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刀“沒有特色”?世界名刀之一的人設崩了?

文物 唐朝 侍魂 武器 冷兵探觀 冷兵探觀 2017-08-29

日本民族最大的特色就是:沒有特色。善於模仿吸收,實用性極強,奉行拿來主義。日本天皇的象徵是勾玉,銅鏡,鐵劍。這分屬於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的三種象徵物品,顯然日本的文明進步是跳躍式的,甚至曾經有一階段是三種相差千年的文明共存,這隻能是從外族照搬先進文化時遺留的痕跡。

日本刀“沒有特色”?世界名刀之一的人設崩了?

反映在武器上,就是日本武士博採眾家之長的太刀。仰木弘邦所著《古刀銘盡大全》一書所示名刀劍均帶中國色彩,如龍型、唐劍型、神像型均受我國影響,至於梵文與佛像則受印度影響。唐以後日本刀仍不斷向各國學習,當西方工業文明逐漸昌盛時,日本又迅速汲取了其中先進的部分。

日本刀“沒有特色”?世界名刀之一的人設崩了?

從古墳時代出土的文物中,已經開始包括有鐵製的刀劍。那個時候的日本刀,並不象我們現在在各種遊戲中看到的那樣有挺拔的弧線,相反刀身很直,與其說是刀,倒不如說是模仿中國的劍。日本對唐朝文化的吸收可說是照葫蘆畫瓢,而中國的劍文化唐朝正是頂峰。七世紀的時候日本刀線條几乎全部是筆直的,這種刀現在被稱為上古刀。

日本刀“沒有特色”?世界名刀之一的人設崩了?

平安時代以後,因為馬上戰鬥的增多,直刀在這種場合下使用起來就很不方便了,於是出現了刀身彎曲的太刀。日本武士的招牌武器就此誕生。和別種刀劍相比,太刀最大的特色是鋒利。史載豐臣秀吉徵高麗時,高麗武士及中國軍士之刀劍悉被日本刀削斷砍折,並非虛言。《明史》也提過戚繼光兵士之刀劍常為倭刀所斷。這是因為它的含碳量高,硬度極高,常看到武士有事沒事拿著白絹在拂拭太刀,這是因為它含碳量高,不擦若受潮會變黑。太刀製造工藝極為繁複,光是第一步制刃,就要將鋼料加熱至赤紅進行錘鍛,多達二三十次,每一次均錘打數百錘,務必要求析出所有雜質,淬火對刀劍來說是決定命運的一道工序,而太刀在淬火上的確有獨到之處,吸收了東西方的各種先進經驗,加溫前塗'燒刃土'於刃上,可以使刀身韌性提高,加熱時若土層剝落將會在刀身上留下致命缺點,嚴重者使淬火失敗,這是很難掌握的技術。當刃體燒至正好(什麼叫做正好?全憑鍛刀者的經驗了)時,便從爐中將刀抽出,入水之瞬刀工大喝一聲,將刃體全沒水中,爆燃之響大作,白霧蒸騰,又因太刀淬火均在深夜進行,萬籟俱寂,十分神祕。淬火最關鍵的三點:時刻、水溫、水的成分。這些都是口傳心授的不傳之密,外人不得而知。據說三條流的制刀淬火時用的液體除了水,還有動物的血液,非常類似現代淬火工藝中的雙液淬火。刀劍淬火後由刀工開鋒,鋒刃薄厚與使用者有關,鋒口薄利於砍切敵人身體,但遇厚重甲冑易缺口,鋒口厚可劈甲,但對敵人殺傷力減小。這樣來說,《侍魂》遊戲中牙神幻十郎的刀鋒口一定很薄。

日本刀“沒有特色”?世界名刀之一的人設崩了?

日本刀“沒有特色”?世界名刀之一的人設崩了?

日本刀的寸法,即是指刀的長度。這裡說的刀的長度只計算刃長,並沒有將刀柄包括在內(日本刀為方便劈殺時發力,多以雙手握為主,刀柄奇長)。一般來說,刃長30CM以下的就是短刀,肋差的長度在30~60CM之間,超過60CM的,就是刀或太刀了。那麼太刀和普通刀外觀上的區別到底在哪裡呢?一般來說,太刀比普通刀大一點(拆字來看,太刀畢竟是'大一點的刀'),但是這只是一般來說,不排除有比太刀更長的普通刀。太刀和普通刀的區別在於銘文:帶刀時刀銘應當向外,此時,若刀刃向上,就是普通刀;若刀刃向下,則是太刀了。說到銘文,這也是太刀很有趣的一點,刻銘也是制刃的最後一道工序,均由刀工刻上刀工之銘,如果說傷疤是武士的勳章,那麼銘文就是刀工的榮譽。常常在各類日本戰國遊戲中見到XXX文字的名刀,那就是以銘文命名的太刀,如一文字流的(一字銘文),左文字流的(銘文靠左)。銘文從一字到十幾字都有, 字體各具特色,多以書法入銘。

日本刀“沒有特色”?世界名刀之一的人設崩了?

最後再說說我國影視中對太刀常見的兩處無知錯誤。第一是日本武士切腹自盡的時候用的並非太刀,而是30釐米左右的肋差(前文說過太刀刃長超過60釐米,但刀柄常常有40釐米左右,讀者不妨自己找根木棍來試試,很不方便的),而且動作也非撲哧一聲插進去了事,刺入後橫拉或者直拽,形成所謂一字腹、十字腹等。第二就是刀在刀架的擺放,如果是擺放在普通刀架上的時候(略擺法),應該刀鋒向下,刀柄在左邊,刀尖方在右邊,而我看到的幾乎全部國產片中,刀柄一律朝右。

日本刀“沒有特色”?世界名刀之一的人設崩了?

日本刀“沒有特色”?世界名刀之一的人設崩了?

運營人員:淵字號劍鋪hgswor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