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張柬之傳》記載:"張柬之,字孟將,襄州襄陽(今湖北省襄陽市)人。少涉經史,補太學生。祭酒令狐德棻異其才,而以王佐期之。中進士第,始調清源丞。"雖說張柬之早早就展露出自己的天賦,但他仍可謂是大器晚成。永昌元年(689),張柬之才從數千人中脫穎而出,當上監察御史和鳳閣舍人。這一年,他已七十有餘。

張柬之在八十多歲時發動神龍政變,推翻了武則天,結果是何下場?

晚年的張柬之在仕途上仍然不是一帆風順。他因為反對武延秀娶突厥女子為妻而觸怒武則天,被貶為合、蜀二州刺史。此後他又上書武則天,不被採納,不久遷任荊州長史。

幸運的是,張柬之得到了狄仁傑和姚崇的賞識。狄仁傑多次在武則天面前推薦張柬之,使之先後遷任洛州司馬、司邢少卿、秋官侍郎。《新唐書》記載:"後姚崇為靈武軍使,將行,後詔舉外司可為相者,崇曰:"張柬之沉厚有謀,能斷大事,其人老,惟亟用之。即日召見,拜同鳳閣鸞臺平章事,進鳳閣侍郎。"不順了幾十年的張柬之,終得在姚崇的舉薦下以八十高齡出任宰相

武則天晚年寵幸張昌宗、張易之兄弟,荒廢朝政,導致大權落入二張手中。為了推翻武則天,恢復正統李唐王朝,張柬之等人準備發動政變。神龍元年(705)正月二十二日,鳳閣侍郎張柬之、鸞臺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將軍敬暉、右羽林將軍桓彥範、司刑少卿袁恕己聯合右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左羽林將軍李興宗等,發動政變,力圖扳倒武則天,擁立李顯為君。

張柬之在八十多歲時發動神龍政變,推翻了武則天,結果是何下場?

幾人以麟臺監張易之、司僕卿張昌宗意圖謀反,他們需清君側為名,率領禁軍誅殺張易之、張昌宗。但二張並不是他們的最終目標。張柬之等人在除掉二張後,包圍集仙殿,逼迫武則天退位。迫於壓力,武則天在第二天就任命太子李顯為監國。第三天,武則天下詔禪讓。第四天,李顯正式復位,天下重歸李家。二月初四,李顯復國號為唐,至此神龍政變成功。持續數十年的匡復李唐的運動也在張柬之等人的努力下宣告結束。

得知張易之兄弟被誅殺,洛州長史薛季昶對參與政變的敬暉說:"二凶雖除,但呂產、呂祿那樣的人物依然存在,大人們應該藉著兵勢誅殺武三思等人,匡正王室,以安天下。"

此後敬暉多次向張柬之提起斬草除根,但張柬之都不同意。按張柬之的話來說,"(斬草除根)這應該是皇上的事情。皇上還是英王的時候,以勇烈聞名,我留下武家子弟,是希望皇上能夠親自鋤奸立威。"可以說,是張柬之自己白白錯失了將亂黨一網打盡的機會,是他自己促成了自己的不幸。

神龍政變成功後,中宗皇帝對各位功臣論功行賞。 "中宗即位,以功擢拜天官尚書、鳳閣鸞臺三品,封漢陽郡公,食實封五百戶,未幾,遷中書令,監修國史。月餘,進封漢陽郡王,加授特進,令罷知政事。"大臣被封王封爵,乍一看是好事。可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遭受武三思和韋后算計的張柬之功臣集團,實際上被以加王爵為名奪取了實權

張柬之在八十多歲時發動神龍政變,推翻了武則天,結果是何下場?

失去實權的張柬之再度感受到在朝中的無力。對朝堂失望後,他上書請求回襄州養病。《新唐書》記載:"柬之既失權,願還裹州養疾,乃授裹州刺史。"雖然對中央無望,但張柬之還是張柬之。回到襄州任刺史的他為官剛正不阿,從來沒有受財枉法、徇私舞弊。他還全力抗擊洪災,成為了全州百姓的救星。當時甚至出現了"闔境賴之"的局面。

神龍二年(706)七月,武三思暗中命人將韋皇后淫亂之事大肆宣揚,請求廢黜皇后,並誣陷是張柬之等人所為。其後事情的發展,不難想象。《資治通鑑·唐紀二十四》記載:"上大怒,命御史大夫李承嘉窮核其事。承嘉奏言:"敬暉、桓彥範、張柬之、袁恕己、崔玄暐使人為之,雖雲廢后,實謀大逆,請族誅之。"聽完御史大夫的彙報,中宗又派大理寺去結案。大理丞三原李朝隱奏稱:"暉等未經推鞫,不可遽就誅夷。"大理丞裴談奏稱:"暉等宜據制書處斬籍沒,不應更加推鞫。"

武三思想要把張柬之等人置於死地。但中宗因為曾經給敬暉等人賞賜過保命的鐵券,所以免了張柬之一行人的死罪。死罪可免,但活罪難逃。張柬之等人都遭到了長期流放。他們家中十六歲以上的子弟,也受到牽連,流放他鄉。被流放到瀧州的張柬之,憂愁憤懣而死,享年八十二歲。

張柬之在八十多歲時發動神龍政變,推翻了武則天,結果是何下場?

賢臣懷恨遠去,後任皇帝相繼為張柬之平反,並給予其極高的哀榮。景雲元年(710),唐睿宗追贈張柬之為中書令,諡號文貞,制曰:"褒德紀功,事華典冊;飾終追遠,理光名教。故吏部尚書張柬之翼戴興運,謨明帝道,經綸謇諤,風範猶存。往屬回邪,構成釁咎,無辜放逐,淪沒荒遐。言念勳賢,良深軫悼,宜加寵贈,式賁幽泉。可贈中書令,封漢陽郡公。"開元六年(718),唐玄宗下詔,同意張柬之配享中宗廟庭。唐德宗建中年間又追贈張柬之為司徒。

北宋龍圖閣學士宋祁在編撰《新唐書》時評論到:"五王提衛兵誅嬖臣,中興唐室,不淹辰,天下晏然,其謀深矣。至謂中宗為英王,不盡誅諸武,使天子藉以為威,何其淺耶?釁牙一啟,為豔后,豎兒所乘,劫持戮辱,若放豚然,何哉?無亦神奪其明,厚韋氏毒,以興先天之業乎?不然,安李之功,賢於漢平、勃遠矣!"這段話可謂是對張柬之復唐之功的稱頌、下場悽慘的原因分析與遺憾的準確表達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