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寧德」閩海濫觴,溫麻船屯

「i·寧德」閩海濫觴,溫麻船屯

「i·寧德」閩海濫觴,溫麻船屯

「i·寧德」閩海濫觴,溫麻船屯

寧小愛丨文字編撰

網絡丨圖片來源


環山面海的閩東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古越族先民就在這裡勞動生息,在這片曾經荒蕪佈滿蛇蟲瘴氣的紅土地上,開墾勞作,留下人類文明的印跡,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源遠流長的歷史脈絡,鑄造了閩東絢爛的山海文化。

「i·寧德」閩海濫觴,溫麻船屯

寧德東臨東海,西接群山,這裡文明的濫觴是在山中落地生的根,遠古的祖先在山裡採果捕獵,繁衍生息,造就新石器時代的燦爛。生於此,長於此,先人對山存著的景仰和依賴,用智慧在這貧瘠高地開墾梯田,延續農耕文明。

「i·寧德」閩海濫觴,溫麻船屯

如果說高山文明是人類紮根生存的本能,用辛勤譜寫傳承的讚歌,那麼海洋文明的鑄就,就是人類與自然的一場博弈,從山到海,是先人對未知的探索與征服,用勇氣鐫刻開拓的豐碑。

「i·寧德」閩海濫觴,溫麻船屯

寧德與海的人文淵源可以追溯至三國時期,“溫麻”二字,從史書裡,脈脈而出,見證了寧德海洋文明絢爛的伊始。

約公元3世紀中葉,孫吳政權在今霞浦沿海開設了造船工場“溫麻船屯”,建造了許多海船,為吳國壯大水上力量和發展海運提供支撐。正因為有一支強大的水師,孫權才得以同曹魏抗衡,才得以在230年派船隊赴臺灣、菲律賓,也才能移加強與海外的聯繫。溫麻船屯,是孫吳官辦的造船工場,它的創辦為閩東沿海的開發集聚了一大批精幹勞動力和技術人才,開通了沿海航線,遼闊的福寧灣成了閩東人走向海洋的第一站。伴隨著邁向海洋,閩東便揭開了有志可考的歷史。

隨後,晉太康三年(282年),在溫麻船屯基礎上設置溫麻縣,轄區包括現寧德市大部及政和、連江、羅源的部分。轄區雖多屬山區,但縣治卻設於海濱,即今霞浦沙江。行政重心扥地域偏移,見證寧德先人從山到海的開拓。 溫麻縣是閩東歷史上第一個縣級政區,也是福建省內較早設立的縣之一。

「i·寧德」閩海濫觴,溫麻船屯

歷史長河奔騰向前至唐末五代時期,“閩王”王審知,統治福建近30年。王審之大力發展福建的對外聯繫與對外貿易,為此他十分重視海港與航道建設。黃崎港的開闢就是王審知最負盛名的手筆。

黃崎港當年屬長溪縣管轄,是閩國北部最大的港口,但因有礁石當道,航路不暢。王審知上任伊始,就致力於黃崎港的開鑿、疏浚,歷時6年,904年竣工。唐昭宗賜名“甘棠港”。甘棠港的開闢,加強了閩東乃至福建與中原的聯繫,改善了閩地的交通條件,促進了海外貿易的發展,從而推動了閩東的開發。閩東的海洋文化從“孤立”,開始走向連接。

甘棠港開通後,海運蒸蒸日上,對外貿易盛況空前,黃崎一躍而成福建名鎮,其經濟繁榮持續了200多年。明代時改稱下白石。

「i·寧德」閩海濫觴,溫麻船屯

如果說,甘棠港見證了閩東海洋人文的空前燦爛,那麼三都澳就向世人展示了閩東海洋文化遺存的潛力藍圖。

1899年,清廷在三都成立福海關,三都澳正式開放為對外貿易港口,英、美、德、日、俄等十三個國家的21家公司在此開辦洋行或分公司,英國修建雜貨泊位、石油泊位各一個,美國建油泊位一個、油庫兩個。三都澳由此繁榮起來,在20世紀30年代初達到頂峰。抗戰期間,日軍飛機數次轟炸,其海軍陸戰隊又登島縱火,島上建築大多被毀,從此衰落。福海關於1949年關閉。當年三都港輸出的貨物中以茶葉為最大宗,佔其總輸出貨值的90%以上,其茶葉出口量居福建首位,佔全省一半至60%,在全國名列前茅。

「i·寧德」閩海濫觴,溫麻船屯

海洋文明不僅只有燦爛的輝煌,還有用鮮血灌溉的苦澀陰霾。

從明代倭寇的殺戮到抗戰時期日軍的蹂躪,閩東人民駛出這片浩渺煙波,卻有外敵進出滋擾,都給閩東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為保衛自己的家園,閩東海洋史從明代伊始,也泣血書前千軸的抗爭史。

明代戚繼光指揮的最具意義,戰果顯赫的抗倭戰鬥就是在寧德的橫嶼展開的。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共產黨人柯成貴率領海上紅軍遊擊獨立營,馳騁閩東海域,駕船襲擊敵軍,寫就了閩東乃至福建革命歷史上獨具特色的斷章。

「i·寧德」閩海濫觴,溫麻船屯

閩東從山到海的行走,是先人唱徹的征服自然克服恐懼的壯闊史歌。興於海,繁於海,難於海,海洋孕育了閩東璀璨的文明之一,饋予閩子生存的珍貴資源,見證了這閩之東地泱泱眾生的悲喜。這歷史脈絡中,閩東人的喜悅似海的疏闊,閩東人的悲傷夾雜海的鹹澀。

燦爛閩東!山海的交響!

「i·寧德」閩海濫觴,溫麻船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