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遷躍,華為主導 5G 入網之爭,5G手機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

全面遷躍,華為主導 5G 入網之爭,5G手機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在5G走入商業市場的前夜,關於的NSA與SA模式的爭論,最近經常出現在輿論的核心。

"

全面遷躍,華為主導 5G 入網之爭,5G手機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在5G走入商業市場的前夜,關於的NSA與SA模式的爭論,最近經常出現在輿論的核心。

全面遷躍,華為主導 5G 入網之爭,5G手機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7月17日,由IMT-2020(5G)推進組聯合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共同主辦的2019年IMT-2020(5G)峰會在北京舉辦。會上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常務副主任韋樂平在峰會上指出,“(5G)停在NSA上是永遠不會領先的,頂多基站數多一點,用戶多一點,基本上就是4G的增強版,這跟5G的根本特徵沒有什麼關係”,中國想要實現5G網絡領先,就必須做兩件事,一個是基於SA模式發展5G,二是高低頻協同組網。

最近,大量類似的專家判斷都告訴我們,SA模式,即基於5G核心網來獨立組網的網絡發展模式,將是未來我國5G發展的主流。而落實到消費者層面,大家會發現目前很多已經上市,或者將要上市的5G手機,都是通過搭載高通的驍龍x50來完成5G網絡接入。

而這枚5G基帶恰好就是“僅僅支持單模NSA”。

於是不難發現,近期關於類似手機產品是否可以購買,能否聯接未來5G網絡等問題層出不窮,相關說法莫衷一是。

究竟該如何理解這場爭議,到底如何選購5G手機?以及更重要的問題在於,這場爭議究竟折射出怎樣的未來?

我們可以從頭來梳理一下這個問題。

"

全面遷躍,華為主導 5G 入網之爭,5G手機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在5G走入商業市場的前夜,關於的NSA與SA模式的爭論,最近經常出現在輿論的核心。

全面遷躍,華為主導 5G 入網之爭,5G手機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7月17日,由IMT-2020(5G)推進組聯合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共同主辦的2019年IMT-2020(5G)峰會在北京舉辦。會上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常務副主任韋樂平在峰會上指出,“(5G)停在NSA上是永遠不會領先的,頂多基站數多一點,用戶多一點,基本上就是4G的增強版,這跟5G的根本特徵沒有什麼關係”,中國想要實現5G網絡領先,就必須做兩件事,一個是基於SA模式發展5G,二是高低頻協同組網。

最近,大量類似的專家判斷都告訴我們,SA模式,即基於5G核心網來獨立組網的網絡發展模式,將是未來我國5G發展的主流。而落實到消費者層面,大家會發現目前很多已經上市,或者將要上市的5G手機,都是通過搭載高通的驍龍x50來完成5G網絡接入。

而這枚5G基帶恰好就是“僅僅支持單模NSA”。

於是不難發現,近期關於類似手機產品是否可以購買,能否聯接未來5G網絡等問題層出不窮,相關說法莫衷一是。

究竟該如何理解這場爭議,到底如何選購5G手機?以及更重要的問題在於,這場爭議究竟折射出怎樣的未來?

我們可以從頭來梳理一下這個問題。

全面遷躍,華為主導 5G 入網之爭,5G手機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究竟如何理解“5G入網之爭”?

5G網絡中SA與NSA這個技術話題,最終變成了廣泛的爭論,核心問題在於消費者會好奇自己購買的手機究竟能否聯接到5G網絡,網絡體驗是否會受到影響。

我們回到問題的出發點,今天之所以有這樣的爭論,實質上是由於我國無線通信產業已經明確了5G儘快向SA組網轉換的目標。

所謂NSA與SA的差別在於,NSA是非獨立組網的網絡架構,利用4G核心網發展5G網絡。而SA組網則是建立自己的5G核心網,所謂“另起爐灶建5G”。從網絡架構及應用場景來看,SA組網都遠遠優於NSA組網。所以從長遠來看,SA組網一定是未來。

從歷史上來看,我國對移動網絡建設的投入一直都是世界領先的。所以SA組網是長期來看符合中國需求的5G建設方式。相比較而言,NSA更適合某些移動通信網絡建設時間長、網絡堆積情況複雜,並且5G利用率不飽和、運營商投入積極性有限的地區進行長期發展。

