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爆發後,烏克蘭和俄羅斯這對昔日斯拉夫兄弟徹底鬧翻,成了水火不容的死對頭。歐美隨即以“主持正義者”身份介入其中,為烏克蘭撐腰打氣,對俄羅斯實施全方位制裁。

歐美接連變卦“偏袒”俄羅斯,烏克蘭“內心很受傷”

​從波羅申科到澤連斯基,烏克蘭兩屆總統都立志背靠歐盟和以美為首的北約,與“入侵者”俄羅斯展開殊死較量,奪回被侵佔的克里米亞和頓巴斯。

波羅申科在任時曾表示,烏克蘭充當了北約對抗俄羅斯侵略的“橋頭堡”,為其它歐洲國家樹立了“榜樣”。而新總統澤連斯基上任之後,也兩次視察頓巴斯前線,將收復克里米亞和頓巴斯列為任內首要事務。

烏克蘭之所以敢於“叫板”俄羅斯,前提是自恃背後有歐美作為強大靠山。基輔的“如意算盤”是,莫斯科將會在歐美持續制裁壓力下“就範”,主動做出妥協和讓步。

目前最新的動態是,俄羅斯成功扛住了西方的圍堵和制裁;而烏克蘭所倚重的靠山,正面臨著瓦解崩塌的風險。

6月25日,俄總統新聞祕書佩斯科夫在例行記者招待會上答記者問。即將舉行的大阪G20峰會,以及可能舉行的“雙普會”(普京與特朗普的會晤)成為各路媒體關注的焦點話題。

歐美接連變卦“偏袒”俄羅斯,烏克蘭“內心很受傷”

​佩斯科夫爆料了一個驚人消息:俄美雙方正在積極籌備“雙普會”,而美方已明確表態,不再將俄釋放扣押的烏克蘭海員視為兩國元首會晤的先決條件。

2018年11月,俄烏刻赤海峽軍事衝突爆發,由於俄方拒絕歸還扣押的烏軍艦和海員,導致美方臨時取消了原定於12月1日在阿根廷G20峰會期間舉辦的“雙普會”(事後媒體爆料稱,兩人只在峰會期間站著聊了一會)。美國總統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12月13日甚至放話稱,在莫斯科釋放扣押的烏克蘭軍艦和海員之前,俄美總統不可能會晤。

如今,美方主動解除了烏克蘭問題與美俄元首會晤的“綁定”。這在某種程度上表明,特朗普現在很想和普京好好談一談,美方不想讓烏克蘭問題給“雙普會”添堵。

國際觀察人士注意到,近期以來,美俄這兩個重量級國際玩家之間的關係,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克里姆林宮的底氣越來越粗,而白宮反倒顯得有些“低三下四”。

歐美接連變卦“偏袒”俄羅斯,烏克蘭“內心很受傷”

​舉例來說,進入6月份以來,俄總統普京聖彼得堡國際論壇和不久前舉行的“與民眾直接連線”節目中,接連對美國公開“開炮”,指責美國霸權與人類未來目標相悖,將全球經濟變成一場混戰,還悍然發動了數字時代的首次科技戰爭。普京表示,俄對與美對話持開放立場,但關鍵仍在於美國是否願意同俄羅斯發展關係。普京的立場是:美國要是誠心談,那咱們就談,不誠心就拉倒,而且會談不應附設任何條件,“俄羅斯不會屈從於任何外部壓力”。

但是,美方近來對於“雙普會”卻表現了異乎尋常的熱心。特朗普本人多次放風說,他將在G20大阪峰會上同普京“面對面”會談。5月份,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訪俄時,也向普京表達了美方希望舉行兩國元首會晤的訴求。但俄方對於“雙普會”卻似乎已不太上心,克宮方面對外界的答覆是,“沒收到美方的明確信息”、“還沒確定”。

俄美關係的這種微妙變化反映出美對俄的戰略需求和倚重正在上升,這種倚重體現在兩大方面:一是擔心東方大國與俄結盟,讓美在國際舞臺上陷於不利局面;二是最近伊朗擊落美國無人機事件讓美國意識到,自己雖然世界第一,但也有搞不定的國家,在國際重大沖突事件中,它還需要俄羅斯的配合和協助。

雖然大阪G20峰會大概率會如期舉行,但美方對烏克蘭問題態度的轉變,讓烏克蘭遭遇了“靠邊站”的尷尬。

而且,之前烏克蘭外長透露烏新總統澤連斯基有意訪日參加G20峰會,但舉辦國日本隨即對外界聲明,並沒有邀請烏克蘭方面與會。不排除,日本也不希望烏克蘭問題攪了大家會談的興致。

