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
"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微風拂來,夾雜著梔子花香,一隻有蓋的青花瓷碗,一把高背紅木椅,一排長窗,一個亭子,便是最好的品茶時光。在園林裡喝茶,蓋碗就是最適合的飲茶之選了。


"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微風拂來,夾雜著梔子花香,一隻有蓋的青花瓷碗,一把高背紅木椅,一排長窗,一個亭子,便是最好的品茶時光。在園林裡喝茶,蓋碗就是最適合的飲茶之選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追根溯源,方知道蓋碗茶起源於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蜀人飲茶方式較獨特由茶蓋、茶碗和茶船子三部分組成,又稱為“三才碗”。“三才”指天、地、人,蓋為天、託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微風拂來,夾雜著梔子花香,一隻有蓋的青花瓷碗,一把高背紅木椅,一排長窗,一個亭子,便是最好的品茶時光。在園林裡喝茶,蓋碗就是最適合的飲茶之選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追根溯源,方知道蓋碗茶起源於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蜀人飲茶方式較獨特由茶蓋、茶碗和茶船子三部分組成,又稱為“三才碗”。“三才”指天、地、人,蓋為天、託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蓋碗茶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起源於唐代。唐人《資暇錄》卷下《茶托子》條載:“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撫啜而杯傾,乃以蠟環碟子之央,其杯遂定……人人為便,用於世。是後傳者更環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狀焉。”

"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微風拂來,夾雜著梔子花香,一隻有蓋的青花瓷碗,一把高背紅木椅,一排長窗,一個亭子,便是最好的品茶時光。在園林裡喝茶,蓋碗就是最適合的飲茶之選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追根溯源,方知道蓋碗茶起源於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蜀人飲茶方式較獨特由茶蓋、茶碗和茶船子三部分組成,又稱為“三才碗”。“三才”指天、地、人,蓋為天、託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蓋碗茶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起源於唐代。唐人《資暇錄》卷下《茶托子》條載:“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撫啜而杯傾,乃以蠟環碟子之央,其杯遂定……人人為便,用於世。是後傳者更環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狀焉。”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蓮花紋蓋碗


建中為唐德宗年號,崔寧是當時的西川節度使兼成都府尹。遙想1200多年前,成都最高行政長官的千金口啜香茗,纖纖玉指卻被茶杯燙痛,於是打算想個辦法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微風拂來,夾雜著梔子花香,一隻有蓋的青花瓷碗,一把高背紅木椅,一排長窗,一個亭子,便是最好的品茶時光。在園林裡喝茶,蓋碗就是最適合的飲茶之選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追根溯源,方知道蓋碗茶起源於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蜀人飲茶方式較獨特由茶蓋、茶碗和茶船子三部分組成,又稱為“三才碗”。“三才”指天、地、人,蓋為天、託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蓋碗茶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起源於唐代。唐人《資暇錄》卷下《茶托子》條載:“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撫啜而杯傾,乃以蠟環碟子之央,其杯遂定……人人為便,用於世。是後傳者更環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狀焉。”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蓮花紋蓋碗


建中為唐德宗年號,崔寧是當時的西川節度使兼成都府尹。遙想1200多年前,成都最高行政長官的千金口啜香茗,纖纖玉指卻被茶杯燙痛,於是打算想個辦法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紅釉蓋碗 (一對)


她拿出一個碟子,把茶杯放在上面,端著碟子喝茶,這樣就燙不著手了。不過,茶杯還是容易傾倒,好在崔小姐久困閨中,閒極無聊,有的是時間。幾經試驗,她終於發現蠟可以固定茶杯。為了讓外形更美觀,崔小姐又讓匠人制作漆環代替蠟環,來套住茶杯。大功告成,便拿到老爸面前獻寶,經崔長官之口,小姐的發明一傳十十傳百,終於在世上流行。


"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微風拂來,夾雜著梔子花香,一隻有蓋的青花瓷碗,一把高背紅木椅,一排長窗,一個亭子,便是最好的品茶時光。在園林裡喝茶,蓋碗就是最適合的飲茶之選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追根溯源,方知道蓋碗茶起源於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蜀人飲茶方式較獨特由茶蓋、茶碗和茶船子三部分組成,又稱為“三才碗”。“三才”指天、地、人,蓋為天、託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蓋碗茶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起源於唐代。唐人《資暇錄》卷下《茶托子》條載:“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撫啜而杯傾,乃以蠟環碟子之央,其杯遂定……人人為便,用於世。是後傳者更環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狀焉。”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蓮花紋蓋碗


建中為唐德宗年號,崔寧是當時的西川節度使兼成都府尹。遙想1200多年前,成都最高行政長官的千金口啜香茗,纖纖玉指卻被茶杯燙痛,於是打算想個辦法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紅釉蓋碗 (一對)


她拿出一個碟子,把茶杯放在上面,端著碟子喝茶,這樣就燙不著手了。不過,茶杯還是容易傾倒,好在崔小姐久困閨中,閒極無聊,有的是時間。幾經試驗,她終於發現蠟可以固定茶杯。為了讓外形更美觀,崔小姐又讓匠人制作漆環代替蠟環,來套住茶杯。大功告成,便拿到老爸面前獻寶,經崔長官之口,小姐的發明一傳十十傳百,終於在世上流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今天成都人使用的蓋碗茶,即是崔小姐發明的茶托子的改良形式,成都人還加上了一個茶蓋。而在客來客往、人聲鼎沸的茶館裡,瓷碟茶船因為較重又易碎,則常為輕便又結實的銅鋁質茶船取代。


"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微風拂來,夾雜著梔子花香,一隻有蓋的青花瓷碗,一把高背紅木椅,一排長窗,一個亭子,便是最好的品茶時光。在園林裡喝茶,蓋碗就是最適合的飲茶之選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追根溯源,方知道蓋碗茶起源於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蜀人飲茶方式較獨特由茶蓋、茶碗和茶船子三部分組成,又稱為“三才碗”。“三才”指天、地、人,蓋為天、託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蓋碗茶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起源於唐代。唐人《資暇錄》卷下《茶托子》條載:“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撫啜而杯傾,乃以蠟環碟子之央,其杯遂定……人人為便,用於世。是後傳者更環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狀焉。”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蓮花紋蓋碗


建中為唐德宗年號,崔寧是當時的西川節度使兼成都府尹。遙想1200多年前,成都最高行政長官的千金口啜香茗,纖纖玉指卻被茶杯燙痛,於是打算想個辦法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紅釉蓋碗 (一對)


她拿出一個碟子,把茶杯放在上面,端著碟子喝茶,這樣就燙不著手了。不過,茶杯還是容易傾倒,好在崔小姐久困閨中,閒極無聊,有的是時間。幾經試驗,她終於發現蠟可以固定茶杯。為了讓外形更美觀,崔小姐又讓匠人制作漆環代替蠟環,來套住茶杯。大功告成,便拿到老爸面前獻寶,經崔長官之口,小姐的發明一傳十十傳百,終於在世上流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今天成都人使用的蓋碗茶,即是崔小姐發明的茶托子的改良形式,成都人還加上了一個茶蓋。而在客來客往、人聲鼎沸的茶館裡,瓷碟茶船因為較重又易碎,則常為輕便又結實的銅鋁質茶船取代。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金地粉彩花卉蓋碗 一對


蓋碗茶不講繁文縟節,無論是在人聲嘈雜的茶鋪,還是在裝飾精緻的雅室,捧一盞蓋碗茶,用茶蓋輕撥茶湯,總有馥郁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微風拂來,夾雜著梔子花香,一隻有蓋的青花瓷碗,一把高背紅木椅,一排長窗,一個亭子,便是最好的品茶時光。在園林裡喝茶,蓋碗就是最適合的飲茶之選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追根溯源,方知道蓋碗茶起源於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蜀人飲茶方式較獨特由茶蓋、茶碗和茶船子三部分組成,又稱為“三才碗”。“三才”指天、地、人,蓋為天、託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蓋碗茶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起源於唐代。唐人《資暇錄》卷下《茶托子》條載:“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撫啜而杯傾,乃以蠟環碟子之央,其杯遂定……人人為便,用於世。是後傳者更環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狀焉。”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蓮花紋蓋碗


建中為唐德宗年號,崔寧是當時的西川節度使兼成都府尹。遙想1200多年前,成都最高行政長官的千金口啜香茗,纖纖玉指卻被茶杯燙痛,於是打算想個辦法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紅釉蓋碗 (一對)


她拿出一個碟子,把茶杯放在上面,端著碟子喝茶,這樣就燙不著手了。不過,茶杯還是容易傾倒,好在崔小姐久困閨中,閒極無聊,有的是時間。幾經試驗,她終於發現蠟可以固定茶杯。為了讓外形更美觀,崔小姐又讓匠人制作漆環代替蠟環,來套住茶杯。大功告成,便拿到老爸面前獻寶,經崔長官之口,小姐的發明一傳十十傳百,終於在世上流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今天成都人使用的蓋碗茶,即是崔小姐發明的茶托子的改良形式,成都人還加上了一個茶蓋。而在客來客往、人聲鼎沸的茶館裡,瓷碟茶船因為較重又易碎,則常為輕便又結實的銅鋁質茶船取代。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金地粉彩花卉蓋碗 一對


蓋碗茶不講繁文縟節,無論是在人聲嘈雜的茶鋪,還是在裝飾精緻的雅室,捧一盞蓋碗茶,用茶蓋輕撥茶湯,總有馥郁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四川這塊地方,既有寶鼎,也有幽窗,茶閒的棋罷的更是比比皆是,不稀奇!一杯蓋碗茶,喝出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微風拂來,夾雜著梔子花香,一隻有蓋的青花瓷碗,一把高背紅木椅,一排長窗,一個亭子,便是最好的品茶時光。在園林裡喝茶,蓋碗就是最適合的飲茶之選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追根溯源,方知道蓋碗茶起源於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蜀人飲茶方式較獨特由茶蓋、茶碗和茶船子三部分組成,又稱為“三才碗”。“三才”指天、地、人,蓋為天、託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蓋碗茶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起源於唐代。唐人《資暇錄》卷下《茶托子》條載:“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撫啜而杯傾,乃以蠟環碟子之央,其杯遂定……人人為便,用於世。是後傳者更環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狀焉。”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蓮花紋蓋碗


建中為唐德宗年號,崔寧是當時的西川節度使兼成都府尹。遙想1200多年前,成都最高行政長官的千金口啜香茗,纖纖玉指卻被茶杯燙痛,於是打算想個辦法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紅釉蓋碗 (一對)


她拿出一個碟子,把茶杯放在上面,端著碟子喝茶,這樣就燙不著手了。不過,茶杯還是容易傾倒,好在崔小姐久困閨中,閒極無聊,有的是時間。幾經試驗,她終於發現蠟可以固定茶杯。為了讓外形更美觀,崔小姐又讓匠人制作漆環代替蠟環,來套住茶杯。大功告成,便拿到老爸面前獻寶,經崔長官之口,小姐的發明一傳十十傳百,終於在世上流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今天成都人使用的蓋碗茶,即是崔小姐發明的茶托子的改良形式,成都人還加上了一個茶蓋。而在客來客往、人聲鼎沸的茶館裡,瓷碟茶船因為較重又易碎,則常為輕便又結實的銅鋁質茶船取代。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金地粉彩花卉蓋碗 一對


蓋碗茶不講繁文縟節,無論是在人聲嘈雜的茶鋪,還是在裝飾精緻的雅室,捧一盞蓋碗茶,用茶蓋輕撥茶湯,總有馥郁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四川這塊地方,既有寶鼎,也有幽窗,茶閒的棋罷的更是比比皆是,不稀奇!一杯蓋碗茶,喝出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讚賞蓋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微風拂來,夾雜著梔子花香,一隻有蓋的青花瓷碗,一把高背紅木椅,一排長窗,一個亭子,便是最好的品茶時光。在園林裡喝茶,蓋碗就是最適合的飲茶之選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追根溯源,方知道蓋碗茶起源於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蜀人飲茶方式較獨特由茶蓋、茶碗和茶船子三部分組成,又稱為“三才碗”。“三才”指天、地、人,蓋為天、託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蓋碗茶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起源於唐代。唐人《資暇錄》卷下《茶托子》條載:“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撫啜而杯傾,乃以蠟環碟子之央,其杯遂定……人人為便,用於世。是後傳者更環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狀焉。”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蓮花紋蓋碗


建中為唐德宗年號,崔寧是當時的西川節度使兼成都府尹。遙想1200多年前,成都最高行政長官的千金口啜香茗,纖纖玉指卻被茶杯燙痛,於是打算想個辦法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紅釉蓋碗 (一對)


她拿出一個碟子,把茶杯放在上面,端著碟子喝茶,這樣就燙不著手了。不過,茶杯還是容易傾倒,好在崔小姐久困閨中,閒極無聊,有的是時間。幾經試驗,她終於發現蠟可以固定茶杯。為了讓外形更美觀,崔小姐又讓匠人制作漆環代替蠟環,來套住茶杯。大功告成,便拿到老爸面前獻寶,經崔長官之口,小姐的發明一傳十十傳百,終於在世上流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今天成都人使用的蓋碗茶,即是崔小姐發明的茶托子的改良形式,成都人還加上了一個茶蓋。而在客來客往、人聲鼎沸的茶館裡,瓷碟茶船因為較重又易碎,則常為輕便又結實的銅鋁質茶船取代。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金地粉彩花卉蓋碗 一對


蓋碗茶不講繁文縟節,無論是在人聲嘈雜的茶鋪,還是在裝飾精緻的雅室,捧一盞蓋碗茶,用茶蓋輕撥茶湯,總有馥郁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四川這塊地方,既有寶鼎,也有幽窗,茶閒的棋罷的更是比比皆是,不稀奇!一杯蓋碗茶,喝出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讚賞蓋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青花黃彩雲龍紋蓋碗


凡深諳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別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以杯、壺泡茶,不利於察色、觀形,亦不利於茶湯濃淡之調節。


"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微風拂來,夾雜著梔子花香,一隻有蓋的青花瓷碗,一把高背紅木椅,一排長窗,一個亭子,便是最好的品茶時光。在園林裡喝茶,蓋碗就是最適合的飲茶之選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追根溯源,方知道蓋碗茶起源於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蜀人飲茶方式較獨特由茶蓋、茶碗和茶船子三部分組成,又稱為“三才碗”。“三才”指天、地、人,蓋為天、託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蓋碗茶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起源於唐代。唐人《資暇錄》卷下《茶托子》條載:“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撫啜而杯傾,乃以蠟環碟子之央,其杯遂定……人人為便,用於世。是後傳者更環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狀焉。”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蓮花紋蓋碗


建中為唐德宗年號,崔寧是當時的西川節度使兼成都府尹。遙想1200多年前,成都最高行政長官的千金口啜香茗,纖纖玉指卻被茶杯燙痛,於是打算想個辦法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紅釉蓋碗 (一對)


她拿出一個碟子,把茶杯放在上面,端著碟子喝茶,這樣就燙不著手了。不過,茶杯還是容易傾倒,好在崔小姐久困閨中,閒極無聊,有的是時間。幾經試驗,她終於發現蠟可以固定茶杯。為了讓外形更美觀,崔小姐又讓匠人制作漆環代替蠟環,來套住茶杯。大功告成,便拿到老爸面前獻寶,經崔長官之口,小姐的發明一傳十十傳百,終於在世上流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今天成都人使用的蓋碗茶,即是崔小姐發明的茶托子的改良形式,成都人還加上了一個茶蓋。而在客來客往、人聲鼎沸的茶館裡,瓷碟茶船因為較重又易碎,則常為輕便又結實的銅鋁質茶船取代。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金地粉彩花卉蓋碗 一對


蓋碗茶不講繁文縟節,無論是在人聲嘈雜的茶鋪,還是在裝飾精緻的雅室,捧一盞蓋碗茶,用茶蓋輕撥茶湯,總有馥郁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四川這塊地方,既有寶鼎,也有幽窗,茶閒的棋罷的更是比比皆是,不稀奇!一杯蓋碗茶,喝出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讚賞蓋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青花黃彩雲龍紋蓋碗


凡深諳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別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以杯、壺泡茶,不利於察色、觀形,亦不利於茶湯濃淡之調節。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米黃釉粉彩竹紋蓋碗


而蓋碗茶具,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製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茶船做底承託。


"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微風拂來,夾雜著梔子花香,一隻有蓋的青花瓷碗,一把高背紅木椅,一排長窗,一個亭子,便是最好的品茶時光。在園林裡喝茶,蓋碗就是最適合的飲茶之選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追根溯源,方知道蓋碗茶起源於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蜀人飲茶方式較獨特由茶蓋、茶碗和茶船子三部分組成,又稱為“三才碗”。“三才”指天、地、人,蓋為天、託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蓋碗茶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起源於唐代。唐人《資暇錄》卷下《茶托子》條載:“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撫啜而杯傾,乃以蠟環碟子之央,其杯遂定……人人為便,用於世。是後傳者更環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狀焉。”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蓮花紋蓋碗


建中為唐德宗年號,崔寧是當時的西川節度使兼成都府尹。遙想1200多年前,成都最高行政長官的千金口啜香茗,纖纖玉指卻被茶杯燙痛,於是打算想個辦法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紅釉蓋碗 (一對)


她拿出一個碟子,把茶杯放在上面,端著碟子喝茶,這樣就燙不著手了。不過,茶杯還是容易傾倒,好在崔小姐久困閨中,閒極無聊,有的是時間。幾經試驗,她終於發現蠟可以固定茶杯。為了讓外形更美觀,崔小姐又讓匠人制作漆環代替蠟環,來套住茶杯。大功告成,便拿到老爸面前獻寶,經崔長官之口,小姐的發明一傳十十傳百,終於在世上流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今天成都人使用的蓋碗茶,即是崔小姐發明的茶托子的改良形式,成都人還加上了一個茶蓋。而在客來客往、人聲鼎沸的茶館裡,瓷碟茶船因為較重又易碎,則常為輕便又結實的銅鋁質茶船取代。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金地粉彩花卉蓋碗 一對


蓋碗茶不講繁文縟節,無論是在人聲嘈雜的茶鋪,還是在裝飾精緻的雅室,捧一盞蓋碗茶,用茶蓋輕撥茶湯,總有馥郁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四川這塊地方,既有寶鼎,也有幽窗,茶閒的棋罷的更是比比皆是,不稀奇!一杯蓋碗茶,喝出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讚賞蓋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青花黃彩雲龍紋蓋碗


凡深諳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別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以杯、壺泡茶,不利於察色、觀形,亦不利於茶湯濃淡之調節。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米黃釉粉彩竹紋蓋碗


而蓋碗茶具,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製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茶船做底承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為託又免燙手之苦。且只需端著茶船就可穩定重心,喝茶時又不必揭蓋,只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愜意,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


"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微風拂來,夾雜著梔子花香,一隻有蓋的青花瓷碗,一把高背紅木椅,一排長窗,一個亭子,便是最好的品茶時光。在園林裡喝茶,蓋碗就是最適合的飲茶之選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追根溯源,方知道蓋碗茶起源於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蜀人飲茶方式較獨特由茶蓋、茶碗和茶船子三部分組成,又稱為“三才碗”。“三才”指天、地、人,蓋為天、託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蓋碗茶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起源於唐代。唐人《資暇錄》卷下《茶托子》條載:“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撫啜而杯傾,乃以蠟環碟子之央,其杯遂定……人人為便,用於世。是後傳者更環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狀焉。”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蓮花紋蓋碗


