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拔武松做都頭的知縣,一年能貪多少錢?足足有100多萬

提拔武松做都頭的知縣,一年能貪多少錢?足足有100多萬

《淺說水滸》第204期(文/焦目)

有句話說得好,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意思就是,即便是清廉的知府,做了三年官,也能“賺”到十萬兩銀子。因為銀子的純度高到一定程度時,是白色的,表面像雪花一樣,所以叫“雪花銀”。當然,想賺到這麼多銀子,光靠俸祿不行,主要是靠貪汙、搜刮,當然這話有誇張成分。這句話出現於清朝,本意就是諷刺貪官的。

清朝的知府,相當於今天的市長,下轄幾個縣和地區,屬於從四品,官職很高。一個知府能貪這麼多,一個知縣又能貪多少呢?

提拔武松做都頭的知縣,一年能貪多少錢?足足有100多萬

水滸中,提到了不少知縣,比如鄆城縣的知縣時文彬、壽張知縣、提拔武松為都頭的陽谷知縣等。這幾位知縣都不是好人,鄆城知縣好色,陽谷縣知縣貪財。

今天,就來說一說陽谷縣的知縣,一年能貪多少錢。

武松在景陽岡打虎後,成了打虎英雄。眾獵戶當即把他帶到縣衙,無數老百姓夾道歡迎,一時風光無限。知縣大人見武松相貌堂堂,威風凜凜,又打死了老虎,當即把武松提拔為都頭。但知縣大人提拔武松,並非全為公,也有私心,至少利用武松為他辦私事了。

提拔武松做都頭的知縣,一年能貪多少錢?足足有100多萬

武松剛做都頭才差不多兩個月,知縣大人就派他去送禮。

卻說本縣知縣自到任已來,卻得二年半多了,賺得好些金銀,欲待要使人送上東京去,與親眷處收貯使用,謀個升轉,卻怕路上被人劫了去,須得一個有本事的心腹人去便好。“……欲要送一擔禮物去……。”——《水滸傳》

知縣上任兩年半,搞了“一旦禮物”,很明顯,這些禮物都是金銀財寶。要是不值錢,他也不會擔心路上被人劫去了。

提拔武松做都頭的知縣,一年能貪多少錢?足足有100多萬

這件差事,就是武松去做的,武松一來一回差不多50天。前有楊志押送生辰綱,後有武松押送“金銀擔”。武松雖然成功押送了金銀,但卻失去了哥哥。因為就在這期間,潘金蓮和西門慶勾搭上了,並謀害了武大郎。

那麼,這“一擔禮物”價值多少呢?我們可以從樑中書的生辰綱來推算。

樑中書給蔡京送的禮物,價值十萬貫。這些禮物,後來被楊志分成11擔挑著。這就說明一擔差不多是9090貫左右。

提拔武松做都頭的知縣,一年能貪多少錢?足足有100多萬

北宋末年,770文充當一貫錢,叫“省陌”,而當時一兩銀子價值差不多2000文。也就是說,1兩銀子摺合2.6貫錢。而在水滸中,1兩銀子差不多摺合今天1000塊錢。具體參考第十五回,吳用出一兩銀子,阮小七買了20斤生熟牛肉、一甕酒、一對大雞,另外還把自己欠酒店的錢給還了。

1兩銀子1000塊,1貫差不多385塊錢,那麼知縣大人價值這9090貫的一擔禮物,摺合今天的錢差不多是350萬。兩年半搞了這麼多錢,算下來,知縣大人每年平均賺140萬左右。而這些,顯然不是他貪汙的全部。

提拔武松做都頭的知縣,一年能貪多少錢?足足有100多萬

​眾所周知,宋代官員待遇高,但實際上,基層官員的俸祿還是很低。直到宋神宗時,才提高基層官員的工資,其中縣尉的工資,從7貫2石米,提高到12貫3石米。甚至直到南宋,做了通判的陸游,還寫詩說自己工資低,養不活妻小。

總之,陽谷縣知縣僅在兩年半內,就搞到了這一擔禮物,僅憑俸祿是完全不可能的,除非有灰色收入。事實上,文中多次暗示,武大郎死後,西門慶就多次給知縣送錢。西門慶給何九叔送錢時,一次性就給了10兩。要給知縣大人送錢,肯定就更多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