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萬榮縣----萬泉、榮河兩縣合併而成'

"
"
山西萬榮縣----萬泉、榮河兩縣合併而成

萬榮縣隸屬於山西省運城市,西瀕黃河與陝西省韓城市相望。總面積1080平方公里,人口45萬。榮獲“中國建築防水之鄉”、“中國楹聯文化縣”、“中國優質果品基地縣”等稱號。

一、歷史沿革

1、唐武德三年(620年)割稷山、安邑、猗氏、汾陰、龍門五縣置萬泉縣,治今縣西南古城,屬泰州。貞觀十七年(643年)廢泰州,萬泉縣屬絳州。大順二年(891年)萬泉縣改屬河中府。

2、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置榮河縣,治今縣西南寶井,為慶成軍治。金貞祐三年(1215年)於榮河縣置榮州,萬泉縣改屬榮州。

3、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廢萬泉縣入猗氏縣,元初廢榮州,復為榮河縣;至元十五年復置萬泉縣,並屬河中府。明洪武二年(1369年)並屬蒲州。清雍正六年(1728年)並屬蒲州府。

4、1914年屬河東道。1920年榮河縣遷治馮村(今榮河鎮)。1927年直屬山西省。

5、1952年萬泉縣徙治解店。1954年萬泉、榮河二縣併為萬榮縣,治今解店鎮,屬運城專區。由二縣各取首字為名。

6、1954年屬晉南專區。1958年撤銷,併入稷山縣。1960年分治,恢復萬榮縣。1967年屬晉南地區,1970年屬運城地區。2000年屬運城市。

二、地名來歷

1952年,萬榮縣由萬泉、榮河兩縣合併而成。

1、萬全:唐武德三年(620年)割稷山、安邑、猗氏、汾陰、龍門五縣部分區域置萬泉縣。萬泉以城臨山澗、地多湧泉得名。《元和郡縣誌》:“縣東谷中有井泉百餘區,因名萬泉。”

2:榮河:西周為耿地,開元十年(722年)修后土祠得古鼎,改稱寶鼎縣。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榮河溢河,人稱祥瑞,改稱榮河縣。

三、風景名勝

"
山西萬榮縣----萬泉、榮河兩縣合併而成

萬榮縣隸屬於山西省運城市,西瀕黃河與陝西省韓城市相望。總面積1080平方公里,人口45萬。榮獲“中國建築防水之鄉”、“中國楹聯文化縣”、“中國優質果品基地縣”等稱號。

一、歷史沿革

1、唐武德三年(620年)割稷山、安邑、猗氏、汾陰、龍門五縣置萬泉縣,治今縣西南古城,屬泰州。貞觀十七年(643年)廢泰州,萬泉縣屬絳州。大順二年(891年)萬泉縣改屬河中府。

2、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置榮河縣,治今縣西南寶井,為慶成軍治。金貞祐三年(1215年)於榮河縣置榮州,萬泉縣改屬榮州。

3、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廢萬泉縣入猗氏縣,元初廢榮州,復為榮河縣;至元十五年復置萬泉縣,並屬河中府。明洪武二年(1369年)並屬蒲州。清雍正六年(1728年)並屬蒲州府。

4、1914年屬河東道。1920年榮河縣遷治馮村(今榮河鎮)。1927年直屬山西省。

5、1952年萬泉縣徙治解店。1954年萬泉、榮河二縣併為萬榮縣,治今解店鎮,屬運城專區。由二縣各取首字為名。

6、1954年屬晉南專區。1958年撤銷,併入稷山縣。1960年分治,恢復萬榮縣。1967年屬晉南地區,1970年屬運城地區。2000年屬運城市。

二、地名來歷

1952年,萬榮縣由萬泉、榮河兩縣合併而成。

1、萬全:唐武德三年(620年)割稷山、安邑、猗氏、汾陰、龍門五縣部分區域置萬泉縣。萬泉以城臨山澗、地多湧泉得名。《元和郡縣誌》:“縣東谷中有井泉百餘區,因名萬泉。”

2:榮河:西周為耿地,開元十年(722年)修后土祠得古鼎,改稱寶鼎縣。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榮河溢河,人稱祥瑞,改稱榮河縣。