在被美國“拋棄”之前,烏克蘭的心已經被歐洲“傷”過一次

當地時間6月24日深夜,歐洲委員會議會大會的議員們以118票贊成、62票反對、10票棄權通過決議,允許俄羅斯重返議會大會工作,還邀請俄羅斯代表團參加6月份的會議。為了阻撓俄羅斯代表團重返歐委會,烏克蘭和英國代表對動議提出200多項修改意見,但還是未能阻止決議的通過。

歐美接連變卦“偏袒”俄羅斯,烏克蘭“內心很受傷”

歐洲委員會議會大會會議

​投票結果出來後,烏克蘭代表團憤怒離席。消息傳回國內,烏總統澤連斯基深感失望,他說自己不久前訪問法德兩國,曾勸告馬克龍和默克爾維持對俄羅斯的政治制裁,但遺憾的是歐洲夥伴沒有“聽從烏克蘭的聲音”。

烏前任總統波羅申科表示,俄羅斯重返歐洲委員會,不僅是對基輔的外交打擊,還是對歐洲基本價值觀的打擊。為了進一步表達抗議,烏克蘭外交部召回了駐歐洲委員會大使。烏外長克利姆金說:“歐洲委員會已經辜負了我們的信任,從捍衛人權的先鋒淪落成了普通經紀人。

​俄羅斯被排除在歐洲委員會之外,克里米亞問題是直接導火線。歐洲委員會議會大會自2014年開始限制俄羅斯代表團的權利,先後取締了俄代表團的決議表決權、祕書長被選舉權等一系列權利。

如今歐洲委員會重新接納俄羅斯,意味著歐洲大多數國家不願意為了烏克蘭將俄羅斯拒之門外。正如俄國家杜馬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斯盧茨基所言,俄羅斯重返PACE,是因為沒有俄羅斯,在歐洲展開對話是不可能的,“歐洲國家在政治上成熟了,知道自己離不開俄羅斯。”

俄《共青團真理報》26日披露了歐委會的投票詳情: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格魯吉亞和烏克蘭這五國代表們一致反對,英國、波蘭、瑞典代表團超過半數代表投了反對票;有12個國家(分別是安道爾、奧地利、阿塞拜疆、塞浦路斯、西班牙、法國、愛爾蘭、冰島、塞爾維亞、聖馬力諾、挪威和土耳其)的代表團全票贊成,亞美尼亞、比利時、德國、意大利、捷克、瑞士、克羅地亞、摩爾多瓦、葡萄牙、荷蘭、斯洛伐克等國代表團半數以上代表投了贊成票。

這表明,除英國之外的主要歐洲國家,都願意暫時拋卻烏克蘭衝突那段不愉快,重新接納俄羅斯,與俄開展對話協商,共同建設一個繁榮、安寧的歐洲。

克里米亞問題爆發以來,烏克蘭不知不覺中已經成為美歐(尤其是美國)遏制俄羅斯的一顆“棋子”。美國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和經濟援助,並按照北約標準對其軍隊進行現代化改造。烏克蘭也明確將俄羅斯定義為“侵略者”和國家的“頭號大敵”,在語言、宗教和文化上與俄作全面切割,頭也不回地奔跑在“脫俄入歐”的道路上。

歐美接連變卦“偏袒”俄羅斯,烏克蘭“內心很受傷”

​但“棋子”的命運終究會受到“棋手”的擺佈,烏克蘭近日在對俄外交鬥爭中接連遭遇的這兩大挫敗,充分說明了國際關係中的殘酷現實:外交博弈還是要靠自身的實力說話。

烏克蘭的夢想是和波蘭和波羅的海三國一樣,加入歐盟和北約,從此經濟上靠歐盟提攜,安全上由北約保障,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但這一夢想未免過於天真。正如烏克蘭一位前外交官所言,烏克蘭與波蘭有著本質的不同——烏克蘭與俄羅斯同文同種,原本連為一體,基輔羅斯是俄烏兩國的前身。普京多次表示,俄羅斯反對的是仇俄的烏克蘭當局,但一直會視烏克蘭人民為自己的同胞。

那麼,上述兩起外交事件,是否說明烏克蘭在美歐與俄對弈的大棋盤上,已經從“棋子”淪為了“棄子”?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目前,美國和歐盟“堅決支持烏克蘭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基本立場並沒有發生改變。烏克蘭問題是俄羅斯的一大痛點和軟肋,在與俄羅斯的戰略博弈中,美歐仍會時不時拿起這個“把柄”,敲打一下俄羅斯,讓桀驁不馴的北極熊變得老實聽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