊戲已經不好意思在媒體平臺上跟別人聊上幾句了。

中國消防官微正是這樣一個例子。消防和遊戲看上去八竿子打不著,然而調皮的官博君總是能以各種奇特的角度,從遊戲切入到消防知識科普中。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與賬號中的其他內容對比,最為明顯的是這些更接地氣的內容往往會獲得比平常高出幾倍的互動量。

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輿論正在逐漸接納遊戲。

在社會向媒體的眼中,遊戲是一個完美的話題點;在財經媒體的眼中,遊戲是一塊正在膨脹的大蛋糕;在各路新媒體的眼中,遊戲是接地氣的宣傳工具。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但是問題在於:遊戲之所以被接納,更多的是因為其利用價值越來越大—— 龐大的市場,超越其他娛樂產業的產值和背後的用戶基數。

那麼對於玩家來說,遊戲本身的價值——作為一種正當的娛樂方式和自身所具有的藝術價值——似乎很少被主流輿論所注意。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暴露在大家面前的,更多的則是文化和新聞行業的從業人員對於遊戲的無知。

新聞媒體樂於將質量低劣的手遊頁遊當作整個遊戲世界來批判,而更多處於灰色地帶的遊戲卻總被盜用為某個宣傳片的素材。想要拍電視劇為電競事業出一份力,卻又給我們看“大陀螺”操作和超厲害的“浮空四連刺”。


"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BB姬”(bibiji300)

原創不易,喜歡我們就請多多關注吧~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天才鹹魚 | 文

上週四朋友給我發來這樣一個截圖,我承認我迷惑了: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以至於一直被迷惑到了一星期之後才想起來談一談這件事(好吧其實是太摸了)。

這篇微博獲得了上萬的轉發量,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得到了國內各路遊戲媒體的關注。大部分玩家看到這篇微博後,相信第一反應也和我一樣:迷惑。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GTA:聖安德列斯》的小地圖和UI,標誌性的紅圈,經典的BGM和開頭《GTA5》的“看雲式”進場動畫,“Thief”被替換成了“Police”,這儼然成了一個“GPA”的宣傳片。


《GTA》,這個遊戲史上神話一樣的系列,自誕生以來有關其中暴力色情內容的爭議就從未停歇。而在國內,更是在直播平臺和購物平臺上難尋蹤影。

而《人民日報》作為國內最具有話語權的官媒之一,儘管近些年對遊戲產業多有肯定,但是和GTA這個遊戲界的“混不吝”走到一起?怎麼也看不出有這個可能。

更不用說用《GTA》來宣傳人民警察。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首先要注意的是,這則宣傳片的製作方並不是《人民日報》,而是“紅牡蠣工作室”。後者一直專注於為人民警察製作宣傳片,其創始人之一郭冠男本人正是廣東省公安廳經偵局2017年的刑警,身為90後的他想必也是一名遊戲玩家。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不過這次的“中國警察真人版”能夠被《人民日報》翻牌,似乎成為了主流媒體更進一步接納遊戲的證明。

在大眾眼中,官媒似乎總是與遊戲勢同水火,讓大家影響最為深刻的,大概就是2017年《人民日報》一篇《荊軻是女的?小學生玩<王者榮耀>還能學好歷史嗎?》讓騰訊股價大跌。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不過自從當時那場“輿論大戰”以來,《人民日報》對於遊戲的態度明顯緩和了許多,多次刊文支持合理看待遊戲,反對“妖魔化遊戲”。

甚至在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中國隊在電競表演賽奪冠後,發文肯定了遊戲產業的經濟價值。雖然文中強調要“著力引導遊戲產業健康發展”以及“依靠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遊戲賦予了一層宣傳工具的意味。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2018年,在北京師範大學與清華大學兩位教授合作的研究中,對《人民日報》所有涉及“遊戲”的報道進行了整理,共得到了1718篇報道。

有趣的是,與大家普遍認為的傳統媒體並不待見遊戲的印象相比,在近五年的時間內《人民日報》關於遊戲負面的報道僅佔到了總數的13%,與2008年之前相比有了大幅度的下降,而其餘的都是正面或者是中性的報道。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從數據上看,遊戲在輿論中的形象正在逐年改善。

主流輿論態度的逐漸轉變,更多是由於國內遊戲市場規模的擴大,以及經濟潛力的急速膨脹。

中央二套財經頻道在本月初的節目中報道稱,我國電競用戶規模超5億,人才缺口達100萬,電競從業者月薪超過1.1萬。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不管這個數據看起來有多麼的不靠譜,但是這正說明了只要你能把蛋糕做得足夠大,輿論自然會為你折腰。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去年十月《荒野大鏢客2》席捲整個遊戲圈,同時也吸引到了央視的關注。同樣在財經頻道,節目直接稱大表哥2為“僅次於《GTA5》的神作”。(那麼這句話似乎表明央視也承認了《GTA5》的神作地位?)