三、風景名勝

山西萬榮縣----萬泉、榮河兩縣合併而成

1、稷王山塔。塔聳立在稷王山頂峰,據塔內銘碑記載,建造於宋元祐二年(1807年),塔為七級密簷式磚塔。平面呈八角形,邊長2米,高23米。一層塔簷仿木構磚雕斗栱,其餘各級皆疊澀出簷,塔頂殘損。遠觀其塔像一棒槌,俗稱 “棒槌塔”。

"
山西萬榮縣----萬泉、榮河兩縣合併而成

萬榮縣隸屬於山西省運城市,西瀕黃河與陝西省韓城市相望。總面積1080平方公里,人口45萬。榮獲“中國建築防水之鄉”、“中國楹聯文化縣”、“中國優質果品基地縣”等稱號。

一、歷史沿革

1、唐武德三年(620年)割稷山、安邑、猗氏、汾陰、龍門五縣置萬泉縣,治今縣西南古城,屬泰州。貞觀十七年(643年)廢泰州,萬泉縣屬絳州。大順二年(891年)萬泉縣改屬河中府。

2、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置榮河縣,治今縣西南寶井,為慶成軍治。金貞祐三年(1215年)於榮河縣置榮州,萬泉縣改屬榮州。

3、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廢萬泉縣入猗氏縣,元初廢榮州,復為榮河縣;至元十五年復置萬泉縣,並屬河中府。明洪武二年(1369年)並屬蒲州。清雍正六年(1728年)並屬蒲州府。

4、1914年屬河東道。1920年榮河縣遷治馮村(今榮河鎮)。1927年直屬山西省。

5、1952年萬泉縣徙治解店。1954年萬泉、榮河二縣併為萬榮縣,治今解店鎮,屬運城專區。由二縣各取首字為名。

6、1954年屬晉南專區。1958年撤銷,併入稷山縣。1960年分治,恢復萬榮縣。1967年屬晉南地區,1970年屬運城地區。2000年屬運城市。

二、地名來歷

1952年,萬榮縣由萬泉、榮河兩縣合併而成。

1、萬全:唐武德三年(620年)割稷山、安邑、猗氏、汾陰、龍門五縣部分區域置萬泉縣。萬泉以城臨山澗、地多湧泉得名。《元和郡縣誌》:“縣東谷中有井泉百餘區,因名萬泉。”

2:榮河:西周為耿地,開元十年(722年)修后土祠得古鼎,改稱寶鼎縣。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榮河溢河,人稱祥瑞,改稱榮河縣。

三、風景名勝

山西萬榮縣----萬泉、榮河兩縣合併而成

1、稷王山塔。塔聳立在稷王山頂峰,據塔內銘碑記載,建造於宋元祐二年(1807年),塔為七級密簷式磚塔。平面呈八角形,邊長2米,高23米。一層塔簷仿木構磚雕斗栱,其餘各級皆疊澀出簷,塔頂殘損。遠觀其塔像一棒槌,俗稱 “棒槌塔”。

山西萬榮縣----萬泉、榮河兩縣合併而成

2、萬榮東嶽廟。屬中國道觀建築。在山西省萬榮縣城內(古解店鎮)。創始年代不詳,唐貞觀年間(627~649)已有之,元至元二十八年至大德元年(1291~1297)重建,明清又予以擴建和修補。廟內主要建築有飛雲樓、午門、獻殿、享亭、天齊大帝殿和寢宮。其中的飛雲樓造型秀麗美觀,結構組合巧妙,充分發揮了中國建築技法的特長,是現存古建築中難得的實物資料。

"
山西萬榮縣----萬泉、榮河兩縣合併而成

萬榮縣隸屬於山西省運城市,西瀕黃河與陝西省韓城市相望。總面積1080平方公里,人口45萬。榮獲“中國建築防水之鄉”、“中國楹聯文化縣”、“中國優質果品基地縣”等稱號。

一、歷史沿革

1、唐武德三年(620年)割稷山、安邑、猗氏、汾陰、龍門五縣置萬泉縣,治今縣西南古城,屬泰州。貞觀十七年(643年)廢泰州,萬泉縣屬絳州。大順二年(891年)萬泉縣改屬河中府。

