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強大超導磁鐵問世 人類離"人造太陽"又近了一步

物理 核技術 能源 新能源 觀察者網 2017-05-23

【觀察者網 曹澤熙/編譯】日前,世界最強大超導磁鐵在意大利西北部拉斯佩齊亞問世,這是有“人造太陽”之稱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的一大重要成果,標誌著人類向“人造太陽”又邁進了一步。目前該計劃的目標是在2025年對反應堆實現首次點火,以證實核聚變的能源利用可行性。

全球最強大的超導磁鐵日前在歐洲研製成功

據歐洲負責ITER的能源聚變官方網站5月19日報道,日前,全球最複雜的超導磁鐵在歐洲製造成功。該磁鐵有14米高,9米寬,重達110噸,和一架波音747客機一樣重。這個龐然大物是ITER的核心裝置之一,也是ITER最終要使用的18個環向磁場圈之一。這些環向磁場最終會產生一個巨大的磁場,能夠在1.5億攝氏度時產生核聚變反應。當電流達到6.8萬安時,這些裝置將產生11.8特斯拉的磁場,比地球磁場強大約100萬倍。這18個環向磁場圈將以產生的巨大磁場壓縮等離子,並提高其密度,從而為啟動核聚變創造必要條件。

核能聚變官方網站的報道

歐洲和日本將分別製造9個磁場圈,此外,歐洲還將多製造一個備用磁場圈。能源聚變的負責人約翰尼斯·施韋默爾說,這一超導磁鐵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強大的磁鐵,將在2025年前投入到為ITER服務的工作中。

據西班牙《國家報》報道,施韋默爾說,歐盟為訂購這10個磁場圈花了4.2億歐元。而從2007至2020年,能源聚變已經為此投入了共計40億歐元的資金。

核能聚變磁鐵部門負責人亞歷山德羅·博尼託-奧利娃說,這一超導磁鐵無疑是ITER中最重要、最複雜和最意味深遠的部分,如果等離子壓縮得不夠緊密,核聚變是無法實現的。

研發出該磁鐵的意大利ASG公司是一家位於意大利熱那亞的超導體研發公司。該公司和包括ITER在內的多項科研項目有緊密合作,在設計、研發、組裝、測試超導產品方面有領先經驗。

ITER,即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開始於1985年,目前有歐盟、中國、美國、日本、韓國、俄羅斯和印度參加。該項目又被稱作“人造太陽”計劃,採用類似太陽發光發熱的原理,讓氘和氚在超高溫條件下發生核聚變反應,產生巨大能量,由此為人類產生可持續的清潔能源。

中國率先研製成功的D型環內壁材質

中國在ITER項目中扮演重要角色。2016年12月,中核集團西南物理研究所率先研製成功最核心的核聚變材料部件,也就是必須承受過太陽溫度的D型環內壁材質,高達每平方米4.7兆瓦熱量。當月該部件就被送往位於法國的ITER工地進行測試。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