只是從加速建設SA組網的大形勢上看,NSA組網即使上馬也會是初期解決方案。

而矛盾之處在於,與我國通信產業加速5G建設的趨勢不符,作為大部分手機產品5G基帶供應商的高通,並沒有在芯片端做好儘快容納5G SA模式的準備。雖然在今年年初,高通已經推出了能夠雙模支持SA與NSA的驍龍x55基帶,但其發佈時就公佈了年底才能進入市場的計劃。所以樂觀估計,至少要明年年中才能應用到手機產品中。

目前來看,只有搭載了巴龍5000、同時支持SA/NSA和雙卡雙待的華為Mate 20 X(5G),才能夠無疑問地完整接入未來的5G網絡。憑藉端到端5G解決方案的領先性,6月25日,華為Mate 20 X(5G)獲得了國內首張5G終端電信設備進網許可證。

如果從宏觀上看這個“入網之爭”,基本情況是中國5G建設在加速,但高通5G芯片的速度明顯沒有預料到這一點。只有提前做好了準備的華為,變成了穩坐釣魚臺的領先者。

5G不分真假,進度卻有不同

這場爭議之中,有人提出NSA是“假5G”的說法。

NSA絕不能稱之為假5G,但是僅能夠支持NSA單模入網的5G基帶,在今天的產業週期中確實會體現出一定的侷限性。

發佈於2017年,並延用至今的驍龍x50,是一款試用品特徵非常顯著的5G芯片。

我們知道,芯片這種東西不是發得越早越好。發佈太早反而可能出現應用環境不成熟,從而造成設計與工藝跟不上真實需求的錯位問題。所以說芯片就像跳舞,重點不是上場早,重點是節奏踩得準。

某種程度上來說,驍龍x50就是一款過早發佈的產品。從2017年發佈後,一直到2019年搭載應用,其間這一系列沒有進行後續迭代。最終導致這款試用芯片變成了直接跟功能完善、對5G協議理解準確的巴龍5000直接競爭。而後續的x55則又沒有跟上進度,倉促發布之後要等到今年年底才能上市,這就讓這款與華為巴龍5000規格、能力相近的產品,變成了華為下一代5G基帶的競爭對手。

驍龍x50的落後,其實不僅展現於飽受詬病的不支持SA組網,還包括在基本參數規格的不足,以及對5G網絡的理解能力、對非5G網絡的兼容性等方面的弱點。相比華為,驍龍在未來應用上恐怕有所受限。

比如說,驍龍x50推出時5G頻譜還沒有劃清,5G網絡的最終解決方案還沒有成型。這就導致驍龍x50缺乏5G網絡可以進行N乘N測試,其網絡適配性並不精準。目前可以看到,基於驍龍x50的手機,在很多環境下無法達成真正意義上的5G網絡速度,在流暢性與環境適應性上遠遠落後於華為的5G手機產品。

此外,由於驍龍x50本身不能兼容2G、3G、4G網絡,這就導致如果用戶想要上4G網還要切換回SoC當中。這可能令網絡在4G、5G共存的環境下出現頻繁卡頓,導致體驗效果不佳。即使未來這些手機能夠連接5G網絡,這也將成為又一個巨大隱患。

提前兩年發佈的試用性質,讓驍龍x50較比巴龍5000呈現出了多方位的落後,而5G基帶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將是持續滾動開發的。這也意味著,高通在終端5G芯片上將長時間呈現出與華為一年左後的落後期。“5G入網之爭”帶給產業的真正價值,並不在於今天這批搭載驍龍x50的手機是否能連接5G網絡,而是華為利用這一年左右的領先週期,能夠做出什麼樣的體驗與產品差異化。

"

全面遷躍,華為主導 5G 入網之爭,5G手機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在5G走入商業市場的前夜,關於的NSA與SA模式的爭論,最近經常出現在輿論的核心。

全面遷躍,華為主導 5G 入網之爭,5G手機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7月17日,由IMT-2020(5G)推進組聯合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共同主辦的2019年IMT-2020(5G)峰會在北京舉辦。會上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常務副主任韋樂平在峰會上指出,“(5G)停在NSA上是永遠不會領先的,頂多基站數多一點,用戶多一點,基本上就是4G的增強版,這跟5G的根本特徵沒有什麼關係”,中國想要實現5G網絡領先,就必須做兩件事,一個是基於SA模式發展5G,二是高低頻協同組網。

