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夫岡·泡利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醫學博士,教父是奧地利的物理學家兼哲學家。從小泡利就受到父親和教父在科學方面的薰陶,對物理學有濃厚的興趣。上中學時,泡利經常埋首研讀當時鮮為人知的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並提出自己的見解。

1918年中學畢業後,泡利帶著父親的介紹信,到慕尼黑大學訪問著名物理學家索末菲(A.Sommerfeld),要求不上大學而直接做索末菲的研究生,索末菲當時沒有拒絕,卻難免不放心,但不久就發現泡利的才華,於是泡利就成為慕尼黑大學最年輕的研究生。


物理學家泡利:比上帝還挑剔的人


沃爾夫岡·泡利(網絡圖)

索末菲教授請他為德國正準備出版的百科全書寫一篇關於相對論的文章,泡利居然完成了一部250頁的專題論著,使教授大為驚訝。後來,愛因斯坦看過泡利的論著後說:“任何一個人看到這樣成熟和富於想象力的著作,都不能相信作者只是個21歲的學生。”泡利在學生時代就已展露了他的不同凡響的科學才華,引起了一些著名物理學家的注意。

1925年春,從漢堡大學傳出一個令世界物理學界矚目的消息:一個新的物理學原理——不相容原理誕生了。它的提出者正是當時在這個大學任教的、尚名不見經傳的年輕學者——25歲的泡利。泡利的不相容原理可以這樣表述:一個原子中,任何兩個軌道電子的4個量子數不能完全相同。不相容原理並沒有立刻呈現出它的價值,可是泡利的才華卻因此而得到社會的承認。

泡利一生博學多才,但為人非常挑剔,經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是“我不同意你的觀點”,因此,他顯得與周圍的人不相容,有人戲稱為“泡利的第二不相容原理”。荷蘭物理學家艾倫菲斯特給他取了一個綽號,叫“上帝的鞭子”,形象地刻畫了這個無比挑剔的天才。


物理學家泡利:比上帝還挑剔的人


泡利在授課中(網絡圖)

二十世紀,蘇聯著名物理學家列夫·達維多維奇·朗道(1962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向以狂傲自大著稱,有人為他畫過一幅漫畫:朗道坐在講臺上,長著一對天使翅膀,頭上帶著類似量子力學波函數Ψ的皇冠,學生則長著驢耳朵,恭恭敬敬地聆聽教誨。就是這麼一個傲慢的人,碰到泡利,也破天荒地作弱小綿羊狀。有一次,朗道到瑞士蘇黎世演講,講完後,他謙稱自己的演講也許有不妥之處,請大家指正批評。到場聆聽的泡利則毫不客氣地說:“你講的太亂了,我根本弄不清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

泡利的挑剔不會因時因地因人而改變。在一次國際會議上,愛因斯坦發表演講,結束後,泡利站起來,大大咧咧地說到:“我覺得愛因斯坦不完全是愚蠢的”。以至於後來,每次愛因斯坦在演講前,總會向觀眾席上觀看是否有泡利的存在。


物理學家泡利:比上帝還挑剔的人


眾多物理巨擘合影(網絡圖)

一次,意大利物理學家塞格雷做完報告,離開會議室時,泡利對他說:“我從來沒聽過這麼糟糕的報告。”說完,泡利突然回過頭,對同行的瑞士物理化學家布瑞斯徹說:“我想如果你做報告的話,情況可能更糟糕。”

另一次,泡利想去一個地方,但不知道怎麼走,一位同事告訴了他。後來這位同事問他那天是否找到想去的地方,他不僅沒有表達謝意,反而諷刺地說:“在不談論物理學的時候,你的思路很清晰。”

泡利對學生更是不客氣。有一次,一位學生請泡利看自己的論文,過了兩天,泡利把論文還給他時說:“連錯誤都夠不上。”

泡利的這種刻薄的挑剔被玻爾稱為“物理學的良知”,因為他的敏銳、謹慎和挑剔,使他具有一眼就能發現錯誤的能力。物理學界笑談存在一種“泡利效應”──泡利出現在哪裡,那裡的人不管是理論推導還是實驗操作都會出岔子。

“哦,這竟然沒什麼錯。”,這通常是泡利的一種高度讚許。有人編了一個笑話:泡利死後去見上帝,上帝把自己對世界的設計方案給他看,泡利看完後聳聳肩,說道:“你本來可以做得更好些。”這個笑話的另一版本是:泡利死後,來到天堂見到上帝。上帝把他關於宇宙的設計給泡利看。泡利看了半天,撓了撓頭,說:“居然找不到什麼錯。”

泡利雖然為人刻薄,語言尖銳,但這並不影響他在同時代物理學家心目中的地位。在那個天才輩出、群雄並起的物理學史上最輝煌的年代,英年早逝的泡利仍然是夜空中最耀眼的幾顆巨星之一,以致在他死後很久,當物理學界又有新的進展時,人們還常常想起他:“如果泡利還活著的話,對此又有什麼高見?”

——————————————

沃爾夫岡·泡利(1900—1958),美國籍奧地利物理學家,對相對論及量子力學都有傑出貢獻。1924年發現“泡利不相容原理”,1930年提出了中微子假設。1945年因“泡利不相容原理”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