同時由於遊戲對於大眾生活的滲透之深,彷彿不懂點遊戲已經不好意思在媒體平臺上跟別人聊上幾句了。

中國消防官微正是這樣一個例子。消防和遊戲看上去八竿子打不著,然而調皮的官博君總是能以各種奇特的角度,從遊戲切入到消防知識科普中。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與賬號中的其他內容對比,最為明顯的是這些更接地氣的內容往往會獲得比平常高出幾倍的互動量。

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輿論正在逐漸接納遊戲。

在社會向媒體的眼中,遊戲是一個完美的話題點;在財經媒體的眼中,遊戲是一塊正在膨脹的大蛋糕;在各路新媒體的眼中,遊戲是接地氣的宣傳工具。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但是問題在於:遊戲之所以被接納,更多的是因為其利用價值越來越大—— 龐大的市場,超越其他娛樂產業的產值和背後的用戶基數。

那麼對於玩家來說,遊戲本身的價值——作為一種正當的娛樂方式和自身所具有的藝術價值——似乎很少被主流輿論所注意。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暴露在大家面前的,更多的則是文化和新聞行業的從業人員對於遊戲的無知。

新聞媒體樂於將質量低劣的手遊頁遊當作整個遊戲世界來批判,而更多處於灰色地帶的遊戲卻總被盜用為某個宣傳片的素材。想要拍電視劇為電競事業出一份力,卻又給我們看“大陀螺”操作和超厲害的“浮空四連刺”。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BB姬”(bibiji300)

原創不易,喜歡我們就請多多關注吧~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天才鹹魚 | 文

上週四朋友給我發來這樣一個截圖,我承認我迷惑了: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以至於一直被迷惑到了一星期之後才想起來談一談這件事(好吧其實是太摸了)。

這篇微博獲得了上萬的轉發量,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得到了國內各路遊戲媒體的關注。大部分玩家看到這篇微博後,相信第一反應也和我一樣:迷惑。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GTA:聖安德列斯》的小地圖和UI,標誌性的紅圈,經典的BGM和開頭《GTA5》的“看雲式”進場動畫,“Thief”被替換成了“Police”,這儼然成了一個“GPA”的宣傳片。


《GTA》,這個遊戲史上神話一樣的系列,自誕生以來有關其中暴力色情內容的爭議就從未停歇。而在國內,更是在直播平臺和購物平臺上難尋蹤影。

而《人民日報》作為國內最具有話語權的官媒之一,儘管近些年對遊戲產業多有肯定,但是和GTA這個遊戲界的“混不吝”走到一起?怎麼也看不出有這個可能。

更不用說用《GTA》來宣傳人民警察。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首先要注意的是,這則宣傳片的製作方並不是《人民日報》,而是“紅牡蠣工作室”。後者一直專注於為人民警察製作宣傳片,其創始人之一郭冠男本人正是廣東省公安廳經偵局2017年的刑警,身為90後的他想必也是一名遊戲玩家。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不過這次的“中國警察真人版”能夠被《人民日報》翻牌,似乎成為了主流媒體更進一步接納遊戲的證明。

在大眾眼中,官媒似乎總是與遊戲勢同水火,讓大家影響最為深刻的,大概就是2017年《人民日報》一篇《荊軻是女的?小學生玩<王者榮耀>還能學好歷史嗎?》讓騰訊股價大跌。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不過自從當時那場“輿論大戰”以來,《人民日報》對於遊戲的態度明顯緩和了許多,多次刊文支持合理看待遊戲,反對“妖魔化遊戲”。

甚至在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中國隊在電競表演賽奪冠後,發文肯定了遊戲產業的經濟價值。雖然文中強調要“著力引導遊戲產業健康發展”以及“依靠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遊戲賦予了一層宣傳工具的意味。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2018年,在北京師範大學與清華大學兩位教授合作的研究中,對《人民日報》所有涉及“遊戲”的報道進行了整理,共得到了1718篇報道。

