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tco被擠爆:美國老牌零售何以征服上海大媽?'

""Costco被擠爆:美國老牌零售何以征服上海大媽?

上海Costco開業次日仍火熱 有排隊者因太熱放棄。 視頻來源:新京報“我們視頻”

沃爾瑪萬萬沒想到,在美國本土纏鬥了三十多年的老對手Costco,卻在自己忙著關閉中國賣場的時候,在上海打了一場漂亮的登陸戰。

昨日,美國知名會員制倉儲超市Cotsco在上海開了第一家店。僅一上午的時間,瘋狂的消費者已經將門店圍堵得水洩不通,包括愛馬仕、茅臺在內的暢銷商品,更是在數十分鐘內即被搶購一空。

與“新零售”逆向而行

從中國實體零售承壓的行業背景來看,Costco的盛況讓人有些恍惚。二十年前,1996年,當沃爾瑪亮相深圳羅湖時,中國市場還是夫妻店、雜貨鋪的天下。沃爾瑪以國際連鎖賣場之勢,在中國市場予取予奪,蜂擁上門的消費者同樣踏破了沃爾瑪的門檻。

二十年後,同樣是超級賣場的Costco才姍姍來遲。而此時,中國已經經歷了兩場零售革命:沃爾瑪帶來的連鎖大賣場趕走了個體商戶,隨後,電商平臺又不斷吞食著實體零售的蛋糕。到了2018年,沃爾瑪已經在國內關閉了21家大型超級賣場。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Costco都不太像是一個弄潮兒。從成立時間看,Costco成立於1982年,在遍地新物種的時代,幾乎是要被淘汰的年紀。從模式看,Costco主打的仍然是線下連鎖賣場,而此時此刻,線下零售大敗退幾乎是全民共識。

"Costco被擠爆:美國老牌零售何以征服上海大媽?

上海Costco開業次日仍火熱 有排隊者因太熱放棄。 視頻來源:新京報“我們視頻”

沃爾瑪萬萬沒想到,在美國本土纏鬥了三十多年的老對手Costco,卻在自己忙著關閉中國賣場的時候,在上海打了一場漂亮的登陸戰。

昨日,美國知名會員制倉儲超市Cotsco在上海開了第一家店。僅一上午的時間,瘋狂的消費者已經將門店圍堵得水洩不通,包括愛馬仕、茅臺在內的暢銷商品,更是在數十分鐘內即被搶購一空。

與“新零售”逆向而行

從中國實體零售承壓的行業背景來看,Costco的盛況讓人有些恍惚。二十年前,1996年,當沃爾瑪亮相深圳羅湖時,中國市場還是夫妻店、雜貨鋪的天下。沃爾瑪以國際連鎖賣場之勢,在中國市場予取予奪,蜂擁上門的消費者同樣踏破了沃爾瑪的門檻。

二十年後,同樣是超級賣場的Costco才姍姍來遲。而此時,中國已經經歷了兩場零售革命:沃爾瑪帶來的連鎖大賣場趕走了個體商戶,隨後,電商平臺又不斷吞食著實體零售的蛋糕。到了2018年,沃爾瑪已經在國內關閉了21家大型超級賣場。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Costco都不太像是一個弄潮兒。從成立時間看,Costco成立於1982年,在遍地新物種的時代,幾乎是要被淘汰的年紀。從模式看,Costco主打的仍然是線下連鎖賣場,而此時此刻,線下零售大敗退幾乎是全民共識。

Costco被擠爆:美國老牌零售何以征服上海大媽?

視頻截圖。 圖片來自新京報“我們視頻”

在此前,行業內更熱衷的名詞是“新零售”。所謂新零售,是指線上線下渠道融合,通過互聯網手段改造線下零售實體,經過了媒體傳播和眾多從業者的附和,這幾乎已被認為是必然趨勢。

但是,Costco卻有些逆向而行的意思。Costco的經典模式,是會員制+有限精選商品。前者是古老的收費會員制,與互聯網信奉的免費邏輯格格不入;後者更難言性感,有限是對無限遊戲的否定,而定製商品,是對行業供應鏈的深度改造,是更苦更累的生意。

但Costco恰恰是憑藉這些不夠性感的理念贏得了時間競賽。在Costco的賣場中,消費者可以用最低的價格一次性購買到生活最需要的商品,這種“性價比+提高效率”的模式,正好順應了中國城市消費者的需求。

對中國零售行業不乏啟示

如果用中國零售行業的習慣邏輯,的確很難理解一家老牌賣場的火爆。

比如說,沃爾瑪和Costco最大的不同在哪裡?前者代表的是渠道流量邏輯。因此,沃爾瑪選擇的戰略是在人流量最大的區域開設最大規模的賣場,吸引更多消費者入場購買。在這套體系裡,有渠道就有人流,有人流就有銷量。

中國零售行業無論是傳統電商平臺還是更傳統的線下賣場,此前信奉的都是“渠道流量邏輯”,所思考的核心,都是“如何更有效率地獲客和銷售”。

"Costco被擠爆:美國老牌零售何以征服上海大媽?

