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與戰爭: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中的地中海氣候因素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進軍航程圖

地理與戰爭: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中的地中海氣候因素

第四次十字軍圍攻君士坦丁堡的油畫


地理與戰爭: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中的地中海氣候因素

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地圖

一.轉向的征途

公元1204年,世界最大的城市 君士坦丁堡的城牆再次受到了外敵的挑戰----威尼斯共和國的艦隊。這個唯利是圖的航海共和國,昔日臣屬於羅馬帝國的自治城市,終於亮出了用陰謀磨礪已久的屠刀,揮向千年帝國的古都、萬城之女皇、新羅馬城君士坦丁堡。金角灣裡擠滿了在愛琴海上橫行霸道的威尼斯艦隊,每兩艘船共同架起的攻城塔和拋石機向厚重的城牆、碉樓傾瀉弩箭,巨大的火球被拋石機發出劃過天空,讓人恍惚間以為這是傳說中的蛾摩拉末日。本應站滿士兵擺放弩炮的碉樓中卻空無一人。

地理與戰爭: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中的地中海氣候因素

第四次十字軍登上君士坦丁堡城牆

1204年君士坦丁堡的淪陷,導致了東羅馬帝國的長期衰落與東西方教會的徹底分裂,當然,陰謀成為了威尼斯商業帝國霸業的奠基石。不過,威尼斯人精心編制的陰謀,同樣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威尼斯人不愧是精明強幹的海上商業民族,計劃之精密讓人歎為觀止。

十字軍東征,是指從1096--1291年西歐國家對東地中海地區進行的8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主要打擊對象是穆斯林國家,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之前進行的三次十字軍東征除了第一次十字軍利用了伊斯蘭教勢力的分裂和衰弱而暫時獲得成功之外,後兩次均以失敗告終,因此,西方國家對於打擊穆斯林收復聖地的熱情稍有降溫,西歐各國對教皇發出的討伐異教徒的號召的響應也少有迴應。而意大利城邦威尼斯出於打擊商業競爭對手東羅馬帝國的考量而決定利用第四次十字軍前去攻打東羅馬帝國,以求打擊商業對手獲得更多地商業利潤。

但是,如何讓本來要討伐穆斯林國家的十字軍改變作戰對象、逼迫他們去攻打信奉基督教的東羅馬帝國是個大問題。

所以,威尼斯人採用陰謀手段一步步把本來要攻打穆斯林的十字軍控制在手中最後為己所用。

二.中東的地理情況

首先,根據1201年威尼斯與十字軍領袖訂立的協議,來自法國德國意大利各地的十字軍於1202年6月39日在威尼斯集合,由威尼斯海軍運送渡海。但實際上,由於威尼斯人的陰謀策劃,具體說是 散佈多條虛假消息 ,有消息聲稱艦隊將前往攻打埃及,有消息則說要去攻打敘利亞,還有消息要去攻打亞得里亞海沿岸的基督教城市、屬於匈牙利王國的薩拉城。但十字軍的打擊目標是穆斯林國家,主要東征目的地是中東和穆斯林控制的西班牙,而不是基督教同宗的城市和國家,有的十字軍一聽說要攻打薩拉就放棄了預定的征途。

地理與戰爭: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中的地中海氣候因素

而另一個候選目的地埃及的情況是,當時穆斯林埃及的阿育布王朝在1201--02年爆發了乾旱、大瘟疫和饑荒,埃及的尼羅河已經5年沒有氾濫了這導致了埃及的貧困。從地理上看,尼羅河有定期氾濫的特點,在蘇丹北部通常5月即開始漲水,8月達到最高水位,以後水位逐漸下降,1至5月為低水位。雖然洪水是有規律發生的,但是水量及漲潮的時間變化很大。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青尼羅河和阿特巴拉河,這兩條河的水源來自埃塞俄比亞高原上的季節性暴雨。尼羅河的河水80%以上是由埃塞俄比亞高原提供的,其餘的水來自東非高原湖。位於尼羅河上游的東北非高原在夏半年時受到北移的赤道低壓的影響而進入雨季,尼羅河在降雨中漲水並流到下游,來到下游的洪水會淹沒兩岸農田,洪水退後,又會留下一層厚厚的淤泥,形成肥沃的土壤。四五千年前,埃及人就知道了如何掌握洪水的規律和利用兩岸肥沃的土地。很久以來,尼羅河河谷一直是棉田連綿、稻花飄香。在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沙漠的左右夾持中,蜿蜒的尼羅河猶如一條綠色的走廓,充滿著無限的生機。所以一旦尼羅河不氾濫,埃及就會陷入糧荒的困境。