最近,大量類似的專家判斷都告訴我們,SA模式,即基於5G核心網來獨立組網的網絡發展模式,將是未來我國5G發展的主流。而落實到消費者層面,大家會發現目前很多已經上市,或者將要上市的5G手機,都是通過搭載高通的驍龍x50來完成5G網絡接入。

而這枚5G基帶恰好就是“僅僅支持單模NSA”。

於是不難發現,近期關於類似手機產品是否可以購買,能否聯接未來5G網絡等問題層出不窮,相關說法莫衷一是。

究竟該如何理解這場爭議,到底如何選購5G手機?以及更重要的問題在於,這場爭議究竟折射出怎樣的未來?

我們可以從頭來梳理一下這個問題。

全面遷躍,華為主導 5G 入網之爭,5G手機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究竟如何理解“5G入網之爭”?

5G網絡中SA與NSA這個技術話題,最終變成了廣泛的爭論,核心問題在於消費者會好奇自己購買的手機究竟能否聯接到5G網絡,網絡體驗是否會受到影響。

我們回到問題的出發點,今天之所以有這樣的爭論,實質上是由於我國無線通信產業已經明確了5G儘快向SA組網轉換的目標。

所謂NSA與SA的差別在於,NSA是非獨立組網的網絡架構,利用4G核心網發展5G網絡。而SA組網則是建立自己的5G核心網,所謂“另起爐灶建5G”。從網絡架構及應用場景來看,SA組網都遠遠優於NSA組網。所以從長遠來看,SA組網一定是未來。

從歷史上來看,我國對移動網絡建設的投入一直都是世界領先的。所以SA組網是長期來看符合中國需求的5G建設方式。相比較而言,NSA更適合某些移動通信網絡建設時間長、網絡堆積情況複雜,並且5G利用率不飽和、運營商投入積極性有限的地區進行長期發展。

只是從加速建設SA組網的大形勢上看,NSA組網即使上馬也會是初期解決方案。

而矛盾之處在於,與我國通信產業加速5G建設的趨勢不符,作為大部分手機產品5G基帶供應商的高通,並沒有在芯片端做好儘快容納5G SA模式的準備。雖然在今年年初,高通已經推出了能夠雙模支持SA與NSA的驍龍x55基帶,但其發佈時就公佈了年底才能進入市場的計劃。所以樂觀估計,至少要明年年中才能應用到手機產品中。

目前來看,只有搭載了巴龍5000、同時支持SA/NSA和雙卡雙待的華為Mate 20 X(5G),才能夠無疑問地完整接入未來的5G網絡。憑藉端到端5G解決方案的領先性,6月25日,華為Mate 20 X(5G)獲得了國內首張5G終端電信設備進網許可證。

如果從宏觀上看這個“入網之爭”,基本情況是中國5G建設在加速,但高通5G芯片的速度明顯沒有預料到這一點。只有提前做好了準備的華為,變成了穩坐釣魚臺的領先者。

5G不分真假,進度卻有不同

這場爭議之中,有人提出NSA是“假5G”的說法。

NSA絕不能稱之為假5G,但是僅能夠支持NSA單模入網的5G基帶,在今天的產業週期中確實會體現出一定的侷限性。

發佈於2017年,並延用至今的驍龍x50,是一款試用品特徵非常顯著的5G芯片。

我們知道,芯片這種東西不是發得越早越好。發佈太早反而可能出現應用環境不成熟,從而造成設計與工藝跟不上真實需求的錯位問題。所以說芯片就像跳舞,重點不是上場早,重點是節奏踩得準。

某種程度上來說,驍龍x50就是一款過早發佈的產品。從2017年發佈後,一直到2019年搭載應用,其間這一系列沒有進行後續迭代。最終導致這款試用芯片變成了直接跟功能完善、對5G協議理解準確的巴龍5000直接競爭。而後續的x55則又沒有跟上進度,倉促發布之後要等到今年年底才能上市,這就讓這款與華為巴龍5000規格、能力相近的產品,變成了華為下一代5G基帶的競爭對手。

驍龍x50的落後,其實不僅展現於飽受詬病的不支持SA組網,還包括在基本參數規格的不足,以及對5G網絡的理解能力、對非5G網絡的兼容性等方面的弱點。相比華為,驍龍在未來應用上恐怕有所受限。

