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與舞蹈

舞蹈 藝術 音樂 文化 讀些什麼 2017-08-02

音樂有樂譜,舞蹈有舞譜。文字不僅能夠表現音樂的旋律,也能記錄舞蹈動作。

文字與舞蹈

《酒令舞譜》

在我國,現存最早的舞譜實物要數在敦煌石窟中發現的晚唐五代舞譜殘卷。它用“據”“搖”“送”“舞”等字記錄舞蹈的動作。如果要選國家典籍博物館裡最神祕的藏品,當屬手寫於9世紀至10世紀的《酒令舞譜》。在這塊巴掌大小的敦煌古籍殘片上,記載的是一種舞蹈的曲調、節奏和動作。雖然殘片上只有不到100字的內容,卻如同密碼一樣,如果不是既精通舞蹈又研究文字的人,根本無法破譯。據古籍專家介紹,目前的研究結果,只知道“酒令舞”是以舞行令送酒的酒令,從存世不多的舞譜上看,酒令舞用“舞”“據”“送”等十二三個字,來表現舞蹈的節奏和特定的動作。其中最關鍵的字是“送”字,因為每到這個字的時候,就表示參與者要喝酒了,“據”則表示停頓,“挼”則有可能代表叉手、踏足、舉左右肩三個動作的結合。不過,如果要從這頁舞譜中復原舞蹈的原貌,恐怕已不太可能了。

宋代德壽宮的舞譜則用“雁翅兒”“龜背兒”“海眼”“回頭”等術語記錄舞蹈動作和隊形。

明代朱載堉著有《六代小舞譜》《靈星小舞譜》等。這些舞譜,或者用術語詞彙來記錄舞蹈動作,或者採用文字圖形配合的方式來記錄舞蹈動作。

現在民間還有一些少數民族保留著以文字記錄舞蹈的舞譜文本。

文字與舞蹈

東巴舞譜

納西族的東巴古籍文獻在200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記憶遺產名錄”。納西東巴古籍文獻,主要包括由傳統宗教祭司東巴記錄的納西族起源的傳說故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宗教儀式、醫藥、舞蹈、占卜等內容。其中,東巴舞譜主要是用東巴文字記載、說明舞蹈動作、造型、舞姿、步法、樂器、舞器使用方法及方位等。西方最早的舞譜出現在1671年,法國著名的芭蕾舞大師博尚發明了一種書面記錄舞蹈動作的方法,並申請了專利,當時法國最高法院批准了這項發明的專利權,但沒有對這項發明作出任何評價。也有人認為,古羅馬也曾使用過一些符號記錄舞步。18世紀初期出現了法國人弗耶的記譜體系。19世紀初期,聖·萊昂和佐恩基於舞蹈語彙標準化的設想,進行了舞譜創新的嘗試並取得了初步成果。20世紀初期,伊莎多拉·鄧肯擯棄固有語彙的新舞蹈出現以後,魯道夫·拉班發明的舞譜被較多的人認可。

從20世紀50年代起,比較流行的是名為“舞蹈場記”的一種舞蹈記錄辦法。它是用舞蹈動作圖、舞蹈隊形移動線路圖、舞臺佈景和服裝設計圖等,配以文字說明的方法來記錄舞蹈作品的。20世紀70年代以後,隨著我國舞蹈工作者對舞蹈記錄法研究的不斷深入,相繼出現了“定位法舞譜”“新舞譜記法”和“舞蹈動作速畫法”等一批研究成果。

文字的記錄,維繫我們的血脈,聯絡著超越時空的對話,託舉著今人在前人的肩膀上前進。在看似無限的時間中,人的生命何其渺小,何其短暫,作古之人也許只能留在他人的記憶中。這記憶通過口口相傳總有點不確定,久而久之,有的記憶就徹底從口傳文學中消失了。但是,用文字記錄就不同了,一旦書於簡牘紙帛,文字便使得一個人的生命超越肉體而永恆,讓一個人的歷史穿越時空而長存。

——《我們的文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