建中為唐德宗年號,崔寧是當時的西川節度使兼成都府尹。遙想1200多年前,成都最高行政長官的千金口啜香茗,纖纖玉指卻被茶杯燙痛,於是打算想個辦法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紅釉蓋碗 (一對)


她拿出一個碟子,把茶杯放在上面,端著碟子喝茶,這樣就燙不著手了。不過,茶杯還是容易傾倒,好在崔小姐久困閨中,閒極無聊,有的是時間。幾經試驗,她終於發現蠟可以固定茶杯。為了讓外形更美觀,崔小姐又讓匠人制作漆環代替蠟環,來套住茶杯。大功告成,便拿到老爸面前獻寶,經崔長官之口,小姐的發明一傳十十傳百,終於在世上流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今天成都人使用的蓋碗茶,即是崔小姐發明的茶托子的改良形式,成都人還加上了一個茶蓋。而在客來客往、人聲鼎沸的茶館裡,瓷碟茶船因為較重又易碎,則常為輕便又結實的銅鋁質茶船取代。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金地粉彩花卉蓋碗 一對


蓋碗茶不講繁文縟節,無論是在人聲嘈雜的茶鋪,還是在裝飾精緻的雅室,捧一盞蓋碗茶,用茶蓋輕撥茶湯,總有馥郁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四川這塊地方,既有寶鼎,也有幽窗,茶閒的棋罷的更是比比皆是,不稀奇!一杯蓋碗茶,喝出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讚賞蓋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青花黃彩雲龍紋蓋碗


凡深諳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別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以杯、壺泡茶,不利於察色、觀形,亦不利於茶湯濃淡之調節。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米黃釉粉彩竹紋蓋碗


而蓋碗茶具,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製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茶船做底承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為託又免燙手之苦。且只需端著茶船就可穩定重心,喝茶時又不必揭蓋,只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愜意,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礬紅描金八寶龍鳳紋蓋碗


蓋碗泡茶,好處全在一個蓋子上。蓋碗茶的茶蓋放在碗內,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微風拂來,夾雜著梔子花香,一隻有蓋的青花瓷碗,一把高背紅木椅,一排長窗,一個亭子,便是最好的品茶時光。在園林裡喝茶,蓋碗就是最適合的飲茶之選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追根溯源,方知道蓋碗茶起源於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蜀人飲茶方式較獨特由茶蓋、茶碗和茶船子三部分組成,又稱為“三才碗”。“三才”指天、地、人,蓋為天、託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蓋碗茶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起源於唐代。唐人《資暇錄》卷下《茶托子》條載:“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撫啜而杯傾,乃以蠟環碟子之央,其杯遂定……人人為便,用於世。是後傳者更環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狀焉。”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蓮花紋蓋碗


建中為唐德宗年號,崔寧是當時的西川節度使兼成都府尹。遙想1200多年前,成都最高行政長官的千金口啜香茗,纖纖玉指卻被茶杯燙痛,於是打算想個辦法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紅釉蓋碗 (一對)


她拿出一個碟子,把茶杯放在上面,端著碟子喝茶,這樣就燙不著手了。不過,茶杯還是容易傾倒,好在崔小姐久困閨中,閒極無聊,有的是時間。幾經試驗,她終於發現蠟可以固定茶杯。為了讓外形更美觀,崔小姐又讓匠人制作漆環代替蠟環,來套住茶杯。大功告成,便拿到老爸面前獻寶,經崔長官之口,小姐的發明一傳十十傳百,終於在世上流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今天成都人使用的蓋碗茶,即是崔小姐發明的茶托子的改良形式,成都人還加上了一個茶蓋。而在客來客往、人聲鼎沸的茶館裡,瓷碟茶船因為較重又易碎,則常為輕便又結實的銅鋁質茶船取代。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金地粉彩花卉蓋碗 一對


蓋碗茶不講繁文縟節,無論是在人聲嘈雜的茶鋪,還是在裝飾精緻的雅室,捧一盞蓋碗茶,用茶蓋輕撥茶湯,總有馥郁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四川這塊地方,既有寶鼎,也有幽窗,茶閒的棋罷的更是比比皆是,不稀奇!一杯蓋碗茶,喝出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讚賞蓋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青花黃彩雲龍紋蓋碗


凡深諳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別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以杯、壺泡茶,不利於察色、觀形,亦不利於茶湯濃淡之調節。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米黃釉粉彩竹紋蓋碗


而蓋碗茶具,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製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茶船做底承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為託又免燙手之苦。且只需端著茶船就可穩定重心,喝茶時又不必揭蓋,只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愜意,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礬紅描金八寶龍鳳紋蓋碗


蓋碗泡茶,好處全在一個蓋子上。蓋碗茶的茶蓋放在碗內,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白菜青鹽視子飯,瓦壺天水菊花茶”。最負盛名的蓋碗茶在北京。在北京人眼裡,蓋碗是茶具中之珍品,而花茶,尤其是茉莉花茶則是茶葉中的精品,兩者結合起來,泡出的是北京人一顆熱騰騰的心。


"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微風拂來,夾雜著梔子花香,一隻有蓋的青花瓷碗,一把高背紅木椅,一排長窗,一個亭子,便是最好的品茶時光。在園林裡喝茶,蓋碗就是最適合的飲茶之選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追根溯源,方知道蓋碗茶起源於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蜀人飲茶方式較獨特由茶蓋、茶碗和茶船子三部分組成,又稱為“三才碗”。“三才”指天、地、人,蓋為天、託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蓋碗茶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起源於唐代。唐人《資暇錄》卷下《茶托子》條載:“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撫啜而杯傾,乃以蠟環碟子之央,其杯遂定……人人為便,用於世。是後傳者更環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狀焉。”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蓮花紋蓋碗


建中為唐德宗年號,崔寧是當時的西川節度使兼成都府尹。遙想1200多年前,成都最高行政長官的千金口啜香茗,纖纖玉指卻被茶杯燙痛,於是打算想個辦法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紅釉蓋碗 (一對)


她拿出一個碟子,把茶杯放在上面,端著碟子喝茶,這樣就燙不著手了。不過,茶杯還是容易傾倒,好在崔小姐久困閨中,閒極無聊,有的是時間。幾經試驗,她終於發現蠟可以固定茶杯。為了讓外形更美觀,崔小姐又讓匠人制作漆環代替蠟環,來套住茶杯。大功告成,便拿到老爸面前獻寶,經崔長官之口,小姐的發明一傳十十傳百,終於在世上流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今天成都人使用的蓋碗茶,即是崔小姐發明的茶托子的改良形式,成都人還加上了一個茶蓋。而在客來客往、人聲鼎沸的茶館裡,瓷碟茶船因為較重又易碎,則常為輕便又結實的銅鋁質茶船取代。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金地粉彩花卉蓋碗 一對


蓋碗茶不講繁文縟節,無論是在人聲嘈雜的茶鋪,還是在裝飾精緻的雅室,捧一盞蓋碗茶,用茶蓋輕撥茶湯,總有馥郁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四川這塊地方,既有寶鼎,也有幽窗,茶閒的棋罷的更是比比皆是,不稀奇!一杯蓋碗茶,喝出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讚賞蓋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青花黃彩雲龍紋蓋碗


凡深諳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別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以杯、壺泡茶,不利於察色、觀形,亦不利於茶湯濃淡之調節。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米黃釉粉彩竹紋蓋碗


而蓋碗茶具,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製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茶船做底承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為託又免燙手之苦。且只需端著茶船就可穩定重心,喝茶時又不必揭蓋,只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愜意,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礬紅描金八寶龍鳳紋蓋碗


蓋碗泡茶,好處全在一個蓋子上。蓋碗茶的茶蓋放在碗內,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白菜青鹽視子飯,瓦壺天水菊花茶”。最負盛名的蓋碗茶在北京。在北京人眼裡,蓋碗是茶具中之珍品,而花茶,尤其是茉莉花茶則是茶葉中的精品,兩者結合起來,泡出的是北京人一顆熱騰騰的心。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黃底粉彩壽字紋蓋碗


蓋碗茶,在北京人手上顯出其出神入化的本質。輕輕掀開碗蓋,吹一吹,再用碗蓋拂去一些茶葉末子,喝一口,齒頰留香。

"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微風拂來,夾雜著梔子花香,一隻有蓋的青花瓷碗,一把高背紅木椅,一排長窗,一個亭子,便是最好的品茶時光。在園林裡喝茶,蓋碗就是最適合的飲茶之選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追根溯源,方知道蓋碗茶起源於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蜀人飲茶方式較獨特由茶蓋、茶碗和茶船子三部分組成,又稱為“三才碗”。“三才”指天、地、人,蓋為天、託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蓋碗茶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起源於唐代。唐人《資暇錄》卷下《茶托子》條載:“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撫啜而杯傾,乃以蠟環碟子之央,其杯遂定……人人為便,用於世。是後傳者更環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狀焉。”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蓮花紋蓋碗


建中為唐德宗年號,崔寧是當時的西川節度使兼成都府尹。遙想1200多年前,成都最高行政長官的千金口啜香茗,纖纖玉指卻被茶杯燙痛,於是打算想個辦法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紅釉蓋碗 (一對)


她拿出一個碟子,把茶杯放在上面,端著碟子喝茶,這樣就燙不著手了。不過,茶杯還是容易傾倒,好在崔小姐久困閨中,閒極無聊,有的是時間。幾經試驗,她終於發現蠟可以固定茶杯。為了讓外形更美觀,崔小姐又讓匠人制作漆環代替蠟環,來套住茶杯。大功告成,便拿到老爸面前獻寶,經崔長官之口,小姐的發明一傳十十傳百,終於在世上流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今天成都人使用的蓋碗茶,即是崔小姐發明的茶托子的改良形式,成都人還加上了一個茶蓋。而在客來客往、人聲鼎沸的茶館裡,瓷碟茶船因為較重又易碎,則常為輕便又結實的銅鋁質茶船取代。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金地粉彩花卉蓋碗 一對


蓋碗茶不講繁文縟節,無論是在人聲嘈雜的茶鋪,還是在裝飾精緻的雅室,捧一盞蓋碗茶,用茶蓋輕撥茶湯,總有馥郁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四川這塊地方,既有寶鼎,也有幽窗,茶閒的棋罷的更是比比皆是,不稀奇!一杯蓋碗茶,喝出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讚賞蓋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青花黃彩雲龍紋蓋碗


凡深諳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別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以杯、壺泡茶,不利於察色、觀形,亦不利於茶湯濃淡之調節。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米黃釉粉彩竹紋蓋碗


而蓋碗茶具,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製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茶船做底承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為託又免燙手之苦。且只需端著茶船就可穩定重心,喝茶時又不必揭蓋,只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愜意,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礬紅描金八寶龍鳳紋蓋碗


蓋碗泡茶,好處全在一個蓋子上。蓋碗茶的茶蓋放在碗內,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白菜青鹽視子飯,瓦壺天水菊花茶”。最負盛名的蓋碗茶在北京。在北京人眼裡,蓋碗是茶具中之珍品,而花茶,尤其是茉莉花茶則是茶葉中的精品,兩者結合起來,泡出的是北京人一顆熱騰騰的心。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黃底粉彩壽字紋蓋碗


蓋碗茶,在北京人手上顯出其出神入化的本質。輕輕掀開碗蓋,吹一吹,再用碗蓋拂去一些茶葉末子,喝一口,齒頰留香。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地軋道小蓋碗


那曹雪芹也是一個蓋碗茶迷:“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了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捧與賈母……眾人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


"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微風拂來,夾雜著梔子花香,一隻有蓋的青花瓷碗,一把高背紅木椅,一排長窗,一個亭子,便是最好的品茶時光。在園林裡喝茶,蓋碗就是最適合的飲茶之選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追根溯源,方知道蓋碗茶起源於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蜀人飲茶方式較獨特由茶蓋、茶碗和茶船子三部分組成,又稱為“三才碗”。“三才”指天、地、人,蓋為天、託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蓋碗茶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起源於唐代。唐人《資暇錄》卷下《茶托子》條載:“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撫啜而杯傾,乃以蠟環碟子之央,其杯遂定……人人為便,用於世。是後傳者更環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狀焉。”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蓮花紋蓋碗


建中為唐德宗年號,崔寧是當時的西川節度使兼成都府尹。遙想1200多年前,成都最高行政長官的千金口啜香茗,纖纖玉指卻被茶杯燙痛,於是打算想個辦法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紅釉蓋碗 (一對)


她拿出一個碟子,把茶杯放在上面,端著碟子喝茶,這樣就燙不著手了。不過,茶杯還是容易傾倒,好在崔小姐久困閨中,閒極無聊,有的是時間。幾經試驗,她終於發現蠟可以固定茶杯。為了讓外形更美觀,崔小姐又讓匠人制作漆環代替蠟環,來套住茶杯。大功告成,便拿到老爸面前獻寶,經崔長官之口,小姐的發明一傳十十傳百,終於在世上流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今天成都人使用的蓋碗茶,即是崔小姐發明的茶托子的改良形式,成都人還加上了一個茶蓋。而在客來客往、人聲鼎沸的茶館裡,瓷碟茶船因為較重又易碎,則常為輕便又結實的銅鋁質茶船取代。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金地粉彩花卉蓋碗 一對


蓋碗茶不講繁文縟節,無論是在人聲嘈雜的茶鋪,還是在裝飾精緻的雅室,捧一盞蓋碗茶,用茶蓋輕撥茶湯,總有馥郁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四川這塊地方,既有寶鼎,也有幽窗,茶閒的棋罷的更是比比皆是,不稀奇!一杯蓋碗茶,喝出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讚賞蓋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青花黃彩雲龍紋蓋碗


凡深諳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別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以杯、壺泡茶,不利於察色、觀形,亦不利於茶湯濃淡之調節。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米黃釉粉彩竹紋蓋碗


而蓋碗茶具,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製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茶船做底承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為託又免燙手之苦。且只需端著茶船就可穩定重心,喝茶時又不必揭蓋,只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愜意,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礬紅描金八寶龍鳳紋蓋碗


蓋碗泡茶,好處全在一個蓋子上。蓋碗茶的茶蓋放在碗內,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白菜青鹽視子飯,瓦壺天水菊花茶”。最負盛名的蓋碗茶在北京。在北京人眼裡,蓋碗是茶具中之珍品,而花茶,尤其是茉莉花茶則是茶葉中的精品,兩者結合起來,泡出的是北京人一顆熱騰騰的心。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黃底粉彩壽字紋蓋碗


蓋碗茶,在北京人手上顯出其出神入化的本質。輕輕掀開碗蓋,吹一吹,再用碗蓋拂去一些茶葉末子,喝一口,齒頰留香。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地軋道小蓋碗


那曹雪芹也是一個蓋碗茶迷:“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了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捧與賈母……眾人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坐在園林裡,天是藍的,水是綠的,花是紅的,橋是九曲的,簷是飛的,地磚是六角的,窗戶是鏤空的,茶葉是碧螺春,水是井水,唯一相同的就是一個有蓋的碗。


"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微風拂來,夾雜著梔子花香,一隻有蓋的青花瓷碗,一把高背紅木椅,一排長窗,一個亭子,便是最好的品茶時光。在園林裡喝茶,蓋碗就是最適合的飲茶之選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追根溯源,方知道蓋碗茶起源於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蜀人飲茶方式較獨特由茶蓋、茶碗和茶船子三部分組成,又稱為“三才碗”。“三才”指天、地、人,蓋為天、託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蓋碗茶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起源於唐代。唐人《資暇錄》卷下《茶托子》條載:“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撫啜而杯傾,乃以蠟環碟子之央,其杯遂定……人人為便,用於世。是後傳者更環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狀焉。”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蓮花紋蓋碗


建中為唐德宗年號,崔寧是當時的西川節度使兼成都府尹。遙想1200多年前,成都最高行政長官的千金口啜香茗,纖纖玉指卻被茶杯燙痛,於是打算想個辦法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紅釉蓋碗 (一對)


她拿出一個碟子,把茶杯放在上面,端著碟子喝茶,這樣就燙不著手了。不過,茶杯還是容易傾倒,好在崔小姐久困閨中,閒極無聊,有的是時間。幾經試驗,她終於發現蠟可以固定茶杯。為了讓外形更美觀,崔小姐又讓匠人制作漆環代替蠟環,來套住茶杯。大功告成,便拿到老爸面前獻寶,經崔長官之口,小姐的發明一傳十十傳百,終於在世上流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今天成都人使用的蓋碗茶,即是崔小姐發明的茶托子的改良形式,成都人還加上了一個茶蓋。而在客來客往、人聲鼎沸的茶館裡,瓷碟茶船因為較重又易碎,則常為輕便又結實的銅鋁質茶船取代。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金地粉彩花卉蓋碗 一對


蓋碗茶不講繁文縟節,無論是在人聲嘈雜的茶鋪,還是在裝飾精緻的雅室,捧一盞蓋碗茶,用茶蓋輕撥茶湯,總有馥郁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四川這塊地方,既有寶鼎,也有幽窗,茶閒的棋罷的更是比比皆是,不稀奇!一杯蓋碗茶,喝出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讚賞蓋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青花黃彩雲龍紋蓋碗


凡深諳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別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以杯、壺泡茶,不利於察色、觀形,亦不利於茶湯濃淡之調節。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米黃釉粉彩竹紋蓋碗


而蓋碗茶具,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製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茶船做底承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為託又免燙手之苦。且只需端著茶船就可穩定重心,喝茶時又不必揭蓋,只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愜意,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礬紅描金八寶龍鳳紋蓋碗


蓋碗泡茶,好處全在一個蓋子上。蓋碗茶的茶蓋放在碗內,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白菜青鹽視子飯,瓦壺天水菊花茶”。最負盛名的蓋碗茶在北京。在北京人眼裡,蓋碗是茶具中之珍品,而花茶,尤其是茉莉花茶則是茶葉中的精品,兩者結合起來,泡出的是北京人一顆熱騰騰的心。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黃底粉彩壽字紋蓋碗


蓋碗茶,在北京人手上顯出其出神入化的本質。輕輕掀開碗蓋,吹一吹,再用碗蓋拂去一些茶葉末子,喝一口,齒頰留香。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地軋道小蓋碗


那曹雪芹也是一個蓋碗茶迷:“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了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捧與賈母……眾人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坐在園林裡,天是藍的,水是綠的,花是紅的,橋是九曲的,簷是飛的,地磚是六角的,窗戶是鏤空的,茶葉是碧螺春,水是井水,唯一相同的就是一個有蓋的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各色釉蓋碗 (五隻)


"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微風拂來,夾雜著梔子花香,一隻有蓋的青花瓷碗,一把高背紅木椅,一排長窗,一個亭子,便是最好的品茶時光。在園林裡喝茶,蓋碗就是最適合的飲茶之選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追根溯源,方知道蓋碗茶起源於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蜀人飲茶方式較獨特由茶蓋、茶碗和茶船子三部分組成,又稱為“三才碗”。“三才”指天、地、人,蓋為天、託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蓋碗茶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起源於唐代。唐人《資暇錄》卷下《茶托子》條載:“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撫啜而杯傾,乃以蠟環碟子之央,其杯遂定……人人為便,用於世。是後傳者更環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狀焉。”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蓮花紋蓋碗


