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戶的錢到底都被誰賺走了?今天終於有人把中國股市說清楚了'

"

中國股市的錢到底都被誰賺走了?

據統計,從2017年高點至2018年年末A股市值已經蒸發了近24萬億。哀嘆不已的股民不禁疑問,我們的真金白銀究竟都去了哪?

蒸發數額驚人:24萬億!

24萬億意味著什麼?24萬億比我國2015年全年的GDP還多;相當於建18條京滬高速鐵路;相當於近344個巴菲特資產的總和,這麼一筆巨大的財富卻在無形中灰飛煙滅。

僅幾萬億的實際資金投入

有一個顛撲不破的科學真理:能量守恆,物質不滅。也就是說,沒有什麼東西會平白無故的消失不見,物質是永存的。股票也是如此,分析人士表示,中國股市雖說號稱蒸發了24萬億人民幣,但實質上只有幾萬億的實際投入資金而已。就是這幾萬億資金炒高了整體的A股市值。

長城證券首席分析師認為,股市是一個虛擬經濟,股價只是一個貨幣符號,在不同點位下代表著不同的數字。整個股市有2/3處於非流通狀態,加上流通價的下跌產生了一定槓桿效應。“事實上,股市是流通者的4萬億撬動著13萬億的資本流動。當時計算的市值也並非代表真正有那麼多貨幣在股市。”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你有三畝地,以1萬元的價格賣了一畝給別人,於是市場價就是1萬元,你還有2畝,身價就是2萬元。後來那個人把地轉給另一個人,2萬元成交,於是每畝市場價升到了2萬元。於是你的資產就要重新計算了,變成4萬元。最後那畝地被輾轉交易多次了,最後接手的人用了100萬元,於是最新的市場價達到了100萬元,你資產又要重新計算了,你有200萬元了。後來碰到經濟蕭條,最後接盤的人被迫以1萬元賣掉土地,市場價格又回到了1萬元。你的資產打回原形,從200萬元到起點2萬元,中間蒸發了198萬元。其實就是一場紙上富貴,並沒有真實金錢的損失。

可見,市值蒸發並不等同於真實的財富縮水,這種蒸發的奇觀源於“邊際撬動”的現象,即某個交易日裡僅僅有10%的股票交易,就能把股票價格帶到一個不可思議的高度,那麼其他90%的沒參與交易的股票也自動分享了這一“瘋狂的榮耀”,於是乎,市值是一個怪物,它有屬於自己誇張的“數字槓桿”。

為何多數散戶資金“蒸發”快?

據統計,目前的A股市場中,持股市值100萬元以下的中小投資者佔到總數的99.4%,佔總市值的50%,業界把這些人統稱為“散戶”。作為普通投資者,不可能像財政和券商那樣旱澇保收,不可能擁有“大小非”的低成本優勢,更沒有本事從股市裡“融資”,因此,要想在股市裡成功,低位買入,高位逃頂是散戶賺錢的不二法門。

但自我國股市創立以來,媒體報道過從幾萬元炒到上億資產的幸運投資高手,然而,這隻能以數百萬分一來計,出現的概率不比買彩票高多少。更多的情況是,大量股民炒股初期賺了點小錢,最後又全部賠了進去,而且,還虧掉了老本。散戶為什麼老是成為最後的買單者,而不能成為永遠的贏家?答案是,散戶終究只是散戶,這是“宿命”。

一方面,散戶恐懼下跌,而且本金有限。因而在市場真正跌至谷底的時候,要麼被嚇傻了,不敢進場,要麼是因為手裡已經沒錢,想“抄底”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因此,散戶很難買在低位。

再者,散戶喜歡跟風、追高。當股市經過了一段時間的上漲,已經積累了不小的升幅之後,多數普通投資者才開始關心股市,這時進場的話,已沒有太大的成本優勢可言。隨著股市進入主升段,“賺快錢”的獨特魅力開始吸引越來越多的股民投身股市,瘋狂炒作那些具有標誌性意義的熱門股,出於“再賺一點就走”的貪慾考慮,高位進場的多數人不再願意離場。由於捨不得離場,散戶最終的下場只能是在隨後的熊市中越陷越深,逢低“補倉”,直至打光最後一顆子彈。

盤點哪四類“人”賺走了錢

第一類

國家稅收、券商收益

國家和券商這塊不用說,不論股民賺和賠,只要股市還在運轉,他們就有錢賺,只是多一點和少一點的問題,每年從幾億到幾百億不等,無疑都是股民作的貢獻。

第二類

上市公司及“大小非”

上市公司以及公司的“大小非”們也是賺走錢的一大主力。前者依靠IPO、增發、配股等種種方式從股市圈錢,上半年上市公司通過各種方法融資達2244億。後者依靠投資者用真金白銀炒高的價格在高位套現離場。今年以來的前8個月,大小非減持股票套現達334.43億元。

第三類

快進快出的遊資

遊資,也就是熱錢。是指為追逐高額利潤而在各金融市場之間流動的短期資產,它具有投機性強、流動性快,傾向性明顯的特徵。

遊資在股市的特點是快進快出,一般只阻擊有7%漲幅左右的股票,迅速拉上漲停板後,掛巨單封死漲停板,如果其在漲停前已經吸夠籌碼,那麼封停只不過是為了明天高開出貨而已。第二天,他們會利用資金使股價高開,然後快速拉高誘多,然後迅速賣出。一般追漲的散戶還沒反應過來,他們已經全身而退了。

"

中國股市的錢到底都被誰賺走了?

