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心裡有光,前路明亮'

王陽明 讀書 發現佩奇 一隻會飛的鹿 2019-09-01
"

人常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而一代心學大師王陽明的一生比起十之八九,則更為坎坷。

王陽明一生推行“知行合一”,無論是兵法還是做人,他總是堅決踐行這一心學理論。他和學生們以虔誠之心致良知,將良知體現於一言一行、一神一意,將良知行於世間萬事萬物。

看過他的一生,你會不禁心生痛惜,更無比敬佩。

沒有誰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而王陽明的一生,像千萬眾生苦難的堆積,非常人難以承受。

王陽明一生歷經坎坷,遭廷杖、下詔獄、貶龍場、功高被忌、被誣謀反,受盡了命運的折磨。

但他卻一直保持著積極樂觀的情緒,無論在怎樣的境遇中,都能樂觀面對。在王陽明的心中,似乎總有一道光,指引自己和世人在“致良知”的路上執著前行。

"

人常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而一代心學大師王陽明的一生比起十之八九,則更為坎坷。

王陽明一生推行“知行合一”,無論是兵法還是做人,他總是堅決踐行這一心學理論。他和學生們以虔誠之心致良知,將良知體現於一言一行、一神一意,將良知行於世間萬事萬物。

看過他的一生,你會不禁心生痛惜,更無比敬佩。

沒有誰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而王陽明的一生,像千萬眾生苦難的堆積,非常人難以承受。

王陽明一生歷經坎坷,遭廷杖、下詔獄、貶龍場、功高被忌、被誣謀反,受盡了命運的折磨。

但他卻一直保持著積極樂觀的情緒,無論在怎樣的境遇中,都能樂觀面對。在王陽明的心中,似乎總有一道光,指引自己和世人在“致良知”的路上執著前行。

王陽明:心裡有光,前路明亮

在龍場被當地原著民敵視,他絲毫不生氣,反而教給他們耕種讀書,久而久之,這些人接納了王陽明一行,併成為他最忠實的學生。

在瘴氣遍佈的龍場,他依然努力讀書,潛心悟道,完善自己的理論,在一個荒蠻之地,把致良知的理論種在了人們的心裡。

心裡有光的人,內心溫暖而寬容,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退讓不是軟弱,而是遇事後的達觀,原諒別人,就是寬恕自己。

王陽明不重名利,他說,人為了生存,難免要追求一些能使自己感到安全的東西,諸如金錢、名利、地位。但是,追求這些身外之物要在“良知”的指導下進行,倘若為此失去了本心與良知,就如同大壩上豁開了一道口子,容易釀成大患。

“良知”就是他心中的光,心中有光,行事便有了方向,看待事物也有了不同的心境。

王陽明與友人同遊,友人指著巖中花樹問:“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於我心亦何相關?”

"

人常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而一代心學大師王陽明的一生比起十之八九,則更為坎坷。

王陽明一生推行“知行合一”,無論是兵法還是做人,他總是堅決踐行這一心學理論。他和學生們以虔誠之心致良知,將良知體現於一言一行、一神一意,將良知行於世間萬事萬物。

看過他的一生,你會不禁心生痛惜,更無比敬佩。

沒有誰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而王陽明的一生,像千萬眾生苦難的堆積,非常人難以承受。

王陽明一生歷經坎坷,遭廷杖、下詔獄、貶龍場、功高被忌、被誣謀反,受盡了命運的折磨。

但他卻一直保持著積極樂觀的情緒,無論在怎樣的境遇中,都能樂觀面對。在王陽明的心中,似乎總有一道光,指引自己和世人在“致良知”的路上執著前行。

王陽明:心裡有光,前路明亮

在龍場被當地原著民敵視,他絲毫不生氣,反而教給他們耕種讀書,久而久之,這些人接納了王陽明一行,併成為他最忠實的學生。

在瘴氣遍佈的龍場,他依然努力讀書,潛心悟道,完善自己的理論,在一個荒蠻之地,把致良知的理論種在了人們的心裡。

心裡有光的人,內心溫暖而寬容,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退讓不是軟弱,而是遇事後的達觀,原諒別人,就是寬恕自己。

王陽明不重名利,他說,人為了生存,難免要追求一些能使自己感到安全的東西,諸如金錢、名利、地位。但是,追求這些身外之物要在“良知”的指導下進行,倘若為此失去了本心與良知,就如同大壩上豁開了一道口子,容易釀成大患。

“良知”就是他心中的光,心中有光,行事便有了方向,看待事物也有了不同的心境。

王陽明與友人同遊,友人指著巖中花樹問:“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於我心亦何相關?”