2、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置榮河縣,治今縣西南寶井,為慶成軍治。金貞祐三年(1215年)於榮河縣置榮州,萬泉縣改屬榮州。

3、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廢萬泉縣入猗氏縣,元初廢榮州,復為榮河縣;至元十五年復置萬泉縣,並屬河中府。明洪武二年(1369年)並屬蒲州。清雍正六年(1728年)並屬蒲州府。

4、1914年屬河東道。1920年榮河縣遷治馮村(今榮河鎮)。1927年直屬山西省。

5、1952年萬泉縣徙治解店。1954年萬泉、榮河二縣併為萬榮縣,治今解店鎮,屬運城專區。由二縣各取首字為名。

6、1954年屬晉南專區。1958年撤銷,併入稷山縣。1960年分治,恢復萬榮縣。1967年屬晉南地區,1970年屬運城地區。2000年屬運城市。

二、地名來歷

1952年,萬榮縣由萬泉、榮河兩縣合併而成。

1、萬全:唐武德三年(620年)割稷山、安邑、猗氏、汾陰、龍門五縣部分區域置萬泉縣。萬泉以城臨山澗、地多湧泉得名。《元和郡縣誌》:“縣東谷中有井泉百餘區,因名萬泉。”

2:榮河:西周為耿地,開元十年(722年)修后土祠得古鼎,改稱寶鼎縣。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榮河溢河,人稱祥瑞,改稱榮河縣。

三、風景名勝

山西萬榮縣----萬泉、榮河兩縣合併而成

1、稷王山塔。塔聳立在稷王山頂峰,據塔內銘碑記載,建造於宋元祐二年(1807年),塔為七級密簷式磚塔。平面呈八角形,邊長2米,高23米。一層塔簷仿木構磚雕斗栱,其餘各級皆疊澀出簷,塔頂殘損。遠觀其塔像一棒槌,俗稱 “棒槌塔”。

山西萬榮縣----萬泉、榮河兩縣合併而成

2、萬榮東嶽廟。屬中國道觀建築。在山西省萬榮縣城內(古解店鎮)。創始年代不詳,唐貞觀年間(627~649)已有之,元至元二十八年至大德元年(1291~1297)重建,明清又予以擴建和修補。廟內主要建築有飛雲樓、午門、獻殿、享亭、天齊大帝殿和寢宮。其中的飛雲樓造型秀麗美觀,結構組合巧妙,充分發揮了中國建築技法的特長,是現存古建築中難得的實物資料。

山西萬榮縣----萬泉、榮河兩縣合併而成

3、萬泉文廟。位於萬泉鄉萬泉村,佔地面積2784平方米。現僅存大成殿和琉璃影壁。大成殿為明正統四年(1439年)所建,面寬五間,進深三間,單簷歇山頂,建築面積282.48平方米。前簷斗拱五踩雙昂,後簷及兩側均為五踩單昂。樑架結構簡潔,為六椽栿通達前後簷。

"
山西萬榮縣----萬泉、榮河兩縣合併而成

萬榮縣隸屬於山西省運城市,西瀕黃河與陝西省韓城市相望。總面積1080平方公里,人口45萬。榮獲“中國建築防水之鄉”、“中國楹聯文化縣”、“中國優質果品基地縣”等稱號。

一、歷史沿革

1、唐武德三年(620年)割稷山、安邑、猗氏、汾陰、龍門五縣置萬泉縣,治今縣西南古城,屬泰州。貞觀十七年(643年)廢泰州,萬泉縣屬絳州。大順二年(891年)萬泉縣改屬河中府。

2、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置榮河縣,治今縣西南寶井,為慶成軍治。金貞祐三年(1215年)於榮河縣置榮州,萬泉縣改屬榮州。

3、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廢萬泉縣入猗氏縣,元初廢榮州,復為榮河縣;至元十五年復置萬泉縣,並屬河中府。明洪武二年(1369年)並屬蒲州。清雍正六年(1728年)並屬蒲州府。