有趣的是,與大家普遍認為的傳統媒體並不待見遊戲的印象相比,在近五年的時間內《人民日報》關於遊戲負面的報道僅佔到了總數的13%,與2008年之前相比有了大幅度的下降,而其餘的都是正面或者是中性的報道。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從數據上看,遊戲在輿論中的形象正在逐年改善。

主流輿論態度的逐漸轉變,更多是由於國內遊戲市場規模的擴大,以及經濟潛力的急速膨脹。

中央二套財經頻道在本月初的節目中報道稱,我國電競用戶規模超5億,人才缺口達100萬,電競從業者月薪超過1.1萬。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不管這個數據看起來有多麼的不靠譜,但是這正說明了只要你能把蛋糕做得足夠大,輿論自然會為你折腰。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去年十月《荒野大鏢客2》席捲整個遊戲圈,同時也吸引到了央視的關注。同樣在財經頻道,節目直接稱大表哥2為“僅次於《GTA5》的神作”。(那麼這句話似乎表明央視也承認了《GTA5》的神作地位?)

同時由於遊戲對於大眾生活的滲透之深,彷彿不懂點遊戲已經不好意思在媒體平臺上跟別人聊上幾句了。

中國消防官微正是這樣一個例子。消防和遊戲看上去八竿子打不著,然而調皮的官博君總是能以各種奇特的角度,從遊戲切入到消防知識科普中。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與賬號中的其他內容對比,最為明顯的是這些更接地氣的內容往往會獲得比平常高出幾倍的互動量。

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輿論正在逐漸接納遊戲。

在社會向媒體的眼中,遊戲是一個完美的話題點;在財經媒體的眼中,遊戲是一塊正在膨脹的大蛋糕;在各路新媒體的眼中,遊戲是接地氣的宣傳工具。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但是問題在於:遊戲之所以被接納,更多的是因為其利用價值越來越大—— 龐大的市場,超越其他娛樂產業的產值和背後的用戶基數。

那麼對於玩家來說,遊戲本身的價值——作為一種正當的娛樂方式和自身所具有的藝術價值——似乎很少被主流輿論所注意。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暴露在大家面前的,更多的則是文化和新聞行業的從業人員對於遊戲的無知。

新聞媒體樂於將質量低劣的手遊頁遊當作整個遊戲世界來批判,而更多處於灰色地帶的遊戲卻總被盜用為某個宣傳片的素材。想要拍電視劇為電競事業出一份力,卻又給我們看“大陀螺”操作和超厲害的“浮空四連刺”。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玩家們對於主流輿論的敵視正來自於其對遊戲的無知: 你們壓根不瞭解遊戲,為什麼又來評判我們?

這也正是為何《頭號玩家》能夠贏得中國觀眾的心:並不只是裡面的彩蛋和梗,而是終於有一個大家公認的,“高雅的”藝術願意來講述玩家的故事,把遊戲世界的瑰麗展現給了大眾。我們也可以告訴大家,遊戲原來是這麼的酷!


"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BB姬”(bibiji300)

原創不易,喜歡我們就請多多關注吧~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天才鹹魚 | 文

上週四朋友給我發來這樣一個截圖,我承認我迷惑了: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以至於一直被迷惑到了一星期之後才想起來談一談這件事(好吧其實是太摸了)。

這篇微博獲得了上萬的轉發量,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得到了國內各路遊戲媒體的關注。大部分玩家看到這篇微博後,相信第一反應也和我一樣:迷惑。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GTA:聖安德列斯》的小地圖和UI,標誌性的紅圈,經典的BGM和開頭《GTA5》的“看雲式”進場動畫,“Thief”被替換成了“Police”,這儼然成了一個“GPA”的宣傳片。


《GTA》,這個遊戲史上神話一樣的系列,自誕生以來有關其中暴力色情內容的爭議就從未停歇。而在國內,更是在直播平臺和購物平臺上難尋蹤影。

而《人民日報》作為國內最具有話語權的官媒之一,儘管近些年對遊戲產業多有肯定,但是和GTA這個遊戲界的“混不吝”走到一起?怎麼也看不出有這個可能。

更不用說用《GTA》來宣傳人民警察。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首先要注意的是,這則宣傳片的製作方並不是《人民日報》,而是“紅牡蠣工作室”。後者一直專注於為人民警察製作宣傳片,其創始人之一郭冠男本人正是廣東省公安廳經偵局2017年的刑警,身為90後的他想必也是一名遊戲玩家。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不過這次的“中國警察真人版”能夠被《人民日報》翻牌,似乎成為了主流媒體更進一步接納遊戲的證明。

