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越是有德行的人,越懂得這兩句箴言,必有後福'

圍爐夜話 寧靜 歡喜行善 2019-08-21
"

《圍爐夜話》有言:“守身必謹言,凡足以戕吾身者宜戒之。”意思是說,為人要謹言慎行,凡是可能讓身心受到染汙的事情,都應敬而遠之。古人是很有修身,及涵養德行意識的,甚至在起心動念上,都做得格外警惕,正如古語所言:“片念邪見常輾轉,一生禍福此中因。”境隨心轉,僅從一個人心中所起的善惡念頭,就可判定其品行的高下。

曾有人說:“人生中,但行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生善良,莫問前程。”此言是非常有理的,樂於行善的人是有,但真正推己及人,純粹作善而不求回報的,卻是極少的。要麼是對善惡有報存疑,不信行善有善果,而反認為作惡不一定得嚴懲,或是出於名利私慾的心去為善,這都是智慧欠缺的表現。

"

《圍爐夜話》有言:“守身必謹言,凡足以戕吾身者宜戒之。”意思是說,為人要謹言慎行,凡是可能讓身心受到染汙的事情,都應敬而遠之。古人是很有修身,及涵養德行意識的,甚至在起心動念上,都做得格外警惕,正如古語所言:“片念邪見常輾轉,一生禍福此中因。”境隨心轉,僅從一個人心中所起的善惡念頭,就可判定其品行的高下。

曾有人說:“人生中,但行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生善良,莫問前程。”此言是非常有理的,樂於行善的人是有,但真正推己及人,純粹作善而不求回報的,卻是極少的。要麼是對善惡有報存疑,不信行善有善果,而反認為作惡不一定得嚴懲,或是出於名利私慾的心去為善,這都是智慧欠缺的表現。

人生,越是有德行的人,越懂得這兩句箴言,必有後福

《三世因果文》中言:“莫道因果無人見,遠在兒孫近在身。”善良雖然有時會吃虧,亦或遭受更嚴重的栽贓陷害,但凡事不可只著眼於一隅,要知道“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惡人怕天不怕”,因果的法則何曾被推翻過,我們所要喜獲的、亦或承擔的,只是時間到來的早晚而已。

在《達摩傳》中,有句很經典的名言:“得失隨緣,心無增減。”凡事都不可過於強求,懂得放下,自會有所得到,人生甚好莫過於此,往往德藝雙馨的賢人君子,皆能如是。不僅如此,在人生中,有這兩句箴言,可以昭彰我們道德學問,及成就的如何,越是有德行的人,往往愈是慎重謹記,必有後福降臨!

"

《圍爐夜話》有言:“守身必謹言,凡足以戕吾身者宜戒之。”意思是說,為人要謹言慎行,凡是可能讓身心受到染汙的事情,都應敬而遠之。古人是很有修身,及涵養德行意識的,甚至在起心動念上,都做得格外警惕,正如古語所言:“片念邪見常輾轉,一生禍福此中因。”境隨心轉,僅從一個人心中所起的善惡念頭,就可判定其品行的高下。

曾有人說:“人生中,但行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生善良,莫問前程。”此言是非常有理的,樂於行善的人是有,但真正推己及人,純粹作善而不求回報的,卻是極少的。要麼是對善惡有報存疑,不信行善有善果,而反認為作惡不一定得嚴懲,或是出於名利私慾的心去為善,這都是智慧欠缺的表現。

人生,越是有德行的人,越懂得這兩句箴言,必有後福

《三世因果文》中言:“莫道因果無人見,遠在兒孫近在身。”善良雖然有時會吃虧,亦或遭受更嚴重的栽贓陷害,但凡事不可只著眼於一隅,要知道“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惡人怕天不怕”,因果的法則何曾被推翻過,我們所要喜獲的、亦或承擔的,只是時間到來的早晚而已。

在《達摩傳》中,有句很經典的名言:“得失隨緣,心無增減。”凡事都不可過於強求,懂得放下,自會有所得到,人生甚好莫過於此,往往德藝雙馨的賢人君子,皆能如是。不僅如此,在人生中,有這兩句箴言,可以昭彰我們道德學問,及成就的如何,越是有德行的人,往往愈是慎重謹記,必有後福降臨!

