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趙民/漆沮會流

渭河 水汙染 秦漢 柳樹 清朝 黃堡書院 2018-12-05

黃堡文化研究 第472期

漆沮會流

王趙民



王趙民/漆沮會流


漆水河為銅川古老的河流,被稱為銅川人的母親河,她發源於銅川市北金鎖關鎮鳳凰山東部的崾嶮樑下,向東南方向流去,沿途接納了淌泥河、馬杓溝、雷家溝等小河流,由城北向南,穿城而過,有史家河、小河溝、王家河、新川河等匯入,流出川口,經過黃堡,進入耀州境內,綿延一百二十多裡,至耀州區城南,與沮河匯合。


王趙民/漆沮會流


沮河是古耀州的一條河流,發源於耀州北部長蛇嶺南麓,向東南流經瑤曲、廟灣、柳林、寺溝等鎮,收編了沿途的小溪流,繞過耀州城西邊,向南流向耀州城南,與漆水河匯合。她的上游,有建於1974年的桃曲坡水庫,水域面積150公頃,2006年被水利部評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形成了水清、岸綠、景美的自然生態景觀。


王趙民/漆沮會流


古老的耀州為關中勝境之一,《關中勝蹟圖》曰耀州城“前抱乳山,後倚高原,漆水經其東,沮水繞其西”。古耀州城北寬南窄,狀如舟形,建有城牆、城門,據《耀州志》記載:“東曰豐門,南曰雍門,西曰遠門,北曰壽門。”

城牆建於何年,史書沒有記載,《耀縣誌》有“熙寧七年知州閆充國建護城漆水堤”、“大定元年十二月,金人副元帥完顏谷殻英率兵攻耀州,宋軍及城中人皆降”等句,足見其年代久遠。


王趙民/漆沮會流


《長安志》載,耀州城“周長七裡四十步,上寬七尺,下寬三丈,高二丈五尺”。《耀州志》載,明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重筑州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大修,“城週六裡七十步,高三丈,底寬二丈五,頂寬一丈三”,並用磚石砌水溝。解放前,城牆保存完好,人們可以在城牆上行走,觀城內景象,後來被廢。

在耀州城南門外立有一座牌坊,木質,又名“花明樓”,來歷不詳。門額上書“北山鎖鑰”四個字,喻耀州為“關輔襟喉”之重地,自秦漢以來,此地多有戰事發生,為兵家必爭之地。據說其背面有“漆沮匯流”四個字,但據見到牌樓的人說並未發現有字痕,史書中亦未記載。

王趙民/漆沮會流


漆、沮二水匯合處名叫岔口,之後,二水合一,向南進入富平境內,被稱為石川河,南流至高陵縣東,注入渭水。

漆沮交匯處距耀州城南門一里多地,旁邊的大道為通往陝北、甘肅的必經之地。舊時,河灘為溼地,多植有柳樹、蓮花,可能還生長 有蘆葦,景色怡人,當為居民遊覽之處,文人墨客會情不自禁地吟詠,也會留下佳話。此地為古耀州八景之一,清代郭泌有詩讚曰:

盈盈二水會中流,如雪蘆花鋪滿洲。

河上詩人歸何處,煙波依舊漢時秋。


王趙民/漆沮會流


“二水當蜿蜒,一川圖畫張。”這裡地勢平坦、開闊,水源豐沛,據說有多處泉水,當地村民常種植水稻,如今荒草茂盛,是一片溼地。新耀汙水處理廠就建在河西岸,佔地近百畝,收集南市區生活汙水及工業廢水,進行淨化,每天處理汙水三萬立方米,回用水規模二萬立方米,將徹底改變南市區生態環境,為減輕渭河汙染壓力發揮巨大的作用。


王趙民/漆沮會流


廠區南依鹹銅鐵路梅七支線,西210國道及包茂高速公路,門前的公路通往富平洪水鄉,公路下為河灘,聚水為湖,不遠處即秦嶺水泥廠區。

站在新耀汙水廠大門口遠眺,東南方向不遠處應為東西乳山,河出乳山即為富平界,名為石川河。據說西乳山下曾經為唐代大書法家柳公權幼時學習的地方,舊時柳樹成林,故名柳溝。北望巍巍藥王山和步壽原畔神德寺塔,見證耀州城日新月異的變化。這真是一塊福地,不愧為古耀州八景之一,也希望打造成為今日銅川之美景!

王趙民/漆沮會流


王趙民/漆沮會流


王趙民/漆沮會流


王趙民/漆沮會流


王趙民/漆沮會流


王趙民/漆沮會流


王趙民/漆沮會流


來源:“王趙民”簡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