4、1914年屬河東道。1920年榮河縣遷治馮村(今榮河鎮)。1927年直屬山西省。

5、1952年萬泉縣徙治解店。1954年萬泉、榮河二縣併為萬榮縣,治今解店鎮,屬運城專區。由二縣各取首字為名。

6、1954年屬晉南專區。1958年撤銷,併入稷山縣。1960年分治,恢復萬榮縣。1967年屬晉南地區,1970年屬運城地區。2000年屬運城市。

二、地名來歷

1952年,萬榮縣由萬泉、榮河兩縣合併而成。

1、萬全:唐武德三年(620年)割稷山、安邑、猗氏、汾陰、龍門五縣部分區域置萬泉縣。萬泉以城臨山澗、地多湧泉得名。《元和郡縣誌》:“縣東谷中有井泉百餘區,因名萬泉。”

2:榮河:西周為耿地,開元十年(722年)修后土祠得古鼎,改稱寶鼎縣。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榮河溢河,人稱祥瑞,改稱榮河縣。

三、風景名勝

山西萬榮縣----萬泉、榮河兩縣合併而成

1、稷王山塔。塔聳立在稷王山頂峰,據塔內銘碑記載,建造於宋元祐二年(1807年),塔為七級密簷式磚塔。平面呈八角形,邊長2米,高23米。一層塔簷仿木構磚雕斗栱,其餘各級皆疊澀出簷,塔頂殘損。遠觀其塔像一棒槌,俗稱 “棒槌塔”。

山西萬榮縣----萬泉、榮河兩縣合併而成

2、萬榮東嶽廟。屬中國道觀建築。在山西省萬榮縣城內(古解店鎮)。創始年代不詳,唐貞觀年間(627~649)已有之,元至元二十八年至大德元年(1291~1297)重建,明清又予以擴建和修補。廟內主要建築有飛雲樓、午門、獻殿、享亭、天齊大帝殿和寢宮。其中的飛雲樓造型秀麗美觀,結構組合巧妙,充分發揮了中國建築技法的特長,是現存古建築中難得的實物資料。

山西萬榮縣----萬泉、榮河兩縣合併而成

3、萬泉文廟。位於萬泉鄉萬泉村,佔地面積2784平方米。現僅存大成殿和琉璃影壁。大成殿為明正統四年(1439年)所建,面寬五間,進深三間,單簷歇山頂,建築面積282.48平方米。前簷斗拱五踩雙昂,後簷及兩側均為五踩單昂。樑架結構簡潔,為六椽栿通達前後簷。

山西萬榮縣----萬泉、榮河兩縣合併而成

4、萬榮后土廟。位於山西省萬榮縣城西南40公里黃河東畔,漢武帝時廟在汾陰,清同治九年(1870年)為黃河水所淹,移今址重建。佔地面積約1.8萬平方米,現存山門重樓、戲臺、獻殿、后土大殿及鐘鼓樓、配殿、廊屋等,雕刻富麗,琉璃鮮亮,佈局完整。

"
山西萬榮縣----萬泉、榮河兩縣合併而成

萬榮縣隸屬於山西省運城市,西瀕黃河與陝西省韓城市相望。總面積1080平方公里,人口45萬。榮獲“中國建築防水之鄉”、“中國楹聯文化縣”、“中國優質果品基地縣”等稱號。

一、歷史沿革

1、唐武德三年(620年)割稷山、安邑、猗氏、汾陰、龍門五縣置萬泉縣,治今縣西南古城,屬泰州。貞觀十七年(643年)廢泰州,萬泉縣屬絳州。大順二年(891年)萬泉縣改屬河中府。

2、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置榮河縣,治今縣西南寶井,為慶成軍治。金貞祐三年(1215年)於榮河縣置榮州,萬泉縣改屬榮州。

3、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廢萬泉縣入猗氏縣,元初廢榮州,復為榮河縣;至元十五年復置萬泉縣,並屬河中府。明洪武二年(1369年)並屬蒲州。清雍正六年(1728年)並屬蒲州府。