人生,越是有德行的人,越懂得這兩句箴言,必有後福

一、反己者,觸事皆成藥石;尤人者,動念即是戈矛。——《菜根譚》

釋義:能夠時常內省的人,遇到任何事都可成為使自己警醒的良藥。而經常抱怨的人,心念所想的都像是傷害自己的戈矛。

世人都有義憤難平的時候,這是無可厚非的,而在對待此事的態度中,往往顯露的是不同人的修養。古語云:“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在遇到不順心事時,首先想到的是自身的問題,反躬己過,這是極具智慧和德行的體現,總是能切身的為別人著想,且時常內省警醒,人生路上是很少有過失的。俗語說:“欲量他人,先須自量”,可以做到自知自量,做起事來往往是如有天助,有功而無過。

在人生中,亦是有種人是極為討人不喜的,即但凡遇到點挫折、不如意,便怨聲載道的討伐周遭的人,甚至埋怨天地的不公,而唯獨不知檢視自身的不足,實在是可憐愚昧的很。有句話說得好:“為人不說自不是,思思量量怪別人”,如此的怨天尤人,除了惹人厭煩、累傷自己,於處理問題是毫無益處的。要知道,在安身立命中,最好的相處之道是“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而修身養性之道,則是“日日知非、日日改過”,如此才能安享福報,度越此生。

"

《圍爐夜話》有言:“守身必謹言,凡足以戕吾身者宜戒之。”意思是說,為人要謹言慎行,凡是可能讓身心受到染汙的事情,都應敬而遠之。古人是很有修身,及涵養德行意識的,甚至在起心動念上,都做得格外警惕,正如古語所言:“片念邪見常輾轉,一生禍福此中因。”境隨心轉,僅從一個人心中所起的善惡念頭,就可判定其品行的高下。

曾有人說:“人生中,但行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生善良,莫問前程。”此言是非常有理的,樂於行善的人是有,但真正推己及人,純粹作善而不求回報的,卻是極少的。要麼是對善惡有報存疑,不信行善有善果,而反認為作惡不一定得嚴懲,或是出於名利私慾的心去為善,這都是智慧欠缺的表現。

人生,越是有德行的人,越懂得這兩句箴言,必有後福

《三世因果文》中言:“莫道因果無人見,遠在兒孫近在身。”善良雖然有時會吃虧,亦或遭受更嚴重的栽贓陷害,但凡事不可只著眼於一隅,要知道“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惡人怕天不怕”,因果的法則何曾被推翻過,我們所要喜獲的、亦或承擔的,只是時間到來的早晚而已。

在《達摩傳》中,有句很經典的名言:“得失隨緣,心無增減。”凡事都不可過於強求,懂得放下,自會有所得到,人生甚好莫過於此,往往德藝雙馨的賢人君子,皆能如是。不僅如此,在人生中,有這兩句箴言,可以昭彰我們道德學問,及成就的如何,越是有德行的人,往往愈是慎重謹記,必有後福降臨!

人生,越是有德行的人,越懂得這兩句箴言,必有後福

一、反己者,觸事皆成藥石;尤人者,動念即是戈矛。——《菜根譚》

釋義:能夠時常內省的人,遇到任何事都可成為使自己警醒的良藥。而經常抱怨的人,心念所想的都像是傷害自己的戈矛。

世人都有義憤難平的時候,這是無可厚非的,而在對待此事的態度中,往往顯露的是不同人的修養。古語云:“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在遇到不順心事時,首先想到的是自身的問題,反躬己過,這是極具智慧和德行的體現,總是能切身的為別人著想,且時常內省警醒,人生路上是很少有過失的。俗語說:“欲量他人,先須自量”,可以做到自知自量,做起事來往往是如有天助,有功而無過。

在人生中,亦是有種人是極為討人不喜的,即但凡遇到點挫折、不如意,便怨聲載道的討伐周遭的人,甚至埋怨天地的不公,而唯獨不知檢視自身的不足,實在是可憐愚昧的很。有句話說得好:“為人不說自不是,思思量量怪別人”,如此的怨天尤人,除了惹人厭煩、累傷自己,於處理問題是毫無益處的。要知道,在安身立命中,最好的相處之道是“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而修身養性之道,則是“日日知非、日日改過”,如此才能安享福報,度越此生。

人生,越是有德行的人,越懂得這兩句箴言,必有後福

二、能脫俗便是奇,不合汙便是清。處巧若拙,處明若晦,處動若靜。——《小窗幽記》

釋義:能夠超脫世俗便是不平凡,能夠不同流合汙便是清高。處理巧妙的事,應以樸拙的方法。處在暴露之處時,要善於隱蔽。處在動盪的環境,要如同在平靜之地一樣。

諸葛亮言:“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在如今社會,很多的人都是被物慾所累,每天奔波在兩點一線的工作崗位,當然是樂少苦多,相較於心靈的淡泊,自然是後者最為人神往之。其實若要達到超凡脫俗之境,並非是很艱難的,只要能時時守住一顆清淨心,不為外界所謂的財色名食睡等慾望染汙,必可在心中獲得一片清寧,高潔志向亦是可以隨之實現。

古語云:“天道忌盈,業不求滿。”凡事都要過猶而不及,在世俗的倫常中,同樣的是忌盈而惡巧,古人告訴我們,在涉世中要講究抱朴守拙,不可過於的機巧張揚自己,不然很容易被人猜忌在心,指不定在何時,就會遭人使絆。所以,君子行事總是戰戰兢兢、謹言慎行,如此才能保全自身,且無大過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