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請不要隨意丟我的玩具'

玩具 不完美媽媽 家庭教育 紀伯倫 心理諮詢師的會客廳 2019-09-16
"

01

某天,四歲的兒子突然發現他最愛的玩具高鐵的軌道不見了。去問爸爸,爸爸說那套軌道聞著好象有點氣味,所以就丟掉了。

兒子跑來找我,邊哭邊說:"我還沒同意呢,爸爸怎麼就丟了呢?"

我說:"爸爸是擔心軌道的那種不好的氣味會傷害到你,所以才丟的。不過,我們也可以提醒爸爸,以後再丟你的玩具,先要你同意才可以。"

兒子聽到我的話,才慢慢停止哭泣。

但是,後來每次玩那個高鐵,兒子總要念叨那套軌道,十分懷念。同時,還會對爸爸嘀咕一句:"爸爸,以後我沒有同意的話,你就不能丟我的玩具了。"

爸爸每次也沒有爽快地答應,只是敷衍地點點頭。

類似的事件也發生過好幾次。

例如爸爸看到有一些兒子不經常玩的玩具,就自作主張把它丟了,兒子想再玩卻找不到時,不免十分失落。

於是,趁兒子不在旁邊的時候,我對娃爸說:"兒子的玩具,你還是等他同意後再丟吧。"

"他會同意讓我丟嗎?!"

"那你要想辦法讓他同意啊。他不同意,當然就不能丟呀。"

"他就是小孩子,他說不能丟就不能丟?!"

"當然啊。那是他的玩具,他有權利來決定,我們要尊重他。"

爸爸表示不贊同,拒絕和我對話。

我相信,這樣的事情,在很多家庭都發生過。

有些家長以為,小孩子,從年幼的兒童,到十幾歲的青少年,是不懂事的,是不需要有太多尊重的。

其實這是錯誤的養育觀。

中國著名教育家與兒童心理學家孫瑞雪認為,人類有一個最根本的願望就是獲得愛與被愛,關注與被關注,認同與被認同,自我價值感,尊重以及安全感,這幾樣東西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不管是一個小孩、嬰兒或是一個強有力的成年人,還是一個老人,無論你還是任何人,都有著這些最根本的心理需求。

02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確實沒有"孩子也需要尊重"這樣的觀念。

我曾經在學校課堂上做過一次"你最不喜歡父母的哪些言行"的問卷調查,發現現在家庭教育中確實存在很多父母不尊重孩子的語言和行為。總結一下,大致有以下幾種:

第一,父母總拿自家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比較,對別人家的孩子讚譽有加,對自己的孩子卻滿是"恨鐵不成鋼"的怨氣。

第二,當孩子沒有快速習得某項技能,或者做錯事情時,或是學習成績不如人時,父母會罵"蠢豬""笨死了",甚至會對其進行懲罰。

第三,父母經常會當著別人的面說自家孩子的不是,甚至指責、批評、打罵孩子。

第四,父母心情不好時,會隨意對孩子亂髮脾氣,把孩子當情緒垃圾桶。

第五,孩子向父母訴說事情時,父母往往不會認真傾聽,多半情況下是敷衍,甚至乾脆無迴應。尤其是一些"手機控"父母,寧可玩手機,也不願聽孩子多說一句話。

忽視、羞辱、打罵、懲罰——所有這些方法都是對孩子的不尊重,會導致孩子的自卑、內疚甚至反叛。

讓一個孩子感覺到羞愧和恥辱,比如一個孩子在公眾場合捱了巴掌,是對孩子的不尊重。

而一個不受尊重的孩子,很可能會以不尊重別人作為迴應。

孩子們是通過看到實際的尊重是什麼樣,來學會尊重。

維也納精神病學家阿德勒認為,孩子們從出生開始"天生"要尋求與他人的良好情感聯結,那些感覺到與自己的家庭、學校和社會有良好情感結的孩子,出現不良行為的可能性更小。

孩子們只有在感覺到鼓勵、尊重和愛時,他們才更有努力的動力。

03

我國著名作家魯迅先生在教育孩子方面,也認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如果不先行理解,一味蠻做,更大礙於孩子發達。"先生如是說。

曾經有一次,先生在家中宴客,有一道魚圓的菜,客人嚐了均說鮮美,唯兒子海嬰說魚圓是酸的,以為孩子胡說的媽媽責備了幾句很不高興。

先生聽後,便嚐了一口海嬰咬過的那隻魚圓,味道果然並不新鮮。

先生感慨說:"孩子說不新鮮,我們不加以查看,就批評是不對的,看來我們也得尊重孩子說的話啊。"

04

阿德勒相信,每個人都有得到尊嚴和尊重的平等權利(包括孩子們)。他說,在所有關係中——包括家庭中——都需要尊嚴和相互尊重。

父母處理成人之間的人際關係時,都會講究"教養"二字。

所謂教養,通俗地說,就是有愛心、尊重他人、溫文爾雅、做事有分寸。"教養"在良好人際關係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一點是大家認可並努力踐行的。

然而,很少有人能意識到,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從本質而言,也是一種人際關係。

父母對孩子使用語言暴力,進行言語攻擊,或者忽略孩子感受,其實也是沒有教養的表現,對親子關係有百害而無一利

05

很多父母之所以缺乏對孩子的尊重,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

第1, 認為孩子年紀小,沒有自尊的需求。

第2, 認為孩子是父母生養的,是父母的附屬品,可以不尊重。

這是一種愚昧的觀念,也是一種錯誤的認知。

如果抱著愚昧的觀念,以錯誤的方式去處理親子關係,那麼,勢必會形成緊張的家庭關係,這對孩子的成長極其不利。

詩人紀伯倫在"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一詩中寫道: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孩子對父母是無條件的愛和接納,對大部分孩子而言,無論是多麼不稱職的父母,他們都會原諒你愛你,僅僅因為你是他的父母。

那麼,父母也切不可以以"愛"的名義去傷害孩子。

學會做一個尊重孩子的父母,正如伏爾泰所說:"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