比如說,驍龍x50推出時5G頻譜還沒有劃清,5G網絡的最終解決方案還沒有成型。這就導致驍龍x50缺乏5G網絡可以進行N乘N測試,其網絡適配性並不精準。目前可以看到,基於驍龍x50的手機,在很多環境下無法達成真正意義上的5G網絡速度,在流暢性與環境適應性上遠遠落後於華為的5G手機產品。

此外,由於驍龍x50本身不能兼容2G、3G、4G網絡,這就導致如果用戶想要上4G網還要切換回SoC當中。這可能令網絡在4G、5G共存的環境下出現頻繁卡頓,導致體驗效果不佳。即使未來這些手機能夠連接5G網絡,這也將成為又一個巨大隱患。

提前兩年發佈的試用性質,讓驍龍x50較比巴龍5000呈現出了多方位的落後,而5G基帶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將是持續滾動開發的。這也意味著,高通在終端5G芯片上將長時間呈現出與華為一年左後的落後期。“5G入網之爭”帶給產業的真正價值,並不在於今天這批搭載驍龍x50的手機是否能連接5G網絡,而是華為利用這一年左右的領先週期,能夠做出什麼樣的體驗與產品差異化。

全面遷躍,華為主導 5G 入網之爭,5G手機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5G領先,可能化為產品領先

回憶一下歷史,我們會發現通信基帶市場是一場參賽者越來越少的牌局。3G時代的百花齊放,到了4G時代就只剩下華為、高通、英特爾、三星等幾個玩家參與高端芯片市場。芯片產業從來不是一個風平浪靜的世界,一招不慎很可能帶來若干年的被動與落後。

在5G時代的拂曉,強如高通也陷入了落後周期的困境裡。這是一個綜合因素決定的結果,比如高通的美國市場大本營,在5G上投入能力很弱,缺乏高強度研發投入的必要性,比如其移動芯片市場的穩定,導致高投入可能帶來並不優質的成效比。此外,華為在5G端到端能力上的全面崛起,也客觀上讓高通體驗了一把“被超車”。

就像在高通發佈驍龍x55時,業界其實已經遇見了今天的所謂“5G入網尷尬”。在今天,我們可以清楚預見的是,基於5G技術的領先優勢,以及在研發端不變的大規模投入方案,華為必然持續發力巴龍芯片,保持甚至擴大中國半導體產業從未有過的領先優勢。

那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呢?

最有可能發生的,是在5G端到端優勢下,華為將獲得時間機遇,搶先探索5G應用生態和產品體驗。在4G時代,蘋果恰恰就是抓住了新網絡帶來新能力的檔口,快速推進了應用生態建設。而5G對應用與產品體驗的改變,目前來看必然比4G更猛烈,而機遇已經到了華為的牌局中。

"

全面遷躍,華為主導 5G 入網之爭,5G手機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在5G走入商業市場的前夜,關於的NSA與SA模式的爭論,最近經常出現在輿論的核心。

全面遷躍,華為主導 5G 入網之爭,5G手機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7月17日,由IMT-2020(5G)推進組聯合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共同主辦的2019年IMT-2020(5G)峰會在北京舉辦。會上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常務副主任韋樂平在峰會上指出,“(5G)停在NSA上是永遠不會領先的,頂多基站數多一點,用戶多一點,基本上就是4G的增強版,這跟5G的根本特徵沒有什麼關係”,中國想要實現5G網絡領先,就必須做兩件事,一個是基於SA模式發展5G,二是高低頻協同組網。

最近,大量類似的專家判斷都告訴我們,SA模式,即基於5G核心網來獨立組網的網絡發展模式,將是未來我國5G發展的主流。而落實到消費者層面,大家會發現目前很多已經上市,或者將要上市的5G手機,都是通過搭載高通的驍龍x50來完成5G網絡接入。

而這枚5G基帶恰好就是“僅僅支持單模NSA”。

於是不難發現,近期關於類似手機產品是否可以購買,能否聯接未來5G網絡等問題層出不窮,相關說法莫衷一是。

究竟該如何理解這場爭議,到底如何選購5G手機?以及更重要的問題在於,這場爭議究竟折射出怎樣的未來?

我們可以從頭來梳理一下這個問題。

全面遷躍,華為主導 5G 入網之爭,5G手機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究竟如何理解“5G入網之爭”?

