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路結合可觀江景,武漢濱江路設計品牌叫響全國


堤路結合可觀江景,武漢濱江路設計品牌叫響全國


長江主軸右岸大道。長江設計院提供

長江日報融媒體7月12日訊 日前,位於漢口、武昌沿江的長江主軸左右岸大道主體道路及沿線景觀基本形成,濱江道路景觀如畫。左岸大道從濱江苑至武湖段,成為一條堤路結合的集景觀、休閒、防洪、交通為一體的濱江大道。近日,長江日報記者跟隨左右岸大道牽頭設計方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長江設計院)的設計師,探訪了武漢靚麗濱江帶。

武漢誕生國內首條與堤防結合的快速路

今年2月通車的江北快速路,自二七長江大橋立交到陽邏餘泊大道,串起江岸、黃陂、新洲三區。近日,長江設計院市政與交通院工程師帶領記者從沿江大道濱江苑出發,一路驅車到達二七長江大橋立交附近。他們設計的二七長江大橋立交與二七長江大橋形成全互通的立交,使交通更加便捷。

為了更集約高效地利用城市空間和岸線資源,長江設計院的設計師們創造性地提出防洪堤與道路結合的方式,武漢由此誕生國內首條與堤防結合的快速路——江北快速路。路堤結合的設計理念,節約了土地資源,提高了防洪能力,提升了沿江景觀品質。

記者看到,從江岸開車前往黃陂、新洲的車輛較多,在堤頂開車,可見長江和江灘風景。


堤路結合可觀江景,武漢濱江路設計品牌叫響全國


新河大橋“月滿新河”。記者韓瑋攝

為了扮靚江北快速路,長江設計院設計了一座跨越黃陂新河的新河大橋,通車後已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記者驅車經過新河大橋時,頭頂上的四輪“圓月”帶來奇特的視覺效果,可見藍天白雲從“圓月”中透出來。

到了夜晚,亮化後,新河大橋變成“月滿新河”,半月形的橋拱與水中倒影勾勒出一輪圓月,與橋樑頂部的滿月形成天窗呼應。

江灘擋牆與座椅巧妙結合,為人行及公交車停靠留出空間

與青山江灘相鄰的臨江大道(右岸大道)上,有幾處公交車站被改造成港灣式車站。長江設計院設計師介紹,為不影響其他車輛通行,給公交車留出停靠空間,他們將堤防坡腳線進行局部改造,使公交車停靠上下客時,不會妨礙其他車輛通行。


堤路結合可觀江景,武漢濱江路設計品牌叫響全國


臨江大道上,緊鄰江灘的擋牆採取分級式護腳牆形式,與條形的木質座椅巧妙結合。記者韓瑋攝

緊鄰江灘的擋牆採取分級式護腳牆形式,與條形的木質座椅巧妙結合,為等車的行人創造了一處休憩空間。

同樣的設計還出現在左岸大道。沿江大道中石油濱江加油站斜對面,一處全新的港灣式公交站已經投用。背後的江灘擋牆處加上一長條木質座椅供行人休息。


堤路結合可觀江景,武漢濱江路設計品牌叫響全國


漢口江灘擋牆處嵌入了一長條木質座椅供行人休息。記者韓瑋攝

在江漢關博物館外的沿江大道,形成一個“S”形彎。設計師介紹:“這一S形彎處,一部分空間因為車輛無法到達,實際上是浪費了,不如更多地留給行人。”因此,此次左岸大道改造中,他們增大了S彎附近的人行空間。

據介紹,右岸大道兩側地上人行道改造成可“吸水”的海綿路,地下,從鐵機路到張之洞路,新建了整個排水系統,管徑增大,排水能力大幅提升。

武漢濱江路設計品牌叫響全國


堤路結合可觀江景,武漢濱江路設計品牌叫響全國


長江主軸右岸大道。長江設計院提供

隨著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和長江大保護的深入推進,城市濱江區域的環境改造提升、交通升級,成為眾多城市的需求。而很多城市“臨江不見江”,也造成江景資源的極大浪費。

長江設計院市政與交通院院長鄧越勝介紹,有了濱江設計這一強項,目前該院設計的濱江路已經遍佈全國多個城市。該院設計的南京浦口新城濱江大道成為國內堤路結合的集景觀、休閒、防汛、交通為一體的城市道路,成為國家級新區的重要通道。

此外,該院還設計了重慶市萬州區濱江大道、重慶江北區北濱大道、宜昌市西陵大道、宜昌江峽大道等一系列城市濱江大道。(記者韓瑋 通訊員秦建斌 朱倩)

【編輯:朱曦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