建中為唐德宗年號,崔寧是當時的西川節度使兼成都府尹。遙想1200多年前,成都最高行政長官的千金口啜香茗,纖纖玉指卻被茶杯燙痛,於是打算想個辦法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紅釉蓋碗 (一對)


她拿出一個碟子,把茶杯放在上面,端著碟子喝茶,這樣就燙不著手了。不過,茶杯還是容易傾倒,好在崔小姐久困閨中,閒極無聊,有的是時間。幾經試驗,她終於發現蠟可以固定茶杯。為了讓外形更美觀,崔小姐又讓匠人制作漆環代替蠟環,來套住茶杯。大功告成,便拿到老爸面前獻寶,經崔長官之口,小姐的發明一傳十十傳百,終於在世上流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今天成都人使用的蓋碗茶,即是崔小姐發明的茶托子的改良形式,成都人還加上了一個茶蓋。而在客來客往、人聲鼎沸的茶館裡,瓷碟茶船因為較重又易碎,則常為輕便又結實的銅鋁質茶船取代。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金地粉彩花卉蓋碗 一對


蓋碗茶不講繁文縟節,無論是在人聲嘈雜的茶鋪,還是在裝飾精緻的雅室,捧一盞蓋碗茶,用茶蓋輕撥茶湯,總有馥郁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四川這塊地方,既有寶鼎,也有幽窗,茶閒的棋罷的更是比比皆是,不稀奇!一杯蓋碗茶,喝出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讚賞蓋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青花黃彩雲龍紋蓋碗


凡深諳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別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以杯、壺泡茶,不利於察色、觀形,亦不利於茶湯濃淡之調節。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米黃釉粉彩竹紋蓋碗


而蓋碗茶具,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製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茶船做底承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為託又免燙手之苦。且只需端著茶船就可穩定重心,喝茶時又不必揭蓋,只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愜意,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礬紅描金八寶龍鳳紋蓋碗


蓋碗泡茶,好處全在一個蓋子上。蓋碗茶的茶蓋放在碗內,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白菜青鹽視子飯,瓦壺天水菊花茶”。最負盛名的蓋碗茶在北京。在北京人眼裡,蓋碗是茶具中之珍品,而花茶,尤其是茉莉花茶則是茶葉中的精品,兩者結合起來,泡出的是北京人一顆熱騰騰的心。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黃底粉彩壽字紋蓋碗


蓋碗茶,在北京人手上顯出其出神入化的本質。輕輕掀開碗蓋,吹一吹,再用碗蓋拂去一些茶葉末子,喝一口,齒頰留香。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地軋道小蓋碗


那曹雪芹也是一個蓋碗茶迷:“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了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捧與賈母……眾人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坐在園林裡,天是藍的,水是綠的,花是紅的,橋是九曲的,簷是飛的,地磚是六角的,窗戶是鏤空的,茶葉是碧螺春,水是井水,唯一相同的就是一個有蓋的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各色釉蓋碗 (五隻)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銅胎畫琺琅羅漢蓋碗


"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微風拂來,夾雜著梔子花香,一隻有蓋的青花瓷碗,一把高背紅木椅,一排長窗,一個亭子,便是最好的品茶時光。在園林裡喝茶,蓋碗就是最適合的飲茶之選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追根溯源,方知道蓋碗茶起源於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蜀人飲茶方式較獨特由茶蓋、茶碗和茶船子三部分組成,又稱為“三才碗”。“三才”指天、地、人,蓋為天、託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蓋碗茶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起源於唐代。唐人《資暇錄》卷下《茶托子》條載:“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撫啜而杯傾,乃以蠟環碟子之央,其杯遂定……人人為便,用於世。是後傳者更環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狀焉。”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蓮花紋蓋碗


建中為唐德宗年號,崔寧是當時的西川節度使兼成都府尹。遙想1200多年前,成都最高行政長官的千金口啜香茗,纖纖玉指卻被茶杯燙痛,於是打算想個辦法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紅釉蓋碗 (一對)


她拿出一個碟子,把茶杯放在上面,端著碟子喝茶,這樣就燙不著手了。不過,茶杯還是容易傾倒,好在崔小姐久困閨中,閒極無聊,有的是時間。幾經試驗,她終於發現蠟可以固定茶杯。為了讓外形更美觀,崔小姐又讓匠人制作漆環代替蠟環,來套住茶杯。大功告成,便拿到老爸面前獻寶,經崔長官之口,小姐的發明一傳十十傳百,終於在世上流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今天成都人使用的蓋碗茶,即是崔小姐發明的茶托子的改良形式,成都人還加上了一個茶蓋。而在客來客往、人聲鼎沸的茶館裡,瓷碟茶船因為較重又易碎,則常為輕便又結實的銅鋁質茶船取代。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金地粉彩花卉蓋碗 一對


蓋碗茶不講繁文縟節,無論是在人聲嘈雜的茶鋪,還是在裝飾精緻的雅室,捧一盞蓋碗茶,用茶蓋輕撥茶湯,總有馥郁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四川這塊地方,既有寶鼎,也有幽窗,茶閒的棋罷的更是比比皆是,不稀奇!一杯蓋碗茶,喝出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讚賞蓋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青花黃彩雲龍紋蓋碗


凡深諳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別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以杯、壺泡茶,不利於察色、觀形,亦不利於茶湯濃淡之調節。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米黃釉粉彩竹紋蓋碗


而蓋碗茶具,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製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茶船做底承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為託又免燙手之苦。且只需端著茶船就可穩定重心,喝茶時又不必揭蓋,只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愜意,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礬紅描金八寶龍鳳紋蓋碗


蓋碗泡茶,好處全在一個蓋子上。蓋碗茶的茶蓋放在碗內,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白菜青鹽視子飯,瓦壺天水菊花茶”。最負盛名的蓋碗茶在北京。在北京人眼裡,蓋碗是茶具中之珍品,而花茶,尤其是茉莉花茶則是茶葉中的精品,兩者結合起來,泡出的是北京人一顆熱騰騰的心。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黃底粉彩壽字紋蓋碗


蓋碗茶,在北京人手上顯出其出神入化的本質。輕輕掀開碗蓋,吹一吹,再用碗蓋拂去一些茶葉末子,喝一口,齒頰留香。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地軋道小蓋碗


那曹雪芹也是一個蓋碗茶迷:“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了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捧與賈母……眾人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坐在園林裡,天是藍的,水是綠的,花是紅的,橋是九曲的,簷是飛的,地磚是六角的,窗戶是鏤空的,茶葉是碧螺春,水是井水,唯一相同的就是一個有蓋的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各色釉蓋碗 (五隻)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銅胎畫琺琅羅漢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乾隆 珊瑚紅描金開光山水人物方蓋碗


"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微風拂來,夾雜著梔子花香,一隻有蓋的青花瓷碗,一把高背紅木椅,一排長窗,一個亭子,便是最好的品茶時光。在園林裡喝茶,蓋碗就是最適合的飲茶之選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追根溯源,方知道蓋碗茶起源於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蜀人飲茶方式較獨特由茶蓋、茶碗和茶船子三部分組成,又稱為“三才碗”。“三才”指天、地、人,蓋為天、託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蓋碗茶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起源於唐代。唐人《資暇錄》卷下《茶托子》條載:“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撫啜而杯傾,乃以蠟環碟子之央,其杯遂定……人人為便,用於世。是後傳者更環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狀焉。”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蓮花紋蓋碗


建中為唐德宗年號,崔寧是當時的西川節度使兼成都府尹。遙想1200多年前,成都最高行政長官的千金口啜香茗,纖纖玉指卻被茶杯燙痛,於是打算想個辦法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紅釉蓋碗 (一對)


她拿出一個碟子,把茶杯放在上面,端著碟子喝茶,這樣就燙不著手了。不過,茶杯還是容易傾倒,好在崔小姐久困閨中,閒極無聊,有的是時間。幾經試驗,她終於發現蠟可以固定茶杯。為了讓外形更美觀,崔小姐又讓匠人制作漆環代替蠟環,來套住茶杯。大功告成,便拿到老爸面前獻寶,經崔長官之口,小姐的發明一傳十十傳百,終於在世上流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今天成都人使用的蓋碗茶,即是崔小姐發明的茶托子的改良形式,成都人還加上了一個茶蓋。而在客來客往、人聲鼎沸的茶館裡,瓷碟茶船因為較重又易碎,則常為輕便又結實的銅鋁質茶船取代。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金地粉彩花卉蓋碗 一對


蓋碗茶不講繁文縟節,無論是在人聲嘈雜的茶鋪,還是在裝飾精緻的雅室,捧一盞蓋碗茶,用茶蓋輕撥茶湯,總有馥郁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四川這塊地方,既有寶鼎,也有幽窗,茶閒的棋罷的更是比比皆是,不稀奇!一杯蓋碗茶,喝出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讚賞蓋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青花黃彩雲龍紋蓋碗


凡深諳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別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以杯、壺泡茶,不利於察色、觀形,亦不利於茶湯濃淡之調節。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米黃釉粉彩竹紋蓋碗


而蓋碗茶具,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製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茶船做底承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為託又免燙手之苦。且只需端著茶船就可穩定重心,喝茶時又不必揭蓋,只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愜意,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礬紅描金八寶龍鳳紋蓋碗


蓋碗泡茶,好處全在一個蓋子上。蓋碗茶的茶蓋放在碗內,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白菜青鹽視子飯,瓦壺天水菊花茶”。最負盛名的蓋碗茶在北京。在北京人眼裡,蓋碗是茶具中之珍品,而花茶,尤其是茉莉花茶則是茶葉中的精品,兩者結合起來,泡出的是北京人一顆熱騰騰的心。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黃底粉彩壽字紋蓋碗


蓋碗茶,在北京人手上顯出其出神入化的本質。輕輕掀開碗蓋,吹一吹,再用碗蓋拂去一些茶葉末子,喝一口,齒頰留香。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地軋道小蓋碗


那曹雪芹也是一個蓋碗茶迷:“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了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捧與賈母……眾人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坐在園林裡,天是藍的,水是綠的,花是紅的,橋是九曲的,簷是飛的,地磚是六角的,窗戶是鏤空的,茶葉是碧螺春,水是井水,唯一相同的就是一個有蓋的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各色釉蓋碗 (五隻)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銅胎畫琺琅羅漢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乾隆 珊瑚紅描金開光山水人物方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代 粉彩蓮花蓋碗


"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微風拂來,夾雜著梔子花香,一隻有蓋的青花瓷碗,一把高背紅木椅,一排長窗,一個亭子,便是最好的品茶時光。在園林裡喝茶,蓋碗就是最適合的飲茶之選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追根溯源,方知道蓋碗茶起源於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蜀人飲茶方式較獨特由茶蓋、茶碗和茶船子三部分組成,又稱為“三才碗”。“三才”指天、地、人,蓋為天、託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蓋碗茶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起源於唐代。唐人《資暇錄》卷下《茶托子》條載:“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撫啜而杯傾,乃以蠟環碟子之央,其杯遂定……人人為便,用於世。是後傳者更環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狀焉。”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蓮花紋蓋碗


建中為唐德宗年號,崔寧是當時的西川節度使兼成都府尹。遙想1200多年前,成都最高行政長官的千金口啜香茗,纖纖玉指卻被茶杯燙痛,於是打算想個辦法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紅釉蓋碗 (一對)


她拿出一個碟子,把茶杯放在上面,端著碟子喝茶,這樣就燙不著手了。不過,茶杯還是容易傾倒,好在崔小姐久困閨中,閒極無聊,有的是時間。幾經試驗,她終於發現蠟可以固定茶杯。為了讓外形更美觀,崔小姐又讓匠人制作漆環代替蠟環,來套住茶杯。大功告成,便拿到老爸面前獻寶,經崔長官之口,小姐的發明一傳十十傳百,終於在世上流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今天成都人使用的蓋碗茶,即是崔小姐發明的茶托子的改良形式,成都人還加上了一個茶蓋。而在客來客往、人聲鼎沸的茶館裡,瓷碟茶船因為較重又易碎,則常為輕便又結實的銅鋁質茶船取代。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金地粉彩花卉蓋碗 一對


蓋碗茶不講繁文縟節,無論是在人聲嘈雜的茶鋪,還是在裝飾精緻的雅室,捧一盞蓋碗茶,用茶蓋輕撥茶湯,總有馥郁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四川這塊地方,既有寶鼎,也有幽窗,茶閒的棋罷的更是比比皆是,不稀奇!一杯蓋碗茶,喝出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讚賞蓋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青花黃彩雲龍紋蓋碗


凡深諳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別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以杯、壺泡茶,不利於察色、觀形,亦不利於茶湯濃淡之調節。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米黃釉粉彩竹紋蓋碗


而蓋碗茶具,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製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茶船做底承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為託又免燙手之苦。且只需端著茶船就可穩定重心,喝茶時又不必揭蓋,只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愜意,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礬紅描金八寶龍鳳紋蓋碗


蓋碗泡茶,好處全在一個蓋子上。蓋碗茶的茶蓋放在碗內,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白菜青鹽視子飯,瓦壺天水菊花茶”。最負盛名的蓋碗茶在北京。在北京人眼裡,蓋碗是茶具中之珍品,而花茶,尤其是茉莉花茶則是茶葉中的精品,兩者結合起來,泡出的是北京人一顆熱騰騰的心。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黃底粉彩壽字紋蓋碗


蓋碗茶,在北京人手上顯出其出神入化的本質。輕輕掀開碗蓋,吹一吹,再用碗蓋拂去一些茶葉末子,喝一口,齒頰留香。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地軋道小蓋碗


那曹雪芹也是一個蓋碗茶迷:“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了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捧與賈母……眾人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坐在園林裡,天是藍的,水是綠的,花是紅的,橋是九曲的,簷是飛的,地磚是六角的,窗戶是鏤空的,茶葉是碧螺春,水是井水,唯一相同的就是一個有蓋的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各色釉蓋碗 (五隻)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銅胎畫琺琅羅漢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乾隆 珊瑚紅描金開光山水人物方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代 粉彩蓮花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粉彩無雙譜蓋碗 (二件)


"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微風拂來,夾雜著梔子花香,一隻有蓋的青花瓷碗,一把高背紅木椅,一排長窗,一個亭子,便是最好的品茶時光。在園林裡喝茶,蓋碗就是最適合的飲茶之選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追根溯源,方知道蓋碗茶起源於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蜀人飲茶方式較獨特由茶蓋、茶碗和茶船子三部分組成,又稱為“三才碗”。“三才”指天、地、人,蓋為天、託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蓋碗茶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起源於唐代。唐人《資暇錄》卷下《茶托子》條載:“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撫啜而杯傾,乃以蠟環碟子之央,其杯遂定……人人為便,用於世。是後傳者更環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狀焉。”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蓮花紋蓋碗


建中為唐德宗年號,崔寧是當時的西川節度使兼成都府尹。遙想1200多年前,成都最高行政長官的千金口啜香茗,纖纖玉指卻被茶杯燙痛,於是打算想個辦法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紅釉蓋碗 (一對)


她拿出一個碟子,把茶杯放在上面,端著碟子喝茶,這樣就燙不著手了。不過,茶杯還是容易傾倒,好在崔小姐久困閨中,閒極無聊,有的是時間。幾經試驗,她終於發現蠟可以固定茶杯。為了讓外形更美觀,崔小姐又讓匠人制作漆環代替蠟環,來套住茶杯。大功告成,便拿到老爸面前獻寶,經崔長官之口,小姐的發明一傳十十傳百,終於在世上流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今天成都人使用的蓋碗茶,即是崔小姐發明的茶托子的改良形式,成都人還加上了一個茶蓋。而在客來客往、人聲鼎沸的茶館裡,瓷碟茶船因為較重又易碎,則常為輕便又結實的銅鋁質茶船取代。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金地粉彩花卉蓋碗 一對


蓋碗茶不講繁文縟節,無論是在人聲嘈雜的茶鋪,還是在裝飾精緻的雅室,捧一盞蓋碗茶,用茶蓋輕撥茶湯,總有馥郁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四川這塊地方,既有寶鼎,也有幽窗,茶閒的棋罷的更是比比皆是,不稀奇!一杯蓋碗茶,喝出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讚賞蓋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青花黃彩雲龍紋蓋碗


凡深諳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別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以杯、壺泡茶,不利於察色、觀形,亦不利於茶湯濃淡之調節。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米黃釉粉彩竹紋蓋碗


而蓋碗茶具,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製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茶船做底承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為託又免燙手之苦。且只需端著茶船就可穩定重心,喝茶時又不必揭蓋,只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愜意,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礬紅描金八寶龍鳳紋蓋碗


蓋碗泡茶,好處全在一個蓋子上。蓋碗茶的茶蓋放在碗內,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白菜青鹽視子飯,瓦壺天水菊花茶”。最負盛名的蓋碗茶在北京。在北京人眼裡,蓋碗是茶具中之珍品,而花茶,尤其是茉莉花茶則是茶葉中的精品,兩者結合起來,泡出的是北京人一顆熱騰騰的心。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黃底粉彩壽字紋蓋碗


蓋碗茶,在北京人手上顯出其出神入化的本質。輕輕掀開碗蓋,吹一吹,再用碗蓋拂去一些茶葉末子,喝一口,齒頰留香。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地軋道小蓋碗


那曹雪芹也是一個蓋碗茶迷:“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了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捧與賈母……眾人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坐在園林裡,天是藍的,水是綠的,花是紅的,橋是九曲的,簷是飛的,地磚是六角的,窗戶是鏤空的,茶葉是碧螺春,水是井水,唯一相同的就是一個有蓋的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各色釉蓋碗 (五隻)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銅胎畫琺琅羅漢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乾隆 珊瑚紅描金開光山水人物方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代 粉彩蓮花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粉彩無雙譜蓋碗 (二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黃地軋道粉彩花卉蓋碗


"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微風拂來,夾雜著梔子花香,一隻有蓋的青花瓷碗,一把高背紅木椅,一排長窗,一個亭子,便是最好的品茶時光。在園林裡喝茶,蓋碗就是最適合的飲茶之選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追根溯源,方知道蓋碗茶起源於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蜀人飲茶方式較獨特由茶蓋、茶碗和茶船子三部分組成,又稱為“三才碗”。“三才”指天、地、人,蓋為天、託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蓋碗茶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起源於唐代。唐人《資暇錄》卷下《茶托子》條載:“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撫啜而杯傾,乃以蠟環碟子之央,其杯遂定……人人為便,用於世。是後傳者更環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狀焉。”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蓮花紋蓋碗


建中為唐德宗年號,崔寧是當時的西川節度使兼成都府尹。遙想1200多年前,成都最高行政長官的千金口啜香茗,纖纖玉指卻被茶杯燙痛,於是打算想個辦法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紅釉蓋碗 (一對)


