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峰5月5日北大演講:區塊鏈這個技術幽靈,對我們未來世界的意義大於人工智能

王峰 區塊鏈 責任編輯:Jan 2018-07-25

5月5日,火星財經發起人、藍港互動創始人、極客幫創投合夥人王峰,受邀參加北京大學120週年校慶--光華管理學院“燕歸來”校友返校活動,在阿里巴巴報告廳做了《區塊鏈這個技術幽靈,對我們未來世界的意義大於人工智能》的演講,以下為演講內容。

尊敬的劉俏院長,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1848年,卡爾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裡說“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遊蕩……”今天恰恰是馬老先生誕辰200週年,我是學數學出身的,但我依稀記得中學歷史課要考名人生日,其中我唯一記得的就是馬克思的生日,因為好記,1818.5.5,偉大的人物的出生生日的數字像一串密碼一樣充滿玄機,不由使得我多次懷疑,上帝一定是給了一些人密鑰,每到一個階段就委託他們出來搞事情,比如馬克思、愛因斯坦、喬布斯和今天的中本聰。

王峰2.jpg

比特幣和區塊鏈,也像一個技術幽靈,越來越多的進入到我們的現實世界中,它們在一步一步地改變著我們原有的很多不可動搖的觀念,很多人不信,不屑;很多人擁抱,投機,更有很多人以局面的態勢觀望著。

最初的互聯網,通過解決了通訊協議(TCP/IP)和傳輸文本標準(HTML),在過去的三十年時間裡,改變了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創下了人類社會生產力效率的最輝煌的歷史成就。尤其在中國,中國政府對信息化建設的大力推動,以及中國逢改革開放三十年紅利,大力推動了民間創業者進入互聯網領域發展,中國人在穿衣吃飯娛樂打車支付等效率領域的便利程度之高,令全世界乍舌。

以前,中國人去歐洲、美國和日本,常感嘆於西方物質文明之發達,今天,中國人去這些地方,最大的抱怨是上網實在是不方便。我們不禁要問,互聯網已經這麼好了,我們為什麼還需要一個叫做區塊鏈的東西?

我也在思考,區塊鏈和互聯網之間在思維方式的差距,彷彿兩大平行世界,有人說今天的區塊鏈領域的超級玩家,絕大部分是九零後甚至九五後的一代了,做了多年互聯網的人,要想真正懂得區塊鏈,就像要開了天眼一樣難。

我們也看到了區塊鏈帶來的諸多方面的問題,比特幣的非國家化,在逐步衝擊原有的國家主權貨幣體系,比特幣被廣泛應用於黑市交易,因為大量的參與者挖礦,POW耗電量已經超過42萬億度電/每年,這個還只是建立在用戶人群1000萬左右的情況下。

那麼,區塊鏈這個技術幽靈,能否與今天的互聯網社會和諧相處?

首先我們要問,究竟是誰支撐了比特幣的崛起?

2008年11月1日,一個自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一個隱祕的密碼學評論組上貼出了一篇研討論文,陳述了他對電子貨幣的新設想——建設一種點對點式的電子現金系統。論文中詳細描述瞭如何創建一套去中心化的電子交易體系,且這種體系不需要創建在交易雙方相互信任的基礎之上。很快,2009年1月3日,他開發出首個實現了比特幣算法的客戶端程序並進行了首次“採礦”(mining),獲得了第一批的50個比特幣。這也標誌著比特幣金融體系的正式誕生。

在過去不到十年的時間裡,比特幣的崛起非常壯觀,從幾乎沒任何價值增長到最高點19,000美元。在過去兩年裡,比特幣的價值上漲了近三十倍,比特幣的流通價值已經接近1700億美元,高於麥當勞的市值。

究竟是什麼支撐著比特幣的崛起?比特幣從不名一文到價比黃金,依賴的是什麼?我認為有三點原因:

第一,比特幣有一批技術的絕對信仰者。自由、平等、反商業化是比特幣的重要特點,比特幣將是與Linux同樣偉大的開源自由軟件項目,受到越來越多技術信仰者的推崇;這些人的支持,是比特幣堅定的基石。所以我說信仰是一切偉大事物發展起來的根本因素,技術信仰、政治信仰、宗教信仰,莫不如此,很多長青基業的根本來自於信仰,而不是當初的物質利益驅動。

第二,總量被固定在2100萬個的比特幣,今天已經被挖過半,人們開始意識到他越來越重要的價值投資屬性。著名的互聯網投資者蔡文勝說基本完成了自己10000個比特幣的小目標;郭宏才說,買一個比特幣,留住,等你孩子結婚的時候送給他;就連硅谷風投教父Tim Draper最近都說,比特幣價格到2022年將達到25萬美元……越來越多的人看好比特幣長期的價值投資潛力。

