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登湖》:他看著湖,湖也看著他'

瓦爾登湖 就此休 2019-08-05
"

一片湖是最接近大地的。

它可以在蒼濃中陡然出現,亦可以赤腳走在田野裡一望不可及。它是大地的眼睛,亦是神的一滴。原始人最先了解自己,是從湖裡開始。你看見了湖,湖也看見了你。

當梭羅在瓦爾登湖旁走上一遭,他說:“我步入叢林,因為我願活的從容。我要願活得深刻,吸取人生所有的精華,去擊潰非生命的一切。以免,當我走向死亡時——發現自己從未活過。”

或許是從湖中,他看見了自己天性的深淺,也看清了人類的深淺,他選擇歸隱,選擇瓦爾登湖,也踏入不論是非的路。查普曼說:“這虛偽的人類社會,為了人間的宏偉,至上的快樂稀薄的像空氣。”正如智者將天地萬物視為無知,將毒藥疾病視為非命,貪痴嗔反而是罪大惡極。人慾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將萬物歸為人慾。梭羅在龐大的世界裡找不到自我,卻遙遙望見那一片湖。

於是,湖也看見了梭羅,給予了他生存的債,代價只要孤獨。

"

一片湖是最接近大地的。

它可以在蒼濃中陡然出現,亦可以赤腳走在田野裡一望不可及。它是大地的眼睛,亦是神的一滴。原始人最先了解自己,是從湖裡開始。你看見了湖,湖也看見了你。

當梭羅在瓦爾登湖旁走上一遭,他說:“我步入叢林,因為我願活的從容。我要願活得深刻,吸取人生所有的精華,去擊潰非生命的一切。以免,當我走向死亡時——發現自己從未活過。”

或許是從湖中,他看見了自己天性的深淺,也看清了人類的深淺,他選擇歸隱,選擇瓦爾登湖,也踏入不論是非的路。查普曼說:“這虛偽的人類社會,為了人間的宏偉,至上的快樂稀薄的像空氣。”正如智者將天地萬物視為無知,將毒藥疾病視為非命,貪痴嗔反而是罪大惡極。人慾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將萬物歸為人慾。梭羅在龐大的世界裡找不到自我,卻遙遙望見那一片湖。

於是,湖也看見了梭羅,給予了他生存的債,代價只要孤獨。

《瓦爾登湖》:他看著湖,湖也看著他

梭羅或許一生都是孤獨的,或許只是在停駐在瓦爾登湖的那段日子是孤獨的,但孤獨都並不必然,《瓦爾登湖》中的揮下的那句“發現自己從未活過”,早已證明敞開胸膛的梭羅,決定自己插上一把生鏽的刀。

倘若單純的把《瓦爾登湖》視作寂寞,那把鈍去的刀也不必淌著新鮮的血。所以,梭羅是自己選擇孤獨的,但孤獨並不等於寂寞,獨處並不等於隔絕,寂寞的書裡的字字句句扎破所有所謂寂寞。他寫青草,還寫青草旁的鮮花;他寫陽光,還寫陽光下的雨露;他寫自己,還寫自己存在著,與大自然一起。

梭羅的孤獨感並不是《瓦爾登湖》裡的瓦爾登湖,他寫的不是孤立零碎,而是一片湖,湖旁湖中的千千萬萬,都被他細細的記錄下。一個人的寂寞,是執著於自己本身的。

"

一片湖是最接近大地的。

它可以在蒼濃中陡然出現,亦可以赤腳走在田野裡一望不可及。它是大地的眼睛,亦是神的一滴。原始人最先了解自己,是從湖裡開始。你看見了湖,湖也看見了你。

當梭羅在瓦爾登湖旁走上一遭,他說:“我步入叢林,因為我願活的從容。我要願活得深刻,吸取人生所有的精華,去擊潰非生命的一切。以免,當我走向死亡時——發現自己從未活過。”

或許是從湖中,他看見了自己天性的深淺,也看清了人類的深淺,他選擇歸隱,選擇瓦爾登湖,也踏入不論是非的路。查普曼說:“這虛偽的人類社會,為了人間的宏偉,至上的快樂稀薄的像空氣。”正如智者將天地萬物視為無知,將毒藥疾病視為非命,貪痴嗔反而是罪大惡極。人慾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將萬物歸為人慾。梭羅在龐大的世界裡找不到自我,卻遙遙望見那一片湖。

於是,湖也看見了梭羅,給予了他生存的債,代價只要孤獨。

《瓦爾登湖》:他看著湖,湖也看著他

梭羅或許一生都是孤獨的,或許只是在停駐在瓦爾登湖的那段日子是孤獨的,但孤獨都並不必然,《瓦爾登湖》中的揮下的那句“發現自己從未活過”,早已證明敞開胸膛的梭羅,決定自己插上一把生鏽的刀。

倘若單純的把《瓦爾登湖》視作寂寞,那把鈍去的刀也不必淌著新鮮的血。所以,梭羅是自己選擇孤獨的,但孤獨並不等於寂寞,獨處並不等於隔絕,寂寞的書裡的字字句句扎破所有所謂寂寞。他寫青草,還寫青草旁的鮮花;他寫陽光,還寫陽光下的雨露;他寫自己,還寫自己存在著,與大自然一起。