她拿出一個碟子,把茶杯放在上面,端著碟子喝茶,這樣就燙不著手了。不過,茶杯還是容易傾倒,好在崔小姐久困閨中,閒極無聊,有的是時間。幾經試驗,她終於發現蠟可以固定茶杯。為了讓外形更美觀,崔小姐又讓匠人制作漆環代替蠟環,來套住茶杯。大功告成,便拿到老爸面前獻寶,經崔長官之口,小姐的發明一傳十十傳百,終於在世上流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今天成都人使用的蓋碗茶,即是崔小姐發明的茶托子的改良形式,成都人還加上了一個茶蓋。而在客來客往、人聲鼎沸的茶館裡,瓷碟茶船因為較重又易碎,則常為輕便又結實的銅鋁質茶船取代。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金地粉彩花卉蓋碗 一對


蓋碗茶不講繁文縟節,無論是在人聲嘈雜的茶鋪,還是在裝飾精緻的雅室,捧一盞蓋碗茶,用茶蓋輕撥茶湯,總有馥郁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四川這塊地方,既有寶鼎,也有幽窗,茶閒的棋罷的更是比比皆是,不稀奇!一杯蓋碗茶,喝出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讚賞蓋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青花黃彩雲龍紋蓋碗


凡深諳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別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以杯、壺泡茶,不利於察色、觀形,亦不利於茶湯濃淡之調節。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米黃釉粉彩竹紋蓋碗


而蓋碗茶具,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製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茶船做底承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為託又免燙手之苦。且只需端著茶船就可穩定重心,喝茶時又不必揭蓋,只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愜意,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礬紅描金八寶龍鳳紋蓋碗


蓋碗泡茶,好處全在一個蓋子上。蓋碗茶的茶蓋放在碗內,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白菜青鹽視子飯,瓦壺天水菊花茶”。最負盛名的蓋碗茶在北京。在北京人眼裡,蓋碗是茶具中之珍品,而花茶,尤其是茉莉花茶則是茶葉中的精品,兩者結合起來,泡出的是北京人一顆熱騰騰的心。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黃底粉彩壽字紋蓋碗


蓋碗茶,在北京人手上顯出其出神入化的本質。輕輕掀開碗蓋,吹一吹,再用碗蓋拂去一些茶葉末子,喝一口,齒頰留香。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地軋道小蓋碗


那曹雪芹也是一個蓋碗茶迷:“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了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捧與賈母……眾人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坐在園林裡,天是藍的,水是綠的,花是紅的,橋是九曲的,簷是飛的,地磚是六角的,窗戶是鏤空的,茶葉是碧螺春,水是井水,唯一相同的就是一個有蓋的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各色釉蓋碗 (五隻)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銅胎畫琺琅羅漢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乾隆 珊瑚紅描金開光山水人物方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代 粉彩蓮花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粉彩無雙譜蓋碗 (二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黃地軋道粉彩花卉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金彩蘭花紋蓋碗


"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微風拂來,夾雜著梔子花香,一隻有蓋的青花瓷碗,一把高背紅木椅,一排長窗,一個亭子,便是最好的品茶時光。在園林裡喝茶,蓋碗就是最適合的飲茶之選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追根溯源,方知道蓋碗茶起源於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蜀人飲茶方式較獨特由茶蓋、茶碗和茶船子三部分組成,又稱為“三才碗”。“三才”指天、地、人,蓋為天、託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蓋碗茶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起源於唐代。唐人《資暇錄》卷下《茶托子》條載:“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撫啜而杯傾,乃以蠟環碟子之央,其杯遂定……人人為便,用於世。是後傳者更環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狀焉。”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蓮花紋蓋碗


建中為唐德宗年號,崔寧是當時的西川節度使兼成都府尹。遙想1200多年前,成都最高行政長官的千金口啜香茗,纖纖玉指卻被茶杯燙痛,於是打算想個辦法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紅釉蓋碗 (一對)


她拿出一個碟子,把茶杯放在上面,端著碟子喝茶,這樣就燙不著手了。不過,茶杯還是容易傾倒,好在崔小姐久困閨中,閒極無聊,有的是時間。幾經試驗,她終於發現蠟可以固定茶杯。為了讓外形更美觀,崔小姐又讓匠人制作漆環代替蠟環,來套住茶杯。大功告成,便拿到老爸面前獻寶,經崔長官之口,小姐的發明一傳十十傳百,終於在世上流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今天成都人使用的蓋碗茶,即是崔小姐發明的茶托子的改良形式,成都人還加上了一個茶蓋。而在客來客往、人聲鼎沸的茶館裡,瓷碟茶船因為較重又易碎,則常為輕便又結實的銅鋁質茶船取代。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金地粉彩花卉蓋碗 一對


蓋碗茶不講繁文縟節,無論是在人聲嘈雜的茶鋪,還是在裝飾精緻的雅室,捧一盞蓋碗茶,用茶蓋輕撥茶湯,總有馥郁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四川這塊地方,既有寶鼎,也有幽窗,茶閒的棋罷的更是比比皆是,不稀奇!一杯蓋碗茶,喝出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讚賞蓋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青花黃彩雲龍紋蓋碗


凡深諳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別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以杯、壺泡茶,不利於察色、觀形,亦不利於茶湯濃淡之調節。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米黃釉粉彩竹紋蓋碗


而蓋碗茶具,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製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茶船做底承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為託又免燙手之苦。且只需端著茶船就可穩定重心,喝茶時又不必揭蓋,只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愜意,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礬紅描金八寶龍鳳紋蓋碗


蓋碗泡茶,好處全在一個蓋子上。蓋碗茶的茶蓋放在碗內,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白菜青鹽視子飯,瓦壺天水菊花茶”。最負盛名的蓋碗茶在北京。在北京人眼裡,蓋碗是茶具中之珍品,而花茶,尤其是茉莉花茶則是茶葉中的精品,兩者結合起來,泡出的是北京人一顆熱騰騰的心。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黃底粉彩壽字紋蓋碗


蓋碗茶,在北京人手上顯出其出神入化的本質。輕輕掀開碗蓋,吹一吹,再用碗蓋拂去一些茶葉末子,喝一口,齒頰留香。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地軋道小蓋碗


那曹雪芹也是一個蓋碗茶迷:“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了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捧與賈母……眾人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坐在園林裡,天是藍的,水是綠的,花是紅的,橋是九曲的,簷是飛的,地磚是六角的,窗戶是鏤空的,茶葉是碧螺春,水是井水,唯一相同的就是一個有蓋的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各色釉蓋碗 (五隻)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銅胎畫琺琅羅漢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乾隆 珊瑚紅描金開光山水人物方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代 粉彩蓮花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粉彩無雙譜蓋碗 (二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黃地軋道粉彩花卉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金彩蘭花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料釉粉彩群仙祝壽紋蓋碗(2件)


"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微風拂來,夾雜著梔子花香,一隻有蓋的青花瓷碗,一把高背紅木椅,一排長窗,一個亭子,便是最好的品茶時光。在園林裡喝茶,蓋碗就是最適合的飲茶之選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追根溯源,方知道蓋碗茶起源於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蜀人飲茶方式較獨特由茶蓋、茶碗和茶船子三部分組成,又稱為“三才碗”。“三才”指天、地、人,蓋為天、託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蓋碗茶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起源於唐代。唐人《資暇錄》卷下《茶托子》條載:“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撫啜而杯傾,乃以蠟環碟子之央,其杯遂定……人人為便,用於世。是後傳者更環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狀焉。”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蓮花紋蓋碗


建中為唐德宗年號,崔寧是當時的西川節度使兼成都府尹。遙想1200多年前,成都最高行政長官的千金口啜香茗,纖纖玉指卻被茶杯燙痛,於是打算想個辦法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紅釉蓋碗 (一對)


她拿出一個碟子,把茶杯放在上面,端著碟子喝茶,這樣就燙不著手了。不過,茶杯還是容易傾倒,好在崔小姐久困閨中,閒極無聊,有的是時間。幾經試驗,她終於發現蠟可以固定茶杯。為了讓外形更美觀,崔小姐又讓匠人制作漆環代替蠟環,來套住茶杯。大功告成,便拿到老爸面前獻寶,經崔長官之口,小姐的發明一傳十十傳百,終於在世上流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今天成都人使用的蓋碗茶,即是崔小姐發明的茶托子的改良形式,成都人還加上了一個茶蓋。而在客來客往、人聲鼎沸的茶館裡,瓷碟茶船因為較重又易碎,則常為輕便又結實的銅鋁質茶船取代。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金地粉彩花卉蓋碗 一對


蓋碗茶不講繁文縟節,無論是在人聲嘈雜的茶鋪,還是在裝飾精緻的雅室,捧一盞蓋碗茶,用茶蓋輕撥茶湯,總有馥郁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四川這塊地方,既有寶鼎,也有幽窗,茶閒的棋罷的更是比比皆是,不稀奇!一杯蓋碗茶,喝出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讚賞蓋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青花黃彩雲龍紋蓋碗


凡深諳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別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以杯、壺泡茶,不利於察色、觀形,亦不利於茶湯濃淡之調節。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米黃釉粉彩竹紋蓋碗


而蓋碗茶具,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製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茶船做底承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為託又免燙手之苦。且只需端著茶船就可穩定重心,喝茶時又不必揭蓋,只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愜意,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礬紅描金八寶龍鳳紋蓋碗


蓋碗泡茶,好處全在一個蓋子上。蓋碗茶的茶蓋放在碗內,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白菜青鹽視子飯,瓦壺天水菊花茶”。最負盛名的蓋碗茶在北京。在北京人眼裡,蓋碗是茶具中之珍品,而花茶,尤其是茉莉花茶則是茶葉中的精品,兩者結合起來,泡出的是北京人一顆熱騰騰的心。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黃底粉彩壽字紋蓋碗


蓋碗茶,在北京人手上顯出其出神入化的本質。輕輕掀開碗蓋,吹一吹,再用碗蓋拂去一些茶葉末子,喝一口,齒頰留香。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地軋道小蓋碗


那曹雪芹也是一個蓋碗茶迷:“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了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捧與賈母……眾人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坐在園林裡,天是藍的,水是綠的,花是紅的,橋是九曲的,簷是飛的,地磚是六角的,窗戶是鏤空的,茶葉是碧螺春,水是井水,唯一相同的就是一個有蓋的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各色釉蓋碗 (五隻)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銅胎畫琺琅羅漢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乾隆 珊瑚紅描金開光山水人物方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代 粉彩蓮花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粉彩無雙譜蓋碗 (二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黃地軋道粉彩花卉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金彩蘭花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料釉粉彩群仙祝壽紋蓋碗(2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珊瑚紅描金皮球花紋蓋碗(2件)


"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微風拂來,夾雜著梔子花香,一隻有蓋的青花瓷碗,一把高背紅木椅,一排長窗,一個亭子,便是最好的品茶時光。在園林裡喝茶,蓋碗就是最適合的飲茶之選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追根溯源,方知道蓋碗茶起源於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蜀人飲茶方式較獨特由茶蓋、茶碗和茶船子三部分組成,又稱為“三才碗”。“三才”指天、地、人,蓋為天、託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蓋碗茶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起源於唐代。唐人《資暇錄》卷下《茶托子》條載:“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撫啜而杯傾,乃以蠟環碟子之央,其杯遂定……人人為便,用於世。是後傳者更環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狀焉。”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蓮花紋蓋碗


建中為唐德宗年號,崔寧是當時的西川節度使兼成都府尹。遙想1200多年前,成都最高行政長官的千金口啜香茗,纖纖玉指卻被茶杯燙痛,於是打算想個辦法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紅釉蓋碗 (一對)


她拿出一個碟子,把茶杯放在上面,端著碟子喝茶,這樣就燙不著手了。不過,茶杯還是容易傾倒,好在崔小姐久困閨中,閒極無聊,有的是時間。幾經試驗,她終於發現蠟可以固定茶杯。為了讓外形更美觀,崔小姐又讓匠人制作漆環代替蠟環,來套住茶杯。大功告成,便拿到老爸面前獻寶,經崔長官之口,小姐的發明一傳十十傳百,終於在世上流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今天成都人使用的蓋碗茶,即是崔小姐發明的茶托子的改良形式,成都人還加上了一個茶蓋。而在客來客往、人聲鼎沸的茶館裡,瓷碟茶船因為較重又易碎,則常為輕便又結實的銅鋁質茶船取代。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金地粉彩花卉蓋碗 一對


蓋碗茶不講繁文縟節,無論是在人聲嘈雜的茶鋪,還是在裝飾精緻的雅室,捧一盞蓋碗茶,用茶蓋輕撥茶湯,總有馥郁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四川這塊地方,既有寶鼎,也有幽窗,茶閒的棋罷的更是比比皆是,不稀奇!一杯蓋碗茶,喝出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讚賞蓋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青花黃彩雲龍紋蓋碗


凡深諳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別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以杯、壺泡茶,不利於察色、觀形,亦不利於茶湯濃淡之調節。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米黃釉粉彩竹紋蓋碗


而蓋碗茶具,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製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茶船做底承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為託又免燙手之苦。且只需端著茶船就可穩定重心,喝茶時又不必揭蓋,只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愜意,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礬紅描金八寶龍鳳紋蓋碗


蓋碗泡茶,好處全在一個蓋子上。蓋碗茶的茶蓋放在碗內,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白菜青鹽視子飯,瓦壺天水菊花茶”。最負盛名的蓋碗茶在北京。在北京人眼裡,蓋碗是茶具中之珍品,而花茶,尤其是茉莉花茶則是茶葉中的精品,兩者結合起來,泡出的是北京人一顆熱騰騰的心。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黃底粉彩壽字紋蓋碗


蓋碗茶,在北京人手上顯出其出神入化的本質。輕輕掀開碗蓋,吹一吹,再用碗蓋拂去一些茶葉末子,喝一口,齒頰留香。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地軋道小蓋碗


那曹雪芹也是一個蓋碗茶迷:“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了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捧與賈母……眾人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坐在園林裡,天是藍的,水是綠的,花是紅的,橋是九曲的,簷是飛的,地磚是六角的,窗戶是鏤空的,茶葉是碧螺春,水是井水,唯一相同的就是一個有蓋的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各色釉蓋碗 (五隻)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銅胎畫琺琅羅漢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乾隆 珊瑚紅描金開光山水人物方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代 粉彩蓮花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粉彩無雙譜蓋碗 (二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黃地軋道粉彩花卉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金彩蘭花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料釉粉彩群仙祝壽紋蓋碗(2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珊瑚紅描金皮球花紋蓋碗(2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松石綠地粉彩福壽紋蓋碗


"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微風拂來,夾雜著梔子花香,一隻有蓋的青花瓷碗,一把高背紅木椅,一排長窗,一個亭子,便是最好的品茶時光。在園林裡喝茶,蓋碗就是最適合的飲茶之選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追根溯源,方知道蓋碗茶起源於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蜀人飲茶方式較獨特由茶蓋、茶碗和茶船子三部分組成,又稱為“三才碗”。“三才”指天、地、人,蓋為天、託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蓋碗茶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起源於唐代。唐人《資暇錄》卷下《茶托子》條載:“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撫啜而杯傾,乃以蠟環碟子之央,其杯遂定……人人為便,用於世。是後傳者更環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狀焉。”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蓮花紋蓋碗


建中為唐德宗年號,崔寧是當時的西川節度使兼成都府尹。遙想1200多年前,成都最高行政長官的千金口啜香茗,纖纖玉指卻被茶杯燙痛,於是打算想個辦法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紅釉蓋碗 (一對)


她拿出一個碟子,把茶杯放在上面,端著碟子喝茶,這樣就燙不著手了。不過,茶杯還是容易傾倒,好在崔小姐久困閨中,閒極無聊,有的是時間。幾經試驗,她終於發現蠟可以固定茶杯。為了讓外形更美觀,崔小姐又讓匠人制作漆環代替蠟環,來套住茶杯。大功告成,便拿到老爸面前獻寶,經崔長官之口,小姐的發明一傳十十傳百,終於在世上流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今天成都人使用的蓋碗茶,即是崔小姐發明的茶托子的改良形式,成都人還加上了一個茶蓋。而在客來客往、人聲鼎沸的茶館裡,瓷碟茶船因為較重又易碎,則常為輕便又結實的銅鋁質茶船取代。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金地粉彩花卉蓋碗 一對


蓋碗茶不講繁文縟節,無論是在人聲嘈雜的茶鋪,還是在裝飾精緻的雅室,捧一盞蓋碗茶,用茶蓋輕撥茶湯,總有馥郁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四川這塊地方,既有寶鼎,也有幽窗,茶閒的棋罷的更是比比皆是,不稀奇!一杯蓋碗茶,喝出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讚賞蓋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青花黃彩雲龍紋蓋碗


凡深諳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別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以杯、壺泡茶,不利於察色、觀形,亦不利於茶湯濃淡之調節。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米黃釉粉彩竹紋蓋碗


而蓋碗茶具,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製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茶船做底承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為託又免燙手之苦。且只需端著茶船就可穩定重心,喝茶時又不必揭蓋,只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愜意,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礬紅描金八寶龍鳳紋蓋碗


蓋碗泡茶,好處全在一個蓋子上。蓋碗茶的茶蓋放在碗內,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白菜青鹽視子飯,瓦壺天水菊花茶”。最負盛名的蓋碗茶在北京。在北京人眼裡,蓋碗是茶具中之珍品,而花茶,尤其是茉莉花茶則是茶葉中的精品,兩者結合起來,泡出的是北京人一顆熱騰騰的心。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黃底粉彩壽字紋蓋碗


蓋碗茶,在北京人手上顯出其出神入化的本質。輕輕掀開碗蓋,吹一吹,再用碗蓋拂去一些茶葉末子,喝一口,齒頰留香。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地軋道小蓋碗


那曹雪芹也是一個蓋碗茶迷:“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了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捧與賈母……眾人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坐在園林裡,天是藍的,水是綠的,花是紅的,橋是九曲的,簷是飛的,地磚是六角的,窗戶是鏤空的,茶葉是碧螺春,水是井水,唯一相同的就是一個有蓋的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各色釉蓋碗 (五隻)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銅胎畫琺琅羅漢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乾隆 珊瑚紅描金開光山水人物方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代 粉彩蓮花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粉彩無雙譜蓋碗 (二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黃地軋道粉彩花卉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金彩蘭花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料釉粉彩群仙祝壽紋蓋碗(2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珊瑚紅描金皮球花紋蓋碗(2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松石綠地粉彩福壽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荷花蓋碗 (二件)


"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微風拂來,夾雜著梔子花香,一隻有蓋的青花瓷碗,一把高背紅木椅,一排長窗,一個亭子,便是最好的品茶時光。在園林裡喝茶,蓋碗就是最適合的飲茶之選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追根溯源,方知道蓋碗茶起源於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蜀人飲茶方式較獨特由茶蓋、茶碗和茶船子三部分組成,又稱為“三才碗”。“三才”指天、地、人,蓋為天、託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蓋碗茶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起源於唐代。唐人《資暇錄》卷下《茶托子》條載:“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撫啜而杯傾,乃以蠟環碟子之央,其杯遂定……人人為便,用於世。是後傳者更環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狀焉。”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蓮花紋蓋碗


建中為唐德宗年號,崔寧是當時的西川節度使兼成都府尹。遙想1200多年前,成都最高行政長官的千金口啜香茗,纖纖玉指卻被茶杯燙痛,於是打算想個辦法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紅釉蓋碗 (一對)