上海Costco開業次日仍火熱 有排隊者因太熱放棄。 視頻來源:新京報“我們視頻”

沃爾瑪萬萬沒想到,在美國本土纏鬥了三十多年的老對手Costco,卻在自己忙著關閉中國賣場的時候,在上海打了一場漂亮的登陸戰。

昨日,美國知名會員制倉儲超市Cotsco在上海開了第一家店。僅一上午的時間,瘋狂的消費者已經將門店圍堵得水洩不通,包括愛馬仕、茅臺在內的暢銷商品,更是在數十分鐘內即被搶購一空。

與“新零售”逆向而行

從中國實體零售承壓的行業背景來看,Costco的盛況讓人有些恍惚。二十年前,1996年,當沃爾瑪亮相深圳羅湖時,中國市場還是夫妻店、雜貨鋪的天下。沃爾瑪以國際連鎖賣場之勢,在中國市場予取予奪,蜂擁上門的消費者同樣踏破了沃爾瑪的門檻。

二十年後,同樣是超級賣場的Costco才姍姍來遲。而此時,中國已經經歷了兩場零售革命:沃爾瑪帶來的連鎖大賣場趕走了個體商戶,隨後,電商平臺又不斷吞食著實體零售的蛋糕。到了2018年,沃爾瑪已經在國內關閉了21家大型超級賣場。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Costco都不太像是一個弄潮兒。從成立時間看,Costco成立於1982年,在遍地新物種的時代,幾乎是要被淘汰的年紀。從模式看,Costco主打的仍然是線下連鎖賣場,而此時此刻,線下零售大敗退幾乎是全民共識。

Costco被擠爆:美國老牌零售何以征服上海大媽?

視頻截圖。 圖片來自新京報“我們視頻”

在此前,行業內更熱衷的名詞是“新零售”。所謂新零售,是指線上線下渠道融合,通過互聯網手段改造線下零售實體,經過了媒體傳播和眾多從業者的附和,這幾乎已被認為是必然趨勢。

但是,Costco卻有些逆向而行的意思。Costco的經典模式,是會員制+有限精選商品。前者是古老的收費會員制,與互聯網信奉的免費邏輯格格不入;後者更難言性感,有限是對無限遊戲的否定,而定製商品,是對行業供應鏈的深度改造,是更苦更累的生意。

但Costco恰恰是憑藉這些不夠性感的理念贏得了時間競賽。在Costco的賣場中,消費者可以用最低的價格一次性購買到生活最需要的商品,這種“性價比+提高效率”的模式,正好順應了中國城市消費者的需求。

對中國零售行業不乏啟示

如果用中國零售行業的習慣邏輯,的確很難理解一家老牌賣場的火爆。

比如說,沃爾瑪和Costco最大的不同在哪裡?前者代表的是渠道流量邏輯。因此,沃爾瑪選擇的戰略是在人流量最大的區域開設最大規模的賣場,吸引更多消費者入場購買。在這套體系裡,有渠道就有人流,有人流就有銷量。

中國零售行業無論是傳統電商平臺還是更傳統的線下賣場,此前信奉的都是“渠道流量邏輯”,所思考的核心,都是“如何更有效率地獲客和銷售”。

Costco被擠爆:美國老牌零售何以征服上海大媽?

圖片來自微博。

隨後的傳統電商平臺,也延續了這套渠道流量打法。流量電商的本質,是將線下的流量和渠道搬到了線上,只要圍住消費者,就能利益最大化。

相反,Costco做的,卻是更慢的需求邏輯。所謂需求邏輯,是站在垂直消費者的角度思考問題,通過各種手段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在這套邏輯裡,渠道是為了滿足消費者需求而服務的。比如說,Costco的會員費、定製商品等,都是為滿足中產消費者的“性價比”需求而設計的。

零售行業向來喜歡圍繞“人、貨、場”三個要素做文章。但事實上,過去三十年,多數從業者都弄反了次序,執著於建立一個“場”,將“貨”賣給“人”。一旦流量陷入瓶頸,就不得不去想辦法創造新的銷售通道。於是,從大賣場、線上電商再到線上線下融合,都是為零售行業尋求渠道解藥。

前段時間,某科技自媒體認為“新消費”的滔天巨浪即將到來,這一概念迅速引發了行業的討論。用“滔天巨浪”來形容或許有些誇張,但這個概念之所以引起重視,也正是基於對某些流行概念的反思。

中國的品牌商和零售商,在滿足新的消費者需求層面。顯然做得還遠遠不夠。

當一家從需求邏輯出發的Costco出現,中國零售行業,或許應該再度回顧一下711便利店創始人鈴木敏文的名言:商業的本質就是人的事業。

□ 馬文(媒體人)

編輯:狄宣亞 實習生:孫小雅 校對:盧茜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