地理與戰爭: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中的地中海氣候因素

尼羅河谷的沃土

歐洲人已經對此有所耳聞,因此,十字軍一旦選擇攻打饑荒中的埃及,不僅無法在當地獲得充足的糧食補給(跨越地中海從南歐運糧則補給線過長,成本太高,不現實),所以難得做到“因糧於敵”,無法就地獲得補給,何況瘟疫又不會只偏袒基督徒而打擊埃及人,去埃及作戰還有有因染病而造成非戰鬥減員的風險;所以,當時貧弱的埃及也未必有油水可撈,埃及也不是歐洲軍人們理想的遠征目的地,雖然先拿下埃及再收復耶路撒冷的戰略早已不新鮮。而敘利亞等地是聖地所在,那裡才是朝聖者的目的地、歐洲基督徒的魂牽夢繞。所以很多十字軍一聽說要去埃及,或者回家,或者自費另經它途前往敘利亞地區。

地理與戰爭: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中的地中海氣候因素

碧藍的尼羅河和良田

這樣一來,威尼斯人原定要求徵集的軍隊騎士4500、步兵20000、扈從騎兵9000的軍隊實際只徵集到了三分之一。但1201條約規定:十字軍提供騎士4500、步兵20000、扈從騎兵9000;威尼斯方面提供戰船500艘與一年給養,十字軍支付威尼斯人給養費和運輸費85000銀馬克;十字軍和威尼斯人平分一切戰利品。但由於到達威尼斯的十字軍人數太少,所以十字軍們無法湊齊85000銀馬克的船費(相當於英國國王一年的稅收收入),於是威尼斯人拒絕出發起航前往東方。

這是威尼斯人陰謀的第一步,威尼斯人用混淆視聽的方式分化、削弱十字軍 的人數與實力,從而使其無法在經濟上處於獨立地位,進而令其受制於人,這為迫使十字軍日後改變行程埋下了伏筆。

三.從軍隊到囚徒

於是從1202年6月1日--10月1日的盛夏時節,幾萬缺衣少食的十字軍被威尼斯人安置在屬於威尼斯的聖尼古拉斯島上。而夏季的地中海由於受到副熱帶高壓控制而盛行下沉氣流,十分乾燥,而且往往滴雨不降。這樣一來,幾萬人聚集於一個給養短缺、乾旱且地表缺水的小島上 ,處於缺衣少食、高溫乾渴的煎熬中,食物變質引發的死亡和高溫引發的屍體腐爛帶來的瘟疫則讓很多人還未到達聖地就已經蒙召了。而由於人多物少所以這四個月裡,島上物價飆升,這讓富裕的將士變窮或負債累累;窮人或賣身為奴或者被迫離開,放棄這次贖罪朝聖之旅。

地理與戰爭: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中的地中海氣候因素

威尼斯地圖

4個月過去了,很多還未到達威尼斯的十字軍聽聞同袍的遭遇或者放棄征途或者自己另外取道東征 ,因此最終不到預定人數三分之一的十字軍們無法付清旅費,期間還負債34000銀馬克。

地理與戰爭: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中的地中海氣候因素

亞得里亞海沿岸地圖

威尼斯四個月的地中海式熱情“款待”又從人身和財力上削弱了十字軍的意志 。這時威尼斯人說他們多的是錢,不過就是人口太少很缺兵,不是那麼在乎十字軍賒點小帳;所以十字軍將士們倘若手裡沒錢,不妨用身體來償還。也就是說,威尼斯人要求十字軍攻打達爾馬提亞的薩拉市———那是匈牙利國王艾米利克的領土,並提出在那裡過冬。

威尼斯希望奪取薩拉的理由也很簡單,這座都市仗著匈牙利王撐腰,截斷了威尼斯所屬的南北達爾馬提亞,而且還不時襲擾威尼斯商船,若能借刀殺人除此心頭大患,實在為一快事,同時,薩拉物產豐饒。雖然十字軍將士們議論紛紛,而且對於朝同是基督徒同胞的匈牙利人動手頗感顧慮,但這是唯一一個可以償還騎士們揹負天文數字債務的現成方法。 於是一萬名十字軍將兵便搭上了威尼斯人的賊船,這支包括一萬十字軍與一萬威尼斯水手、擁有兩百艘槳帆船與一百餘艘登陸用舟艇、以及一百五十門各式攻城武器的艦隊,在威尼斯總統丹多羅與十字軍統帥孟菲拉特侯爵帶領下,於1202年10月8日出港開往薩拉城,他們在該年11月初抵達了薩拉海岸。