在大眾眼中,官媒似乎總是與遊戲勢同水火,讓大家影響最為深刻的,大概就是2017年《人民日報》一篇《荊軻是女的?小學生玩<王者榮耀>還能學好歷史嗎?》讓騰訊股價大跌。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不過自從當時那場“輿論大戰”以來,《人民日報》對於遊戲的態度明顯緩和了許多,多次刊文支持合理看待遊戲,反對“妖魔化遊戲”。

甚至在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中國隊在電競表演賽奪冠後,發文肯定了遊戲產業的經濟價值。雖然文中強調要“著力引導遊戲產業健康發展”以及“依靠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遊戲賦予了一層宣傳工具的意味。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2018年,在北京師範大學與清華大學兩位教授合作的研究中,對《人民日報》所有涉及“遊戲”的報道進行了整理,共得到了1718篇報道。

有趣的是,與大家普遍認為的傳統媒體並不待見遊戲的印象相比,在近五年的時間內《人民日報》關於遊戲負面的報道僅佔到了總數的13%,與2008年之前相比有了大幅度的下降,而其餘的都是正面或者是中性的報道。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從數據上看,遊戲在輿論中的形象正在逐年改善。

主流輿論態度的逐漸轉變,更多是由於國內遊戲市場規模的擴大,以及經濟潛力的急速膨脹。

中央二套財經頻道在本月初的節目中報道稱,我國電競用戶規模超5億,人才缺口達100萬,電競從業者月薪超過1.1萬。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不管這個數據看起來有多麼的不靠譜,但是這正說明了只要你能把蛋糕做得足夠大,輿論自然會為你折腰。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去年十月《荒野大鏢客2》席捲整個遊戲圈,同時也吸引到了央視的關注。同樣在財經頻道,節目直接稱大表哥2為“僅次於《GTA5》的神作”。(那麼這句話似乎表明央視也承認了《GTA5》的神作地位?)

同時由於遊戲對於大眾生活的滲透之深,彷彿不懂點遊戲已經不好意思在媒體平臺上跟別人聊上幾句了。

中國消防官微正是這樣一個例子。消防和遊戲看上去八竿子打不著,然而調皮的官博君總是能以各種奇特的角度,從遊戲切入到消防知識科普中。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與賬號中的其他內容對比,最為明顯的是這些更接地氣的內容往往會獲得比平常高出幾倍的互動量。

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輿論正在逐漸接納遊戲。

在社會向媒體的眼中,遊戲是一個完美的話題點;在財經媒體的眼中,遊戲是一塊正在膨脹的大蛋糕;在各路新媒體的眼中,遊戲是接地氣的宣傳工具。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但是問題在於:遊戲之所以被接納,更多的是因為其利用價值越來越大—— 龐大的市場,超越其他娛樂產業的產值和背後的用戶基數。

那麼對於玩家來說,遊戲本身的價值——作為一種正當的娛樂方式和自身所具有的藝術價值——似乎很少被主流輿論所注意。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暴露在大家面前的,更多的則是文化和新聞行業的從業人員對於遊戲的無知。

新聞媒體樂於將質量低劣的手遊頁遊當作整個遊戲世界來批判,而更多處於灰色地帶的遊戲卻總被盜用為某個宣傳片的素材。想要拍電視劇為電競事業出一份力,卻又給我們看“大陀螺”操作和超厲害的“浮空四連刺”。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玩家們對於主流輿論的敵視正來自於其對遊戲的無知: 你們壓根不瞭解遊戲,為什麼又來評判我們?