她拿出一個碟子,把茶杯放在上面,端著碟子喝茶,這樣就燙不著手了。不過,茶杯還是容易傾倒,好在崔小姐久困閨中,閒極無聊,有的是時間。幾經試驗,她終於發現蠟可以固定茶杯。為了讓外形更美觀,崔小姐又讓匠人制作漆環代替蠟環,來套住茶杯。大功告成,便拿到老爸面前獻寶,經崔長官之口,小姐的發明一傳十十傳百,終於在世上流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今天成都人使用的蓋碗茶,即是崔小姐發明的茶托子的改良形式,成都人還加上了一個茶蓋。而在客來客往、人聲鼎沸的茶館裡,瓷碟茶船因為較重又易碎,則常為輕便又結實的銅鋁質茶船取代。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金地粉彩花卉蓋碗 一對


蓋碗茶不講繁文縟節,無論是在人聲嘈雜的茶鋪,還是在裝飾精緻的雅室,捧一盞蓋碗茶,用茶蓋輕撥茶湯,總有馥郁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四川這塊地方,既有寶鼎,也有幽窗,茶閒的棋罷的更是比比皆是,不稀奇!一杯蓋碗茶,喝出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讚賞蓋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青花黃彩雲龍紋蓋碗


凡深諳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別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以杯、壺泡茶,不利於察色、觀形,亦不利於茶湯濃淡之調節。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米黃釉粉彩竹紋蓋碗


而蓋碗茶具,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製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茶船做底承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為託又免燙手之苦。且只需端著茶船就可穩定重心,喝茶時又不必揭蓋,只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愜意,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礬紅描金八寶龍鳳紋蓋碗


蓋碗泡茶,好處全在一個蓋子上。蓋碗茶的茶蓋放在碗內,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白菜青鹽視子飯,瓦壺天水菊花茶”。最負盛名的蓋碗茶在北京。在北京人眼裡,蓋碗是茶具中之珍品,而花茶,尤其是茉莉花茶則是茶葉中的精品,兩者結合起來,泡出的是北京人一顆熱騰騰的心。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黃底粉彩壽字紋蓋碗


蓋碗茶,在北京人手上顯出其出神入化的本質。輕輕掀開碗蓋,吹一吹,再用碗蓋拂去一些茶葉末子,喝一口,齒頰留香。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地軋道小蓋碗


那曹雪芹也是一個蓋碗茶迷:“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了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捧與賈母……眾人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坐在園林裡,天是藍的,水是綠的,花是紅的,橋是九曲的,簷是飛的,地磚是六角的,窗戶是鏤空的,茶葉是碧螺春,水是井水,唯一相同的就是一個有蓋的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各色釉蓋碗 (五隻)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銅胎畫琺琅羅漢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乾隆 珊瑚紅描金開光山水人物方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代 粉彩蓮花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粉彩無雙譜蓋碗 (二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黃地軋道粉彩花卉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金彩蘭花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料釉粉彩群仙祝壽紋蓋碗(2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珊瑚紅描金皮球花紋蓋碗(2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松石綠地粉彩福壽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荷花蓋碗 (二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藍釉雕壽字蓋碗


"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微風拂來,夾雜著梔子花香,一隻有蓋的青花瓷碗,一把高背紅木椅,一排長窗,一個亭子,便是最好的品茶時光。在園林裡喝茶,蓋碗就是最適合的飲茶之選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追根溯源,方知道蓋碗茶起源於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蜀人飲茶方式較獨特由茶蓋、茶碗和茶船子三部分組成,又稱為“三才碗”。“三才”指天、地、人,蓋為天、託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蓋碗茶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起源於唐代。唐人《資暇錄》卷下《茶托子》條載:“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撫啜而杯傾,乃以蠟環碟子之央,其杯遂定……人人為便,用於世。是後傳者更環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狀焉。”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蓮花紋蓋碗


建中為唐德宗年號,崔寧是當時的西川節度使兼成都府尹。遙想1200多年前,成都最高行政長官的千金口啜香茗,纖纖玉指卻被茶杯燙痛,於是打算想個辦法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紅釉蓋碗 (一對)


她拿出一個碟子,把茶杯放在上面,端著碟子喝茶,這樣就燙不著手了。不過,茶杯還是容易傾倒,好在崔小姐久困閨中,閒極無聊,有的是時間。幾經試驗,她終於發現蠟可以固定茶杯。為了讓外形更美觀,崔小姐又讓匠人制作漆環代替蠟環,來套住茶杯。大功告成,便拿到老爸面前獻寶,經崔長官之口,小姐的發明一傳十十傳百,終於在世上流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今天成都人使用的蓋碗茶,即是崔小姐發明的茶托子的改良形式,成都人還加上了一個茶蓋。而在客來客往、人聲鼎沸的茶館裡,瓷碟茶船因為較重又易碎,則常為輕便又結實的銅鋁質茶船取代。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金地粉彩花卉蓋碗 一對


蓋碗茶不講繁文縟節,無論是在人聲嘈雜的茶鋪,還是在裝飾精緻的雅室,捧一盞蓋碗茶,用茶蓋輕撥茶湯,總有馥郁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四川這塊地方,既有寶鼎,也有幽窗,茶閒的棋罷的更是比比皆是,不稀奇!一杯蓋碗茶,喝出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讚賞蓋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青花黃彩雲龍紋蓋碗


凡深諳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別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以杯、壺泡茶,不利於察色、觀形,亦不利於茶湯濃淡之調節。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米黃釉粉彩竹紋蓋碗


而蓋碗茶具,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製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茶船做底承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為託又免燙手之苦。且只需端著茶船就可穩定重心,喝茶時又不必揭蓋,只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愜意,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礬紅描金八寶龍鳳紋蓋碗


蓋碗泡茶,好處全在一個蓋子上。蓋碗茶的茶蓋放在碗內,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白菜青鹽視子飯,瓦壺天水菊花茶”。最負盛名的蓋碗茶在北京。在北京人眼裡,蓋碗是茶具中之珍品,而花茶,尤其是茉莉花茶則是茶葉中的精品,兩者結合起來,泡出的是北京人一顆熱騰騰的心。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黃底粉彩壽字紋蓋碗


蓋碗茶,在北京人手上顯出其出神入化的本質。輕輕掀開碗蓋,吹一吹,再用碗蓋拂去一些茶葉末子,喝一口,齒頰留香。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地軋道小蓋碗


那曹雪芹也是一個蓋碗茶迷:“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了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捧與賈母……眾人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坐在園林裡,天是藍的,水是綠的,花是紅的,橋是九曲的,簷是飛的,地磚是六角的,窗戶是鏤空的,茶葉是碧螺春,水是井水,唯一相同的就是一個有蓋的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各色釉蓋碗 (五隻)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銅胎畫琺琅羅漢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乾隆 珊瑚紅描金開光山水人物方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代 粉彩蓮花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粉彩無雙譜蓋碗 (二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黃地軋道粉彩花卉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金彩蘭花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料釉粉彩群仙祝壽紋蓋碗(2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珊瑚紅描金皮球花紋蓋碗(2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松石綠地粉彩福壽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荷花蓋碗 (二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藍釉雕壽字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胭脂紅釉蓋碗


"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微風拂來,夾雜著梔子花香,一隻有蓋的青花瓷碗,一把高背紅木椅,一排長窗,一個亭子,便是最好的品茶時光。在園林裡喝茶,蓋碗就是最適合的飲茶之選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追根溯源,方知道蓋碗茶起源於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蜀人飲茶方式較獨特由茶蓋、茶碗和茶船子三部分組成,又稱為“三才碗”。“三才”指天、地、人,蓋為天、託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蓋碗茶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起源於唐代。唐人《資暇錄》卷下《茶托子》條載:“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撫啜而杯傾,乃以蠟環碟子之央,其杯遂定……人人為便,用於世。是後傳者更環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狀焉。”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蓮花紋蓋碗


建中為唐德宗年號,崔寧是當時的西川節度使兼成都府尹。遙想1200多年前,成都最高行政長官的千金口啜香茗,纖纖玉指卻被茶杯燙痛,於是打算想個辦法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紅釉蓋碗 (一對)


她拿出一個碟子,把茶杯放在上面,端著碟子喝茶,這樣就燙不著手了。不過,茶杯還是容易傾倒,好在崔小姐久困閨中,閒極無聊,有的是時間。幾經試驗,她終於發現蠟可以固定茶杯。為了讓外形更美觀,崔小姐又讓匠人制作漆環代替蠟環,來套住茶杯。大功告成,便拿到老爸面前獻寶,經崔長官之口,小姐的發明一傳十十傳百,終於在世上流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今天成都人使用的蓋碗茶,即是崔小姐發明的茶托子的改良形式,成都人還加上了一個茶蓋。而在客來客往、人聲鼎沸的茶館裡,瓷碟茶船因為較重又易碎,則常為輕便又結實的銅鋁質茶船取代。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金地粉彩花卉蓋碗 一對


蓋碗茶不講繁文縟節,無論是在人聲嘈雜的茶鋪,還是在裝飾精緻的雅室,捧一盞蓋碗茶,用茶蓋輕撥茶湯,總有馥郁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四川這塊地方,既有寶鼎,也有幽窗,茶閒的棋罷的更是比比皆是,不稀奇!一杯蓋碗茶,喝出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讚賞蓋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青花黃彩雲龍紋蓋碗


凡深諳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別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以杯、壺泡茶,不利於察色、觀形,亦不利於茶湯濃淡之調節。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米黃釉粉彩竹紋蓋碗


而蓋碗茶具,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製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茶船做底承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為託又免燙手之苦。且只需端著茶船就可穩定重心,喝茶時又不必揭蓋,只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愜意,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礬紅描金八寶龍鳳紋蓋碗


蓋碗泡茶,好處全在一個蓋子上。蓋碗茶的茶蓋放在碗內,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白菜青鹽視子飯,瓦壺天水菊花茶”。最負盛名的蓋碗茶在北京。在北京人眼裡,蓋碗是茶具中之珍品,而花茶,尤其是茉莉花茶則是茶葉中的精品,兩者結合起來,泡出的是北京人一顆熱騰騰的心。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黃底粉彩壽字紋蓋碗


蓋碗茶,在北京人手上顯出其出神入化的本質。輕輕掀開碗蓋,吹一吹,再用碗蓋拂去一些茶葉末子,喝一口,齒頰留香。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地軋道小蓋碗


那曹雪芹也是一個蓋碗茶迷:“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了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捧與賈母……眾人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坐在園林裡,天是藍的,水是綠的,花是紅的,橋是九曲的,簷是飛的,地磚是六角的,窗戶是鏤空的,茶葉是碧螺春,水是井水,唯一相同的就是一個有蓋的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各色釉蓋碗 (五隻)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銅胎畫琺琅羅漢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乾隆 珊瑚紅描金開光山水人物方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代 粉彩蓮花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粉彩無雙譜蓋碗 (二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黃地軋道粉彩花卉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金彩蘭花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料釉粉彩群仙祝壽紋蓋碗(2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珊瑚紅描金皮球花紋蓋碗(2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松石綠地粉彩福壽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荷花蓋碗 (二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藍釉雕壽字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胭脂紅釉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嘉慶 粉彩描金八寶紋蓋碗


"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微風拂來,夾雜著梔子花香,一隻有蓋的青花瓷碗,一把高背紅木椅,一排長窗,一個亭子,便是最好的品茶時光。在園林裡喝茶,蓋碗就是最適合的飲茶之選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追根溯源,方知道蓋碗茶起源於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蜀人飲茶方式較獨特由茶蓋、茶碗和茶船子三部分組成,又稱為“三才碗”。“三才”指天、地、人,蓋為天、託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蓋碗茶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起源於唐代。唐人《資暇錄》卷下《茶托子》條載:“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撫啜而杯傾,乃以蠟環碟子之央,其杯遂定……人人為便,用於世。是後傳者更環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狀焉。”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蓮花紋蓋碗


建中為唐德宗年號,崔寧是當時的西川節度使兼成都府尹。遙想1200多年前,成都最高行政長官的千金口啜香茗,纖纖玉指卻被茶杯燙痛,於是打算想個辦法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紅釉蓋碗 (一對)


她拿出一個碟子,把茶杯放在上面,端著碟子喝茶,這樣就燙不著手了。不過,茶杯還是容易傾倒,好在崔小姐久困閨中,閒極無聊,有的是時間。幾經試驗,她終於發現蠟可以固定茶杯。為了讓外形更美觀,崔小姐又讓匠人制作漆環代替蠟環,來套住茶杯。大功告成,便拿到老爸面前獻寶,經崔長官之口,小姐的發明一傳十十傳百,終於在世上流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今天成都人使用的蓋碗茶,即是崔小姐發明的茶托子的改良形式,成都人還加上了一個茶蓋。而在客來客往、人聲鼎沸的茶館裡,瓷碟茶船因為較重又易碎,則常為輕便又結實的銅鋁質茶船取代。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金地粉彩花卉蓋碗 一對


蓋碗茶不講繁文縟節,無論是在人聲嘈雜的茶鋪,還是在裝飾精緻的雅室,捧一盞蓋碗茶,用茶蓋輕撥茶湯,總有馥郁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四川這塊地方,既有寶鼎,也有幽窗,茶閒的棋罷的更是比比皆是,不稀奇!一杯蓋碗茶,喝出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讚賞蓋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青花黃彩雲龍紋蓋碗


凡深諳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別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以杯、壺泡茶,不利於察色、觀形,亦不利於茶湯濃淡之調節。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米黃釉粉彩竹紋蓋碗


而蓋碗茶具,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製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茶船做底承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為託又免燙手之苦。且只需端著茶船就可穩定重心,喝茶時又不必揭蓋,只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愜意,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礬紅描金八寶龍鳳紋蓋碗


蓋碗泡茶,好處全在一個蓋子上。蓋碗茶的茶蓋放在碗內,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白菜青鹽視子飯,瓦壺天水菊花茶”。最負盛名的蓋碗茶在北京。在北京人眼裡,蓋碗是茶具中之珍品,而花茶,尤其是茉莉花茶則是茶葉中的精品,兩者結合起來,泡出的是北京人一顆熱騰騰的心。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黃底粉彩壽字紋蓋碗


蓋碗茶,在北京人手上顯出其出神入化的本質。輕輕掀開碗蓋,吹一吹,再用碗蓋拂去一些茶葉末子,喝一口,齒頰留香。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地軋道小蓋碗


那曹雪芹也是一個蓋碗茶迷:“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了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捧與賈母……眾人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坐在園林裡,天是藍的,水是綠的,花是紅的,橋是九曲的,簷是飛的,地磚是六角的,窗戶是鏤空的,茶葉是碧螺春,水是井水,唯一相同的就是一個有蓋的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各色釉蓋碗 (五隻)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銅胎畫琺琅羅漢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乾隆 珊瑚紅描金開光山水人物方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代 粉彩蓮花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粉彩無雙譜蓋碗 (二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黃地軋道粉彩花卉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金彩蘭花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料釉粉彩群仙祝壽紋蓋碗(2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珊瑚紅描金皮球花紋蓋碗(2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松石綠地粉彩福壽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荷花蓋碗 (二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藍釉雕壽字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胭脂紅釉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嘉慶 粉彩描金八寶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鬥彩過枝竹石紋玲瓏瓷蓋碗


"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微風拂來,夾雜著梔子花香,一隻有蓋的青花瓷碗,一把高背紅木椅,一排長窗,一個亭子,便是最好的品茶時光。在園林裡喝茶,蓋碗就是最適合的飲茶之選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追根溯源,方知道蓋碗茶起源於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蜀人飲茶方式較獨特由茶蓋、茶碗和茶船子三部分組成,又稱為“三才碗”。“三才”指天、地、人,蓋為天、託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蓋碗茶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起源於唐代。唐人《資暇錄》卷下《茶托子》條載:“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撫啜而杯傾,乃以蠟環碟子之央,其杯遂定……人人為便,用於世。是後傳者更環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狀焉。”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蓮花紋蓋碗


建中為唐德宗年號,崔寧是當時的西川節度使兼成都府尹。遙想1200多年前,成都最高行政長官的千金口啜香茗,纖纖玉指卻被茶杯燙痛,於是打算想個辦法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紅釉蓋碗 (一對)


她拿出一個碟子,把茶杯放在上面,端著碟子喝茶,這樣就燙不著手了。不過,茶杯還是容易傾倒,好在崔小姐久困閨中,閒極無聊,有的是時間。幾經試驗,她終於發現蠟可以固定茶杯。為了讓外形更美觀,崔小姐又讓匠人制作漆環代替蠟環,來套住茶杯。大功告成,便拿到老爸面前獻寶,經崔長官之口,小姐的發明一傳十十傳百,終於在世上流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今天成都人使用的蓋碗茶,即是崔小姐發明的茶托子的改良形式,成都人還加上了一個茶蓋。而在客來客往、人聲鼎沸的茶館裡,瓷碟茶船因為較重又易碎,則常為輕便又結實的銅鋁質茶船取代。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金地粉彩花卉蓋碗 一對


蓋碗茶不講繁文縟節,無論是在人聲嘈雜的茶鋪,還是在裝飾精緻的雅室,捧一盞蓋碗茶,用茶蓋輕撥茶湯,總有馥郁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四川這塊地方,既有寶鼎,也有幽窗,茶閒的棋罷的更是比比皆是,不稀奇!一杯蓋碗茶,喝出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讚賞蓋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青花黃彩雲龍紋蓋碗


凡深諳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別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以杯、壺泡茶,不利於察色、觀形,亦不利於茶湯濃淡之調節。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米黃釉粉彩竹紋蓋碗


而蓋碗茶具,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製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茶船做底承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為託又免燙手之苦。且只需端著茶船就可穩定重心,喝茶時又不必揭蓋,只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愜意,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礬紅描金八寶龍鳳紋蓋碗


蓋碗泡茶,好處全在一個蓋子上。蓋碗茶的茶蓋放在碗內,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白菜青鹽視子飯,瓦壺天水菊花茶”。最負盛名的蓋碗茶在北京。在北京人眼裡,蓋碗是茶具中之珍品,而花茶,尤其是茉莉花茶則是茶葉中的精品,兩者結合起來,泡出的是北京人一顆熱騰騰的心。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黃底粉彩壽字紋蓋碗


蓋碗茶,在北京人手上顯出其出神入化的本質。輕輕掀開碗蓋,吹一吹,再用碗蓋拂去一些茶葉末子,喝一口,齒頰留香。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地軋道小蓋碗


那曹雪芹也是一個蓋碗茶迷:“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了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捧與賈母……眾人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坐在園林裡,天是藍的,水是綠的,花是紅的,橋是九曲的,簷是飛的,地磚是六角的,窗戶是鏤空的,茶葉是碧螺春,水是井水,唯一相同的就是一個有蓋的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各色釉蓋碗 (五隻)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銅胎畫琺琅羅漢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乾隆 珊瑚紅描金開光山水人物方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代 粉彩蓮花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粉彩無雙譜蓋碗 (二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黃地軋道粉彩花卉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金彩蘭花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料釉粉彩群仙祝壽紋蓋碗(2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珊瑚紅描金皮球花紋蓋碗(2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松石綠地粉彩福壽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荷花蓋碗 (二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藍釉雕壽字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胭脂紅釉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嘉慶 粉彩描金八寶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鬥彩過枝竹石紋玲瓏瓷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豆青釉茶蓋碗