4、1914年屬河東道。1920年榮河縣遷治馮村(今榮河鎮)。1927年直屬山西省。

5、1952年萬泉縣徙治解店。1954年萬泉、榮河二縣併為萬榮縣,治今解店鎮,屬運城專區。由二縣各取首字為名。

6、1954年屬晉南專區。1958年撤銷,併入稷山縣。1960年分治,恢復萬榮縣。1967年屬晉南地區,1970年屬運城地區。2000年屬運城市。

二、地名來歷

1952年,萬榮縣由萬泉、榮河兩縣合併而成。

1、萬全:唐武德三年(620年)割稷山、安邑、猗氏、汾陰、龍門五縣部分區域置萬泉縣。萬泉以城臨山澗、地多湧泉得名。《元和郡縣誌》:“縣東谷中有井泉百餘區,因名萬泉。”

2:榮河:西周為耿地,開元十年(722年)修后土祠得古鼎,改稱寶鼎縣。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榮河溢河,人稱祥瑞,改稱榮河縣。

三、風景名勝

山西萬榮縣----萬泉、榮河兩縣合併而成

1、稷王山塔。塔聳立在稷王山頂峰,據塔內銘碑記載,建造於宋元祐二年(1807年),塔為七級密簷式磚塔。平面呈八角形,邊長2米,高23米。一層塔簷仿木構磚雕斗栱,其餘各級皆疊澀出簷,塔頂殘損。遠觀其塔像一棒槌,俗稱 “棒槌塔”。

山西萬榮縣----萬泉、榮河兩縣合併而成

2、萬榮東嶽廟。屬中國道觀建築。在山西省萬榮縣城內(古解店鎮)。創始年代不詳,唐貞觀年間(627~649)已有之,元至元二十八年至大德元年(1291~1297)重建,明清又予以擴建和修補。廟內主要建築有飛雲樓、午門、獻殿、享亭、天齊大帝殿和寢宮。其中的飛雲樓造型秀麗美觀,結構組合巧妙,充分發揮了中國建築技法的特長,是現存古建築中難得的實物資料。

山西萬榮縣----萬泉、榮河兩縣合併而成

3、萬泉文廟。位於萬泉鄉萬泉村,佔地面積2784平方米。現僅存大成殿和琉璃影壁。大成殿為明正統四年(1439年)所建,面寬五間,進深三間,單簷歇山頂,建築面積282.48平方米。前簷斗拱五踩雙昂,後簷及兩側均為五踩單昂。樑架結構簡潔,為六椽栿通達前後簷。

山西萬榮縣----萬泉、榮河兩縣合併而成

4、萬榮后土廟。位於山西省萬榮縣城西南40公里黃河東畔,漢武帝時廟在汾陰,清同治九年(1870年)為黃河水所淹,移今址重建。佔地面積約1.8萬平方米,現存山門重樓、戲臺、獻殿、后土大殿及鐘鼓樓、配殿、廊屋等,雕刻富麗,琉璃鮮亮,佈局完整。

山西萬榮縣----萬泉、榮河兩縣合併而成

5、李家大院。是清至民國時期晉南首富李子用的家宅。始建於清道光年間,坐落在萬榮縣閆景村,與喬家大院、王家大院並稱為“晉商三蒂蓮”,整體建築為豎井式聚財型山西四合院,同時吸納了徽式建築風格,因李子用曾留學英國,部分院落為“哥特式”建築,是南北融匯、中西合璧、三晉無匹的晉商大院,濃縮著漢族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有著極高的文化價值、藝術價值。

"
山西萬榮縣----萬泉、榮河兩縣合併而成

萬榮縣隸屬於山西省運城市,西瀕黃河與陝西省韓城市相望。總面積1080平方公里,人口45萬。榮獲“中國建築防水之鄉”、“中國楹聯文化縣”、“中國優質果品基地縣”等稱號。

一、歷史沿革

1、唐武德三年(620年)割稷山、安邑、猗氏、汾陰、龍門五縣置萬泉縣,治今縣西南古城,屬泰州。貞觀十七年(643年)廢泰州,萬泉縣屬絳州。大順二年(891年)萬泉縣改屬河中府。

2、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置榮河縣,治今縣西南寶井,為慶成軍治。金貞祐三年(1215年)於榮河縣置榮州,萬泉縣改屬榮州。

3、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廢萬泉縣入猗氏縣,元初廢榮州,復為榮河縣;至元十五年復置萬泉縣,並屬河中府。明洪武二年(1369年)並屬蒲州。清雍正六年(1728年)並屬蒲州府。