梭羅的孤獨感並不是《瓦爾登湖》裡的瓦爾登湖,他寫的不是孤立零碎,而是一片湖,湖旁湖中的千千萬萬,都被他細細的記錄下。一個人的寂寞,是執著於自己本身的。

《瓦爾登湖》:他看著湖,湖也看著他

人們樂於譴責無所事事,而碌碌無為卻無人問起。在梭羅於瓦爾登湖度過的每一個日子,他寫他不讀書,只是種豆,有時這些也不做。不願意把美好的時間浪費在任何工作中,無論是腦力工作還是體力工作,這都是給自己的生命留下了餘地。

我讀梭羅,讀出他不寂寞,讀出他既不願意無所事事,也不願意碌碌無為,他是一個真正活著的自然。一個活著的自然,就像一棵活著的樹。它很孤獨的站立,零零碎碎卻連接成片的青苔從樹枝墜下,沒有同類,它獨自生長,卻也生出許多快樂的葉子。事實上,它還在和世界聯繫,通過大地,通過青草鮮花,通過陽光雨露,它在整個大自然中自得其所。他寫著讓後人感慨萬千的文章,也進行著讓他同時代人刮目相看的反抗。因而梭羅迴歸自然不同於陶淵明,他崇尚著人的完整性,他反抗歧視黑人,反抗著給予他孤獨的世界。他也不同於村上春樹的把玩孤獨,他對孤獨沒有體驗,他只是與孤獨融為一體,正如那把插入他胸口的鈍刀,不致命,但得死。

"

一片湖是最接近大地的。

它可以在蒼濃中陡然出現,亦可以赤腳走在田野裡一望不可及。它是大地的眼睛,亦是神的一滴。原始人最先了解自己,是從湖裡開始。你看見了湖,湖也看見了你。

當梭羅在瓦爾登湖旁走上一遭,他說:“我步入叢林,因為我願活的從容。我要願活得深刻,吸取人生所有的精華,去擊潰非生命的一切。以免,當我走向死亡時——發現自己從未活過。”

或許是從湖中,他看見了自己天性的深淺,也看清了人類的深淺,他選擇歸隱,選擇瓦爾登湖,也踏入不論是非的路。查普曼說:“這虛偽的人類社會,為了人間的宏偉,至上的快樂稀薄的像空氣。”正如智者將天地萬物視為無知,將毒藥疾病視為非命,貪痴嗔反而是罪大惡極。人慾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將萬物歸為人慾。梭羅在龐大的世界裡找不到自我,卻遙遙望見那一片湖。

於是,湖也看見了梭羅,給予了他生存的債,代價只要孤獨。

《瓦爾登湖》:他看著湖,湖也看著他

梭羅或許一生都是孤獨的,或許只是在停駐在瓦爾登湖的那段日子是孤獨的,但孤獨都並不必然,《瓦爾登湖》中的揮下的那句“發現自己從未活過”,早已證明敞開胸膛的梭羅,決定自己插上一把生鏽的刀。

倘若單純的把《瓦爾登湖》視作寂寞,那把鈍去的刀也不必淌著新鮮的血。所以,梭羅是自己選擇孤獨的,但孤獨並不等於寂寞,獨處並不等於隔絕,寂寞的書裡的字字句句扎破所有所謂寂寞。他寫青草,還寫青草旁的鮮花;他寫陽光,還寫陽光下的雨露;他寫自己,還寫自己存在著,與大自然一起。

梭羅的孤獨感並不是《瓦爾登湖》裡的瓦爾登湖,他寫的不是孤立零碎,而是一片湖,湖旁湖中的千千萬萬,都被他細細的記錄下。一個人的寂寞,是執著於自己本身的。

《瓦爾登湖》:他看著湖,湖也看著他

人們樂於譴責無所事事,而碌碌無為卻無人問起。在梭羅於瓦爾登湖度過的每一個日子,他寫他不讀書,只是種豆,有時這些也不做。不願意把美好的時間浪費在任何工作中,無論是腦力工作還是體力工作,這都是給自己的生命留下了餘地。

我讀梭羅,讀出他不寂寞,讀出他既不願意無所事事,也不願意碌碌無為,他是一個真正活著的自然。一個活著的自然,就像一棵活著的樹。它很孤獨的站立,零零碎碎卻連接成片的青苔從樹枝墜下,沒有同類,它獨自生長,卻也生出許多快樂的葉子。事實上,它還在和世界聯繫,通過大地,通過青草鮮花,通過陽光雨露,它在整個大自然中自得其所。他寫著讓後人感慨萬千的文章,也進行著讓他同時代人刮目相看的反抗。因而梭羅迴歸自然不同於陶淵明,他崇尚著人的完整性,他反抗歧視黑人,反抗著給予他孤獨的世界。他也不同於村上春樹的把玩孤獨,他對孤獨沒有體驗,他只是與孤獨融為一體,正如那把插入他胸口的鈍刀,不致命,但得死。

《瓦爾登湖》:他看著湖,湖也看著他

那天我親自去了一趟湖邊。幾多波瀾,了無痕跡,同樣是一望無際,但我知道它在那頭有邊際。它既不是海,也不是山,它不遼闊,也不巍峨。因而它有邊際,它圈起的水總是兜兜轉轉又來一遭,撞落的水花也淡淡,這份安定感偉大而渺小,偉大的是隔了幾代春秋,我也最終明白了梭羅為何選擇瓦爾登湖,渺小的是哪怕看到了梭羅,他不在岸邊,他在湖上,好像要踩在腳下,好像也要溺亡。

我看《瓦爾登湖》,湖上站著梭羅。他看著湖,湖也看著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