第三,比特幣被炒幣群體高度關注並藉機炒作。在中國,我們的廣場舞大媽、溫州幫蜂擁入場比特幣市場,在韓國青年一代,炒幣的比重是全球之最,這些現象,也不斷助推了比特幣的價格走高。

此外,部分國家政府開始立法保護支持比特幣和數字貨幣交易所,很多亞洲國家開始準備發牌照給從事數字貨幣交易服務的公司,尤其以日本及東南亞最為活躍。在中國,目前中央政府直屬的機構並沒有任何表態,但從地方政府來看,杭州、海南等地開始重視區塊鏈企業,比如著名的比特幣投資者李笑來去了杭州,和地方政府搞專門面向區塊鏈的雄岸基金;我們剛剛知道,在中國境內從事數字貨幣交易的火幣網打算到海南發展產業園。

然而,很多人聽說過比特幣,但對區塊鏈卻毫無瞭解。

其實,區塊鏈技術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比特幣一直在沒有任何中心化機構運營和管理的情況下運行。可以說,比特幣是區塊鏈第一個應用,以後逐步擴展到越來越多的行業中。我們常常比喻比特幣是BlockChain1.0,而把發佈的智能合約技術的以太坊比作BlockChain2.0,因為其支持了更多的區塊鏈項目發行自己的Token,被譯為代幣或者通證,今天,越來越多的區塊鏈公鏈項目,開始推動BlockChain3.0,即如何推動應用的成熟,如何把區塊鏈技術應用於行業和消費市場。今天,由區塊鏈行業的連續創業者BM發起的EOS,憑藉做區塊鏈領域的操作系統的概念,通過發佈新版公網產品預告和提出了著名的21個超級節點招標計劃,又一次帶動區塊鏈行業的興奮神經末梢。

王峰1.jpg

有人說,今天的區塊鏈市場,除了比特幣以外,最大的價值就是玩家在一起開會,開會就是他們的最大應用。這個觀點很有趣,在我看來,比特幣是區塊鏈世界的原教義,而整個區塊鏈世界的大門,才剛剛開啟一點縫隙,後面還早著呢。不過,我們也不要大意,以為這個世界依舊是莽荒之地。

當前的互聯網正處於過度中心化的階段,但區塊鏈的誕生可謂符合“天時地利人和”。

1989年,TimBerners-Lee(伯納斯-李)提出要建立一個全球超文本項目——萬維網(WWW),他的初衷是讓所有人都能順利地從網上獲取並共享信息。但是,互聯網已經被巨頭壟斷,中心化也導致互聯網不再開放,比如Facebook是封閉的系統,微信也是封閉的系統。封閉系統製造了信息的孤島,嚴重阻礙了信息的流動。

在現實世界中,“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而在虛擬的互聯網世界中,底層技術架構決定了上層建築。

區塊鏈技術的模型是由自下而上的數據層、網絡層、共識層、激勵層、合約層和應用層等6層結構組成。很多技術型創業者一看,說這沒有什麼新鮮技術,這是P2P技術的新瓶裝舊酒,當年的Napster、NetAnts,甚至王欣的快播都是做這個起家的,但是我們我們深入研究這種新的模型,就發現“開源共識激勵”在其中結構設計的重大意義,這種新的多層級架構疊加的系統設計,融合了數據、計算、治理,構造了全新的技術文明和社會文明體系,將給我們一個更自由,更透明,更公平的環境。

過去三十年裡,互聯網文明呈現脫韁的野馬之勢,過去的三四年時間裡,我們已經不提移動互聯網超越傳統互聯網這麼無聊的問題了,互聯網+和工業4.0,開始成為後互聯網時代的重大課題,從智能手錶、智能手環、智能眼鏡,到服侍機器人、無人駕駛、智能醫療、機器人寫稿、智能翻譯等,很明顯,人工智能迅猛發展已經呈現出必然的結果。

從歷史的選擇上看,一切都呈現出偶然拐點中的必然,誰也不能預測偶然,但是卻可以推演必然。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以及人工智能是遞進的關係,這是偶然中的必然。人工智能的發展,必將造就人類社會生產力水平的空前發展。人工智能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它改變的是生產力——讓機器做更多的工作,讓人做更少的工作,甚至不需要做工作。如果我說,以後的你不需要做生產者,因為你沒有什麼生產能力了,機器和大數據已經幫你完成了,你可以剩下消費的權利。恩格斯說,勞動創造了人類本身,但是有一天,你不在有機會勞動怎麼辦?

如果信息技術在生產力水平的極度發達之後,讓我們喪失了很多勞動能力,人被機器取代,大量財富被數據和技術壟斷者,我們該怎麼辦?人類社會真正的繁榮,究竟是技術領域的生產力水平不斷向前,還是也需要一起討論一下,我們是否需要一場技術領域的生產關係變革?

