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建“巨無霸”結構封頂,多項技術填補國內空白!

來源 | 中國鐵建

中國鐵建“巨無霸”結構封頂,多項技術填補國內空白!

中國鐵建“巨無霸”結構封頂,多項技術填補國內空白!

封頂後的光谷廣場綜合體

8月25日,經過中鐵十一局集團建設者歷時32個月的艱苦奮戰,由鐵四院設計的亞洲最大市政交通綜合體工程——武漢光谷廣場綜合體主體結構成功封頂。

中國鐵建“巨無霸”結構封頂,多項技術填補國內空白!

最後一塊頂板混凝土完成澆築

“巨無霸”綜合體?這絕對不是吹噓!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揭開這“巨無霸”工程的神祕面紗吧......

中國鐵建“巨無霸”結構封頂,多項技術填補國內空白!

光谷廣場綜合體透視圖

光谷廣場綜合體工程位於湖北省武漢東湖高新區既有光谷廣場下方,總建築面積約16萬平方米,約合21個標準足球場,集3條地鐵線、2條市政道路和地下公共空間於一體的五線交匯佈局,如此體量的市政綜合體目前國內首屈一指,國際罕見。

中國鐵建“巨無霸”結構封頂,多項技術填補國內空白!

各層平面佈置圖

該工程整個工程土方開挖量180萬方,相當於20個標準地鐵站的量;基坑底面開挖深度達34米,相當於十幾層樓高;中心圓盤區有近2000根鑽孔樁,是普通住宅的40倍。結構異常複雜,施工難度大。

中國鐵建“巨無霸”結構封頂,多項技術填補國內空白!

出土施工

在工程施工中,武漢地鐵集團、中鐵十一局集團和鐵四院等參建各方,與有關科研院校強強聯合,大膽進行工藝工法的創新,制定了科學的施工方案,多項施工技術方面填補了國內空白。

中國鐵建“巨無霸”結構封頂,多項技術填補國內空白!

BIM模擬技術建立三維管線模型

中國鐵建“巨無霸”結構封頂,多項技術填補國內空白!

BIM模擬技術運用

中國鐵建“巨無霸”結構封頂,多項技術填補國內空白!

光谷廣場綜合體3D效果圖

光谷廣場綜合體由於結構立體交叉、空間層次複雜,每個角度看到的車站輪廓都不竟相同,施工圖出圖量至少是一般地鐵站的4倍,且精度不夠。他們通過BIM數字化信息仿真模擬技術,對光谷廣場綜合體主體結構單項和單位工程信息的各項參數進行綜合處理,將傳統相對零散的平面設計圖變為模塊化、模型化、立體化、可視化的3D模型圖,從而為每道工序精準施工作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該工程基坑內臨時混凝土支撐體系接近2萬方、最大支撐樑長達100餘米、砼方量大、淨空高、拆除難度大,傳統的拆除方式不能滿足現場工期及安全文明施工的要求。他們經過多次調查、反覆論證,採用孔內高段位、孔外低段位的微差延期起爆技術,進行爆破法拆除混凝土支撐樑的施工方案,至少節約工期6個月,該項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

中國鐵建“巨無霸”結構封頂,多項技術填補國內空白!

美輪美奐的光谷廣場綜合體大廳

中國鐵建“巨無霸”結構封頂,多項技術填補國內空白!

光谷廣場綜合體大廳效果圖

從實現最優交通功能出發,該工程在設計時,鐵四院設計人員巧妙地在三層空間內解決五線交匯,設置貫通的地下一層作為地鐵換乘和交通層,簡單便捷的實現逃生疏散、消防防災,同時與周邊商業互相聯通;將9號線站臺與魯磨路隧道置於地下一層換乘大廳夾層,形成一種獨特的地下大廳高架站臺的空間佈局。

中國鐵建“巨無霸”結構封頂,多項技術填補國內空白!

光谷廣場綜合體建成後的效果

武漢光谷廣場綜合體建成後,將有效地緩解光谷轉盤的交通壓力,並通過綜合體地下空間作為紐帶,實現周邊地塊商業互通,提升商業人流的便捷性。同時也為今後城市地下交通樞紐綜合體設計及施工積累了豐富經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