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香通鑑 | 王莽:朕要建立大新朝酒業集團,朕當董事長!

衣賜履按:今天講“五均六管”,大概齊是王莽對城市工商業的改革,也是大手筆,王莽的職務大約是皇帝兼好些個大型國企董事長,呵呵。

公元10年,大新朝建立的第二年,王莽開始工商業改革。

國師劉秀(劉歆)奏稱,周王朝專門設有泉府之官(經濟官),用來收購民間賣不出去的貨物,供應民間缺乏的貨物,這樣就能使錢財和物產公正分配,人民群眾生活安逸,就不會去犯法,而這正是《易經》所倡導的做法誒。

王莽覺得有理,找一幫人制定了具體措施,下詔說:

《周禮》上有由官府辦理賒貸的記載,《樂語》上有五均(物資調節官)的設立,各管一攤兒。現在,由政府開展賒貸、設立五均,並派專人到各地推行。我們大新朝,要以民為本,要提高老百姓的抗風險能力,遏制豪強鉅富欺壓百姓、兼併土地。

醬香通鑑 | 王莽:朕要建立大新朝酒業集團,朕當董事長!

【都給朕管起來!】

於是在首都常安(即長安,被莽哥改名為常安)以及洛陽(河南省洛陽市東白馬寺東)、邯鄲(河北省邯鄲市)、臨淄(山東省淄博市東臨淄鎮)、宛縣(河南省南陽市)、成都(四川省成都市)這六個大城市設立五均司市和錢府官(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河南南陽、河北邯鄲、山東淄博這樣的二、三線城市,在漢朝時可是響噹噹的哦,估計都享受直轄市待遇)。

五均是由政府對工商經營進行統制和對物價進行管理,這一政策法令主要集中在上文列出的六個城市實行。王莽把這幾個城市稱為五均市,市長改稱為五均司市師,都設五均官。莽哥這個人做事很認真,為了深度推行五均制度,乾脆連這幾個城市名都改了,洛陽稱為中市,邯鄲稱為北市,臨淄稱為東市,宛縣稱為南市,成都稱為西市,常安原來的東、西兩市,東市改稱京市,西市改稱畿市。每個五均司市下設交易丞五人,錢府丞一人。

司市於每個季度中間那個月(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根據貨物品質定出上、中、下三個基準價,用以保持市價穩定。老百姓賣不出去的糧食、布匹、絲綢、棉絮等等,由五均市司的官員調查核實後,按照老百姓的生產成本全數收購,不使老百姓受到損失。物價超過基準價時,五均市就拋售儲備的貨物拉低價格。如果物價低於基準價,則聽憑百姓自由交易。這樣,就杜絕了惡霸奸商們囤積居奇、壟斷貨物、牟取暴利的情況,老百姓的生活自然安穩

那麼,錢府是幹什麼的?錢府是專門用來向百姓賒貸、以解燃眉之急的機構。賒、貸是兩種經濟活動,賒是借錢給城市居民作非生產性的消費之用,不收利息,但到期必須如數歸還。比如,為祭祀借錢不能超過十天;辦喪事借錢,不能超過三個月,等。貸是給予小工商業者的生產性貸款,相當於現在的小額低息貸款,還款的時候,扣除成本後,按一定比例收取利息,年息不超過利潤的十分之一(民欲貸以治產業者,均授之,除其費,計所得受息。毋過歲什一)。

這政策實在太親民啦!貸款利率比現在的銀行貸款利率低多啦!說句不算題外話的題外話,現在的民間借貸盛行,有的小企業借錢利息高達百分之二十五,高的甚至達到百分之三十六,他們為什麼不去銀行貸款?我不知道。那麼,王莽時期的老百姓,想要無息、低息借到官貸,真的那麼輕鬆寫意嗎?呵呵。

這麼多好政策,執行得怎麼樣?

不急,且往下看。

不久,羲和(農林部長,即原大司農,後改名為納言)魯匡建議說,現在,名山大湖,鹽鐵,制錢,五均賒貸,都由政府掌管,老大啊,還有一件事您沒考慮到誒。

醬香通鑑 | 王莽:朕要建立大新朝酒業集團,朕當董事長!

【鹽鐵專賣】

莽哥說,啥?朕還有啥沒考慮到的?

魯匡說,酒啊!酒是上天賞賜給人間的至美之物,帝王頤養天下靠什麼?酒啊!祭祀鬼神祈求福賜靠什麼?酒啊!撫養老弱病殘靠什麼?酒啊!就算是聚個餐、擼個串,如果沒有酒,那也不成話啊!(這是我所見過的關於酒的最打動人心的宣傳語!哈哈

莽哥說,對啊!