這也正是為何《頭號玩家》能夠贏得中國觀眾的心:並不只是裡面的彩蛋和梗,而是終於有一個大家公認的,“高雅的”藝術願意來講述玩家的故事,把遊戲世界的瑰麗展現給了大眾。我們也可以告訴大家,遊戲原來是這麼的酷!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要承認的是,主流輿論的確正在一步步地接納遊戲,整個產業的發展使得遊戲已經成長到了足夠扭轉輿論的地步。

不過大家願意接納遊戲,是因為看到了遊戲所帶來的附加價值。但是作為玩家,其實我們更希望的是對於遊戲本身價值的肯定。

正如同“皇帝的新衣”一樣,即使皇帝不穿衣服大家也會稱讚他的衣服真漂亮,而那僅僅是因為他皇帝的地位。


"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BB姬”(bibiji300)

原創不易,喜歡我們就請多多關注吧~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天才鹹魚 | 文

上週四朋友給我發來這樣一個截圖,我承認我迷惑了: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以至於一直被迷惑到了一星期之後才想起來談一談這件事(好吧其實是太摸了)。

這篇微博獲得了上萬的轉發量,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得到了國內各路遊戲媒體的關注。大部分玩家看到這篇微博後,相信第一反應也和我一樣:迷惑。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GTA:聖安德列斯》的小地圖和UI,標誌性的紅圈,經典的BGM和開頭《GTA5》的“看雲式”進場動畫,“Thief”被替換成了“Police”,這儼然成了一個“GPA”的宣傳片。


《GTA》,這個遊戲史上神話一樣的系列,自誕生以來有關其中暴力色情內容的爭議就從未停歇。而在國內,更是在直播平臺和購物平臺上難尋蹤影。

而《人民日報》作為國內最具有話語權的官媒之一,儘管近些年對遊戲產業多有肯定,但是和GTA這個遊戲界的“混不吝”走到一起?怎麼也看不出有這個可能。

更不用說用《GTA》來宣傳人民警察。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首先要注意的是,這則宣傳片的製作方並不是《人民日報》,而是“紅牡蠣工作室”。後者一直專注於為人民警察製作宣傳片,其創始人之一郭冠男本人正是廣東省公安廳經偵局2017年的刑警,身為90後的他想必也是一名遊戲玩家。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不過這次的“中國警察真人版”能夠被《人民日報》翻牌,似乎成為了主流媒體更進一步接納遊戲的證明。

在大眾眼中,官媒似乎總是與遊戲勢同水火,讓大家影響最為深刻的,大概就是2017年《人民日報》一篇《荊軻是女的?小學生玩<王者榮耀>還能學好歷史嗎?》讓騰訊股價大跌。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不過自從當時那場“輿論大戰”以來,《人民日報》對於遊戲的態度明顯緩和了許多,多次刊文支持合理看待遊戲,反對“妖魔化遊戲”。

甚至在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中國隊在電競表演賽奪冠後,發文肯定了遊戲產業的經濟價值。雖然文中強調要“著力引導遊戲產業健康發展”以及“依靠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遊戲賦予了一層宣傳工具的意味。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2018年,在北京師範大學與清華大學兩位教授合作的研究中,對《人民日報》所有涉及“遊戲”的報道進行了整理,共得到了1718篇報道。

有趣的是,與大家普遍認為的傳統媒體並不待見遊戲的印象相比,在近五年的時間內《人民日報》關於遊戲負面的報道僅佔到了總數的13%,與2008年之前相比有了大幅度的下降,而其餘的都是正面或者是中性的報道。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從數據上看,遊戲在輿論中的形象正在逐年改善。

主流輿論態度的逐漸轉變,更多是由於國內遊戲市場規模的擴大,以及經濟潛力的急速膨脹。

中央二套財經頻道在本月初的節目中報道稱,我國電競用戶規模超5億,人才缺口達100萬,電競從業者月薪超過1.1萬。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不管這個數據看起來有多麼的不靠譜,但是這正說明了只要你能把蛋糕做得足夠大,輿論自然會為你折腰。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去年十月《荒野大鏢客2》席捲整個遊戲圈,同時也吸引到了央視的關注。同樣在財經頻道,節目直接稱大表哥2為“僅次於《GTA5》的神作”。(那麼這句話似乎表明央視也承認了《GTA5》的神作地位?)

