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專家徐瑞華教授:胃癌的中西方差異意義何在?

編譯:腫瘤資訊編輯部 來源:腫瘤資訊

胃癌的發生、發展存在較多的中西方差異,那麼《CSCO胃癌臨床指南2017版》對此如何綜合中西方胃癌的臨床試驗證據、做出符合中國國情的治療推薦呢?CSCO胃癌專家委員會成立之際,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的徐瑞華教授通過《CSCO胃癌臨床指南2017版》的制定和頒佈,為我們剖析了胃癌的中西方差異。

腫瘤專家徐瑞華教授:胃癌的中西方差異意義何在?

徐瑞華教授

教授、博士生導師、南粵百傑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院長、所長

中國抗癌協會副理事長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副理事長

腫瘤資訊:本次的會議同時也是CSCO胃癌專家委員會成立大會,您作為CSCO胃癌專業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對CSCO胃癌專家委員會寄予怎樣的期望,近期有哪些工作計劃?

徐瑞華教授:尊敬的各位同道,非常高興接受《腫瘤資訊》的採訪。

2017年9月1日下午,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的胃癌專業委員會在廣州成立。這個專業委員會從籌備到成立歷經1年多的時間。經過反覆的醞釀、綜合考慮專業特點、地區代表性等因素,最終成立CSCO胃癌專業委員,並選舉產生了各位常委、副主席委員和主任委員。非常榮幸感謝CSCO理事會的信任,讓我擔任第一屆CSCO胃癌專業委員會的主任委員。

中國胃癌學界對這個專業委員會寄予了厚望。胃癌極具東方特色。中國胃癌的發病率、死亡率較高,意味著從事胃癌領域的專業人士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以推動其預防、診斷和治療的進步。CSCO胃癌專業委員會的成立正是迴應了這個需求。對於如何提升過敏健康水平、貫徹實施“健康2030”等重大計劃,我們需要形成專業學術團體,以推動胃癌領域的科研、醫療的進步和促進基本診療規範的普及。

腫瘤專家徐瑞華教授:胃癌的中西方差異意義何在?

我認為,CSCO胃癌專業委員會的工作重點有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中國胃癌專家需要團結起來,共同推廣胃癌規範化診療。雖然胃癌規範化診療在大城市大醫院能夠得到保障;但客觀上,由於我們國家地域差異、城市差異、城鄉差異,偏遠地區的胃癌規範化診療暫時無法達到預期。只有促進胃癌規範化診療快速進入一定水平的情況下,我們國家在胃癌的整體診治水平才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所以,我認為,中國胃癌專家共同推廣胃癌規範化診療是最為迫切、也是最重要的任務。

第二,一個專業委員會的成立需要契合國家的發展戰略:創新驅動。CSCO胃癌專業委員會,要以創新為靈魂,在臨床研究創新、新藥創新、診療方法創新等方面要做出自己的貢獻。我們將來會在CSCO胃癌專業委員會的平臺上,牽頭進行多學科、多領域合作驅動的臨床研究和轉化研究。這是CSCO胃癌專業委員會的歷史使命。加強臨床研究、轉化研究的合作和相互促進,才能讓CSCO胃癌專業委員會真正具有生命力。

腫瘤資訊:在今年年初,您牽頭撰寫的《CSCO胃癌臨床指南2017版》正式推出,將為我國的胃癌規範化治療帶來哪些積極的影響?