魯匡說,如今天下沒有酒,那是萬萬不行滴,但如果不加以限制,全面放開,那又會浪費糧食、浪費錢財,損害百姓的利益。因此,我建議,酒水必須官營!

莽哥使勁搓了搓臉,說,老魯,我就看你小子行!這個事兒就交給你了,你給朕建個大新朝酒業集團,你當總經理,朕當董事長!

於是,釀酒、賣酒,全部國營。

醬香通鑑 | 王莽:朕要建立大新朝酒業集團,朕當董事長!

【俺們生產國酒——大新御液】

至此,王莽對工商業經濟活動的一整套制度全部成形,史稱“五均六筦”,筦讀如管,意思也一樣,為行文方便,我們用“管”字哈。

所謂五均六管,就是:

①鹽由政府專營;

②鐵由政府專營;

③酒由政府專營;

④貨幣由國家鑄造;

⑤名山大澤(湖)由國家管理;

⑥五均、賒貸由政府經辦。

看起來,幾乎所有的工商業經濟行為,全部納入國家統管。

胡適先生對王莽的評價,以及王莽的“穿越者”身份,其產生的邏輯基礎,恐怕就來自五均六管吧。但實際上,這一套經濟政策,既不是王莽穿越之後帶過去的先進理念,也不是王莽的發明,基本上是繼承舊制而來,有的修修補補,有的略有創制,比如,鹽、鐵專賣是漢武帝的政策,酒水專賣也是恢復舊規,其他幾項也大多在舊例增損的基礎上制定的。

王莽曾經談過他為什麼實行六管,他下詔說:,是飯菜的主帥;酒,是百藥的領袖舉行宴會的美物,是農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名山大湖,蘊藏著富饒的資源;五均賒貸,是百姓公平買賣、救急解困的保障;鑄造貨幣,是為溝通有無,以備百姓的消費。這六類事物,不是老百姓家家都能自己做到的,只能從市場上購買,因此,價錢再貴,他們也不得不買。豪強巨賈,就利用這點榨乾老百姓的每一文錢,前代的聖賢早已知道這種情況,所以要把這些東西管起來。每一“管”都要制定規則條例,對違反者給予處罰。

太牛了!鹽是飯菜的主帥!酒是百藥的領袖!真是深得我心。

醬香通鑑 | 王莽:朕要建立大新朝酒業集團,朕當董事長!

注:酒為百藥之長,可不是胡說的哦!自古以來,酒與醫就有不解之緣,“醫”的繁體字是“醫”,下方一個“酉”,酉者,酒也。喜歡整兩口的朋友們,其實你們是在養生,千萬別沒事兒瞎戒酒啊,呵呵。

我也是服了,不管什麼事兒,讓莽哥一說,咋就那麼有道理呢?

講了這麼多,那究竟這五均六管效果如何?

似乎不怎麼樣誒。

公元17年,王莽又正式設置一種官職,叫“羲和命士(經濟總監)”,他們專門負責監督五均六管的執行。與此同時,王莽下詔重申繼續推行六管之法,強調每一“管”都要細化規定,有違反的,一律嚴懲,直至判處死刑。

有人可能會問,這能說明什麼呢?設置專門的監督崗位,從嚴從重懲處違規者,重申六管之法的重要性,這隻能說明,五均六管推行了七八年,問題越來越多誒!

然而,情況並沒有因為加強監督而好轉,反而越來越糟。史載,惡吏奸民聯手欺壓,百姓越活越沒出路。法令條規,密集有如蛛網,嚴苛有如電網,真是防不勝防,老百姓觸犯法律的數不勝數,有田不得種,徭役做不完,大旱之後是蝗災,不懼死來反懼活……富裕的難以自保,貧窮的無以自存,無奈之下,大批老百姓都幹起了盜賊這份兒高風險高收益的職業。

公元22年,大新朝倒臺的前一年,王莽下令廢除五均六管之法。

五均六管這麼好的制度,為什麼執行到最後是這麼個結果呢?儘管“前人之述備矣”,我還是想簡單講一點看法。

1.配套措施太多啦

為了更好地落實五均六管,還有不少配套措施。王莽根據《周禮》,制定規定:

凡有田不耕種的罰交三個人的賦稅;城市中房宅不種樹的罰交三個人的布匹;平民遊手好閒的處罰布匹一匹,繳納不出的,罰到官府做工。凡是在山林水澤開採金銀鉛錫等礦產的,捕捉鳥獸的,打魚抓鱉的,以及牧民,種桑養蠶、織布紡線、縫紉的婦女,工匠、醫生、巫師、算卦的,祭司、小商小販,有其他技能的,全都要到有關部門申報經營所得,由地方官府除去其成本,徵收十分之一的利潤作為貢稅。膽敢不自行申報,或申報不實的,罰沒經營所得,併為官府服役一年。

這些制度看起來也還合理,但執行起來就猛如虎狼啦!