地理與戰爭: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中的地中海氣候因素

地理與戰爭: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中的地中海氣候因素

四.過冬之地與戰前修整

地理與戰爭: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中的地中海氣候因素

地中海氣候區

從地理上看,薩拉的確是過冬的好去處。首先,薩拉屬於地中海氣候區,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亞得里亞海北面的東西走向的阿爾卑斯山 擋住了從北方極地南下的冷空氣,所以這裡的氣候相對於中歐北歐要溫暖一些,再加上薩拉是沿海城市,靠近大海,海水的比熱容較大,所以氣溫日變化和年變化都比較小,因而氣候適宜;用威尼斯文獻的話說,“薩拉物產豐富,是十分美好的地方”;此外,在靠風力航海的古代地中海,冬季由於受到南移的盛行西風帶控制而多風雨,所以多風雨的冬季是地中海公認的休航季,從古羅馬時代開始,政府甚至命令冬季禁航。要想用船隻征服冬天的地中海,歐洲人還需要幾百年的時間,在古代天氣清朗的時候,也許可以做短途航行,但是長途航行是極端危險的。因此冬季船隻需要入港休整,而薩拉是海濱城市,正好可以提供海港泊船;薩拉位於亞得里亞海東岸,十字軍在此登陸後可以沿巴爾幹半島海岸線航行到達其目的地君士坦丁堡。所以無論是從經濟利益還是從地理學角度來看,冬季攻打薩拉都是十分科學且明智的。

地理與戰爭: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中的地中海氣候因素

扎拉,匈牙利城市

十字軍於11月24日年攻克薩拉並在此過冬,期間 在神聖羅馬帝國、教庭、十字軍高層、威尼斯共和國、東羅馬流亡政府等高層勢力磋商協調完畢之後,大人物們簽署了有關瓜分東羅馬利益的祕約,十字軍出征前往攻打君士坦丁堡,艦隊於4月25日起航前往科孚島,此時地中海i開始進入晴朗少雨的季節,利於船隻航行。隨後5月期間,十字軍搬出東羅馬流亡王子阿列克修斯招降東羅馬在希臘的領地並隨地補充補給,最終控制航程,於6月到達君士坦丁堡城外。此時,地中海式農業的豆類與穀物、無花果,杏仁紛紛成熟, 正有利於十字軍就地獲得糧食補給,在到達目的地後,十字軍肅清了君士坦丁堡的外圍防禦並四處打家劫舍收集軍糧,為長期攻城做準備;

地理與戰爭: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中的地中海氣候因素

地中海時節表

而真正的戰鬥發生在稍微延後的7月,十字軍於7月11日發動第一次對君士坦丁堡的攻擊,此時的氣候炎熱晴朗,雖然氣候較為乾熱但天氣晴朗,避免了陰雨雨雪天氣對軍事行動的干擾;而且夏季白晝時間長,有利於延長軍隊在白天的戰鬥時間。

所以,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的航程與步驟是經過嚴格規劃與仔細考量的,威尼斯人結合地中海沿岸 的地理氣候特徵合理制定進軍路線與日程。其嚴謹作風還是很值得學習的。

地理與戰爭: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中的地中海氣候因素

守衛君士坦丁堡的守軍

君士坦丁堡的城牆 曾經抵擋過比十字軍強悍的多的敵人,破損的城牆默默的傾聽炮灰歌唱,但這次,它已經經不起下一次受傷——阿里克修斯,與科穆寧王朝開國的偉大君主同名的懦夫加膽小鬼,將宏偉的帝都和羅馬的人民拋棄給侵略者,自己國攜鉅款逃之夭夭。更可惡的還有流亡的伊薩克和阿列克修斯父子,為了登極紫殿入主聖宮,而不惜在西方蠻族面前搖尾乞憐,極盡媚態。世界上最堅固的堡壘都是從內部瓦解的。自從科穆寧前三王死後,皇權衰弱,君位爭奪激烈,財政枯竭、軍事疲敝,地方割據分裂的東羅馬帝國自然無法逃脫異族的覬覦。但如同跳樑小醜般出現在羅馬帝國廢墟上的拉丁帝國,這個完全無法與羅馬曾經的對手 波斯、阿拉伯、羅斯相提並論的沐猴而冠的薄弱“帝國”完成了對衰弱的千年帝國的最後一擊,這大概是誰也沒有想到的。

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

忍淚失聲詢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開封淪陷的歲月裡,汴梁的人民用希望磨礪絕望。但是,君士坦丁堡的人民未等太久---勵精圖治的尼西亞羅馬帝國一直以光復帝都,恢復帝國為己任,幾代君主的勵精圖治讓“羅馬人的房屋裡堆滿了來自阿拉伯、突厥的寶石”。而那個所謂的拉丁帝國則山河日下,在希臘人,保加利亞人的打擊下走向末日。1261年,米海爾八世派出的一支800人的偵察部隊從色雷斯返回尼西亞途中經過君士坦丁堡,帝都人民以為王師已到,於是聞風起義,拉丁皇帝鮑德溫二世落荒而逃,經過了58年的血雨腥風,君士坦丁堡終於回到了它的主人--希臘人民的懷抱。

地理與戰爭: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中的地中海氣候因素

收復首都的東羅馬軍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