"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微風拂來,夾雜著梔子花香,一隻有蓋的青花瓷碗,一把高背紅木椅,一排長窗,一個亭子,便是最好的品茶時光。在園林裡喝茶,蓋碗就是最適合的飲茶之選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追根溯源,方知道蓋碗茶起源於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蜀人飲茶方式較獨特由茶蓋、茶碗和茶船子三部分組成,又稱為“三才碗”。“三才”指天、地、人,蓋為天、託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蓋碗茶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起源於唐代。唐人《資暇錄》卷下《茶托子》條載:“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撫啜而杯傾,乃以蠟環碟子之央,其杯遂定……人人為便,用於世。是後傳者更環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狀焉。”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蓮花紋蓋碗


建中為唐德宗年號,崔寧是當時的西川節度使兼成都府尹。遙想1200多年前,成都最高行政長官的千金口啜香茗,纖纖玉指卻被茶杯燙痛,於是打算想個辦法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紅釉蓋碗 (一對)


她拿出一個碟子,把茶杯放在上面,端著碟子喝茶,這樣就燙不著手了。不過,茶杯還是容易傾倒,好在崔小姐久困閨中,閒極無聊,有的是時間。幾經試驗,她終於發現蠟可以固定茶杯。為了讓外形更美觀,崔小姐又讓匠人制作漆環代替蠟環,來套住茶杯。大功告成,便拿到老爸面前獻寶,經崔長官之口,小姐的發明一傳十十傳百,終於在世上流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今天成都人使用的蓋碗茶,即是崔小姐發明的茶托子的改良形式,成都人還加上了一個茶蓋。而在客來客往、人聲鼎沸的茶館裡,瓷碟茶船因為較重又易碎,則常為輕便又結實的銅鋁質茶船取代。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金地粉彩花卉蓋碗 一對


蓋碗茶不講繁文縟節,無論是在人聲嘈雜的茶鋪,還是在裝飾精緻的雅室,捧一盞蓋碗茶,用茶蓋輕撥茶湯,總有馥郁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四川這塊地方,既有寶鼎,也有幽窗,茶閒的棋罷的更是比比皆是,不稀奇!一杯蓋碗茶,喝出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讚賞蓋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青花黃彩雲龍紋蓋碗


凡深諳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別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以杯、壺泡茶,不利於察色、觀形,亦不利於茶湯濃淡之調節。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米黃釉粉彩竹紋蓋碗


而蓋碗茶具,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製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茶船做底承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為託又免燙手之苦。且只需端著茶船就可穩定重心,喝茶時又不必揭蓋,只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愜意,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礬紅描金八寶龍鳳紋蓋碗


蓋碗泡茶,好處全在一個蓋子上。蓋碗茶的茶蓋放在碗內,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白菜青鹽視子飯,瓦壺天水菊花茶”。最負盛名的蓋碗茶在北京。在北京人眼裡,蓋碗是茶具中之珍品,而花茶,尤其是茉莉花茶則是茶葉中的精品,兩者結合起來,泡出的是北京人一顆熱騰騰的心。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黃底粉彩壽字紋蓋碗


蓋碗茶,在北京人手上顯出其出神入化的本質。輕輕掀開碗蓋,吹一吹,再用碗蓋拂去一些茶葉末子,喝一口,齒頰留香。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地軋道小蓋碗


那曹雪芹也是一個蓋碗茶迷:“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了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捧與賈母……眾人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坐在園林裡,天是藍的,水是綠的,花是紅的,橋是九曲的,簷是飛的,地磚是六角的,窗戶是鏤空的,茶葉是碧螺春,水是井水,唯一相同的就是一個有蓋的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各色釉蓋碗 (五隻)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銅胎畫琺琅羅漢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乾隆 珊瑚紅描金開光山水人物方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代 粉彩蓮花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粉彩無雙譜蓋碗 (二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黃地軋道粉彩花卉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金彩蘭花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料釉粉彩群仙祝壽紋蓋碗(2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珊瑚紅描金皮球花紋蓋碗(2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松石綠地粉彩福壽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荷花蓋碗 (二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藍釉雕壽字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胭脂紅釉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嘉慶 粉彩描金八寶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鬥彩過枝竹石紋玲瓏瓷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豆青釉茶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礬紅描金龍紋高足蓋碗


"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微風拂來,夾雜著梔子花香,一隻有蓋的青花瓷碗,一把高背紅木椅,一排長窗,一個亭子,便是最好的品茶時光。在園林裡喝茶,蓋碗就是最適合的飲茶之選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追根溯源,方知道蓋碗茶起源於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蜀人飲茶方式較獨特由茶蓋、茶碗和茶船子三部分組成,又稱為“三才碗”。“三才”指天、地、人,蓋為天、託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蓋碗茶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起源於唐代。唐人《資暇錄》卷下《茶托子》條載:“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撫啜而杯傾,乃以蠟環碟子之央,其杯遂定……人人為便,用於世。是後傳者更環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狀焉。”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蓮花紋蓋碗


建中為唐德宗年號,崔寧是當時的西川節度使兼成都府尹。遙想1200多年前,成都最高行政長官的千金口啜香茗,纖纖玉指卻被茶杯燙痛,於是打算想個辦法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紅釉蓋碗 (一對)


她拿出一個碟子,把茶杯放在上面,端著碟子喝茶,這樣就燙不著手了。不過,茶杯還是容易傾倒,好在崔小姐久困閨中,閒極無聊,有的是時間。幾經試驗,她終於發現蠟可以固定茶杯。為了讓外形更美觀,崔小姐又讓匠人制作漆環代替蠟環,來套住茶杯。大功告成,便拿到老爸面前獻寶,經崔長官之口,小姐的發明一傳十十傳百,終於在世上流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今天成都人使用的蓋碗茶,即是崔小姐發明的茶托子的改良形式,成都人還加上了一個茶蓋。而在客來客往、人聲鼎沸的茶館裡,瓷碟茶船因為較重又易碎,則常為輕便又結實的銅鋁質茶船取代。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金地粉彩花卉蓋碗 一對


蓋碗茶不講繁文縟節,無論是在人聲嘈雜的茶鋪,還是在裝飾精緻的雅室,捧一盞蓋碗茶,用茶蓋輕撥茶湯,總有馥郁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四川這塊地方,既有寶鼎,也有幽窗,茶閒的棋罷的更是比比皆是,不稀奇!一杯蓋碗茶,喝出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讚賞蓋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青花黃彩雲龍紋蓋碗


凡深諳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別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以杯、壺泡茶,不利於察色、觀形,亦不利於茶湯濃淡之調節。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米黃釉粉彩竹紋蓋碗


而蓋碗茶具,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製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茶船做底承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為託又免燙手之苦。且只需端著茶船就可穩定重心,喝茶時又不必揭蓋,只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愜意,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礬紅描金八寶龍鳳紋蓋碗


蓋碗泡茶,好處全在一個蓋子上。蓋碗茶的茶蓋放在碗內,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白菜青鹽視子飯,瓦壺天水菊花茶”。最負盛名的蓋碗茶在北京。在北京人眼裡,蓋碗是茶具中之珍品,而花茶,尤其是茉莉花茶則是茶葉中的精品,兩者結合起來,泡出的是北京人一顆熱騰騰的心。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黃底粉彩壽字紋蓋碗


蓋碗茶,在北京人手上顯出其出神入化的本質。輕輕掀開碗蓋,吹一吹,再用碗蓋拂去一些茶葉末子,喝一口,齒頰留香。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地軋道小蓋碗


那曹雪芹也是一個蓋碗茶迷:“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了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捧與賈母……眾人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坐在園林裡,天是藍的,水是綠的,花是紅的,橋是九曲的,簷是飛的,地磚是六角的,窗戶是鏤空的,茶葉是碧螺春,水是井水,唯一相同的就是一個有蓋的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各色釉蓋碗 (五隻)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銅胎畫琺琅羅漢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乾隆 珊瑚紅描金開光山水人物方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代 粉彩蓮花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粉彩無雙譜蓋碗 (二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黃地軋道粉彩花卉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金彩蘭花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料釉粉彩群仙祝壽紋蓋碗(2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珊瑚紅描金皮球花紋蓋碗(2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松石綠地粉彩福壽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荷花蓋碗 (二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藍釉雕壽字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胭脂紅釉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嘉慶 粉彩描金八寶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鬥彩過枝竹石紋玲瓏瓷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豆青釉茶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礬紅描金龍紋高足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青白玉雕饕餮紋蓋碗 (一對)


"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微風拂來,夾雜著梔子花香,一隻有蓋的青花瓷碗,一把高背紅木椅,一排長窗,一個亭子,便是最好的品茶時光。在園林裡喝茶,蓋碗就是最適合的飲茶之選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追根溯源,方知道蓋碗茶起源於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蜀人飲茶方式較獨特由茶蓋、茶碗和茶船子三部分組成,又稱為“三才碗”。“三才”指天、地、人,蓋為天、託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蓋碗茶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起源於唐代。唐人《資暇錄》卷下《茶托子》條載:“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撫啜而杯傾,乃以蠟環碟子之央,其杯遂定……人人為便,用於世。是後傳者更環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狀焉。”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蓮花紋蓋碗


建中為唐德宗年號,崔寧是當時的西川節度使兼成都府尹。遙想1200多年前,成都最高行政長官的千金口啜香茗,纖纖玉指卻被茶杯燙痛,於是打算想個辦法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紅釉蓋碗 (一對)


她拿出一個碟子,把茶杯放在上面,端著碟子喝茶,這樣就燙不著手了。不過,茶杯還是容易傾倒,好在崔小姐久困閨中,閒極無聊,有的是時間。幾經試驗,她終於發現蠟可以固定茶杯。為了讓外形更美觀,崔小姐又讓匠人制作漆環代替蠟環,來套住茶杯。大功告成,便拿到老爸面前獻寶,經崔長官之口,小姐的發明一傳十十傳百,終於在世上流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今天成都人使用的蓋碗茶,即是崔小姐發明的茶托子的改良形式,成都人還加上了一個茶蓋。而在客來客往、人聲鼎沸的茶館裡,瓷碟茶船因為較重又易碎,則常為輕便又結實的銅鋁質茶船取代。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金地粉彩花卉蓋碗 一對


蓋碗茶不講繁文縟節,無論是在人聲嘈雜的茶鋪,還是在裝飾精緻的雅室,捧一盞蓋碗茶,用茶蓋輕撥茶湯,總有馥郁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四川這塊地方,既有寶鼎,也有幽窗,茶閒的棋罷的更是比比皆是,不稀奇!一杯蓋碗茶,喝出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讚賞蓋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青花黃彩雲龍紋蓋碗


凡深諳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別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以杯、壺泡茶,不利於察色、觀形,亦不利於茶湯濃淡之調節。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米黃釉粉彩竹紋蓋碗


而蓋碗茶具,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製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茶船做底承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為託又免燙手之苦。且只需端著茶船就可穩定重心,喝茶時又不必揭蓋,只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愜意,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礬紅描金八寶龍鳳紋蓋碗


蓋碗泡茶,好處全在一個蓋子上。蓋碗茶的茶蓋放在碗內,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白菜青鹽視子飯,瓦壺天水菊花茶”。最負盛名的蓋碗茶在北京。在北京人眼裡,蓋碗是茶具中之珍品,而花茶,尤其是茉莉花茶則是茶葉中的精品,兩者結合起來,泡出的是北京人一顆熱騰騰的心。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黃底粉彩壽字紋蓋碗


蓋碗茶,在北京人手上顯出其出神入化的本質。輕輕掀開碗蓋,吹一吹,再用碗蓋拂去一些茶葉末子,喝一口,齒頰留香。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地軋道小蓋碗


那曹雪芹也是一個蓋碗茶迷:“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了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捧與賈母……眾人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坐在園林裡,天是藍的,水是綠的,花是紅的,橋是九曲的,簷是飛的,地磚是六角的,窗戶是鏤空的,茶葉是碧螺春,水是井水,唯一相同的就是一個有蓋的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各色釉蓋碗 (五隻)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銅胎畫琺琅羅漢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乾隆 珊瑚紅描金開光山水人物方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代 粉彩蓮花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粉彩無雙譜蓋碗 (二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黃地軋道粉彩花卉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金彩蘭花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料釉粉彩群仙祝壽紋蓋碗(2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珊瑚紅描金皮球花紋蓋碗(2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松石綠地粉彩福壽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荷花蓋碗 (二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藍釉雕壽字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胭脂紅釉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嘉慶 粉彩描金八寶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鬥彩過枝竹石紋玲瓏瓷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豆青釉茶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礬紅描金龍紋高足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青白玉雕饕餮紋蓋碗 (一對)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青花粉彩“一團和氣”紋蓋碗 (一對)


"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微風拂來,夾雜著梔子花香,一隻有蓋的青花瓷碗,一把高背紅木椅,一排長窗,一個亭子,便是最好的品茶時光。在園林裡喝茶,蓋碗就是最適合的飲茶之選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追根溯源,方知道蓋碗茶起源於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蜀人飲茶方式較獨特由茶蓋、茶碗和茶船子三部分組成,又稱為“三才碗”。“三才”指天、地、人,蓋為天、託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蓋碗茶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起源於唐代。唐人《資暇錄》卷下《茶托子》條載:“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撫啜而杯傾,乃以蠟環碟子之央,其杯遂定……人人為便,用於世。是後傳者更環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狀焉。”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蓮花紋蓋碗


建中為唐德宗年號,崔寧是當時的西川節度使兼成都府尹。遙想1200多年前,成都最高行政長官的千金口啜香茗,纖纖玉指卻被茶杯燙痛,於是打算想個辦法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紅釉蓋碗 (一對)


她拿出一個碟子,把茶杯放在上面,端著碟子喝茶,這樣就燙不著手了。不過,茶杯還是容易傾倒,好在崔小姐久困閨中,閒極無聊,有的是時間。幾經試驗,她終於發現蠟可以固定茶杯。為了讓外形更美觀,崔小姐又讓匠人制作漆環代替蠟環,來套住茶杯。大功告成,便拿到老爸面前獻寶,經崔長官之口,小姐的發明一傳十十傳百,終於在世上流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今天成都人使用的蓋碗茶,即是崔小姐發明的茶托子的改良形式,成都人還加上了一個茶蓋。而在客來客往、人聲鼎沸的茶館裡,瓷碟茶船因為較重又易碎,則常為輕便又結實的銅鋁質茶船取代。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金地粉彩花卉蓋碗 一對


蓋碗茶不講繁文縟節,無論是在人聲嘈雜的茶鋪,還是在裝飾精緻的雅室,捧一盞蓋碗茶,用茶蓋輕撥茶湯,總有馥郁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四川這塊地方,既有寶鼎,也有幽窗,茶閒的棋罷的更是比比皆是,不稀奇!一杯蓋碗茶,喝出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讚賞蓋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青花黃彩雲龍紋蓋碗


凡深諳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別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以杯、壺泡茶,不利於察色、觀形,亦不利於茶湯濃淡之調節。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米黃釉粉彩竹紋蓋碗


而蓋碗茶具,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製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茶船做底承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為託又免燙手之苦。且只需端著茶船就可穩定重心,喝茶時又不必揭蓋,只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愜意,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礬紅描金八寶龍鳳紋蓋碗


蓋碗泡茶,好處全在一個蓋子上。蓋碗茶的茶蓋放在碗內,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白菜青鹽視子飯,瓦壺天水菊花茶”。最負盛名的蓋碗茶在北京。在北京人眼裡,蓋碗是茶具中之珍品,而花茶,尤其是茉莉花茶則是茶葉中的精品,兩者結合起來,泡出的是北京人一顆熱騰騰的心。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黃底粉彩壽字紋蓋碗


蓋碗茶,在北京人手上顯出其出神入化的本質。輕輕掀開碗蓋,吹一吹,再用碗蓋拂去一些茶葉末子,喝一口,齒頰留香。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地軋道小蓋碗


那曹雪芹也是一個蓋碗茶迷:“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了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捧與賈母……眾人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坐在園林裡,天是藍的,水是綠的,花是紅的,橋是九曲的,簷是飛的,地磚是六角的,窗戶是鏤空的,茶葉是碧螺春,水是井水,唯一相同的就是一個有蓋的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各色釉蓋碗 (五隻)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銅胎畫琺琅羅漢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乾隆 珊瑚紅描金開光山水人物方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代 粉彩蓮花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粉彩無雙譜蓋碗 (二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黃地軋道粉彩花卉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金彩蘭花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料釉粉彩群仙祝壽紋蓋碗(2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珊瑚紅描金皮球花紋蓋碗(2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松石綠地粉彩福壽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荷花蓋碗 (二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藍釉雕壽字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胭脂紅釉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嘉慶 粉彩描金八寶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鬥彩過枝竹石紋玲瓏瓷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豆青釉茶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礬紅描金龍紋高足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青白玉雕饕餮紋蓋碗 (一對)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青花粉彩“一團和氣”紋蓋碗 (一對)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青花粉彩百子鬧元宵紋蓋碗


"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微風拂來,夾雜著梔子花香,一隻有蓋的青花瓷碗,一把高背紅木椅,一排長窗,一個亭子,便是最好的品茶時光。在園林裡喝茶,蓋碗就是最適合的飲茶之選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追根溯源,方知道蓋碗茶起源於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蜀人飲茶方式較獨特由茶蓋、茶碗和茶船子三部分組成,又稱為“三才碗”。“三才”指天、地、人,蓋為天、託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蓋碗茶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起源於唐代。唐人《資暇錄》卷下《茶托子》條載:“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撫啜而杯傾,乃以蠟環碟子之央,其杯遂定……人人為便,用於世。是後傳者更環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狀焉。”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蓮花紋蓋碗


建中為唐德宗年號,崔寧是當時的西川節度使兼成都府尹。遙想1200多年前,成都最高行政長官的千金口啜香茗,纖纖玉指卻被茶杯燙痛,於是打算想個辦法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紅釉蓋碗 (一對)


她拿出一個碟子,把茶杯放在上面,端著碟子喝茶,這樣就燙不著手了。不過,茶杯還是容易傾倒,好在崔小姐久困閨中,閒極無聊,有的是時間。幾經試驗,她終於發現蠟可以固定茶杯。為了讓外形更美觀,崔小姐又讓匠人制作漆環代替蠟環,來套住茶杯。大功告成,便拿到老爸面前獻寶,經崔長官之口,小姐的發明一傳十十傳百,終於在世上流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今天成都人使用的蓋碗茶,即是崔小姐發明的茶托子的改良形式,成都人還加上了一個茶蓋。而在客來客往、人聲鼎沸的茶館裡,瓷碟茶船因為較重又易碎,則常為輕便又結實的銅鋁質茶船取代。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金地粉彩花卉蓋碗 一對


蓋碗茶不講繁文縟節,無論是在人聲嘈雜的茶鋪,還是在裝飾精緻的雅室,捧一盞蓋碗茶,用茶蓋輕撥茶湯,總有馥郁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四川這塊地方,既有寶鼎,也有幽窗,茶閒的棋罷的更是比比皆是,不稀奇!一杯蓋碗茶,喝出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讚賞蓋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青花黃彩雲龍紋蓋碗


