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康熙四十四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奉旨刊刻《全唐詩》,其中收錄一首《黃臺瓜辭》,“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絕抱蔓歸”。

《全唐詩》註釋如下:“初,武后殺太子弘,立賢為太子。後賢疑隙漸開,不能保全。無由敢言,乃作是辭。命樂工歌之,冀後聞而感悟”。

"

清康熙四十四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奉旨刊刻《全唐詩》,其中收錄一首《黃臺瓜辭》,“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絕抱蔓歸”。

《全唐詩》註釋如下:“初,武后殺太子弘,立賢為太子。後賢疑隙漸開,不能保全。無由敢言,乃作是辭。命樂工歌之,冀後聞而感悟”。

《全唐詩》之《黃臺瓜辭》鑑賞

本詩作者是武則天的第二個兒子章懷太子李賢。這首詩以種瓜摘瓜作比喻,用意在於期盼生母武則天能重視母子親情,不要殘害骨肉.這首詩形式上語言自然樸素,寓意十分淺顯明白。以種瓜摘瓜作比喻,諷諫生母武則天切勿為了政治上的需要而傷殘骨肉,傷害親子。

一摘指的是武則天的長子李弘,長子李弘早年因病去世,坊間傳聞乃母親武后所殺。二摘指的是本詩作者李賢,太子李弘猝死後,冊立為皇太子,期間三次監國,得到唐高宗稱讚、朝野擁戴和武后猜忌。後以謀逆罪名廢為庶人,流放巴州。武則天廢帝主政後,為酷吏丘神勣逼令自盡。三摘就是李治死後繼皇帝位的李顯,李顯做了兩年多太子以後,被立為皇帝,即唐朝歷史上的唐中宗,李顯才做不到兩個月的皇帝,不合武則天的意,直接被廢。他真正是名副其實的皇帝,要等到後來復辟的時候了。四摘指的是李旦,也就是後來的唐睿宗,是唐玄宗的父親,立他為皇帝,當然他這個皇帝是完全意義上的傀儡,管事的是母后武則天。

"

清康熙四十四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奉旨刊刻《全唐詩》,其中收錄一首《黃臺瓜辭》,“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絕抱蔓歸”。

《全唐詩》註釋如下:“初,武后殺太子弘,立賢為太子。後賢疑隙漸開,不能保全。無由敢言,乃作是辭。命樂工歌之,冀後聞而感悟”。

《全唐詩》之《黃臺瓜辭》鑑賞

本詩作者是武則天的第二個兒子章懷太子李賢。這首詩以種瓜摘瓜作比喻,用意在於期盼生母武則天能重視母子親情,不要殘害骨肉.這首詩形式上語言自然樸素,寓意十分淺顯明白。以種瓜摘瓜作比喻,諷諫生母武則天切勿為了政治上的需要而傷殘骨肉,傷害親子。

一摘指的是武則天的長子李弘,長子李弘早年因病去世,坊間傳聞乃母親武后所殺。二摘指的是本詩作者李賢,太子李弘猝死後,冊立為皇太子,期間三次監國,得到唐高宗稱讚、朝野擁戴和武后猜忌。後以謀逆罪名廢為庶人,流放巴州。武則天廢帝主政後,為酷吏丘神勣逼令自盡。三摘就是李治死後繼皇帝位的李顯,李顯做了兩年多太子以後,被立為皇帝,即唐朝歷史上的唐中宗,李顯才做不到兩個月的皇帝,不合武則天的意,直接被廢。他真正是名副其實的皇帝,要等到後來復辟的時候了。四摘指的是李旦,也就是後來的唐睿宗,是唐玄宗的父親,立他為皇帝,當然他這個皇帝是完全意義上的傀儡,管事的是母后武則天。

《全唐詩》之《黃臺瓜辭》鑑賞

雖然李賢結局悲慘,仍然被母親被逼自盡。但是其三弟李顯和四弟李旦都因此保命,並先後當上唐朝皇帝。

後來到了唐肅宗時期,皇帝聽信讒言賜死立有大功的第三子建寧王李倓,罪名是企圖加害皇太子。在張皇后與奸臣李輔國的唆使下不是張皇后所生的皇太子(即後來的唐代宗)也有被讒言傷害的危險。近臣李泌為勸諫肅宗不要殺害太子,講述黃臺瓜辭的故事。剛剛處死建寧王的肅宗本人當時完全未有傷害皇太子的想法,聽後大吃一驚,說“公,安得有是言!”,皇太子的地位終於得到了保障。

