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人,30歲退休了

日本這些年,流行極簡主義。

一切生活,務必從簡——

把家裡不必要的東西丟掉,甚至電視、沙發,統統不需要。

網上po出來的照片,這些人家就是個空屋子,可能小偷都懶得光顧吧。

在美國,也有一個群體,流行fire運動,感覺和日本式極簡生活有點像。

全稱是:

Financial Independence and Retiring Early

就是早點兒賺夠錢,早點兒退休。

這幫人的願望是,年輕的時候用各種辦法,快速積累財富。

然後爭取30歲左右就退休。

剩下的幾十年,就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盡情享受人生啦。

不用為了錢努力工作,也不用被氾濫的消費主義影響。

哎,這種生活也太爽了,馬爸爸都會羨慕的吧?畢竟他說過,錢沒啥用的,自己很後悔創建了阿里。

怎麼才能實現呢?

我翻看了一些文章,有一組數據被提到多次:

存夠一年生活費的25倍,之後每年靠4%理財收益生活。

假設我一年花6萬,那存夠150萬就退休。

真的可行嗎?…

參與fire運動的人,大概有三種做法:

第一類,瘦fire

做最狠的社會人。

為了多存錢,他們會拼命地壓榨自己,減少物慾,超級節儉。

一切不必要的支出,統統砍掉。生活品質掉幾個檔次也無所謂。

第二類,肥fire

有的人還想維持原來的生活水準,只會一定程度上剋制消費,然後靠理財投資賺錢。

這種就是肥fire做法了。

最後還有一種,咖啡師fire

意思是,你可以在退休後,在星巴克找個兼職的活兒。

打打零工,賺點錢,順便打發時間。

這三種分法,是網上總結的。我覺得比較清晰,就拿來參照了。

關於fire運動,美國有個很代表性的個人博客網站,叫做Mr.MoneyMustache,錢鬍子先生。

是很多搞fire運動人的聚集地,不少讀者會在這裡分享經歷、進行評論。

舉個栗子。

有個人說,他朋友很喜歡做飯,最近想重新裝修下他的廚房,因為已經用了很多年,太舊了。

那如果是秉持“fire”理念的人,就可以拿出一筆錢來整修廚房,但是——

以後就不要看電視了,也不要買奈飛的會員了。

安心搞你的廚房事業就行了。

這個可能算“肥fire”吧?不是完全剋制消費,但在這裡花了錢,就得在那裡摳出錢來。

魚和熊掌,只能選其一。

查了下,這個Mr.Money Mustache的博客網站,已經成立8年了。

哈哈,比我早。

我才寫了4年多。

很多人在上面分享自己經歷,如果你對fire運動感興趣,不知道怎麼開始做起,說不定可以找找靈感。

看了一篇2012年的文章。

一個美國的四口之家,平均每個月會在食物上花費944美元。

然後作者說,如果你能把這個數字,降到365美元。

把省下來的這筆錢拿去投資,10年下來,你可以多存10萬多美元。

那怎麼控制食物支出?

簡單來講,不要喝可樂、吃漢堡王啦。

你在這些東西上獲得的卡路里,明明可以用成本更低的食物代替。

比如雞蛋、蔬菜、水果這些。

而且作者在最後,還給出了食譜。也是,挺生活氣息的了...


有一種人,30歲退休了

有人要問了,這個fire在中國行得通嗎?

我覺得,是有點難的…

比如,中國經濟發展快,貨幣膨脹速度是有點兒大的。

我們國家每年M2貨幣增速,大概接近10%。普通人存的錢,還是毛得快的。

搞fire運動,錢不能毛得太快。

另外,美國人搞fire有優勢,因為美元很“剛”。

過去的一百多年裡,美國漸漸成了世界老大,美元也成了一種全球認可的票子,很強勢。

美國有危機,就印鈔票,全球人民一起抗住通脹。

美國人可以拿著美元,廉價地買大量商品,像鞋子、衣服、雨傘之類的...

而我們,則需要辛勤地、焦慮的工作,要加班,要996。

去生產這些廉價商品。

所以啊,說不定,每一個fire運動的人,其實是吃著全球化的紅利呢。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PS.

有一個有意思的事——

比如“錢鬍子”博客,從2011年開設。

假設打理人在2011年買入標普500,作資產配置——有點像我們的滬深300。

那運氣不錯。

金融危機後,美國有長達10年的牛市,標普500指數一路上揚。


有一種人,30歲退休了

來自新浪財經

fire的很安心。

這這這,需要什麼炒股技術麼?

再看看我們的滬深300走勢:


有一種人,30歲退休了

一上一下,波動巨大。

賺錢機會當然有,但,還是蠻考驗耐心和技術的。

當然,fire運動的理念很吸引我,值得參考。

隨便翻了一些博客,感覺挺有意思。

今天只是個泛泛介紹,就已經囉嗦了太多。之後會選一些有價值的文章,翻譯一下,發在知識星球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