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胃癌發現時已是晚期 年輕患者惡化速度快

被咀嚼後的食物從食道首先進入胃,胃被稱作守護人身體健康的排頭兵。浙江省人民醫院胃腸胰外科名譽主任、消化道腫瘤專家邵欽樹教授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如果一個成年人去做胃腸鏡檢查,80%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胃炎,包括急性胃腸炎、肥大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等,所以我們會感覺到身邊很多人都有胃病。

內臟器官的疼痛通常很模糊

現實情況是,大部分胃部疼痛的患者都不會去醫院就診,而是自己買一些胃藥、止疼片等進行“自我治療”。邵欽樹表示,胃疼應該去醫院進行檢查,“因為內臟器官的疼痛和皮膚表面疼痛的神經管理不一樣,皮膚表面的神經管理是非常精細準確的,一般哪裡疼痛就代表哪裡受到了傷害,但是內臟器官的疼痛卻很‘模糊’。”

“胃疼對於普通患者來說,是一個寬泛的概念。有些人多年感覺胃疼,後來查出來是膽囊炎引起的,有些闌尾炎的早期症狀也表現為胃痛,心臟的原因也會引起胃疼。”

一旦發現胃疼,邵欽樹建議應去醫院就診,通過專業的醫務人員判斷出具體的病因。如果盲目吃藥,反而會耽誤了病情。邵欽樹分析說,常見的胃炎膠囊含有兩大成分,一種是慶大黴素,另外一種則是普魯卡因,後者的作用主要用來鎮痛。如果被簡單地止疼的話,真正的病因反而會被掩蓋住,讓患者以為病治好了,而實際還在惡化中。

胃癌被發現往往是晚期,早期症狀和胃炎相似

包括胃癌、肝癌、胰腺癌在內的一些腫瘤,早期都沒有症狀,所以這些癌症等真正發現的時候一般就是晚期了。根據《中國惡性腫瘤統計結果(2015)》,胃癌是我國第二大致死癌症,多發於中老年患者。

不過,邵欽樹表示,如果警惕性高、健康意識強,其實胃癌的中早期有蛛絲馬跡可查,胃癌的早期症狀和胃炎差不多,所以如果胃部不舒服應該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以排除惡性腫瘤的可能性。

此外,患者還可以留意自己的大便,胃癌患者在大便中會有少量出血。邵欽樹解釋說,因為癌細胞的生長不受人肌體的控制,速度非常快,腫瘤早期生長過程中由於供血不足,表面會形成一些潰瘍脫落,隨著大便排出體外,因此會有血跡。

當然,大便出血也可能是因為痔瘡、女性月經等情況。邵欽樹建議說,可以在體檢時進行大便常規檢查,大便中的血如果達到了0.5毫升~1毫升,目前的體檢是可以查出出血原因的。此外,腫瘤標記物的檢查項目也是篩查癌症的重要手段。

邵欽樹表示,他在門診中遇到一些患者就是在體檢中發現CA19-9等腫瘤標誌物數據異常,然後通過胃腸鏡檢查,查出早期胃癌,而這些病人身體沒有其他症狀。邵欽樹補充說,當然一些普通炎症也會導致腫瘤標誌物數據異常,並不一定是癌症,因此發現狀況以後,要到醫院進行專門排查。

邵欽樹介紹說,95%以上的早期胃癌患者可以達到5年以上生存期,他門診中接診的早期胃癌患者生存期有的可達到二三十年,

年輕人也要警惕胃癌

邵欽樹曾經在門診中接診過一位19歲的年輕胃癌患者,患者送到醫院時已經是癌症晚期,癌細胞多處轉移,7個月後便去世了。

據邵欽樹介紹,這位患者剛考上大學,在備戰高考期間,精神緊張、飲食不規律,而且吃的燻肉比較多,此外有胃癌家族史,之前胃部不舒服也沒有及時就診檢查,導致延誤了病情的最佳治療時機。

相對於中老年患者,胃癌在年輕人中的發病率比較低,但是邵欽樹多年的門診經驗發現,年輕人發現胃癌一般都是晚期,腫瘤的惡化速度也超過中老年患者。

邵欽樹分析說,年輕人的健康意識差,常常晚睡晚起,三餐飲食不規律、不衛生,胃部不舒服以後也會扛著,不去醫院就醫。

邵欽樹建議,年輕人要保持良好生活習慣,減少熬夜,三餐規律,少食多鹽、醃熏製食品及燒烤,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多以燉、蒸等方式烹調食品。此外,吃的太燙、太快,會對胃黏膜造成物理損傷,也容易引起癌變。

與此同時,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親屬中有胃癌患者以及長期吸菸都是導致胃癌高發的因素。據瞭解,我國有60%人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邵欽樹建議幽門螺旋桿菌陽性者要積極治療,主動降低致癌風險。

邵欽樹還指出,一般人胃半排空的時間只需要45分鐘左右,而胃炎患者的半排空時間需要70多分鐘,胃癌患者需要110多分鐘。因為食物在胃裡停留的時間越長,致癌物質和胃黏膜接觸的時間就越長,那麼胃部吸收的致癌物質就越多。

現在年輕人工作壓力大,如果長時間心理焦慮、抑鬱,也會導致癌症高發。邵欽樹介紹,心理因素有可能是危險程度最高的致癌因素,因為人身體有一套完整而強大的抗癌系統,而心理狀態的長期紊亂、低落則會打破人體抗癌系統的平衡,從而讓癌症有機可乘。(健康中國)

本文源自中國青年報客戶端。閱讀更多精彩資訊,請下載中國青年報客戶端(http://app.cyol.com)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