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晚期胃癌治療進一步規範化——徐瑞華教授談阿帕替尼進入國家醫保

胃癌 腸胃病 癌症 藥品 壹生 壹生 2017-08-26

背景

胃癌是全球常見的惡性腫瘤,預後相對較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而中國問題尤為嚴重,約50%的胃癌病例發生在亞洲東部,主要集中在中國。中國胃癌人群發現時晚期比例較高,預後較差,男性和女性胃癌患者的死亡率分別位居惡性腫瘤的第3位和第2位。我國自主研製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藥物阿帕替尼被獲批用於晚期胃癌三線單藥治療,為晚期胃癌患者帶來了生存的希望。

今年7月,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人社部)將包括阿帕替尼在內的36種療效和安全性俱佳的談判藥品納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17年版)》(下簡稱藥品目錄)乙類範圍,旨在減輕參保人員藥品費用負擔、提高醫保基金的使用效率等。進入醫保藥品目錄對於阿帕替尼的臨床應用有何實質影響?醫生和患者有何實際益處?中山大學腫瘤醫院徐瑞華教授在專訪中進行了解讀。

推動晚期胃癌治療進一步規範化——徐瑞華教授談阿帕替尼進入國家醫保

徐瑞華教授

Q1:今年,包括阿帕替尼在內的一批腫瘤靶向藥物進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這對於我國臨床醫生和患者有哪些重要意義?

徐瑞華教授:阿帕替尼是首個在中國獲批的治療晚期胃癌的口服小分子靶向藥物,能夠延長二線化療失敗的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期,成為又一種延長患者生命的手段。而國家把阿帕替尼列入醫保目錄非常有必要。胃癌是一種“窮病”,胃癌患者有很多非常貧困的人。醫保體系的改革和全民醫保解決了貧困人群的很大問題,加入國家醫保體系使他們不會因病致貧、因病家破人亡。在藥物進入醫保之前,儘管有了有效的治療方法,但很多患者卻看得見、摸不到。阿帕替尼進入國家醫保是一個進步,其價格也得以降低,通過政府的引導、企業的讓利和醫保政策的實施,最終獲益的是廣大患者和老百姓。

Q2:藥物進入醫保後對臨床治療的規範化有何影響?

徐瑞華教授:阿帕替尼獲批的適應證是二線治療失敗的晚期胃癌患者,阿帕替尼進入國家醫保目錄後,就可以作為常規方案給患者應用。進入醫保之前,很多患者應該用、也想用,但用不起,醫生也無法給患者處方;或者患者使用一段時間後,因為經濟原因會停藥,使得藥物療效無法完全發揮。進入醫保後,操作上就會相對簡便,用藥方案、療程肯定會更加規範。

Q3:國際指南、共識及首部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原發性胃癌診療指南對晚期胃癌靶向治療的推薦是怎樣的?

徐瑞華教授:臨床指南和共識都是基於可信度高、證據級別高的臨床研究的結果。阿帕替尼的臨床研究符合這一條件,因此,阿帕替尼作為標準治療方法之一被列入CSCO胃癌診療指南。由於阿帕替尼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小分子靶向藥物,目前只在中國獲得批准,因而國際指南尚未列入推薦。CSCO作為中國的行業協會指南率先納入阿帕替尼,推薦其用於晚期胃癌三線治療,這也是區別於國外指南的獨特之處。

Q4:在臨床實踐中,醫生處方時是否會考慮很多因素而不僅僅基於療效?不同地區和經濟水平的人群是否存在差異?

徐瑞華教授:醫療和經濟是密切相關的,疾病的規範化治療要基於可及的醫療資源,包括可獲得的藥物、患者的經濟負擔、醫院的水平等,規範化治療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有難度。晚期胃癌的規範化治療,必須按照公認的標準進行治療,包括一線治療的標準推薦、二線治療的標準推薦、三線治療對阿帕替尼的推薦等。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包括不同地區經濟水平的差異、醫生知識面的問題、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等,因此,我國臨床的規範化治療還存在很大的問題,特別是不同地區之間、不同醫院之間存在很大差異。我們醫院是國家最好的腫瘤中心之一,患者來自全國各地,在診療中就經常會發現一些治療不規範的情況。晚期胃癌三線應給予阿帕替尼,其進入國家醫保後,患者的三線治療更有保障,醫生需要考慮的因素也減少,臨床規範化治療實施起來更加順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