王陽明:心裡有光,前路明亮

王陽明回答說:“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既來看此花,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萬事萬物都是內心的投射,保持內心的光明,人生自然光明。

佛家講:“物隨心轉,境由心造。”

一個人內心有光,積極向上,看到的事情也往往變得分外美好,就像古代的秀才故事:

一位秀才進京趕考,在考試前幾天連做了三個夢。

第一個夢夢到自己在牆上種白菜,第二個夢夢到自己下雨天戴了斗笠還打傘,第三個夢則是夢到自己跟心愛的姑娘背靠背躺在一起。

秀才找算命的解答,算命的一聽說“你還是回家吧。牆上種白菜那是白費勁,戴著斗笠打雨傘是多此一舉,跟姑娘背靠背不是沒戲嗎?”

秀才一聽,心灰意冷,收拾包袱準備回家。

"

人常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而一代心學大師王陽明的一生比起十之八九,則更為坎坷。

王陽明一生推行“知行合一”,無論是兵法還是做人,他總是堅決踐行這一心學理論。他和學生們以虔誠之心致良知,將良知體現於一言一行、一神一意,將良知行於世間萬事萬物。

看過他的一生,你會不禁心生痛惜,更無比敬佩。

沒有誰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而王陽明的一生,像千萬眾生苦難的堆積,非常人難以承受。

王陽明一生歷經坎坷,遭廷杖、下詔獄、貶龍場、功高被忌、被誣謀反,受盡了命運的折磨。

但他卻一直保持著積極樂觀的情緒,無論在怎樣的境遇中,都能樂觀面對。在王陽明的心中,似乎總有一道光,指引自己和世人在“致良知”的路上執著前行。

王陽明:心裡有光,前路明亮

在龍場被當地原著民敵視,他絲毫不生氣,反而教給他們耕種讀書,久而久之,這些人接納了王陽明一行,併成為他最忠實的學生。

在瘴氣遍佈的龍場,他依然努力讀書,潛心悟道,完善自己的理論,在一個荒蠻之地,把致良知的理論種在了人們的心裡。

心裡有光的人,內心溫暖而寬容,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退讓不是軟弱,而是遇事後的達觀,原諒別人,就是寬恕自己。

王陽明不重名利,他說,人為了生存,難免要追求一些能使自己感到安全的東西,諸如金錢、名利、地位。但是,追求這些身外之物要在“良知”的指導下進行,倘若為此失去了本心與良知,就如同大壩上豁開了一道口子,容易釀成大患。

“良知”就是他心中的光,心中有光,行事便有了方向,看待事物也有了不同的心境。

王陽明與友人同遊,友人指著巖中花樹問:“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於我心亦何相關?”

王陽明:心裡有光,前路明亮

王陽明回答說:“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既來看此花,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萬事萬物都是內心的投射,保持內心的光明,人生自然光明。

佛家講:“物隨心轉,境由心造。”

一個人內心有光,積極向上,看到的事情也往往變得分外美好,就像古代的秀才故事:

一位秀才進京趕考,在考試前幾天連做了三個夢。

第一個夢夢到自己在牆上種白菜,第二個夢夢到自己下雨天戴了斗笠還打傘,第三個夢則是夢到自己跟心愛的姑娘背靠背躺在一起。

秀才找算命的解答,算命的一聽說“你還是回家吧。牆上種白菜那是白費勁,戴著斗笠打雨傘是多此一舉,跟姑娘背靠背不是沒戲嗎?”

秀才一聽,心灰意冷,收拾包袱準備回家。

王陽明:心裡有光,前路明亮

住店老闆聽說後,對秀才說“我也會解夢。我覺得你這次一定能成功,你想,牆上種白菜,說明你要高中;戴斗笠打傘說明你這次有備無患;背靠背躺著不正是說明你翻身的時候要到了嗎?”

秀才一聽,覺得很有道理。他精神百倍地參加考試,果然高中。

秀才的故事同樣說明:內心光明,世界就光明,心態很重要。

世間萬事萬物,都有正反兩面,盯著痛苦,永遠無法抵達遠方。

王陽明用心學智慧告訴後人:心裡有光,方能心態平和,一切的和諧與平衡,都是由積極樂觀的心理產生的。

心裡有光,前路一定溫暖明亮。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