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站在風口思考

策劃人語

技術高速發展,原有的通過終端相互連接的互聯網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憑藉著愈發清晰的應用場景設計和更廣闊的想象空間,將萬物互聯(愛基,淨值,資訊)的物聯網浮出水面。產業革命剛剛興起之時,也是各路企業、資本爭先佈局之日。日前,中國“物聯網+”高峰論壇在江蘇無錫召開,政府機構、生產企業、投資機構紛紛道出了自己的擔憂與創想。規劃產業佈局,抓住投資時機,預防風險成為共識。在以往多次產業革命中,新生事物處在發展初期,不僅面臨市場考驗,更需經歷自身不斷革新,完善的資本運作,高效的科研能力與商業模式創建,最終才能化蛹成蝶,開創新市場格局。面對即將到來的物聯網風口,國內企業是否已準備好,在新產業革命完成彎道超車呢?且看他們在風口潮頭的思考。

熱映影片《速度與激情8》中,反派角色通過物聯網操縱紐約市眾多汽車開啟自動模式衝向外賓的場景,展示了物聯網巨大力量,也透露出物聯網時代的隱憂。

從智能手機讀取用戶數據,到智能裝備計算步數與脈搏,以至智能消防、智能安保、智能車庫……萬物互聯時代已近在眼前。2017年被業內認為是物聯網商用元年,大規模應用步入“快車道”。

2016年12月,國務院發佈的《“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中多處提及物聯網。2017年1月,工信部發布《物聯網“十三五”規劃》,明確了物聯網產業“十三五”發展目標:完善技術創新體系,構建完善標準體系,推動物聯網規模應用,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等。

如今,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已形成一個互不可分的有機整體,構建起未來智能生活的生態系統。但新生行業並未成熟,業內不僅存在一些企業將傳統設備簡單改造冒充物聯網來濫竽充數,更存在著用戶數據安全、行業外部效應、存在投資風險等諸多難題。站在物聯網的風口,物聯網裝備製造企業與投資人有著各自的擔憂與思考。

打造生態 發現價值

2014年11月,亞馬遜推出了人工智能語音助手Alexa智能音箱,截至2016年底,其銷量接近1000萬臺,華為手機、三星冰箱乃至大眾汽車都可以搭載。它不需用戶使用任何操作屏,完全靠聽說來完成指令。它提醒用戶吃藥、幫用戶從網站下單購物、誦讀Kindle裡的電子書。如果令其與家電設備聯網,它可以自動控制空調,打掃房間,控制燈光門窗……完成這些指令的,是Alexa智能音箱以及背後的亞馬遜雲計算平臺,這是典型的物聯網應用場景。而在國內,物聯網生態建設才剛剛起步。

今年4月,在無錫召開的中國“物聯網+”高峰論壇上,致力於物聯網創投領域多年的賽伯樂集團董事長朱敏提出,“在物聯網時代,僅做好一個方面的企業是長不大的。好的企業,必須要有場景化應用。物聯網的應用場景,好比血管、肌肉、骨骼,必須實際應用並有機整合,才能讓他成為巨人。”

佈局物聯網生態體系的,不僅有投資人,更有傳統電信運營商。近期,中國電信宣稱正加速構建物聯網生態圈,推出公共安全、智能交通、智慧醫療等重點模塊,打造智慧城市公共服務領域物聯網,在智慧水務、智慧燃氣等領域開展技術研究和商業模式探索。同時,中國聯通也將物聯網列為三大創新戰略之一,將打造物聯網區塊鏈框架,讓區塊鏈交易融入物聯網設備。

應用場景,是物聯網產業的第一要義,但僅有講故事的情懷,沒有看家本領也不行。將物聯網設備收集的各種結構化數據進行高度整合,這個物聯網應用場景才有深遠意義。朱敏說,從應用情景中搜集數據,進行大數據積累、計算,他的大數據才有意義。

賽伯樂集團合夥人,剛剛出任中國科學院大學創新創業學院執行院長的陳佳,提出了他的看法,他認為,“今後誰掌握了數據,誰就掌握了先機”。以往很多行業的運營數據,都成為了垃圾。例如在出租車行業,出租汽車公司不瞭解自己掌握數據的價值,把數據浪費了,而Uber與滴滴本身並非出租行業,他們善於收集數據,便取得市場主動權。

