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鳥偏從末世來——王熙鳳名稱意蘊

凡鳥偏從末世來——王熙鳳名稱意蘊

圖片來自網絡

我認為王熙鳳此名有後妃的痕跡。

“王”字兩個含義:“王”姓,“王公貴族”之“王”。“鳳”是后妃的象徵,王熙鳳的判詞中“凡鳥偏從末世來”的“從末世來”可理解為“在賈府末世嫁來”,或者也可理解為“在自家末世時來”,“來”到賈府,或來到某個王爺的“王府”,甚至是皇宮,“熙”或可理解為康熙朝。又“熙”“西”諧音,或許王熙鳳是從京都西面來的。當然小說寫的四大家族是金陵的四大家族,但這不妨礙作品中另有所指,第五回中寫王熙鳳命運之畫是“後面便是一片冰山,上有一隻雌鳳”,“冰山”可以理解為即將消融,也可理解是生活在寒冷之地。

王熙鳳身上有幾個疑點。

1、第三回中通過黛玉的心理活動交代:自幼假充男兒教養,學名叫做王熙鳳。既然是假充男兒教養,連學名都有,那麼她起碼識字,可是她卻沒什麼文化,寫賬目還得讓別人代做,基本屬於文盲,但人很聰明,“機關算盡太聰明”,不是個讀不出書的蠢貨。那麼造成這種矛盾的原因是什麼呢?

2、王熙鳳出嫁時年齡很小,大約十二歲,這個結論是怎麼來的呢?我是這樣推出的:第二回中冷子興說賈璉二十來往,娶王熙鳳已兩年了。第四回中說薛蟠比寶釵大兩歲。第二十二回寶釵十五歲生日,“自見寶釵來,喜他穩中和平,正值他才過第一個生辰”可見寶釵是十四歲時來到賈府,那麼薛蟠進賈府時是十五歲。第六十六回中薛蟠聽說賈璉娶了尤二姐後說“早該如此。這都是舍表妹之過”,也就是王熙鳳比薛蟠小,那麼薛家來賈府時,王熙鳳應該是十四五歲。薛寶釵稱王熙鳳“鳳丫頭”,賈寶玉稱“王熙鳳”“風姐姐”。假如王熙鳳比薛寶釵年齡大一足歲,那麼按照薛寶釵的為人,不可能託大到稱“鳳丫頭”,而第二十二回中王熙鳳對賈璉說的是“二十一是薛妹妹的生日”,可見略比薛寶釵年長。所以,王熙鳳很有可能比只大幾個月或一年。根據冷子興說的結婚已兩年了,那麼王熙鳳出嫁時也就十二三歲而已。

當時也的確有很多早婚的人,可大多家境好的家庭是不捨得將年幼的孩子嫁出去的。一般家庭尚如此,貴族更是捨不得將這麼小的女孩子嫁出去的。老道為賈寶玉說媒,介紹的女孩就是十五歲的,薛寶釵十五歲還待字閨中,這些多少說明了這一點。除非是沒辦法了,家庭為了挽救敗亡的命運才會這麼做,甚至只有叔父、伯父才捨得這麼小的女孩出嫁。

那麼她為什麼在十二三歲時就出嫁了呢?是誰把她嫁出去的?

凡鳥偏從末世來——王熙鳳名稱意蘊

3、王熙鳳的死也是個疑點。“一從二令三人木”依據小說的情節環境推測,是寫賈璉對她言聽計從再到冷淡她再到休掉她的過程,假如把她作為“鳳”,放到皇宮中推測,是寫她被寵信到被冷淡再到被逼死的過程——“休”的是命。從“枉費了意懸懸半世心,好一似盪悠悠三更夢”看,很有可能是自縊身亡。小說中寫她只生了一個女兒,懷上的成形的男孩流產了,患上了“血崩”之疾。那麼她到底是病死的還是因被賈璉休後“哭向金陵”氣死的,還是自縊而死的?

根據以上三個疑點,我推測作者把幾個后妃的故事移栽到她這個形象上了。

1、蒙古貴族或滿族貴族之女,就算“自幼假充男兒教養”,也沒有中原的文化。她們從西部苦寒之地(“冰山”)來到京都。

2、努爾哈赤第四任大妃,即多爾袞之生母——烏拉那拉阿巴亥——她十二歲時由叔叔做主嫁給了努爾哈赤。她是烏拉部主滿泰之女,七歲是父親去世,叔父布佔泰為保住烏拉部不被努爾哈赤所滅,把她嫁給了努爾哈赤。烏拉那拉阿巴亥從自己家族的末世嫁到皇室。烏拉那拉阿巴亥曾經風光無限,中途卻受到誣告,最終卻被逼殉葬,是自縊身亡。

也許正因為如此,作者把她命名為王熙鳳。

凡鳥偏從末世來——王熙鳳名稱意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