而區塊鏈帶來的,將是生產關係的變革,未來,它有可能將人類從機器統治和被剝削勞動能力中解放出來,從而帶來了生產力發展的新繁榮。比如,當前我們的商業世界,是渠道為王的。絕大數情況下,做日用品的掙不到幾個錢,都給商場超市打工了;開商場超市的一年也掙不到幾個錢,都交房租了;互聯網消滅了傳統區域和層級渠道,但是自己的入口本身成為了控制力更強的中心渠道。做個電商的小商家,都把利潤交給電商平臺了;做遊戲的,現在流水的大頭全都給互聯網渠道了。

有人說,現在的互聯網世界,就是巨頭們的“流量牧場”,而所有的人、公司都是牧場上的牛羊,都將被巨頭收割。

通過區塊鏈,生產者第一次可以把產品和內容直接推廣出去,由群體共識來評判,有好的內容,大家就願意轉發,因為他們也可以獲得獎勵,不需要再去被傳統渠道盤剝,也不需要被互聯網渠道,被那些流量入口盤剝。好的產品和內容,即使不是頭部,也會傳播開去,自然價格會上去。這樣,生產者和用戶,第一次坐到了同一條船上,在一個分配機制更合理的技術和社會生態裡。

所以我說,從對人類社會繁榮共生的意義上看,區塊鏈改變價值傳遞的意義,一定大於人工智能對於生產力提升的意義。

2015年10月31日,英國《經濟學人》週刊以“The Trust Machine”作為封面主題,認為區塊鏈的影響力遠不止於加密貨幣,它讓彼此之間沒有建立信任關係的人們達成合作,無需通過中立的中央權威機構,它是建立信任的機器。

如果說蒸汽機釋放了人們的生產力,電力解決了人們基本的生活需求,互聯網徹底改變了信息傳遞的方式,那麼區塊鏈作為構造信任的機器,將可能徹底改變整個人類社會價值傳遞的方式。因此,區塊鏈技術被認為是繼蒸汽機、電力、互聯網之後,下一代顛覆性的核心技術。

這個核心技術的根本,是基於信任,無論是狹義比特幣的點對點信用賬本體系,還是泛義區塊鏈所重視共識機制,所謂共識機制,是區塊鏈系統中實現不同節點之間建立信任、獲取權益的數學算法。區塊鏈的基礎支撐體系,是純粹的學習邏輯,這個比計算機和移動互聯網設備基於物理體系的世界更宏大更有生命力,區塊鏈可以在PC和手機上,運行在服務器主機上,也可以運行在未來的計算物理世界裡。

互聯網模式所造成的極端的中心化技術生態,導致越來越多社會負效應的出現。3月,由於管理不善,Facebook造成了超過5000萬名用戶個人隱私信息洩露,並且更為嚴重的是,這些數據被利用與干預政治競選;4月,繼Facebook之後,Twitter也捲入了數據收集醜聞事件,涉嫌將數據出售給同一位劍橋大學研究員Aleksandr Kogan。中心化高效率帶來的社會問題,信任危機,日趨嚴重。

區塊鏈的出現,提倡的“分佈式”、“去中心化”解決方案,剛好解決了互聯網的痛點。

有一個著名的“不可能三角”理論,即目前區塊鏈技術在“效率"、"去中心化"以及"安全"三個方面,無法同時滿足。

但是,明明知道“不可能三角”的侷限性,區塊鏈行業也要向前發展,畢竟,對人類社會來說,安全和多節點平等參與較之效率更重要。

最後,我要說,我和產業裡很多同仁都認為,未來可能就不會再分什麼是區塊鏈的項目,或者什麼是互聯網項目。今後三年,可能每個互聯網公司,都可能會有結合區塊鏈的技術;同樣,好的區塊鏈項目,一定也要結合互聯網現有的技術和用戶資源,才能真正的做大。

因此,跳出我們生存的時代,從更宏觀的人類歷史發展尺度看,互聯網和區塊鏈的誕生,也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時間差而已。如果區塊鏈和互聯網疊加,將破解信息所有權和價值傳輸兩個難題。

那麼區塊鏈是對互聯網的一場革命和顛覆嗎?我不願意用革命和顛覆來形容。過去的時代,我要的,你偏不給我,所以我只能革命,奪走你的財富和性命,讓世界走向我想要的秩序中,後來發現你死我活的世界,帶來了更大混亂,很多時候,不是利益問題,而是認知問題。人類世界的文明發展很快,新技術的使用,讓我們在群裡認知能力和共識水平大大上升,所以當有人問我,區塊鏈能否革命於今天的互聯網,我更願意說,區塊鏈和互聯網,今天的兩大平行世界,未來將走向逐步融合。希望我們很多人能更加重視區塊鏈,更加重視其價值,理解它發展中必然需要的困難和機會。

謝謝劉俏院長的邀請,很榮幸又一次回到北大光華管理學院,謝謝各位老師和同學。


本文為火星財經原創稿件,版權歸火星財經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須在文章標題後註明“文章來源:火星財經”,若違規轉載,火星財經有權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