4、1914年屬河東道。1920年榮河縣遷治馮村(今榮河鎮)。1927年直屬山西省。

5、1952年萬泉縣徙治解店。1954年萬泉、榮河二縣併為萬榮縣,治今解店鎮,屬運城專區。由二縣各取首字為名。

6、1954年屬晉南專區。1958年撤銷,併入稷山縣。1960年分治,恢復萬榮縣。1967年屬晉南地區,1970年屬運城地區。2000年屬運城市。

二、地名來歷

1952年,萬榮縣由萬泉、榮河兩縣合併而成。

1、萬全:唐武德三年(620年)割稷山、安邑、猗氏、汾陰、龍門五縣部分區域置萬泉縣。萬泉以城臨山澗、地多湧泉得名。《元和郡縣誌》:“縣東谷中有井泉百餘區,因名萬泉。”

2:榮河:西周為耿地,開元十年(722年)修后土祠得古鼎,改稱寶鼎縣。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榮河溢河,人稱祥瑞,改稱榮河縣。

三、風景名勝

山西萬榮縣----萬泉、榮河兩縣合併而成

1、稷王山塔。塔聳立在稷王山頂峰,據塔內銘碑記載,建造於宋元祐二年(1807年),塔為七級密簷式磚塔。平面呈八角形,邊長2米,高23米。一層塔簷仿木構磚雕斗栱,其餘各級皆疊澀出簷,塔頂殘損。遠觀其塔像一棒槌,俗稱 “棒槌塔”。

山西萬榮縣----萬泉、榮河兩縣合併而成

2、萬榮東嶽廟。屬中國道觀建築。在山西省萬榮縣城內(古解店鎮)。創始年代不詳,唐貞觀年間(627~649)已有之,元至元二十八年至大德元年(1291~1297)重建,明清又予以擴建和修補。廟內主要建築有飛雲樓、午門、獻殿、享亭、天齊大帝殿和寢宮。其中的飛雲樓造型秀麗美觀,結構組合巧妙,充分發揮了中國建築技法的特長,是現存古建築中難得的實物資料。

山西萬榮縣----萬泉、榮河兩縣合併而成

3、萬泉文廟。位於萬泉鄉萬泉村,佔地面積2784平方米。現僅存大成殿和琉璃影壁。大成殿為明正統四年(1439年)所建,面寬五間,進深三間,單簷歇山頂,建築面積282.48平方米。前簷斗拱五踩雙昂,後簷及兩側均為五踩單昂。樑架結構簡潔,為六椽栿通達前後簷。

山西萬榮縣----萬泉、榮河兩縣合併而成

4、萬榮后土廟。位於山西省萬榮縣城西南40公里黃河東畔,漢武帝時廟在汾陰,清同治九年(1870年)為黃河水所淹,移今址重建。佔地面積約1.8萬平方米,現存山門重樓、戲臺、獻殿、后土大殿及鐘鼓樓、配殿、廊屋等,雕刻富麗,琉璃鮮亮,佈局完整。

山西萬榮縣----萬泉、榮河兩縣合併而成

5、李家大院。是清至民國時期晉南首富李子用的家宅。始建於清道光年間,坐落在萬榮縣閆景村,與喬家大院、王家大院並稱為“晉商三蒂蓮”,整體建築為豎井式聚財型山西四合院,同時吸納了徽式建築風格,因李子用曾留學英國,部分院落為“哥特式”建築,是南北融匯、中西合璧、三晉無匹的晉商大院,濃縮著漢族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有著極高的文化價值、藝術價值。

山西萬榮縣----萬泉、榮河兩縣合併而成

6、笑話博覽園。位於李家大院北側,是以笑文化為載體的娛樂園,由“歡樂廣場”、“笑話王國”、“蘋果娃樂園”等主題片區組成。走進笑博園,笑話噴泉、笑話舞臺、笑話廣場和以雕塑形式展示的萬榮笑話“智慧園”和“開心園”分佈其中;有笑關、笑門、笑牆、笑街、笑河,還有笑話迷宮,投影笑話劇場、模擬笑話圖書館,萬榮笑話展覽館、“萬榮笑話村”,笑話哈哈鏡和笑話茶座講堂等。

圖文丨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