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不按套路弘法的文殊菩薩的故事,真想哭••••••

“文殊師利”,新譯為“曼殊室利”,是“妙吉祥”之意,“文殊師利菩薩”就是妙吉祥菩薩,有時候佛經中也稱他為“文殊師利法王子”、“文殊師利童子”。

看了不按套路弘法的文殊菩薩的故事,真想哭••••••

文殊菩薩在娑婆世界示現降生之時,生在印度一個婆羅門家庭之中,他出生時,有十種瑞相——天降甘露、地湧七珍、倉變金粟、庭生蓮華、光明滿室、雞生鳳子、馬產祥麟、牛生白澤、豬誕龍豚、六牙象現。

彌勒菩薩曾告訴善財童子:“文殊師利常為無量諸佛之母,常為無量菩薩之師。教化成就一切眾生,名稱普聞十方世界。”

《佛說放缽經》中,釋迦牟尼佛也說,“今我得佛,皆是文殊師利之恩也;過去無央數諸佛,皆是文殊師利弟子;當來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譬如世間小兒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

所以,有一種說法是,當釋迦牟尼佛還是年輕的王子的時候,他看到生老病死,就是文殊菩薩的示現。

在佛教中,文殊菩薩心甘情願的做著釋迦牟尼佛的助教,在諸多佛經中,文殊菩薩慣用非常規方法度化眾生,與釋迦摩尼佛配合得天衣無縫。他曾語出驚人“不用見佛,不用求法”,如此的“不按套路傳法”,和他現在示現的手持寶劍、經書,高坐在大獅子上的形象,有著明顯的差別。

看了不按套路弘法的文殊菩薩的故事,真想哭••••••

但是,不管形象如何變化,度化眾生的方式多麼“不按套路”,文殊菩薩愛眾生的心,卻始終沒變過。

在文殊菩薩選擇五臺山為道場之前,五臺山氣候惡劣,文殊菩薩就變身成一位老和尚,到東海龍宮,“騙取”了龍王的歇龍石,龍王的石頭有著妙用,自打五臺山有了歇龍石,五臺山變成了清涼宜人的聖地,造福了一方百姓。

《清涼山志》中《李靖射聖傳》記載:“唐雁門太守李靖,在京時,亦先尚釋(釋迦牟尼佛)。曾縱馬狩獵,於中臺之野,見一僧與婦共浴於池,靖大怒,援弓射之。僧帶箭而逃。追及真容院,見該殿文殊右肩帶箭,靖乃悔泣,禮謝而去。

北魏年間,在文殊菩薩的教化下,五臺山已然成為佛教聖地。一日,文殊菩薩變身成一位懷孕的婦女,帶著兩個孩子到五臺山,僅以一縷頭髮,向僧人討要食物,僧人不給,後來僧人得知婦女為文殊菩薩示現,後悔不已。文殊菩薩以此,給眾生講述了平等法門。

類似文殊菩薩通過種種方法度化眾生的故事,沒有被記載下來的,應該還有很多,文殊菩薩就是這樣不厭其煩的以各種方法來度化著眾生,所以,當我們到五臺山朝拜,才會發現文殊菩薩有“千身”。

看了不按套路弘法的文殊菩薩的故事,真想哭••••••

有人會問了,文殊菩薩在哪呢?其實文殊菩薩就在我們的內在,我們的本性就是文殊菩薩,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佛性本具足、智慧本具足的。

我們常常憶念文殊菩薩,唸誦他的心咒,最根本的目的,還是要通過這種方式,找到“自己”。

白居易曾有詩——《行香子·文殊菩薩》,這樣寫到:文殊菩薩,出化清涼,神通力以現他方。真座金毛師子,微放珠光。眾生仰持寶蓋,絕名香。我今發願,虔誠歸命,不求富貴,不戀榮華。願當來世,生淨土,法王家。願當來世,生淨土,法王家。

是啊!願生淨土,願生法王家,這應該是每個佛弟子的願望吧。

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每日於此聞思修行,與您分享修學中的感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