為什麼?

你想啊,農民如果無力耕種土地要交稅,離開土地的流民也要交稅,豐年還好,災年怎麼辦?小商小販們,交的不是定額稅,而是按百分比交稅,數額的確定,就看官員怎麼定,是否傾軋老百姓,完全靠官員的自覺性,這就很危險。

而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這些官員必然會猛烈地傾軋老百姓。為什麼?因為——

2.王莽不給官員發工資誒

我們還沒講到王莽的官制、爵制改革,其實進行得比五均六管要早。王莽給手下封賞,如果是爵位頭銜之類的“虛”的東西,那是相當大方,一次就封爵2307人(比整個西漢封得還多),然而,要賞錢賞地給“實”貨的時候,那是相當的“塞皮”,上面這兩千多爵爺,相應的封地是一塊也沒得到。莽哥非常幽默,他賞了每人一把土,稱為“茅土”,說這個就是你們的封地,好好保存,朕難道還會賴你們賬不成?等國家土地局把全國土地丈量計算清楚之後,自然就會把封地還給你們(實際上直到新朝滅亡,這幫爵爺也沒等到他們的封地)。這些爵爺們捧著這把土,眼珠子都快瞪掉了。好多沒工作的伯爵子爵們,要給別人當傭人才能活下去。更離譜的是,王莽以釐訂制度未完為由,上自公爵侯爵,下到小吏,全都停發工資。直到公元16年,五月,王莽才下詔從下個月(六月)開始發工資。官員沒有工資,去喝風啊?他們不壓榨老百姓壓榨誰去?而且,壓榨得理直氣壯。

於是我們可以合理推測,官員的工資都不發,那麼實行五均六管,特別是要給百姓賒貸的原始啟動資金,王莽會給嗎?很可能不給,需要各部門自籌。怎麼籌?各自想辦法吧,呵呵。

很多專家沿用了班固的說法,認為五均六管之所以失敗,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任用很多大商人為五均官或監督官,這些人與官員狼狽為奸,欺壓百姓,使一些看起來不錯的政策,在執行過程中也被嚴重扭曲,五均變成官僚、富豪互相勾結賤買貴賣從中漁利的手段,六管變成剝削勞動人民的工具。

醬香通鑑 | 王莽:朕要建立大新朝酒業集團,朕當董事長!

【不壓榨老百姓,我喝西北風去啊!】

我認為這個觀點值得商榷。漢武帝推行鹽鐵專賣等經濟政策,也用了很多大商人,比如大鹽商東郭咸陽、大冶鐵商孔僅等,武帝一直重用的桑弘羊官至御史大夫,那也是商人出身。經濟改革,不用懂經濟的商人,用什麼人?因此,問題不在用什麼人,而是用什麼方法來防止這些人幹壞事。至少,得給人發工資吧?

高薪未必養廉,但無薪一定腐敗啊

在防止官員為非作歹方面,商鞅可能是歷史上做得最好的,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詳拙文《暴秦治下,居然恢復了古代聖王的太平盛世?》。

3.關鍵是大環境被王莽搞糟了

改革需要相對穩定的國內環境和周邊環境。王莽登基時,國內雖然貧富差距很大,土地兼併嚴重,但是社會上總體上還是穩定的,老百姓造反的非常少;周邊少數民族對漢朝臣服,特別是匈奴與漢朝保持了六七十年的和平,漢匈邊境人口增長,老百姓的日子過得還是不錯的。奈何莽哥雄心萬丈,全方位全區域全維度推行改制,比如前面講過的,貨幣改制就搞了四次,每改一次,老百姓就破產一次。“正名”,則不但改新朝自己的,連周邊少數民族也不放過,把少數民族的“王”,全部改成“侯”,導致高句驪、西羌、西南夷全部叛亂,最讓人瞠目的是,王莽主動挑起事端與匈奴開戰,動員三十萬大軍進攻匈奴,抓丁抓夫,徵稅加賦,不論官員還是百姓,誰不服就抓誰,要麼流放要麼罰作奴婢,富人不能保護財產,窮人沒有活路,因此,不論窮富,全都造反。於是,本來一把清一色,被莽哥打成十三不靠,好端端一匹蜀錦,被莽哥戳成魚網,這麼一來,根本不用考慮他的改革政策合不合理,他的官員是不是正直清廉,他的改革註定慘敗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