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軍輝 摘自《趙王鎮志》名人節選

揭祕歲月淡漠的名人軼事,看義膽熱血奠基的中國夢。

名揚陝北塞外的戶縣冷娃,辣手除奸今無名卻勝有名。

張 溥(1887——1924 )字澄泉,原西安市戶縣蒼遊鎮人(今西安市鄠邑區五竹街道),是今五竹街道趙王鎮西村第五居民小組張瑞奇先生的曾祖父。

趙王鎮軼事:名揚陝北塞外的戶縣冷娃!

張溥

張氏一族,其祖上早在清末民初就在趙王鎮做生意,後自本鄉文義村遷居趙王鎮。張溥:是文義村清末(1906),戶縣第一所私立學校"自強學堂"創辦人張魯岑先生親侄兒;現"西安山河建築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西茂的大伯,所以張溥既是趙王鎮人也是文義村人。

趙王鎮軼事:名揚陝北塞外的戶縣冷娃!

蒼溪學校

張氏宗族在文義村是名門望族,清朝末年,文義村鄉賢張子嘉(甲)先生和張魯岑先生一同捐房捐地創建了“自強學堂”,成了當時戶縣私人辦學第一例。“自強學堂”也就是後來的“蒼溪小學”,這所學校不讀四書五經,教的都是新文化,並且破天荒的招收女生,一時震驚四鄰八鄉。培養出抗日名將關麟徵、國大代表童懷政等一批叱吒風雲的人物。張溥在那一輩排行老大,胞弟和堂弟以下共十五個弟弟。

時張溥家境較富裕,自幼在伯父張魯岑創辦的“自強學堂”學習新文化,深受伯父強國新文化,新思想的影響。少時就讀“陝西武備學校”,推薦於“保定軍官學校”。後經鄰村莫斯坡華孝康先生委託好友于右任介紹張溥赴“日本士官學校”就讀。受孫中山三民主義影響,1908年加入井勿幕在東京籌建的“陝西同盟會”,回國後任清庭陝西新軍標營哨長,同年加入陝西幫會“哥老會”。1910年7月9日與井勿幕、張伯英、張雲山、胡景翼(胡笠僧)、萬炳南、錢定一、張鳳翽等36人“歃血雁塔”結為盟兄弟,商議“八月十五殺韃子”,發動武裝起義。未想消息走漏,到處流傳,引起清廷當局注意,加上連日陰雨,起義未能如期舉行,計劃只能推遲至10月29日。

趙王鎮軼事:名揚陝北塞外的戶縣冷娃!

西安辛亥革命

1911年10月10日,推翻封建清庭的“辛亥革命”在武漢打響了第一槍。原決定10月29日在西安打響武裝起義第二槍,時起義核心人物井勿幕去北山一帶活動。西安辛亥革命起義消息遭洩露,清廷加強防範,新軍收繳槍彈,情勢發生巨大變化。身為“同盟會”“哥老會”雙重身份的錢鼎召開會議,決定把西安起義時間提前一週。

趙王鎮軼事:名揚陝北塞外的戶縣冷娃!

張溥、井勿幕、張鳳翽

10月22日上午。新軍部以到灞河洗馬為名,由張溥率領的新軍“尖刀排”為先鋒,打響了進攻西安皇城北門第一槍。戰鬥中由於先後多名指揮官犧牲,張溥臨危受難,受命北路指揮,起義軍在上級張雲山、馬玉貴、劉世傑等通力指揮下,殘酷激戰三天三夜,兩千多守城滿旗騎兵被殲,西安駐防將軍文瑞跳井自殺,六營巡防兵最後繳械投降。時任陝西巡撫因恩壽已經奉調安徽,陝西布政使錢能訓代理巡撫一職,當場被起義軍活作。1911年10月24日,西安光復,1912年“同盟會”改為國民黨。

1915年12月,竊取“辛亥革命”成果的袁世凱陰謀稱帝,張溥即隨井勿幕、熊志武參加蔡鍔“反袁護國”鬥爭,赴雲南、轉戰四川瀘州一帶,孫中山譽井勿幕為“西北革命巨柱”。

趙王鎮軼事:名揚陝北塞外的戶縣冷娃!

于右任與井勿幕

1917年北洋政府段祺瑞廢棄《臨時約法》,引起了全國“護法”戰爭,陝西國民黨人赴上海邀請于右任回陝,成立“陝西靖國軍”于右任為總司令。段祺瑞部在陝皖系軍閥陳樹潘,與靖國軍交戰多次均被打敗,處境十分不利。靖國軍多為井勿幕舊部,應于右任請求,廣東軍政府即派井回陝,陳樹潘深知井在靖國軍的威望,宴請井出面與靖國軍調停,企圖瓦解靖國軍。井勿幕回到三原,即被推舉為靖國軍總指揮,時張溥被孫中山(孫文)任命為少將參謀長兼副師長,對陳樹潘形成六路包圍態勢,陳樹潘又驚恐又氣恨。

趙王鎮軼事:名揚陝北塞外的戶縣冷娃!