5G網絡中SA與NSA這個技術話題,最終變成了廣泛的爭論,核心問題在於消費者會好奇自己購買的手機究竟能否聯接到5G網絡,網絡體驗是否會受到影響。

我們回到問題的出發點,今天之所以有這樣的爭論,實質上是由於我國無線通信產業已經明確了5G儘快向SA組網轉換的目標。

所謂NSA與SA的差別在於,NSA是非獨立組網的網絡架構,利用4G核心網發展5G網絡。而SA組網則是建立自己的5G核心網,所謂“另起爐灶建5G”。從網絡架構及應用場景來看,SA組網都遠遠優於NSA組網。所以從長遠來看,SA組網一定是未來。

從歷史上來看,我國對移動網絡建設的投入一直都是世界領先的。所以SA組網是長期來看符合中國需求的5G建設方式。相比較而言,NSA更適合某些移動通信網絡建設時間長、網絡堆積情況複雜,並且5G利用率不飽和、運營商投入積極性有限的地區進行長期發展。

只是從加速建設SA組網的大形勢上看,NSA組網即使上馬也會是初期解決方案。

而矛盾之處在於,與我國通信產業加速5G建設的趨勢不符,作為大部分手機產品5G基帶供應商的高通,並沒有在芯片端做好儘快容納5G SA模式的準備。雖然在今年年初,高通已經推出了能夠雙模支持SA與NSA的驍龍x55基帶,但其發佈時就公佈了年底才能進入市場的計劃。所以樂觀估計,至少要明年年中才能應用到手機產品中。

目前來看,只有搭載了巴龍5000、同時支持SA/NSA和雙卡雙待的華為Mate 20 X(5G),才能夠無疑問地完整接入未來的5G網絡。憑藉端到端5G解決方案的領先性,6月25日,華為Mate 20 X(5G)獲得了國內首張5G終端電信設備進網許可證。

如果從宏觀上看這個“入網之爭”,基本情況是中國5G建設在加速,但高通5G芯片的速度明顯沒有預料到這一點。只有提前做好了準備的華為,變成了穩坐釣魚臺的領先者。

5G不分真假,進度卻有不同

這場爭議之中,有人提出NSA是“假5G”的說法。

NSA絕不能稱之為假5G,但是僅能夠支持NSA單模入網的5G基帶,在今天的產業週期中確實會體現出一定的侷限性。

發佈於2017年,並延用至今的驍龍x50,是一款試用品特徵非常顯著的5G芯片。

我們知道,芯片這種東西不是發得越早越好。發佈太早反而可能出現應用環境不成熟,從而造成設計與工藝跟不上真實需求的錯位問題。所以說芯片就像跳舞,重點不是上場早,重點是節奏踩得準。

某種程度上來說,驍龍x50就是一款過早發佈的產品。從2017年發佈後,一直到2019年搭載應用,其間這一系列沒有進行後續迭代。最終導致這款試用芯片變成了直接跟功能完善、對5G協議理解準確的巴龍5000直接競爭。而後續的x55則又沒有跟上進度,倉促發布之後要等到今年年底才能上市,這就讓這款與華為巴龍5000規格、能力相近的產品,變成了華為下一代5G基帶的競爭對手。

驍龍x50的落後,其實不僅展現於飽受詬病的不支持SA組網,還包括在基本參數規格的不足,以及對5G網絡的理解能力、對非5G網絡的兼容性等方面的弱點。相比華為,驍龍在未來應用上恐怕有所受限。

比如說,驍龍x50推出時5G頻譜還沒有劃清,5G網絡的最終解決方案還沒有成型。這就導致驍龍x50缺乏5G網絡可以進行N乘N測試,其網絡適配性並不精準。目前可以看到,基於驍龍x50的手機,在很多環境下無法達成真正意義上的5G網絡速度,在流暢性與環境適應性上遠遠落後於華為的5G手機產品。

此外,由於驍龍x50本身不能兼容2G、3G、4G網絡,這就導致如果用戶想要上4G網還要切換回SoC當中。這可能令網絡在4G、5G共存的環境下出現頻繁卡頓,導致體驗效果不佳。即使未來這些手機能夠連接5G網絡,這也將成為又一個巨大隱患。