凡深諳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別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以杯、壺泡茶,不利於察色、觀形,亦不利於茶湯濃淡之調節。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米黃釉粉彩竹紋蓋碗


而蓋碗茶具,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製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茶船做底承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為託又免燙手之苦。且只需端著茶船就可穩定重心,喝茶時又不必揭蓋,只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愜意,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礬紅描金八寶龍鳳紋蓋碗


蓋碗泡茶,好處全在一個蓋子上。蓋碗茶的茶蓋放在碗內,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白菜青鹽視子飯,瓦壺天水菊花茶”。最負盛名的蓋碗茶在北京。在北京人眼裡,蓋碗是茶具中之珍品,而花茶,尤其是茉莉花茶則是茶葉中的精品,兩者結合起來,泡出的是北京人一顆熱騰騰的心。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黃底粉彩壽字紋蓋碗


蓋碗茶,在北京人手上顯出其出神入化的本質。輕輕掀開碗蓋,吹一吹,再用碗蓋拂去一些茶葉末子,喝一口,齒頰留香。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地軋道小蓋碗


那曹雪芹也是一個蓋碗茶迷:“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了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捧與賈母……眾人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坐在園林裡,天是藍的,水是綠的,花是紅的,橋是九曲的,簷是飛的,地磚是六角的,窗戶是鏤空的,茶葉是碧螺春,水是井水,唯一相同的就是一個有蓋的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各色釉蓋碗 (五隻)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銅胎畫琺琅羅漢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乾隆 珊瑚紅描金開光山水人物方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代 粉彩蓮花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粉彩無雙譜蓋碗 (二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黃地軋道粉彩花卉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金彩蘭花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料釉粉彩群仙祝壽紋蓋碗(2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珊瑚紅描金皮球花紋蓋碗(2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松石綠地粉彩福壽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荷花蓋碗 (二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藍釉雕壽字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胭脂紅釉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嘉慶 粉彩描金八寶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鬥彩過枝竹石紋玲瓏瓷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豆青釉茶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礬紅描金龍紋高足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青白玉雕饕餮紋蓋碗 (一對)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青花粉彩“一團和氣”紋蓋碗 (一對)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青花粉彩百子鬧元宵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綠地粉彩蓋碗


"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微風拂來,夾雜著梔子花香,一隻有蓋的青花瓷碗,一把高背紅木椅,一排長窗,一個亭子,便是最好的品茶時光。在園林裡喝茶,蓋碗就是最適合的飲茶之選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追根溯源,方知道蓋碗茶起源於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蜀人飲茶方式較獨特由茶蓋、茶碗和茶船子三部分組成,又稱為“三才碗”。“三才”指天、地、人,蓋為天、託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蓋碗茶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起源於唐代。唐人《資暇錄》卷下《茶托子》條載:“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撫啜而杯傾,乃以蠟環碟子之央,其杯遂定……人人為便,用於世。是後傳者更環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狀焉。”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蓮花紋蓋碗


建中為唐德宗年號,崔寧是當時的西川節度使兼成都府尹。遙想1200多年前,成都最高行政長官的千金口啜香茗,纖纖玉指卻被茶杯燙痛,於是打算想個辦法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紅釉蓋碗 (一對)


她拿出一個碟子,把茶杯放在上面,端著碟子喝茶,這樣就燙不著手了。不過,茶杯還是容易傾倒,好在崔小姐久困閨中,閒極無聊,有的是時間。幾經試驗,她終於發現蠟可以固定茶杯。為了讓外形更美觀,崔小姐又讓匠人制作漆環代替蠟環,來套住茶杯。大功告成,便拿到老爸面前獻寶,經崔長官之口,小姐的發明一傳十十傳百,終於在世上流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今天成都人使用的蓋碗茶,即是崔小姐發明的茶托子的改良形式,成都人還加上了一個茶蓋。而在客來客往、人聲鼎沸的茶館裡,瓷碟茶船因為較重又易碎,則常為輕便又結實的銅鋁質茶船取代。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金地粉彩花卉蓋碗 一對


蓋碗茶不講繁文縟節,無論是在人聲嘈雜的茶鋪,還是在裝飾精緻的雅室,捧一盞蓋碗茶,用茶蓋輕撥茶湯,總有馥郁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四川這塊地方,既有寶鼎,也有幽窗,茶閒的棋罷的更是比比皆是,不稀奇!一杯蓋碗茶,喝出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讚賞蓋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青花黃彩雲龍紋蓋碗


凡深諳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別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以杯、壺泡茶,不利於察色、觀形,亦不利於茶湯濃淡之調節。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米黃釉粉彩竹紋蓋碗


而蓋碗茶具,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製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茶船做底承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為託又免燙手之苦。且只需端著茶船就可穩定重心,喝茶時又不必揭蓋,只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愜意,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礬紅描金八寶龍鳳紋蓋碗


蓋碗泡茶,好處全在一個蓋子上。蓋碗茶的茶蓋放在碗內,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白菜青鹽視子飯,瓦壺天水菊花茶”。最負盛名的蓋碗茶在北京。在北京人眼裡,蓋碗是茶具中之珍品,而花茶,尤其是茉莉花茶則是茶葉中的精品,兩者結合起來,泡出的是北京人一顆熱騰騰的心。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黃底粉彩壽字紋蓋碗


蓋碗茶,在北京人手上顯出其出神入化的本質。輕輕掀開碗蓋,吹一吹,再用碗蓋拂去一些茶葉末子,喝一口,齒頰留香。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地軋道小蓋碗


那曹雪芹也是一個蓋碗茶迷:“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了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捧與賈母……眾人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坐在園林裡,天是藍的,水是綠的,花是紅的,橋是九曲的,簷是飛的,地磚是六角的,窗戶是鏤空的,茶葉是碧螺春,水是井水,唯一相同的就是一個有蓋的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各色釉蓋碗 (五隻)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銅胎畫琺琅羅漢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乾隆 珊瑚紅描金開光山水人物方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代 粉彩蓮花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粉彩無雙譜蓋碗 (二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黃地軋道粉彩花卉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金彩蘭花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料釉粉彩群仙祝壽紋蓋碗(2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珊瑚紅描金皮球花紋蓋碗(2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松石綠地粉彩福壽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荷花蓋碗 (二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藍釉雕壽字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胭脂紅釉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嘉慶 粉彩描金八寶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鬥彩過枝竹石紋玲瓏瓷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豆青釉茶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礬紅描金龍紋高足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青白玉雕饕餮紋蓋碗 (一對)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青花粉彩“一團和氣”紋蓋碗 (一對)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青花粉彩百子鬧元宵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綠地粉彩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描金綠釉蓋碗 (一對)


"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微風拂來,夾雜著梔子花香,一隻有蓋的青花瓷碗,一把高背紅木椅,一排長窗,一個亭子,便是最好的品茶時光。在園林裡喝茶,蓋碗就是最適合的飲茶之選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追根溯源,方知道蓋碗茶起源於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蜀人飲茶方式較獨特由茶蓋、茶碗和茶船子三部分組成,又稱為“三才碗”。“三才”指天、地、人,蓋為天、託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蓋碗茶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起源於唐代。唐人《資暇錄》卷下《茶托子》條載:“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撫啜而杯傾,乃以蠟環碟子之央,其杯遂定……人人為便,用於世。是後傳者更環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狀焉。”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蓮花紋蓋碗


建中為唐德宗年號,崔寧是當時的西川節度使兼成都府尹。遙想1200多年前,成都最高行政長官的千金口啜香茗,纖纖玉指卻被茶杯燙痛,於是打算想個辦法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紅釉蓋碗 (一對)


她拿出一個碟子,把茶杯放在上面,端著碟子喝茶,這樣就燙不著手了。不過,茶杯還是容易傾倒,好在崔小姐久困閨中,閒極無聊,有的是時間。幾經試驗,她終於發現蠟可以固定茶杯。為了讓外形更美觀,崔小姐又讓匠人制作漆環代替蠟環,來套住茶杯。大功告成,便拿到老爸面前獻寶,經崔長官之口,小姐的發明一傳十十傳百,終於在世上流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今天成都人使用的蓋碗茶,即是崔小姐發明的茶托子的改良形式,成都人還加上了一個茶蓋。而在客來客往、人聲鼎沸的茶館裡,瓷碟茶船因為較重又易碎,則常為輕便又結實的銅鋁質茶船取代。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金地粉彩花卉蓋碗 一對


蓋碗茶不講繁文縟節,無論是在人聲嘈雜的茶鋪,還是在裝飾精緻的雅室,捧一盞蓋碗茶,用茶蓋輕撥茶湯,總有馥郁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四川這塊地方,既有寶鼎,也有幽窗,茶閒的棋罷的更是比比皆是,不稀奇!一杯蓋碗茶,喝出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讚賞蓋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青花黃彩雲龍紋蓋碗


凡深諳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別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以杯、壺泡茶,不利於察色、觀形,亦不利於茶湯濃淡之調節。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米黃釉粉彩竹紋蓋碗


而蓋碗茶具,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製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茶船做底承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為託又免燙手之苦。且只需端著茶船就可穩定重心,喝茶時又不必揭蓋,只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愜意,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礬紅描金八寶龍鳳紋蓋碗


蓋碗泡茶,好處全在一個蓋子上。蓋碗茶的茶蓋放在碗內,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白菜青鹽視子飯,瓦壺天水菊花茶”。最負盛名的蓋碗茶在北京。在北京人眼裡,蓋碗是茶具中之珍品,而花茶,尤其是茉莉花茶則是茶葉中的精品,兩者結合起來,泡出的是北京人一顆熱騰騰的心。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黃底粉彩壽字紋蓋碗


蓋碗茶,在北京人手上顯出其出神入化的本質。輕輕掀開碗蓋,吹一吹,再用碗蓋拂去一些茶葉末子,喝一口,齒頰留香。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地軋道小蓋碗


那曹雪芹也是一個蓋碗茶迷:“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了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捧與賈母……眾人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坐在園林裡,天是藍的,水是綠的,花是紅的,橋是九曲的,簷是飛的,地磚是六角的,窗戶是鏤空的,茶葉是碧螺春,水是井水,唯一相同的就是一個有蓋的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各色釉蓋碗 (五隻)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銅胎畫琺琅羅漢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乾隆 珊瑚紅描金開光山水人物方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代 粉彩蓮花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粉彩無雙譜蓋碗 (二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黃地軋道粉彩花卉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金彩蘭花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料釉粉彩群仙祝壽紋蓋碗(2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珊瑚紅描金皮球花紋蓋碗(2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松石綠地粉彩福壽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荷花蓋碗 (二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藍釉雕壽字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胭脂紅釉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嘉慶 粉彩描金八寶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鬥彩過枝竹石紋玲瓏瓷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豆青釉茶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礬紅描金龍紋高足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青白玉雕饕餮紋蓋碗 (一對)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青花粉彩“一團和氣”紋蓋碗 (一對)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青花粉彩百子鬧元宵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綠地粉彩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描金綠釉蓋碗 (一對)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雍正 鬥彩花卉紋蓋碗


"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微風拂來,夾雜著梔子花香,一隻有蓋的青花瓷碗,一把高背紅木椅,一排長窗,一個亭子,便是最好的品茶時光。在園林裡喝茶,蓋碗就是最適合的飲茶之選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追根溯源,方知道蓋碗茶起源於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蜀人飲茶方式較獨特由茶蓋、茶碗和茶船子三部分組成,又稱為“三才碗”。“三才”指天、地、人,蓋為天、託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蓋碗茶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起源於唐代。唐人《資暇錄》卷下《茶托子》條載:“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撫啜而杯傾,乃以蠟環碟子之央,其杯遂定……人人為便,用於世。是後傳者更環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狀焉。”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蓮花紋蓋碗


建中為唐德宗年號,崔寧是當時的西川節度使兼成都府尹。遙想1200多年前,成都最高行政長官的千金口啜香茗,纖纖玉指卻被茶杯燙痛,於是打算想個辦法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紅釉蓋碗 (一對)


她拿出一個碟子,把茶杯放在上面,端著碟子喝茶,這樣就燙不著手了。不過,茶杯還是容易傾倒,好在崔小姐久困閨中,閒極無聊,有的是時間。幾經試驗,她終於發現蠟可以固定茶杯。為了讓外形更美觀,崔小姐又讓匠人制作漆環代替蠟環,來套住茶杯。大功告成,便拿到老爸面前獻寶,經崔長官之口,小姐的發明一傳十十傳百,終於在世上流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今天成都人使用的蓋碗茶,即是崔小姐發明的茶托子的改良形式,成都人還加上了一個茶蓋。而在客來客往、人聲鼎沸的茶館裡,瓷碟茶船因為較重又易碎,則常為輕便又結實的銅鋁質茶船取代。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金地粉彩花卉蓋碗 一對


蓋碗茶不講繁文縟節,無論是在人聲嘈雜的茶鋪,還是在裝飾精緻的雅室,捧一盞蓋碗茶,用茶蓋輕撥茶湯,總有馥郁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四川這塊地方,既有寶鼎,也有幽窗,茶閒的棋罷的更是比比皆是,不稀奇!一杯蓋碗茶,喝出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讚賞蓋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青花黃彩雲龍紋蓋碗


凡深諳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別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以杯、壺泡茶,不利於察色、觀形,亦不利於茶湯濃淡之調節。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米黃釉粉彩竹紋蓋碗


而蓋碗茶具,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製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茶船做底承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為託又免燙手之苦。且只需端著茶船就可穩定重心,喝茶時又不必揭蓋,只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愜意,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礬紅描金八寶龍鳳紋蓋碗


蓋碗泡茶,好處全在一個蓋子上。蓋碗茶的茶蓋放在碗內,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白菜青鹽視子飯,瓦壺天水菊花茶”。最負盛名的蓋碗茶在北京。在北京人眼裡,蓋碗是茶具中之珍品,而花茶,尤其是茉莉花茶則是茶葉中的精品,兩者結合起來,泡出的是北京人一顆熱騰騰的心。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黃底粉彩壽字紋蓋碗


蓋碗茶,在北京人手上顯出其出神入化的本質。輕輕掀開碗蓋,吹一吹,再用碗蓋拂去一些茶葉末子,喝一口,齒頰留香。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地軋道小蓋碗


那曹雪芹也是一個蓋碗茶迷:“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了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捧與賈母……眾人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坐在園林裡,天是藍的,水是綠的,花是紅的,橋是九曲的,簷是飛的,地磚是六角的,窗戶是鏤空的,茶葉是碧螺春,水是井水,唯一相同的就是一個有蓋的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各色釉蓋碗 (五隻)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銅胎畫琺琅羅漢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乾隆 珊瑚紅描金開光山水人物方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代 粉彩蓮花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粉彩無雙譜蓋碗 (二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黃地軋道粉彩花卉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金彩蘭花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料釉粉彩群仙祝壽紋蓋碗(2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珊瑚紅描金皮球花紋蓋碗(2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松石綠地粉彩福壽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荷花蓋碗 (二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藍釉雕壽字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胭脂紅釉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嘉慶 粉彩描金八寶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鬥彩過枝竹石紋玲瓏瓷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豆青釉茶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礬紅描金龍紋高足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青白玉雕饕餮紋蓋碗 (一對)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青花粉彩“一團和氣”紋蓋碗 (一對)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青花粉彩百子鬧元宵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綠地粉彩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描金綠釉蓋碗 (一對)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雍正 鬥彩花卉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雍正 鬥彩花鳥紋蓋碗


"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微風拂來,夾雜著梔子花香,一隻有蓋的青花瓷碗,一把高背紅木椅,一排長窗,一個亭子,便是最好的品茶時光。在園林裡喝茶,蓋碗就是最適合的飲茶之選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追根溯源,方知道蓋碗茶起源於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蜀人飲茶方式較獨特由茶蓋、茶碗和茶船子三部分組成,又稱為“三才碗”。“三才”指天、地、人,蓋為天、託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蓋碗茶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起源於唐代。唐人《資暇錄》卷下《茶托子》條載:“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撫啜而杯傾,乃以蠟環碟子之央,其杯遂定……人人為便,用於世。是後傳者更環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狀焉。”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蓮花紋蓋碗


建中為唐德宗年號,崔寧是當時的西川節度使兼成都府尹。遙想1200多年前,成都最高行政長官的千金口啜香茗,纖纖玉指卻被茶杯燙痛,於是打算想個辦法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紅釉蓋碗 (一對)


她拿出一個碟子,把茶杯放在上面,端著碟子喝茶,這樣就燙不著手了。不過,茶杯還是容易傾倒,好在崔小姐久困閨中,閒極無聊,有的是時間。幾經試驗,她終於發現蠟可以固定茶杯。為了讓外形更美觀,崔小姐又讓匠人制作漆環代替蠟環,來套住茶杯。大功告成,便拿到老爸面前獻寶,經崔長官之口,小姐的發明一傳十十傳百,終於在世上流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今天成都人使用的蓋碗茶,即是崔小姐發明的茶托子的改良形式,成都人還加上了一個茶蓋。而在客來客往、人聲鼎沸的茶館裡,瓷碟茶船因為較重又易碎,則常為輕便又結實的銅鋁質茶船取代。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金地粉彩花卉蓋碗 一對


蓋碗茶不講繁文縟節,無論是在人聲嘈雜的茶鋪,還是在裝飾精緻的雅室,捧一盞蓋碗茶,用茶蓋輕撥茶湯,總有馥郁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四川這塊地方,既有寶鼎,也有幽窗,茶閒的棋罷的更是比比皆是,不稀奇!一杯蓋碗茶,喝出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讚賞蓋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青花黃彩雲龍紋蓋碗


凡深諳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別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以杯、壺泡茶,不利於察色、觀形,亦不利於茶湯濃淡之調節。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米黃釉粉彩竹紋蓋碗


而蓋碗茶具,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製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茶船做底承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為託又免燙手之苦。且只需端著茶船就可穩定重心,喝茶時又不必揭蓋,只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愜意,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礬紅描金八寶龍鳳紋蓋碗


蓋碗泡茶,好處全在一個蓋子上。蓋碗茶的茶蓋放在碗內,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白菜青鹽視子飯,瓦壺天水菊花茶”。最負盛名的蓋碗茶在北京。在北京人眼裡,蓋碗是茶具中之珍品,而花茶,尤其是茉莉花茶則是茶葉中的精品,兩者結合起來,泡出的是北京人一顆熱騰騰的心。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黃底粉彩壽字紋蓋碗


蓋碗茶,在北京人手上顯出其出神入化的本質。輕輕掀開碗蓋,吹一吹,再用碗蓋拂去一些茶葉末子,喝一口,齒頰留香。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地軋道小蓋碗


那曹雪芹也是一個蓋碗茶迷:“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了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捧與賈母……眾人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坐在園林裡,天是藍的,水是綠的,花是紅的,橋是九曲的,簷是飛的,地磚是六角的,窗戶是鏤空的,茶葉是碧螺春,水是井水,唯一相同的就是一個有蓋的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各色釉蓋碗 (五隻)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銅胎畫琺琅羅漢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乾隆 珊瑚紅描金開光山水人物方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代 粉彩蓮花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粉彩無雙譜蓋碗 (二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黃地軋道粉彩花卉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金彩蘭花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料釉粉彩群仙祝壽紋蓋碗(2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珊瑚紅描金皮球花紋蓋碗(2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松石綠地粉彩福壽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荷花蓋碗 (二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藍釉雕壽字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胭脂紅釉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嘉慶 粉彩描金八寶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鬥彩過枝竹石紋玲瓏瓷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豆青釉茶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礬紅描金龍紋高足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青白玉雕饕餮紋蓋碗 (一對)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青花粉彩“一團和氣”紋蓋碗 (一對)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青花粉彩百子鬧元宵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綠地粉彩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描金綠釉蓋碗 (一對)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雍正 鬥彩花卉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雍正 鬥彩花鳥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雍正 鬥彩九秋風景蓋碗