徐瑞華教授:我們剛剛提到,由於地域差異,中國胃癌的規範化診療在一些基層醫院仍然存在較大差距。胃癌規範化診療的推廣需要以一些基礎工作為前提。今年年初完成的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胃癌臨床指南2017版》即為基礎性工作的一部分,是我們進行規範化診療的最重要的依據。這本指南制定凝聚了國內多位專業人士、知名學者的心血;我們大量閱讀國內、國際的文獻,反覆修改、修訂,嚴謹編寫,最終形成《CSCO胃癌臨床指南2017版》。

這份指南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貼近臨床,非常實用。這份指南推薦對胃癌病人進行分層管理,包括疾病的不同分期、腫瘤狀態、患者的身體狀態、基因狀態、一線或二線治療、圍手術期因素等方面。根據不同分層進行明確指引,方便臨床醫生在臨床上的實際應用。

第二,契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和文獻證據的力度。《CSCO胃癌臨床指南2017版》列出基本策略和可選策略。基本策略,即計劃開展胃癌診治研究得機構所必須能夠實現的要求,如果無法實施基本策略、該機構的診療可能會為病人帶來損失。所以基本策略是必須的。可選策略是在基本策略基礎上的提升,指南會推薦一些有效的、創新的診斷、治療方法,但不是必須的。

總而言之,《CSCO胃癌臨床指南2017版》比較方便基層醫生的臨床應用。指南編寫之初,的時候,我們便要求契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廣大基層醫院的合理、便利應用,才是《CSCO胃癌臨床指南2017版》所帶來的真正臨床價值。

此外,我們腫瘤研究者呼籲更多的病人蔘與到各種臨床研究之中,故《CSCO胃癌臨床指南2017版》中,我們除了列出基本策略和可選策略之外,也另外推薦創新策略。目的是讓醫生、患者、患者家屬對於胃癌未來的總體治療方向和治療困境有所瞭解,通過鼓勵病人蔘加各種可能的臨床試驗、推動創新治療的研究和進展。

腫瘤專家徐瑞華教授:胃癌的中西方差異意義何在?

腫瘤資訊:我國胃癌的發生、發展不同於西方國家,有其特殊的流行病學特徵。請您為我們介紹一下我國胃癌的發病率、死亡率如何,與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有何差別?這些流行病學的差異是否導致了中外在診療措施上的差異?

徐瑞華教授: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

確實,胃癌在東西方的發病率有較大差異。中國的胃癌發生率較高。

首先,胃癌分期方面。總體而言,尤其與同樣胃癌高發的日本相比,中國早期胃癌的病人比例偏低、中晚期胃癌的發生率偏高。

第二,胃癌發生部位方面。中國胃癌高發於胃體、胃竇,歐美等地區以賁門、胃與食管接合部的胃癌更常見。

第三,疾病發展的病因方面。中國胃癌的發生可能跟Hp(幽門螺桿菌)和飲食習慣(如醃製、黴變的食物)的關係較為密切。

但是根據大量的基因組學、轉錄組學的研究來看,中西方兩個胃癌群體的生物學行為特徵並無非常明確的差異。所以,總體而言,我們現在所用的循證醫學證據大家是相通的、二者的治療的策略上是相似的。

《CSCO胃癌臨床指南2017版》中,我們關注到了一些更為細節的地方。中國是胃癌大國,發病率較高、患病人數較多;那麼,針對一些國際指南中沒有明確給出指引的地方,《CSCO胃癌臨床指南2017版》做出相關指引。比如,晚期胃癌的三線治療方面,我們推薦阿帕替尼的應用;晚期胃癌的單個或腹膜轉移病灶,我們也給出了更為明確的綜合治療方案。這些均是NCCN指南沒有細化推究的。此外,實際上,胃癌不同亞組的群體總數量較大,《CSCO胃癌臨床指南2017版》針對不同亞組人群、也做出適當的推薦,可以使臨床醫生更容易去把握適應症和禁忌症,進一步提高特殊亞群的診療水平。

外科手術方面,與患者的體型等相關,中西方的手術技巧方面也有些許差異。總體而言,中國胃癌的手術技巧更高。

綜上所述,同樣的分期採取相似的治療方法時,中西方胃癌患者的整體愈後較為接近。中西方的胃癌診療總策略在方向上是一致的。但中國胃癌有其特徵性,需要臨床醫生綜合把握治療方案的選擇。

責任編輯:腫瘤資訊-Ruby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