清涼山井勿幕墓

1918年10月,雲南靖國軍奉命調援陝西,10月20日井勿幕一行,前往慰勞到陝駐防鳳翔一路軍郭堅部,在回三原途中,接到署名為郭堅信函,邀請21日9時在興平南仁堡參加軍事聯席會議。次日,井勿幕按時赴會,早已埋伏的郭堅部營長李東材,郭堅的馬弁仁申娃、李新生同時開槍,來不及反應的井勿幕和衛兵慘遭殺害,李東材三人割井首級獻給陳樹潘邀功。井勿幕遇難,年僅30歲,聽到噩耗,于右任悲憤疾書,“天乎何心,壞我長城,惟有誓滅國賊,慰我先烈”.井遇害案,華孝康收集證據,奔走呼號,堅持不渝。有懷疑郭堅;有懷疑郭堅部參謀長馬凌甫;陳樹潘在其列。幕後主謀合謀者究竟是誰?成為歷史疑案,始終懸而未明。

當時,全國辛亥革命的精英屢遭殺害,李東材的罪惡,給陝西革命帶來巨大損失,也是革命力量與反動勢力殘酷較量的縮影。張溥與井勿幕是盟兄弟,豈能善罷甘休,隨與陝北鎮守使井嶽秀(井勿幕堂哥:井嶽秀排行為十,井勿幕排行十一)商議,即各抽調身邊親信二人,祕密打探李東材蹤跡,時隔三年後,1921年四人終將李東材在漢口租界緝拿,輾轉押解回榆林鎮署,綁在西花廳大院粗木葡萄架上。

張溥吩咐身邊四馬弁,當時被稱“戶縣四冷娃”,將李東材剝皮剖腹剜心。井嶽秀、張溥一行趕回蒲城,用其心、和頭祭奠於井勿幕墳前,又將李的皮蒙在馬鞍上,給井嶽秀做成馬鞍坐騎,以解心頭之恨。從此,四冷娃名揚陝北塞外。凶手伏法,大快人心,雖然解恨,但手段過於殘忍,張溥恐“戶縣四冷娃”遭人報復,即發放路費,打發四冷娃分別祕密潛回戶縣故鄉隱匿。

1923年,張溥在一次赴宴中遭到暗殺,子彈擊中左肩胛下部,傷勢嚴重,雖未當時傷及生命,但一年後還是死於那次槍傷,張溥罹難,卒年37歲。于右任對張溥的膽識、學識、智謀、治軍嚴明、指揮才能、多有賞識,一題書“敢擔天下事,能讀古人書”。文革中張瑞奇的父親,含淚焚燬了小心珍藏四十多年的于右任親筆題書,孫文委任狀等諸多資料,張溥生前佩劍扔於井中,如今家裡唯一倖存張溥、井勿幕、張鳳翽在武昌漢珠一張合影照。

張溥在任榆林鎮守使期間,與陝北總督井嶽秀一起,為榆林地方興修水利、興學建校、做了好多有益於榆林老百姓的事,深受榆林老百姓稱頌,張溥罹難後,地方老百姓為其建“張公廟”,受香火祭祀拜念,張溥生前居住的公館,被尊稱為“張府”。

幾年後,趙王鎮和文義村張氏家族弟兄們,赴榆林搬回了張溥靈柩遺骨,在文義村“自強學校”停柩設靈堂,弔唁多日,重新安葬於祖業故土——現青年路北側,距西餘鐵路以東百多米,顯落村二組地方,文-革中張溥墓地遭到破壞。因張溥英年早逝,故其事蹟並不鮮為人知。但其民族自強的辛亥壯舉不應磨滅。讓我們永遠銘記家鄉有一位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張溥先生,讓我們永遠緬懷這位辛亥革命的先驅,讓歷史鐫刻為實現共和強國的先烈,為中國夢而熱血奠路者。

趙王鎮軼事:名揚陝北塞外的戶縣冷娃!

左起:井勿幕,胡景翼,劉述吾,張鈁,華孝康,李襄初,井嶽秀

注:

華孝康 :字、三祝(1884—1946`9`18)原戶縣蒼遊鎮莫寺坡人。同盟會員,西安光復,任陝西軍政府北路招討使總部參謀、後曾任陝西省參議員等職,民主人士,于右任好友。

井勿幕:字,文淵;原名,井泉,(1888·2·12--1918·10·21)陝西蒲城人。同盟會陝西支部長,陝西辛亥革命的先驅,西安光復,任陝西軍政府北路安撫招討使,陝西靖國軍總指揮,陸軍上將銜。

井嶽秀:字崧生(1879.9.6--1936.2.1)陝西蒲城人。同盟會員,西安光復,任陝西軍政府北路軍統領,陝北鎮守使,國民軍86師師長,陸軍中將銜。

于右任:字,誘人;原名,伯循,(1879·4·11—1964·11·10)三原人。同盟會員,國民黨元老,著名現代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曾任陝西靖國軍總司令,國民政府總監察院長。

張鳳翽:字,翽初(1881——1958),西安灞橋人,祖籍河南沁陽。陝西辛亥命總指揮,陝西軍政府大統領,陝西都督,西北大學創辦人之一。

如對文中涉及人名造成不良侵權,請與作者聯繫,我們將迅速刪除,消除影響。知情的先烈後裔,如想建立友誼聯繫,作者為您提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