"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微風拂來,夾雜著梔子花香,一隻有蓋的青花瓷碗,一把高背紅木椅,一排長窗,一個亭子,便是最好的品茶時光。在園林裡喝茶,蓋碗就是最適合的飲茶之選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追根溯源,方知道蓋碗茶起源於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蜀人飲茶方式較獨特由茶蓋、茶碗和茶船子三部分組成,又稱為“三才碗”。“三才”指天、地、人,蓋為天、託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蓋碗茶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起源於唐代。唐人《資暇錄》卷下《茶托子》條載:“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撫啜而杯傾,乃以蠟環碟子之央,其杯遂定……人人為便,用於世。是後傳者更環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狀焉。”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蓮花紋蓋碗


建中為唐德宗年號,崔寧是當時的西川節度使兼成都府尹。遙想1200多年前,成都最高行政長官的千金口啜香茗,纖纖玉指卻被茶杯燙痛,於是打算想個辦法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紅釉蓋碗 (一對)


她拿出一個碟子,把茶杯放在上面,端著碟子喝茶,這樣就燙不著手了。不過,茶杯還是容易傾倒,好在崔小姐久困閨中,閒極無聊,有的是時間。幾經試驗,她終於發現蠟可以固定茶杯。為了讓外形更美觀,崔小姐又讓匠人制作漆環代替蠟環,來套住茶杯。大功告成,便拿到老爸面前獻寶,經崔長官之口,小姐的發明一傳十十傳百,終於在世上流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今天成都人使用的蓋碗茶,即是崔小姐發明的茶托子的改良形式,成都人還加上了一個茶蓋。而在客來客往、人聲鼎沸的茶館裡,瓷碟茶船因為較重又易碎,則常為輕便又結實的銅鋁質茶船取代。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金地粉彩花卉蓋碗 一對


蓋碗茶不講繁文縟節,無論是在人聲嘈雜的茶鋪,還是在裝飾精緻的雅室,捧一盞蓋碗茶,用茶蓋輕撥茶湯,總有馥郁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四川這塊地方,既有寶鼎,也有幽窗,茶閒的棋罷的更是比比皆是,不稀奇!一杯蓋碗茶,喝出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讚賞蓋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青花黃彩雲龍紋蓋碗


凡深諳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別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以杯、壺泡茶,不利於察色、觀形,亦不利於茶湯濃淡之調節。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米黃釉粉彩竹紋蓋碗


而蓋碗茶具,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製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茶船做底承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為託又免燙手之苦。且只需端著茶船就可穩定重心,喝茶時又不必揭蓋,只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愜意,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礬紅描金八寶龍鳳紋蓋碗


蓋碗泡茶,好處全在一個蓋子上。蓋碗茶的茶蓋放在碗內,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白菜青鹽視子飯,瓦壺天水菊花茶”。最負盛名的蓋碗茶在北京。在北京人眼裡,蓋碗是茶具中之珍品,而花茶,尤其是茉莉花茶則是茶葉中的精品,兩者結合起來,泡出的是北京人一顆熱騰騰的心。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黃底粉彩壽字紋蓋碗


蓋碗茶,在北京人手上顯出其出神入化的本質。輕輕掀開碗蓋,吹一吹,再用碗蓋拂去一些茶葉末子,喝一口,齒頰留香。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地軋道小蓋碗


那曹雪芹也是一個蓋碗茶迷:“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了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捧與賈母……眾人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坐在園林裡,天是藍的,水是綠的,花是紅的,橋是九曲的,簷是飛的,地磚是六角的,窗戶是鏤空的,茶葉是碧螺春,水是井水,唯一相同的就是一個有蓋的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各色釉蓋碗 (五隻)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銅胎畫琺琅羅漢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乾隆 珊瑚紅描金開光山水人物方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代 粉彩蓮花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粉彩無雙譜蓋碗 (二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黃地軋道粉彩花卉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金彩蘭花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料釉粉彩群仙祝壽紋蓋碗(2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珊瑚紅描金皮球花紋蓋碗(2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松石綠地粉彩福壽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荷花蓋碗 (二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藍釉雕壽字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胭脂紅釉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嘉慶 粉彩描金八寶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鬥彩過枝竹石紋玲瓏瓷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豆青釉茶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礬紅描金龍紋高足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青白玉雕饕餮紋蓋碗 (一對)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青花粉彩“一團和氣”紋蓋碗 (一對)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青花粉彩百子鬧元宵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綠地粉彩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描金綠釉蓋碗 (一對)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雍正 鬥彩花卉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雍正 鬥彩花鳥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雍正 鬥彩九秋風景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十八世紀 烏金釉蓋碗 (一對)


"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微風拂來,夾雜著梔子花香,一隻有蓋的青花瓷碗,一把高背紅木椅,一排長窗,一個亭子,便是最好的品茶時光。在園林裡喝茶,蓋碗就是最適合的飲茶之選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追根溯源,方知道蓋碗茶起源於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蜀人飲茶方式較獨特由茶蓋、茶碗和茶船子三部分組成,又稱為“三才碗”。“三才”指天、地、人,蓋為天、託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蓋碗茶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起源於唐代。唐人《資暇錄》卷下《茶托子》條載:“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撫啜而杯傾,乃以蠟環碟子之央,其杯遂定……人人為便,用於世。是後傳者更環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狀焉。”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蓮花紋蓋碗


建中為唐德宗年號,崔寧是當時的西川節度使兼成都府尹。遙想1200多年前,成都最高行政長官的千金口啜香茗,纖纖玉指卻被茶杯燙痛,於是打算想個辦法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紅釉蓋碗 (一對)


她拿出一個碟子,把茶杯放在上面,端著碟子喝茶,這樣就燙不著手了。不過,茶杯還是容易傾倒,好在崔小姐久困閨中,閒極無聊,有的是時間。幾經試驗,她終於發現蠟可以固定茶杯。為了讓外形更美觀,崔小姐又讓匠人制作漆環代替蠟環,來套住茶杯。大功告成,便拿到老爸面前獻寶,經崔長官之口,小姐的發明一傳十十傳百,終於在世上流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今天成都人使用的蓋碗茶,即是崔小姐發明的茶托子的改良形式,成都人還加上了一個茶蓋。而在客來客往、人聲鼎沸的茶館裡,瓷碟茶船因為較重又易碎,則常為輕便又結實的銅鋁質茶船取代。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金地粉彩花卉蓋碗 一對


蓋碗茶不講繁文縟節,無論是在人聲嘈雜的茶鋪,還是在裝飾精緻的雅室,捧一盞蓋碗茶,用茶蓋輕撥茶湯,總有馥郁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四川這塊地方,既有寶鼎,也有幽窗,茶閒的棋罷的更是比比皆是,不稀奇!一杯蓋碗茶,喝出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讚賞蓋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青花黃彩雲龍紋蓋碗


凡深諳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別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以杯、壺泡茶,不利於察色、觀形,亦不利於茶湯濃淡之調節。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米黃釉粉彩竹紋蓋碗


而蓋碗茶具,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製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茶船做底承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為託又免燙手之苦。且只需端著茶船就可穩定重心,喝茶時又不必揭蓋,只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愜意,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礬紅描金八寶龍鳳紋蓋碗


蓋碗泡茶,好處全在一個蓋子上。蓋碗茶的茶蓋放在碗內,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白菜青鹽視子飯,瓦壺天水菊花茶”。最負盛名的蓋碗茶在北京。在北京人眼裡,蓋碗是茶具中之珍品,而花茶,尤其是茉莉花茶則是茶葉中的精品,兩者結合起來,泡出的是北京人一顆熱騰騰的心。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黃底粉彩壽字紋蓋碗


蓋碗茶,在北京人手上顯出其出神入化的本質。輕輕掀開碗蓋,吹一吹,再用碗蓋拂去一些茶葉末子,喝一口,齒頰留香。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地軋道小蓋碗


那曹雪芹也是一個蓋碗茶迷:“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了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捧與賈母……眾人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坐在園林裡,天是藍的,水是綠的,花是紅的,橋是九曲的,簷是飛的,地磚是六角的,窗戶是鏤空的,茶葉是碧螺春,水是井水,唯一相同的就是一個有蓋的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各色釉蓋碗 (五隻)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銅胎畫琺琅羅漢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乾隆 珊瑚紅描金開光山水人物方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代 粉彩蓮花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粉彩無雙譜蓋碗 (二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黃地軋道粉彩花卉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金彩蘭花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料釉粉彩群仙祝壽紋蓋碗(2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珊瑚紅描金皮球花紋蓋碗(2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松石綠地粉彩福壽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荷花蓋碗 (二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藍釉雕壽字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胭脂紅釉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嘉慶 粉彩描金八寶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鬥彩過枝竹石紋玲瓏瓷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豆青釉茶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礬紅描金龍紋高足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青白玉雕饕餮紋蓋碗 (一對)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青花粉彩“一團和氣”紋蓋碗 (一對)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青花粉彩百子鬧元宵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綠地粉彩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描金綠釉蓋碗 (一對)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雍正 鬥彩花卉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雍正 鬥彩花鳥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雍正 鬥彩九秋風景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十八世紀 烏金釉蓋碗 (一對)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元 青白玉蓋碗


"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微風拂來,夾雜著梔子花香,一隻有蓋的青花瓷碗,一把高背紅木椅,一排長窗,一個亭子,便是最好的品茶時光。在園林裡喝茶,蓋碗就是最適合的飲茶之選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追根溯源,方知道蓋碗茶起源於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蜀人飲茶方式較獨特由茶蓋、茶碗和茶船子三部分組成,又稱為“三才碗”。“三才”指天、地、人,蓋為天、託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蓋碗茶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起源於唐代。唐人《資暇錄》卷下《茶托子》條載:“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撫啜而杯傾,乃以蠟環碟子之央,其杯遂定……人人為便,用於世。是後傳者更環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狀焉。”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蓮花紋蓋碗


建中為唐德宗年號,崔寧是當時的西川節度使兼成都府尹。遙想1200多年前,成都最高行政長官的千金口啜香茗,纖纖玉指卻被茶杯燙痛,於是打算想個辦法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紅釉蓋碗 (一對)


她拿出一個碟子,把茶杯放在上面,端著碟子喝茶,這樣就燙不著手了。不過,茶杯還是容易傾倒,好在崔小姐久困閨中,閒極無聊,有的是時間。幾經試驗,她終於發現蠟可以固定茶杯。為了讓外形更美觀,崔小姐又讓匠人制作漆環代替蠟環,來套住茶杯。大功告成,便拿到老爸面前獻寶,經崔長官之口,小姐的發明一傳十十傳百,終於在世上流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今天成都人使用的蓋碗茶,即是崔小姐發明的茶托子的改良形式,成都人還加上了一個茶蓋。而在客來客往、人聲鼎沸的茶館裡,瓷碟茶船因為較重又易碎,則常為輕便又結實的銅鋁質茶船取代。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金地粉彩花卉蓋碗 一對


蓋碗茶不講繁文縟節,無論是在人聲嘈雜的茶鋪,還是在裝飾精緻的雅室,捧一盞蓋碗茶,用茶蓋輕撥茶湯,總有馥郁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四川這塊地方,既有寶鼎,也有幽窗,茶閒的棋罷的更是比比皆是,不稀奇!一杯蓋碗茶,喝出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讚賞蓋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青花黃彩雲龍紋蓋碗


凡深諳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別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以杯、壺泡茶,不利於察色、觀形,亦不利於茶湯濃淡之調節。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米黃釉粉彩竹紋蓋碗


而蓋碗茶具,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製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茶船做底承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為託又免燙手之苦。且只需端著茶船就可穩定重心,喝茶時又不必揭蓋,只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愜意,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礬紅描金八寶龍鳳紋蓋碗


蓋碗泡茶,好處全在一個蓋子上。蓋碗茶的茶蓋放在碗內,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白菜青鹽視子飯,瓦壺天水菊花茶”。最負盛名的蓋碗茶在北京。在北京人眼裡,蓋碗是茶具中之珍品,而花茶,尤其是茉莉花茶則是茶葉中的精品,兩者結合起來,泡出的是北京人一顆熱騰騰的心。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黃底粉彩壽字紋蓋碗


蓋碗茶,在北京人手上顯出其出神入化的本質。輕輕掀開碗蓋,吹一吹,再用碗蓋拂去一些茶葉末子,喝一口,齒頰留香。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地軋道小蓋碗


那曹雪芹也是一個蓋碗茶迷:“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了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捧與賈母……眾人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坐在園林裡,天是藍的,水是綠的,花是紅的,橋是九曲的,簷是飛的,地磚是六角的,窗戶是鏤空的,茶葉是碧螺春,水是井水,唯一相同的就是一個有蓋的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各色釉蓋碗 (五隻)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銅胎畫琺琅羅漢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乾隆 珊瑚紅描金開光山水人物方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代 粉彩蓮花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粉彩無雙譜蓋碗 (二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黃地軋道粉彩花卉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金彩蘭花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料釉粉彩群仙祝壽紋蓋碗(2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珊瑚紅描金皮球花紋蓋碗(2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松石綠地粉彩福壽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荷花蓋碗 (二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藍釉雕壽字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胭脂紅釉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嘉慶 粉彩描金八寶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鬥彩過枝竹石紋玲瓏瓷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豆青釉茶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礬紅描金龍紋高足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青白玉雕饕餮紋蓋碗 (一對)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青花粉彩“一團和氣”紋蓋碗 (一對)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青花粉彩百子鬧元宵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綠地粉彩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描金綠釉蓋碗 (一對)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雍正 鬥彩花卉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雍正 鬥彩花鳥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雍正 鬥彩九秋風景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十八世紀 烏金釉蓋碗 (一對)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元 青白玉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雍正 黃地銅胎畫琺琅纏枝花卉蓋碗


"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微風拂來,夾雜著梔子花香,一隻有蓋的青花瓷碗,一把高背紅木椅,一排長窗,一個亭子,便是最好的品茶時光。在園林裡喝茶,蓋碗就是最適合的飲茶之選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追根溯源,方知道蓋碗茶起源於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蜀人飲茶方式較獨特由茶蓋、茶碗和茶船子三部分組成,又稱為“三才碗”。“三才”指天、地、人,蓋為天、託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蓋碗茶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起源於唐代。唐人《資暇錄》卷下《茶托子》條載:“建中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撫啜而杯傾,乃以蠟環碟子之央,其杯遂定……人人為便,用於世。是後傳者更環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狀焉。”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蓮花紋蓋碗


建中為唐德宗年號,崔寧是當時的西川節度使兼成都府尹。遙想1200多年前,成都最高行政長官的千金口啜香茗,纖纖玉指卻被茶杯燙痛,於是打算想個辦法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紅釉蓋碗 (一對)


她拿出一個碟子,把茶杯放在上面,端著碟子喝茶,這樣就燙不著手了。不過,茶杯還是容易傾倒,好在崔小姐久困閨中,閒極無聊,有的是時間。幾經試驗,她終於發現蠟可以固定茶杯。為了讓外形更美觀,崔小姐又讓匠人制作漆環代替蠟環,來套住茶杯。大功告成,便拿到老爸面前獻寶,經崔長官之口,小姐的發明一傳十十傳百,終於在世上流行。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今天成都人使用的蓋碗茶,即是崔小姐發明的茶托子的改良形式,成都人還加上了一個茶蓋。而在客來客往、人聲鼎沸的茶館裡,瓷碟茶船因為較重又易碎,則常為輕便又結實的銅鋁質茶船取代。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金地粉彩花卉蓋碗 一對


蓋碗茶不講繁文縟節,無論是在人聲嘈雜的茶鋪,還是在裝飾精緻的雅室,捧一盞蓋碗茶,用茶蓋輕撥茶湯,總有馥郁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四川這塊地方,既有寶鼎,也有幽窗,茶閒的棋罷的更是比比皆是,不稀奇!一杯蓋碗茶,喝出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讚賞蓋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青花黃彩雲龍紋蓋碗


凡深諳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別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以杯、壺泡茶,不利於察色、觀形,亦不利於茶湯濃淡之調節。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米黃釉粉彩竹紋蓋碗


而蓋碗茶具,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製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茶船做底承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為託又免燙手之苦。且只需端著茶船就可穩定重心,喝茶時又不必揭蓋,只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愜意,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礬紅描金八寶龍鳳紋蓋碗


蓋碗泡茶,好處全在一個蓋子上。蓋碗茶的茶蓋放在碗內,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白菜青鹽視子飯,瓦壺天水菊花茶”。最負盛名的蓋碗茶在北京。在北京人眼裡,蓋碗是茶具中之珍品,而花茶,尤其是茉莉花茶則是茶葉中的精品,兩者結合起來,泡出的是北京人一顆熱騰騰的心。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黃底粉彩壽字紋蓋碗


蓋碗茶,在北京人手上顯出其出神入化的本質。輕輕掀開碗蓋,吹一吹,再用碗蓋拂去一些茶葉末子,喝一口,齒頰留香。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胭脂地軋道小蓋碗


那曹雪芹也是一個蓋碗茶迷:“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了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捧與賈母……眾人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坐在園林裡,天是藍的,水是綠的,花是紅的,橋是九曲的,簷是飛的,地磚是六角的,窗戶是鏤空的,茶葉是碧螺春,水是井水,唯一相同的就是一個有蓋的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各色釉蓋碗 (五隻)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 銅胎畫琺琅羅漢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乾隆 珊瑚紅描金開光山水人物方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代 粉彩蓮花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粉彩無雙譜蓋碗 (二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黃地軋道粉彩花卉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金彩蘭花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料釉粉彩群仙祝壽紋蓋碗(2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珊瑚紅描金皮球花紋蓋碗(2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道光 松石綠地粉彩福壽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粉彩荷花蓋碗 (二件)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藍釉雕壽字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光緒 胭脂紅釉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嘉慶 粉彩描金八寶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鬥彩過枝竹石紋玲瓏瓷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豆青釉茶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礬紅描金龍紋高足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青白玉雕饕餮紋蓋碗 (一對)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青花粉彩“一團和氣”紋蓋碗 (一對)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乾隆 青花粉彩百子鬧元宵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綠地粉彩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同治 描金綠釉蓋碗 (一對)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雍正 鬥彩花卉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雍正 鬥彩花鳥紋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雍正 鬥彩九秋風景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十八世紀 烏金釉蓋碗 (一對)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元 青白玉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雍正 黃地銅胎畫琺琅纏枝花卉蓋碗


文人之愛——古董蓋碗茶具鑑賞

清雍正 粉彩人物紋蓋碗(2件)


青瓷蓋碗,白瓷蓋碗,黑瓷蓋碗,彩瓷蓋碗,更有玲瓏瓷蓋碗,天上人間的蓋碗茶,喝出歲月靜好,品出百味人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