同時由於遊戲對於大眾生活的滲透之深,彷彿不懂點遊戲已經不好意思在媒體平臺上跟別人聊上幾句了。

中國消防官微正是這樣一個例子。消防和遊戲看上去八竿子打不著,然而調皮的官博君總是能以各種奇特的角度,從遊戲切入到消防知識科普中。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與賬號中的其他內容對比,最為明顯的是這些更接地氣的內容往往會獲得比平常高出幾倍的互動量。

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輿論正在逐漸接納遊戲。

在社會向媒體的眼中,遊戲是一個完美的話題點;在財經媒體的眼中,遊戲是一塊正在膨脹的大蛋糕;在各路新媒體的眼中,遊戲是接地氣的宣傳工具。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但是問題在於:遊戲之所以被接納,更多的是因為其利用價值越來越大—— 龐大的市場,超越其他娛樂產業的產值和背後的用戶基數。

那麼對於玩家來說,遊戲本身的價值——作為一種正當的娛樂方式和自身所具有的藝術價值——似乎很少被主流輿論所注意。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暴露在大家面前的,更多的則是文化和新聞行業的從業人員對於遊戲的無知。

新聞媒體樂於將質量低劣的手遊頁遊當作整個遊戲世界來批判,而更多處於灰色地帶的遊戲卻總被盜用為某個宣傳片的素材。想要拍電視劇為電競事業出一份力,卻又給我們看“大陀螺”操作和超厲害的“浮空四連刺”。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玩家們對於主流輿論的敵視正來自於其對遊戲的無知: 你們壓根不瞭解遊戲,為什麼又來評判我們?

這也正是為何《頭號玩家》能夠贏得中國觀眾的心:並不只是裡面的彩蛋和梗,而是終於有一個大家公認的,“高雅的”藝術願意來講述玩家的故事,把遊戲世界的瑰麗展現給了大眾。我們也可以告訴大家,遊戲原來是這麼的酷!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要承認的是,主流輿論的確正在一步步地接納遊戲,整個產業的發展使得遊戲已經成長到了足夠扭轉輿論的地步。

不過大家願意接納遊戲,是因為看到了遊戲所帶來的附加價值。但是作為玩家,其實我們更希望的是對於遊戲本身價值的肯定。

正如同“皇帝的新衣”一樣,即使皇帝不穿衣服大家也會稱讚他的衣服真漂亮,而那僅僅是因為他皇帝的地位。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所以“遊戲”很鬱悶,大家都承認他穿了衣服,因為它的實力已經足夠強大。

但是他真的穿了衣服,也想讓每一個人知道: 我是真的穿衣服了的!

寫在最後: “原來警察也愛玩GTA啊!”這是來自《人民日報》原微博下網友的調侃。是啊,警察也玩GTA呢!我們都在玩呢!不都好好地成長著的嗎?


"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BB姬”(bibiji300)

原創不易,喜歡我們就請多多關注吧~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天才鹹魚 | 文

上週四朋友給我發來這樣一個截圖,我承認我迷惑了: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以至於一直被迷惑到了一星期之後才想起來談一談這件事(好吧其實是太摸了)。

這篇微博獲得了上萬的轉發量,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得到了國內各路遊戲媒體的關注。大部分玩家看到這篇微博後,相信第一反應也和我一樣:迷惑。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GTA:聖安德列斯》的小地圖和UI,標誌性的紅圈,經典的BGM和開頭《GTA5》的“看雲式”進場動畫,“Thief”被替換成了“Police”,這儼然成了一個“GPA”的宣傳片。


《GTA》,這個遊戲史上神話一樣的系列,自誕生以來有關其中暴力色情內容的爭議就從未停歇。而在國內,更是在直播平臺和購物平臺上難尋蹤影。

而《人民日報》作為國內最具有話語權的官媒之一,儘管近些年對遊戲產業多有肯定,但是和GTA這個遊戲界的“混不吝”走到一起?怎麼也看不出有這個可能。

更不用說用《GTA》來宣傳人民警察。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首先要注意的是,這則宣傳片的製作方並不是《人民日報》,而是“紅牡蠣工作室”。後者一直專注於為人民警察製作宣傳片,其創始人之一郭冠男本人正是廣東省公安廳經偵局2017年的刑警,身為90後的他想必也是一名遊戲玩家。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不過這次的“中國警察真人版”能夠被《人民日報》翻牌,似乎成為了主流媒體更進一步接納遊戲的證明。

在大眾眼中,官媒似乎總是與遊戲勢同水火,讓大家影響最為深刻的,大概就是2017年《人民日報》一篇《荊軻是女的?小學生玩<王者榮耀>還能學好歷史嗎?》讓騰訊股價大跌。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不過自從當時那場“輿論大戰”以來,《人民日報》對於遊戲的態度明顯緩和了許多,多次刊文支持合理看待遊戲,反對“妖魔化遊戲”。