提前兩年發佈的試用性質,讓驍龍x50較比巴龍5000呈現出了多方位的落後,而5G基帶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將是持續滾動開發的。這也意味著,高通在終端5G芯片上將長時間呈現出與華為一年左後的落後期。“5G入網之爭”帶給產業的真正價值,並不在於今天這批搭載驍龍x50的手機是否能連接5G網絡,而是華為利用這一年左右的領先週期,能夠做出什麼樣的體驗與產品差異化。

全面遷躍,華為主導 5G 入網之爭,5G手機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5G領先,可能化為產品領先

回憶一下歷史,我們會發現通信基帶市場是一場參賽者越來越少的牌局。3G時代的百花齊放,到了4G時代就只剩下華為、高通、英特爾、三星等幾個玩家參與高端芯片市場。芯片產業從來不是一個風平浪靜的世界,一招不慎很可能帶來若干年的被動與落後。

在5G時代的拂曉,強如高通也陷入了落後周期的困境裡。這是一個綜合因素決定的結果,比如高通的美國市場大本營,在5G上投入能力很弱,缺乏高強度研發投入的必要性,比如其移動芯片市場的穩定,導致高投入可能帶來並不優質的成效比。此外,華為在5G端到端能力上的全面崛起,也客觀上讓高通體驗了一把“被超車”。

就像在高通發佈驍龍x55時,業界其實已經遇見了今天的所謂“5G入網尷尬”。在今天,我們可以清楚預見的是,基於5G技術的領先優勢,以及在研發端不變的大規模投入方案,華為必然持續發力巴龍芯片,保持甚至擴大中國半導體產業從未有過的領先優勢。

那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呢?

最有可能發生的,是在5G端到端優勢下,華為將獲得時間機遇,搶先探索5G應用生態和產品體驗。在4G時代,蘋果恰恰就是抓住了新網絡帶來新能力的檔口,快速推進了應用生態建設。而5G對應用與產品體驗的改變,目前來看必然比4G更猛烈,而機遇已經到了華為的牌局中。

全面遷躍,華為主導 5G 入網之爭,5G手機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從移動通信網絡迭代走向上看,每一代網絡更新都將讓帶寬與網絡特性,更緊密地結合應用與產品。在能夠保證自己的手機產品持續比行業內其他手機獲得更好5G體驗的領先期中,華為最可能在接下來做這樣幾件事:

1、探索5G時代的應用體驗。5G網絡,將帶來高清視頻、高清直播、VR、AR等應用體驗的升級。基於5G網絡大帶寬、低時延的特點,開發者需要更好地去理解新的應用開發環境。而在5G芯片與終端能力上處於領先週期的華為,恰好可以在這一週期中進行應用探索,培育開發者生態,從而提升5G時代的差異化競爭力。

2、打通雲端一體化能力,發力5G超級遊戲和雲電腦,探索無需客戶端的快速應用和超硬件環境遊戲體驗。更遠一步,5G網絡可以拓寬雲計算的管道,這意味著雲的算力可以更便捷地下沉到終端。比如,手機可以在5G網絡的賦能下藉助雲計算執行大型遊戲,也就是所謂的超級遊戲概念。如今華為X Labs已經開始推進多種5G產業應用的開發,其中就包括雲遊戲、雲電腦等與終端產品體驗緊密相關的項目,這一點也會構成之後華為手機中的差異化優勢。

3、發力全聯接生態,在5G網絡領先的基礎上拓展家庭智能、穿戴智能、辦公智能的可行性,讓網絡成為無感智能化全連接能力的中樞。在5G領先的加持下,華為手機接下來可以與大屏、家庭AIoT設備、穿戴設備產生更強的可用性和複雜交互,踐行1+8+N的全場景全聯接戰略。這是一場需要時間去醞釀的手機價值迭代,而起點之一,就在5G芯片的領先週期裡。

總而言之,所謂SA與NSA到底誰才是5G的爭論,其實並沒有太大價值。真正值得注意的,是巴龍5000兼容NSA與SA,意味著華為在5G終端芯片的全面領先。而這個領先極大概率是滾動週期性的。5G領先週期的未來,直指在5G時代華為的產品優勢可能全面遷躍。

7月26日,華為Mate 20 X 5G版正式亮相。作為目前唯一的5G雙模雙卡手機,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此前曾在微博中提到將在8月正式上市。這意味著華為Mate 20 X(5G)將成為華為首款正式商用的5G手機,5G正式進入公眾生活。

5G手機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