在應用場景和數據蒐集能力雙重考驗下,一些濫竽充數的企業將面臨洗牌風險,波濤之下,真正有實力、有技術的創業企業終會露出水面,但他們所缺乏的,是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落地的能力,如何讓科技成果變成經濟價值,是投資人的重要職責。

資本投入 實現價值

“價值決定價格”,有價值的東西,必然會體現在價格上。

不久前,微軟發佈了一項物聯網服務——IoT Central產品,旨在簡化企業開發物聯網解決方案的複雜性。它能為企業部署物聯網提供全套解決方案,而不需要太多專業知識。此舉成為微軟在物聯網行業謀篇佈局的重要一招,經濟價值自不待言;此時,聯想也未曾在競爭中懈怠,2016年12月,楊元慶在聯想科技創新大會西安峰會上發表演講:“如果說從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是一次大的跨越,隨著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現在我們又面臨著移動互聯網向智能互聯網的新跨越。智能互聯網時代,各行各業將經歷新一輪的變革。這為很多中國企業帶來了彎道超車的機會。”聯想的彎道超車不是空穴來風,據悉,今年4月,聯想將在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大數據方面投資超過12億美元。這筆款項將佔階段性研發預算的20%以上。

在科技巨頭不惜重金投資物聯網的同時,一些創新創業企業同樣值得關注。面對眾多物聯網創業企業,甄別技術真偽固然重要,投資的技巧與時點,也缺一不可。

賽伯樂集團總裁王陽說,投資時機至關重要。對技術的投資偏向前端,而對產業的投資偏後端。傳統的投資方式,投資人考察目標企業的團隊、市場前景、財務報表。而對科技企業最重要的投資要素是時點,看他的技術是不是在適合的時點被社會採納。

現實中這樣的案例並不少見,金融危機的爆發,使人們急於將閒置房屋產生收入,民宿行業應運而生;SARS期間,電子商務呈現迅猛增長;乳製品危機導致豆漿機銷量猛增。新技術迅速應用,得益於“天時”、“地利”。王陽說,雖然我們不能預判突發事件的發生,但是投資人要有先見之明和預測能力,判斷行業趨勢。投資人是捕捉“天時”與“地利”的能手,幫助創新創業企業在正確的時點,做正確的事情。站在物聯網的風口,各路資本正在抓住時機謀篇佈局,但在創造價值的過程中,路途也並不平坦。

摒除弊端 創造價值

16年前的“9·11”事件,在倒下的世貿大樓內,眾多服務器損壞、數據丟失,直接造成一些企業倒閉或損失慘重。由此,人們開始關注災難備份。當今的一些跨國企業,在本土設置服務器的同時,也在世界其他地方多處設置服務器,以備不時之需。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時代到來,企業可租用雲空間,節約成本,提高效率。傳統數據安全、災難備份得以解決,但新的數據安全問題卻近在眼前。

2016年底,美國東海岸發生大規模斷網事件,德國也發生大量電信用戶網絡異常事件,惡意程序受到廣泛關注。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對殭屍網絡進行抽樣監測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共發現2526臺控制服務器控制了125.4萬餘臺物聯網智能設備,對網絡穩定運行形成嚴重潛在安全威脅。據業內預測,到2020年,中國物聯網整體規模將超過1.9萬億美元,平均年增長30%以上。數據安全、法律風險、倫理風險、負外部性……諸多問題需要解決,才能保障物聯網產業健康發展。

王陽認為,新技術引發了以往從來沒有想象過的問題,不可否認智能醫療事故,無人駕駛事故,幹細胞治療等領域發生的安全、法律、倫理風險。但在技術層面,安全可以得到保障,人們更應該關注規則層面的改進,用新規則適應行業發展。同時,應發揮技術優勢,用技術手段提高效率,促進社會資源合理分配。

楊元慶說:“萬物互聯的時代即將到來,我們身邊的事物都會具有計算、存儲和網絡的模塊。憑藉智能鏈接,智能的萬物將更加可管理、可控制。”新生產業的幼稚階段,需要人們用發展眼光看待,不能對新生科技妄下結論,而應促使法律法規與道德倫理與時俱進。利用新生科技促進社會公平與資源均衡配置,用技術進步本身的力量,覆蓋掉其負外部效應,讓技術力量催生自身的活力。 (製圖 張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