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你在城內還是城外?

圍城 錢鍾書 戀愛 葡萄 婚姻 服裝 小心超人ing 2019-04-23

錢鍾書說:“婚姻是一座圍城,裡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進來。”我說:“心靈也是一座圍城,生活在自己的陰影中,永遠逃不出這圍城所給予的束縛和磨礪,只有戰勝自己,才能走出圍城。”

《圍城》:你在城內還是城外?

《圍城》是一本對後世影響極大的作品,並曾被翻譯成多個版本流傳至各國。該作品凝聚了他對社會腐敗、學術墮落的感嘆,堪稱一部現代版的《儒林外史》。文中“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一言也被人們熟知。整本書中貫穿了作者對整個社會及人生的思考。

錢鍾書在文中塑造了方鴻漸、趙辛楣、蘇文紈、孫柔嘉、等鮮活的人物形象。我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故事的主人公方鴻漸與唐曉芙,對於方鴻漸,我更深的感觸應該說是同情。錢鍾書對方鴻漸的描寫可謂是出神入化,方鴻漸出生在一箇中產階級家庭,強烈的好奇心促使他走入了圍城般的社會。在城中,他感受到了社會的壓力,但想要出去時,卻發現城門已經關閉了。在岳父的資助下,他踏上留學之路,卻因無心學業而與一紙博士文憑失之交臂。為了搪塞岳父及家人,買了一張假文憑騙自己以及家人。生活所迫,回國後的方鴻漸和趙辛楣等人一同踏上了前往三閭大學的求職之路,學校地處偏遠,到處都是“地雷”。清高孤傲、有心而力不足的方鴻漸終於在十幾個知識分子間的勾心鬥角中敗下陣來。

《圍城》:你在城內還是城外?

讀完《圍城》,最愛的自然是唐曉芙,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活在那樣一個時代,那樣一個社會,她潔身自愛,不攀比,也不肯將就自己的愛情。彷彿在那個時代,那個社會,唯獨她: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喜歡唐曉芙,自然會喜歡她在書中的一句話。她在拒絕方鴻漸時說:“我愛的人,他在遇到我之前,沒有過去,留著空白等我。”她不能忍受自己去喜歡一個有過去的人,即使她就喜歡著這個人。不喜歡當下很多人宣揚“一生只談一次戀愛會遺憾”;也無法理解那些換情侶猶如換衣服似的的那批人;愛情不該是奢侈品,而應該是必需品。(此處所指的必需品並不是鶯鶯燕燕)

從小到大,我未曾接觸過愛情,不是來源於父母親的反對,而是因為從未遇到過一個人,讓我感覺可以一直長久走下去。我信奉一生一次的愛情,信奉唐曉芙的從空白開始,信奉那個對的人會在對的時間到來,無需刻意尋找,無需刻意製造機會。而那個人,只要一牽手,你便知道,那就是對的!

配得上唐曉芙的,應該是這樣一個人,他不一定要多英俊,多富有,但是他必須沒有過去,甚至在被拒絕之後,他也應該為其終身不娶;他必須在思想和行動上一起愛她;他必須保證自己的愛不會因為任何人任何事而動搖;我想,這才是真正的愛,愛到偏執。可,能做到的寥寥無幾。(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圍城》:你在城內還是城外?

圍城裡還有一段話,甚是喜歡。

“拿到一串葡萄,你會從好的開始吃還是從壞的開始吃?按理說,從好的開始吃的人理所當然應該比較樂觀,因為他所吃到的每個葡萄都是所有葡萄裡面最好的;而從壞的開始吃的人,理所當然應該比較悲觀,因為他所吃的每個葡萄都是所有葡萄裡面最壞的。但事實卻恰恰相反——因為從壞的開始吃的人,他還有希望;而從好的開始吃的人,只有懷念。”

現實就像吃葡萄,往往有其兩面性。你所認定的好,或許恰恰就是壞;而你所認定的壞,或許就是希望。但更重要的是,你要學會分清是非好壞。

因為生活有時往往沒有想象的那麼美好,但也沒有想象的那麼糟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