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再押一題:材料作文《境遇》,自助者天助之

【文題設計】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作文。

世上有很多人抱怨自己境遇不好。我不信什麼境遇,世界上有成就的人都是能放開眼光找他們所需要的境遇的人,要是找不著,就自己創造。

——【英】蕭伯納

請以“境遇”為題,寫一篇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高考再押一題:材料作文《境遇》,自助者天助之

【思路點撥】

人生不能諱言境遇,誰擁有好的境遇,誰就佔據先機,成功的大門就向他敞開了一半。要寫好這篇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認真閱讀材料,把握材料所強調的中心。

材料不是單純強調境遇的重要性,而是注重如何放開眼光找到境遇甚至是創造境遇。這才是人生的關鍵點、事業的起跑線。只有善於改變自我,放手去做,事情才可能成功,人生才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精彩。這就需要我們努力,有眼光、有決斷、有抓住境遇的能力,因此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質和能力。抓住這些,才能有的放矢地讓文章內容充實、思想深刻。

其次,圍繞“抓住境遇,創造境遇”進行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做到思路開闊。

寫作時可以嘗試採用多種文章體裁和寫作手法,使“境遇”這個我們身邊常見的概念變得具體可感,比如寓言故事、記敘文或者是議論文。寫議論文,要聯繫生活實際,展開議論,因而不能寫成一事一議、就事論事的文章,而應從所提供的材料中確定一個恰當的中心,並與社會生活掛鉤,由此闡發開去。議論文要做到論證結構完整。可用“追問”展開思路:境遇是什麼?為什麼要抓住境遇?古今中外有抓住境遇取得成功的人和事嗎?境遇是成功的唯一因素嗎?怎樣才能抓住境遇?材料中給出的讓自己成功的因素是什麼?這就慢慢引出我們自身要具備的素質——努力。只有努力抓住境遇,創造境遇,才有機會改變我們的人生,使自己有一個更加光明的未來。正如俗話說:“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最後,“文章合為時而著”。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這裡包含兩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反映時事,另一方面是為現實而作。反映的事情不一定是時事,但是為了現實。文章要聯繫現實,使之具有強烈的時代感。

高考再押一題:材料作文《境遇》,自助者天助之

【佳作展示】

境遇

境遇和努力是一對孿生兄弟,但他們總是吵架。這不,他們又吵架了。境遇說:“我是最強的,沒有我,怎麼會有成功!”努力說:“別吹了,我才是最強的!”境遇說:“行呀,那我們打個賭,我要是輸了,情願離開世界!”

於是他們結伴而行,走過一片寧靜的田園。一聲嬰兒的啼哭劃破了天際。天吶!她竟然剛出生不久,就跌落在黑暗與寂寞的深谷之中,喪失了視力與聽力。境遇冷笑道:“她將碌碌一生,鬱鬱而終。”努力不說話,他折下一枝青藤,將自己的祝福送給了這個不幸的孩子。幾十年後,一位偉大的作家,用她那驚世之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照亮了所有人的心扉。

境遇問:“我怎麼會輸?”努力說:“因為她從來不相信你會贏。”

境遇不服氣,又和努力邊吵邊行。果然,在偏遠的中國農村,一個身著宋服的男人呼喚了他。“賜我兒子以福吧!”他向境遇跪倒了。境遇高興不已,便給了這個孩子無數的智慧和靈氣。果然,他五歲便能作詩,還很有模有樣的。

“我贏了!”境遇拊掌,努力只是笑笑。

事情忽然不像境遇想的那樣了。這孩子的父親不讓他讀書,只讓他賺錢。到了十二歲,孩子竟“泯然眾人矣”。境遇驚詫道:“難道我這樣無力嗎?”努力勝券在握,笑而不答。

境遇惆悵地跟在努力後面走,又到了一個叫作弗萊明的青年的實驗室裡。弗萊明已經三天三夜沒有閤眼了,每天因肺炎而故去的生命都灼燒著他的心。境遇看著他落下淚來了。忽然,他快步向前,好像要走到弗萊明的身邊去。

高考再押一題:材料作文《境遇》,自助者天助之

努力拽住了他:“境遇,別去。你可以贏一盤了,我們還可以以後再爭。”

境遇搖了搖頭:“他的努力感動了我,我即便遠離了這個世界,也要成全他!”於是他縱身一躍,不見了蹤跡。第二天,青黴素誕生了。

努力苦笑:“境遇,我的好兄弟,算你贏。”

境遇說:“不,我輸了。不過,可不可以讓我不離開這個世界?我寧願像海輪·凱勒那樣歸於黑暗沉寂,我也要靠努力塑造新的自己。”

從此,世界又歸於安詳。世上的人們各自努力著,只有心中陰暗消沉時,才會和境遇說說話,可是不久便離開了。而想和境遇為友的人,全都走進了黑暗和寂寞中。每當在奮鬥的路上走得疲憊時,境遇往往會被感動,情不自禁地幫人們一把。

【名師點評】

在應試作文中,寓言、童話和故事新編的寫作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都不被重視,因為這些文章很難出彩,所以大多數考生都不願選擇。

本文作者有這樣的勇氣十分難得,更難得的是構思和文筆也都有令人讚歎之處。文章能夠巧妙地設置境遇和努力這一體雙生關係,構思新穎,加上用輕鬆、流暢的文筆寫出來,給讀者以潛移默化的啟示。結尾的文字簡單自然,闡釋了“自助者天助之”的哲理。

原創稿件,敬請關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