甚至在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中國隊在電競表演賽奪冠後,發文肯定了遊戲產業的經濟價值。雖然文中強調要“著力引導遊戲產業健康發展”以及“依靠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遊戲賦予了一層宣傳工具的意味。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2018年,在北京師範大學與清華大學兩位教授合作的研究中,對《人民日報》所有涉及“遊戲”的報道進行了整理,共得到了1718篇報道。

有趣的是,與大家普遍認為的傳統媒體並不待見遊戲的印象相比,在近五年的時間內《人民日報》關於遊戲負面的報道僅佔到了總數的13%,與2008年之前相比有了大幅度的下降,而其餘的都是正面或者是中性的報道。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從數據上看,遊戲在輿論中的形象正在逐年改善。

主流輿論態度的逐漸轉變,更多是由於國內遊戲市場規模的擴大,以及經濟潛力的急速膨脹。

中央二套財經頻道在本月初的節目中報道稱,我國電競用戶規模超5億,人才缺口達100萬,電競從業者月薪超過1.1萬。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不管這個數據看起來有多麼的不靠譜,但是這正說明了只要你能把蛋糕做得足夠大,輿論自然會為你折腰。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去年十月《荒野大鏢客2》席捲整個遊戲圈,同時也吸引到了央視的關注。同樣在財經頻道,節目直接稱大表哥2為“僅次於《GTA5》的神作”。(那麼這句話似乎表明央視也承認了《GTA5》的神作地位?)

同時由於遊戲對於大眾生活的滲透之深,彷彿不懂點遊戲已經不好意思在媒體平臺上跟別人聊上幾句了。

中國消防官微正是這樣一個例子。消防和遊戲看上去八竿子打不著,然而調皮的官博君總是能以各種奇特的角度,從遊戲切入到消防知識科普中。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與賬號中的其他內容對比,最為明顯的是這些更接地氣的內容往往會獲得比平常高出幾倍的互動量。

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輿論正在逐漸接納遊戲。

在社會向媒體的眼中,遊戲是一個完美的話題點;在財經媒體的眼中,遊戲是一塊正在膨脹的大蛋糕;在各路新媒體的眼中,遊戲是接地氣的宣傳工具。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但是問題在於:遊戲之所以被接納,更多的是因為其利用價值越來越大—— 龐大的市場,超越其他娛樂產業的產值和背後的用戶基數。

那麼對於玩家來說,遊戲本身的價值——作為一種正當的娛樂方式和自身所具有的藝術價值——似乎很少被主流輿論所注意。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暴露在大家面前的,更多的則是文化和新聞行業的從業人員對於遊戲的無知。

新聞媒體樂於將質量低劣的手遊頁遊當作整個遊戲世界來批判,而更多處於灰色地帶的遊戲卻總被盜用為某個宣傳片的素材。想要拍電視劇為電競事業出一份力,卻又給我們看“大陀螺”操作和超厲害的“浮空四連刺”。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玩家們對於主流輿論的敵視正來自於其對遊戲的無知: 你們壓根不瞭解遊戲,為什麼又來評判我們?

這也正是為何《頭號玩家》能夠贏得中國觀眾的心:並不只是裡面的彩蛋和梗,而是終於有一個大家公認的,“高雅的”藝術願意來講述玩家的故事,把遊戲世界的瑰麗展現給了大眾。我們也可以告訴大家,遊戲原來是這麼的酷!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要承認的是,主流輿論的確正在一步步地接納遊戲,整個產業的發展使得遊戲已經成長到了足夠扭轉輿論的地步。

不過大家願意接納遊戲,是因為看到了遊戲所帶來的附加價值。但是作為玩家,其實我們更希望的是對於遊戲本身價值的肯定。

正如同“皇帝的新衣”一樣,即使皇帝不穿衣服大家也會稱讚他的衣服真漂亮,而那僅僅是因為他皇帝的地位。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所以“遊戲”很鬱悶,大家都承認他穿了衣服,因為它的實力已經足夠強大。

但是他真的穿了衣服,也想讓每一個人知道: 我是真的穿衣服了的!

寫在最後: “原來警察也愛玩GTA啊!”這是來自《人民日報》原微博下網友的調侃。是啊,警察也玩GTA呢!我們都在玩呢!不都好好地成長著的嗎?


當《人民日報》遇上GTA


你看,正視遊戲本來就如此的簡單。

-END-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BB姬”(bibiji300)

原創不易,喜歡我們就請多多關注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