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交通從平面走向立體 多座橋樑串起城市動脈

武漢 交通 設計 長江 大武漢新媒體 2019-05-22


武漢交通從平面走向立體 多座橋樑串起城市動脈

圖為夜晚的琴臺立交橋

日曆標籤

1988年5月14日,龜山腳下的琴臺立交橋建成通車。這是武漢第一座立交橋。它位於三鎮道路連通口的咽喉部位,對漢口、漢陽到武昌的車輛進行有效引道分流。

三十一載滄桑鉅變,作為城市交通現代化的標誌之一,如今,立交橋在江城遍地開花,座座高架橋、跨江橋也好似條條飛虹,讓大武漢的交通從平面走向立體,塑造出新的城市格局。

在建設這些城市交通動脈的過程中,眾多橋樑設計和建設企業發軔成長,“建橋軍團”成為武漢極具競爭力的城市名片。

一座立交暢通三鎮咽喉

1987年,經過改革開放第一個10年的發展,武漢的交通面臨著新的問題。彼時,從漢口、漢陽到武昌只有長江大橋一條通道,兩個方向的車流在龜山腳下的匯合處形成一大堵點。於是,琴臺立交橋應運而生。

昨日,楚天都市報記者現場看到,琴臺立交橋穩固依舊,橋上車流密集。

資料顯示,琴臺立交橋呈“人”字型,全長841.71米,最大跨徑28米,總投資2070萬元,1987年開建,1988年5月14日通車。

既然是武漢首座立交橋,琴臺立交橋的建設,意味著不論是設計還是施工,都面臨著許多全新嘗試。武漢航空港發展集團副總工程師鄧利明曾參與建設琴臺立交橋,他告訴記者,該橋江漢一橋方向的A線是一道半徑較小的弧形,在架樑施工中首次採用了預製T樑與現澆樑相結合的方式;橋面防撞欄採取混凝土現澆,在保證安全可靠的同時,兼顧了與景觀的協調性;橋墩設計為“Y”字墩,以節約地面空間……

鄧利明表示,雖然當時的不少施工工藝、材料,現在早已迭代更新,琴臺立交橋在武漢的眾多橋樑中也不再起眼,但建設中積累的經驗仍十分寶貴,該橋對暢通三鎮交通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

立體交通重塑江城格局

從琴臺立交橋開始,鄧利明此後又相繼參與建設了1992年通車的武漢首座三層圓盤式立交橋——航空路立交、1995年通車的武漢首座苜蓿葉互通式立交橋——黃浦路立交等。

從最複雜的竹葉山立交、最環保的岳家嘴立交、最美觀的卓刀泉立交,到首座全互通的三環線汪家嘴立交、連接二七長江大橋與二環線東湖路段的紅廟立交、串聯二環線與三環線的尤李立交、貫通四環線與漢蔡高速的新天鋪立交、在建中的高達十餘層樓的長飛立交……在建設者們的努力下,武漢的立交橋如雨後春筍,越來越多,越來越美,功能越來越強大。

如今的武漢三鎮,從立交橋到高架橋,從跨河跨湖橋到跨江橋,一座座橋樑串聯起一條條道路,讓武漢交通從平面走向立體,重塑城市交通格局的同時,其本身也是一道道美麗的風景。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之時,從高空俯瞰,有形如中國結的立交橋、有像飄逸綵帶的高架橋、有恰似半輪明月的跨江橋,每一座橋樑都美輪美奐。

武漢建橋軍團不斷超越

這些精心設計、建設的橋樑,每一座都是武漢作為“中國橋樑之都”的縮影。

記者瞭解到,由中鐵大橋局、中交二航局、中鐵大橋院、中鐵建大橋設計院、武漢航發集團等眾多橋樑設計和建設企業組成的武漢“建橋軍團”,隨萬里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的建設而誕生。如今,國內國外、江河海洋、高山深谷,到處活躍著這些企業的身影,他們不斷超越自我、創造世界紀錄的步伐從未停止。

由中鐵大橋局建設的武漢楊泗港長江大橋,1700米的主跨一跨過江,建成後將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雙層公路懸索橋,目前正在進行上層橋面的噴砂防腐、防水層噴塗、瀝青攤鋪作業。同樣在建的武漢第11座長江大橋——青山長江大橋,即將進行合龍施工。

在國際橋樑建設的舞臺上,孟加拉帕德瑪大橋、坦桑尼亞基甘博尼大橋、中馬友誼大橋等,都打上了“武漢烙印”,成就了“21世紀世界橋樑建設看中國,中國橋樑建設看武漢”的新名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