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被快遞員威脅,送貨上門可能不是最好的服務

字數:1030字,大約閱讀時間:2分鐘

1、

又見快遞員耍橫,事件不復雜:快遞員吳某將郭女士的快遞“默認”放在崗亭,郭女士則希望快遞員能送到家裡。吳某拒絕,態度強硬地表示只能放崗亭,不會送到家裡。雙方在電話裡吵了起來,郭女士表示要投訴,吳某聽後發怒說:“要是敢投訴,就弄死你。”

女子被快遞員威脅,送貨上門可能不是最好的服務

這種事情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問題的根源幾乎都聚焦於四個字:送貨上門。

送貨上門是多數快遞公司的服務承諾之一,特別美好,我在家裡點點鼠標清空購物車,然後當天或幾天之後就有人送到家門口。

說下個人感受,除了外賣和大件的傢俱、家用電器等,普通的快遞,我不喜歡送貨上門,一是時間上可能互有衝突,二是等於把家裡對一個陌生人門洞大開。

換句話說,“送貨上門”這種看似特別美好的服務不是最好的服務,甚至可能是危險的服務。

2、

有些快遞員為了送貨方便,在跟一些小區保安混熟之後,也配了小區出入門禁的門卡,不是小區的住戶卻有小門出入的門卡,這是不是危險之一?

可能這個危險還比較其次,更大的危險是發生在家門口,我們經常看到的快遞員對買家造成侵害的新聞,多數是發生在買家開門之後吧,尤其是自己一個人在家的女孩。

女子被快遞員威脅,送貨上門可能不是最好的服務

對陌生的快遞員開門,就算大家相安無事笑臉相對,也無形中把家裡一部分隱私洩露了,比如家境如何,有幾口人之類的,如果這個快遞員哪天心生歹念,想起哪裡有一戶人家很適合下手,不是招來意外之災了嗎?

所以,送貨上門是很方便,但如果有安全隱患,方便就退而求其次吧,保證安全和隱私更重要。

有快遞櫃,有和快遞公司合作的便利店,再次有保安崗幫忙收,快遞最後100米這個所謂的痛點,其實已經不那麼痛了。無非是作為消費者的我們,不要太看重“送貨上門”這4個字,而是應該多想想保護我們自己。

3、

人與人之間,距離產生美,在送貨上門這件事情上,也可以這樣來理解。我們和快遞員最美的距離,就是快遞櫃、便利店或保安崗,我們從不見面,但我們互相溫暖,我為你心甘情願“剁手”,你為我風雨無阻送貨。

大多數人的人性不壞,但誰也不能否認再善良的人會一念之差或一氣之下幹出對別人造成傷害的衝動之事。

快遞最後100米這個痛點,各家快遞公司還在開動他們的腦筋開發更完美的落地解決方案。

在更方便和安全的做法還沒有出來之前,作為消費者,我們多為自己的安全和隱私想想,不就多走幾步路嗎,既降低危險,又增加了每天該走的步數,何樂而不為呢?

也許等到哪天技術升級,無人機送貨普及了,就是我們足不出戶就可以安心等著送貨上門的時候。按現在的技術發展趨勢,這一天應該不會太遠。

沒錯,送貨上門,我要等的是無人機,不是快遞員。

女子被快遞員威脅,送貨上門可能不是最好的服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