《黃臺瓜辭》詩中以種瓜摘瓜作比喻,諷諫生母武則天切勿為了政治上的需要而傷殘骨肉,傷害親子。看到這首詩的人,難免會想到另外一首關於親情骨肉勿相殘的詩作《七步詩》,兩詩均是描寫骨肉相殘的畫面,希望通過詩作切勿為了政治上的需要而傷殘骨肉親情。

"

清康熙四十四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奉旨刊刻《全唐詩》,其中收錄一首《黃臺瓜辭》,“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絕抱蔓歸”。

《全唐詩》註釋如下:“初,武后殺太子弘,立賢為太子。後賢疑隙漸開,不能保全。無由敢言,乃作是辭。命樂工歌之,冀後聞而感悟”。

《全唐詩》之《黃臺瓜辭》鑑賞

本詩作者是武則天的第二個兒子章懷太子李賢。這首詩以種瓜摘瓜作比喻,用意在於期盼生母武則天能重視母子親情,不要殘害骨肉.這首詩形式上語言自然樸素,寓意十分淺顯明白。以種瓜摘瓜作比喻,諷諫生母武則天切勿為了政治上的需要而傷殘骨肉,傷害親子。

一摘指的是武則天的長子李弘,長子李弘早年因病去世,坊間傳聞乃母親武后所殺。二摘指的是本詩作者李賢,太子李弘猝死後,冊立為皇太子,期間三次監國,得到唐高宗稱讚、朝野擁戴和武后猜忌。後以謀逆罪名廢為庶人,流放巴州。武則天廢帝主政後,為酷吏丘神勣逼令自盡。三摘就是李治死後繼皇帝位的李顯,李顯做了兩年多太子以後,被立為皇帝,即唐朝歷史上的唐中宗,李顯才做不到兩個月的皇帝,不合武則天的意,直接被廢。他真正是名副其實的皇帝,要等到後來復辟的時候了。四摘指的是李旦,也就是後來的唐睿宗,是唐玄宗的父親,立他為皇帝,當然他這個皇帝是完全意義上的傀儡,管事的是母后武則天。

《全唐詩》之《黃臺瓜辭》鑑賞

雖然李賢結局悲慘,仍然被母親被逼自盡。但是其三弟李顯和四弟李旦都因此保命,並先後當上唐朝皇帝。

後來到了唐肅宗時期,皇帝聽信讒言賜死立有大功的第三子建寧王李倓,罪名是企圖加害皇太子。在張皇后與奸臣李輔國的唆使下不是張皇后所生的皇太子(即後來的唐代宗)也有被讒言傷害的危險。近臣李泌為勸諫肅宗不要殺害太子,講述黃臺瓜辭的故事。剛剛處死建寧王的肅宗本人當時完全未有傷害皇太子的想法,聽後大吃一驚,說“公,安得有是言!”,皇太子的地位終於得到了保障。

《黃臺瓜辭》詩中以種瓜摘瓜作比喻,諷諫生母武則天切勿為了政治上的需要而傷殘骨肉,傷害親子。看到這首詩的人,難免會想到另外一首關於親情骨肉勿相殘的詩作《七步詩》,兩詩均是描寫骨肉相殘的畫面,希望通過詩作切勿為了政治上的需要而傷殘骨肉親情。

《全唐詩》之《黃臺瓜辭》鑑賞

曹植用豆和豆萁比喻兄弟相煎的情形,而李賢這首詩卻是用藤和瓜比喻母子“相煎”。相比於曹詩“相煎何太急”這樣激烈的言辭來,李賢的這首《黃臺瓜辭》更多的是一種哀惋。他在詩句中也沒有辦法進行指責,因為“敵人”是自己的母親。李賢的詩中,並沒有太抱怨自己的厄運,而是奉勸母后“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不要對親生兒子們趕盡殺絕。

武則天晚年在傳位於李氏兒子和武氏侄子之間一直猶豫不決,狄仁傑上奏,自古以來,只有兒子將父母供奉在太廟中祭祀的,但從來沒聽過侄子將姑姑供奉在太廟祭祀的。言下之意,當然是說武則天立子不立侄。狄仁傑的諫言可以說最終堅定了武則天的想法。就在這次談話之後,武則天正式下詔,立原已被貶為廬陵王的三子李顯為太子。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