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情懷,國際視野——也談民國教育

文章 抗日戰爭 齊邦媛 日本 豁然前行 2017-06-23

近些年,接觸一些談論民國教育的書,再看一些那個年代成長起來的人,心中感懷頗多。

最先看到的是資中筠先先生的文章,她提到民國小學教材中涉及的公民教育,讓今天的我們有一種穿越感。在不同的文章中,她提到從小受到的教育,為其打下人生底色——既有家國情懷, 又有國際視野,而且終生果敢無畏,那是一種真理在握的自信和執念。

難怪,在她的新書發佈會上,易中天等許多學者表達了對資先生的敬佩之情。家國情懷,國際視野——也談民國教育

最近在讀《巨流河》,齊邦媛以家事國事兩條線,展示了大時代的變遷和個人的成長曆程。書中展現了宏闊的歷史畫面,特殊年代中苦苦掙扎、奮進的不同人物:留學歸國致力於厚植救國建國人才的父親,流落他鄉亦展現人間大愛的母親,身世悲苦充滿仁愛之心壯烈殉國的“飛虎隊”成員張大飛,開啟南開教育的張柏齡校長,還有眾多秉持為祖國培育良才信唸的知識分子……

家國情懷,國際視野——也談民國教育

有關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作者著墨較多,小小細節可以看出那個時代精英的精神世界。

奔逃的路上,哥哥坐上了舅舅的車。按舅舅的話:車上有空位,你只有這麼一個兒子,就讓他坐車吧!爸爸一口拒絕:“我們帶出來的這些學生,很多都是獨子,他們家裡把獨子交給我們,要保留一個種,為什麼他們走路,我的獨子就該坐車?”於是,趕上隊伍,叫哥哥下去,跟著隊伍走。

重慶被炸得最凶的一次大夥後,一對童子軍代表走路進城共赴國難。走了大半程,看到士兵從未熄的火中抬出無數焦黑的屍體,指揮者問帶隊老師:“這些娃兒來做什麼?趕快帶他們回去!”……我們站來路邊拼命哭,一面唱“我們,我們是中華民族的少年並,年紀雖小,志氣高……”回校後,帶隊老師被記了大過。

張校長創辦南開,志在為教育新中國培育有現代知識和愛國情懷的子弟,他一直用強烈的激情到處演講,鼓勵“中國不亡,有我!”。抗戰初期,日本炸燬南開,蔣委員長公開宣稱:“南開為國犧牲,有中國就有南開”

戰事失利,日軍可能進犯四川,教育部下令各校緊急時往安全地區撤退。王星拱校長身穿舊長袍, 面容清癯,語調悲慼,向同學們訓話:“我們已經艱辛地撐了八年,絕沒有放棄的一天,大家都要盡各人的力,教育部命令各校,不到最後一日,絃歌不輟。”

有一天飯桌上,爸爸靜靜地對我說:“你贏了辯論會可真不容易,可見讀書已知道重點。但是最重要的不是能說什麼,而是能想什麼。”父親一生常在我頗為自滿的時刻說:“可真不容易啊,但是……”引領我進入深一層思索。

吳密老師任作者論文導師,將作者擬的論文大綱幾乎改了一大半。用毛筆寫了兩頁英文大綱,並加上一句中文:“佛曰愛如一炬之火,萬火引之,其火如故。”,意在告訴感情困境中的作者,要朝著一種超越塵世之愛去想,去愛世上的人,同情,悲憫,“愛”不是有兩個人的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