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做人,貴在始終如一

【傳統文化】做人,貴在始終如一【傳統文化】做人,貴在始終如一【傳統文化】做人,貴在始終如一

相逢好似初相識,

到老終無怨恨心。

——《增廣賢文》

對待朋友,要像當初相識那樣。不要交往時間長了,便失去了尊重,隨隨便便,什麼臭毛病都出來。如此下去,無論是友情或者愛情,遲早會變味。

對待朋友,若能保持最初相識時的友好與謙恭,也就不會生出那麼多的是非和怨恨了,這份友情也才能夠歷久彌香,地久天長。

做人,最難得始終如一,最可貴不改初心。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荀子·勸學》

蓬草長在大麻田裡,不用扶持,自然挺直;白色的細沙混在黑土中,也會跟它一起變黑。

作為人,我們都很容易受到周遭環境與他人的影響。

生活在好的環境裡,有助於健康成長。與優秀的人為伴,耳濡目染之下也會慢慢變得優秀;

若處在汙穢環境裡,即使是好的人或事物,也會隨著汙穢環境而變壞。

俗話常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是這個道理。

【傳統文化】做人,貴在始終如一

善觀人者觀己,

善觀己者觀心。

—— 祝允明《讀書筆記》

善於觀察別人的人要先觀察自己,善於觀察自己的人要先觀察自己的心。

要理解他人,先看懂自己。看不到自己短處的人,就看不到他人的長處。

觀人觀己,察人之優缺點,反思自己本身如何提升和改正,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人的一舉一動皆發於心,要認識自己,便要從內心開始,通過自省觀心,才能更好地認識自己。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

境隨心轉,有容乃大。

——《佛經》

每個人的命運是由自己主宰和把握的,福相是由自己產生的,而意境或意念是隨著心態而變化的。

悲觀消極的人,帶著灰色眼鏡看世界,難免生出一副愁眉苦臉;

天性樂觀的人,積極向上,即使閉上了眼睛,也能想象出一片爛漫春光。面相自然會紅光煥發,精神奕奕。

一個人的心有多大,其格局也就有多大,命運也就會越寬廣,會笑的人運氣一般都不會太差。

良田千頃,不過一日三餐;

廣廈萬間,只睡臥榻三尺。

——《增廣賢文》

人其實不需要太多的東西,只要健康的活著,真誠的愛著,也不失為一種富有。

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

人生最難得的是知足,知足便天地皆寬,幸福感悠然而來;貪心,便世界都變得險隘,眼界也跟著變得狹窄。

淡飯粗茶有真味,明窗淨几是安居。讓生命去繁就簡,就會變得純粹、幸福。

【傳統文化】做人,貴在始終如一

回首向來蕭瑟處,

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 蘇軾《定風波》

回頭望一眼走過來的風雨蕭瑟的地方,信步歸去,不管它是風雨還是放晴。

自然界的雨晴既屬尋常,毫無差別,社會人生中的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形容一種豁達瀟灑的精神境界,仰望長天,觀雲聽雨,笑迎秋月春風。

佛教勸人“無執”,一切都不要執著,不要被外物所繫縛。成功也好,失敗也好,都不要太在乎。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