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鎮向南二十餘公里即來到尉氏縣,這裡歷史悠久,在春秋時期已有尉氏之名。

位於城關的興國寺塔是尉氏縣的標誌性建築,塔為六角八層樓閣式,高約30米,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4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由於屢經戰火及自然災害,寺院其他建築已蕩然無存。

豫東古蹟遊——開封尉氏縣


尉氏地處黃泛區,歷經千年堆積,塔的一層和基座已被深埋於地下,據文獻介紹現在地下九米左右是宋朝時期的地表。

豫東古蹟遊——開封尉氏縣


塔身每層均有磚砌仿木構斗拱造型,層層出簷,在宋塔中屬於比較華麗的構造。

豫東古蹟遊——開封尉氏縣


豫東古蹟遊——開封尉氏縣


塔外壁上共嵌有288塊磚雕佛龕,佛龕內圓外方,佛像有結跏趺坐佛像和自在觀音像等造型。

豫東古蹟遊——開封尉氏縣


豫東古蹟遊——開封尉氏縣


豫東古蹟遊——開封尉氏縣


塔內部有樓梯可通塔頂,內壁上也有百餘尊佛像,現在出於保護的目的已禁止攀登。

興國寺塔是宋代閣樓式磚塔的典型代表之一,在仿木斗拱、磚雕佛像等方面與洛陽宋代五花寺塔有相似之處,但在修整保護方面比五花寺塔好的多。

阮籍,魏晉時期尉氏縣人,他是“竹林七賢”之一,也是傑出的詩人和思想家、五言詩句的先行者。

時逢魏晉之交,天下多事,仕途上遭司馬集團的猜忌,空有一身才學無處作為,便常在家鄉一處高臺上飲酒會友,長嘯抒發情感,後人為了紀念他,將高臺稱為“阮籍嘯臺”。

豫東古蹟遊——開封尉氏縣


阮籍嘯臺位於興國寺塔西北方向,直線距離僅數百米。歷史上嘯臺曾有屋宇數間,歷代文人墨客每每經過這裡,都不忘登高暢懷,追憶這位晉代先賢,直至近代日軍侵佔尉氏期間,這裡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至今未在重修。

現在嘯臺僅為黃土堆積的一座小山包,隨著土層的自然流失及人為破壞,嘯臺已無昔日輝煌的規模,正值冬季,草木枯黃,土層間裸露的磚瓦廢墟倍顯淒涼。

豫東古蹟遊——開封尉氏縣


如今尉氏縣作為阮姓的根源地,阮籍作為阮姓的祖上聖賢,阮姓後人在這裡立碑存證,頌揚先祖之事蹟。

豫東古蹟遊——開封尉氏縣


豫東古蹟遊——開封尉氏縣


尉氏縣所轄的洧川鎮是阮籍的故里,洧川在歷史上長期為縣制,僅是在建國後才撤縣改鎮,最終併入尉氏縣。

已過飯點,鎮上的羊肉湯館依然喧鬧,既來之,怎能錯過,欲行千里路,理當吃飽肚。

豫東古蹟遊——開封尉氏縣


豫東古蹟遊——開封尉氏縣


羊湯屬清湯類,有肉有雜,口味與開封濃白的羊湯風格不同,倒是與洛陽嵩縣的羊湯相近一些。

豫東古蹟遊——開封尉氏縣


一座歷史悠久的城池,自然有城隍廟保佑屬地,洧川城隍廟坐落在鎮的主街上,坐北朝南,山門前有明代石獅一對。

豫東古蹟遊——開封尉氏縣


豫東古蹟遊——開封尉氏縣


城隍廟現存一進院落,大殿面闊五間,硬山式建築,東西有偏殿各帶前廊。

豫東古蹟遊——開封尉氏縣


大殿是以前的拜殿,前後共有八根四方石柱,石柱上刻有對聯,後經近代加蓋磚牆而改為大殿。

豫東古蹟遊——開封尉氏縣


大殿前有古碑兩通,東側的是明代皇帝朱元璋的聖旨碑,書有:奉天承運 皇帝制曰,落款是洪武(1369年)二年正月。

相傳朱元璋稱帝前曾躲在一座城隍廟內而倖免於難,在稱帝(1368年)後便下旨封賞各級城隍,當時洧川為縣,這裡的城隍被封為監察司民城隍顯佑伯,官居正四品,這塊碑記載的正是感謝朱元璋的皇恩浩蕩。

另有一說是朱元璋曾在這裡打仗反敗為勝,稱帝后專門敕封了這座城隍廟。

豫東古蹟遊——開封尉氏縣


大殿和配殿山牆上的磚雕、簷下和前廊的木雕均採用了鏤空技藝,特別是磚雕還是非常精緻考究的。

豫東古蹟遊——開封尉氏縣


豫東古蹟遊——開封尉氏縣


豫東古蹟遊——開封尉氏縣


尉氏縣歷史悠久,人文資源豐富,興國寺塔、阮籍嘯臺、洧川城隍廟僅算是眾多歷史古蹟的摘要,一塔一人一廟背後的故事遠不止這些。興國寺在歷史上的地位是什麼,為何興建如此華麗的塔?阮籍的人生故事遠不止高臺的一聲長嘯,竹林七賢為何受到敬仰,在晉為官的幾進幾齣,阮籍的精彩一生值得探尋!城隍廟每年農曆三月城隍爺和城隍奶奶回孃家省親的傳統習俗是否還在延續?

總之,匆忙尉氏之行,一瞥難探全貌,僅觀皮毛表面,留下諸多遺憾,待到他日再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