據統計,從2017年高點至2018年年末A股市值已經蒸發了近24萬億。哀嘆不已的股民不禁疑問,我們的真金白銀究竟都去了哪?

蒸發數額驚人:24萬億!

24萬億意味著什麼?24萬億比我國2015年全年的GDP還多;相當於建18條京滬高速鐵路;相當於近344個巴菲特資產的總和,這麼一筆巨大的財富卻在無形中灰飛煙滅。

僅幾萬億的實際資金投入

有一個顛撲不破的科學真理:能量守恆,物質不滅。也就是說,沒有什麼東西會平白無故的消失不見,物質是永存的。股票也是如此,分析人士表示,中國股市雖說號稱蒸發了24萬億人民幣,但實質上只有幾萬億的實際投入資金而已。就是這幾萬億資金炒高了整體的A股市值。

長城證券首席分析師認為,股市是一個虛擬經濟,股價只是一個貨幣符號,在不同點位下代表著不同的數字。整個股市有2/3處於非流通狀態,加上流通價的下跌產生了一定槓桿效應。“事實上,股市是流通者的4萬億撬動著13萬億的資本流動。當時計算的市值也並非代表真正有那麼多貨幣在股市。”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你有三畝地,以1萬元的價格賣了一畝給別人,於是市場價就是1萬元,你還有2畝,身價就是2萬元。後來那個人把地轉給另一個人,2萬元成交,於是每畝市場價升到了2萬元。於是你的資產就要重新計算了,變成4萬元。最後那畝地被輾轉交易多次了,最後接手的人用了100萬元,於是最新的市場價達到了100萬元,你資產又要重新計算了,你有200萬元了。後來碰到經濟蕭條,最後接盤的人被迫以1萬元賣掉土地,市場價格又回到了1萬元。你的資產打回原形,從200萬元到起點2萬元,中間蒸發了198萬元。其實就是一場紙上富貴,並沒有真實金錢的損失。

可見,市值蒸發並不等同於真實的財富縮水,這種蒸發的奇觀源於“邊際撬動”的現象,即某個交易日裡僅僅有10%的股票交易,就能把股票價格帶到一個不可思議的高度,那麼其他90%的沒參與交易的股票也自動分享了這一“瘋狂的榮耀”,於是乎,市值是一個怪物,它有屬於自己誇張的“數字槓桿”。

為何多數散戶資金“蒸發”快?

據統計,目前的A股市場中,持股市值100萬元以下的中小投資者佔到總數的99.4%,佔總市值的50%,業界把這些人統稱為“散戶”。作為普通投資者,不可能像財政和券商那樣旱澇保收,不可能擁有“大小非”的低成本優勢,更沒有本事從股市裡“融資”,因此,要想在股市裡成功,低位買入,高位逃頂是散戶賺錢的不二法門。

但自我國股市創立以來,媒體報道過從幾萬元炒到上億資產的幸運投資高手,然而,這隻能以數百萬分一來計,出現的概率不比買彩票高多少。更多的情況是,大量股民炒股初期賺了點小錢,最後又全部賠了進去,而且,還虧掉了老本。散戶為什麼老是成為最後的買單者,而不能成為永遠的贏家?答案是,散戶終究只是散戶,這是“宿命”。

一方面,散戶恐懼下跌,而且本金有限。因而在市場真正跌至谷底的時候,要麼被嚇傻了,不敢進場,要麼是因為手裡已經沒錢,想“抄底”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因此,散戶很難買在低位。

再者,散戶喜歡跟風、追高。當股市經過了一段時間的上漲,已經積累了不小的升幅之後,多數普通投資者才開始關心股市,這時進場的話,已沒有太大的成本優勢可言。隨著股市進入主升段,“賺快錢”的獨特魅力開始吸引越來越多的股民投身股市,瘋狂炒作那些具有標誌性意義的熱門股,出於“再賺一點就走”的貪慾考慮,高位進場的多數人不再願意離場。由於捨不得離場,散戶最終的下場只能是在隨後的熊市中越陷越深,逢低“補倉”,直至打光最後一顆子彈。

盤點哪四類“人”賺走了錢

第一類

國家稅收、券商收益

國家和券商這塊不用說,不論股民賺和賠,只要股市還在運轉,他們就有錢賺,只是多一點和少一點的問題,每年從幾億到幾百億不等,無疑都是股民作的貢獻。

第二類

上市公司及“大小非”

上市公司以及公司的“大小非”們也是賺走錢的一大主力。前者依靠IPO、增發、配股等種種方式從股市圈錢,上半年上市公司通過各種方法融資達2244億。後者依靠投資者用真金白銀炒高的價格在高位套現離場。今年以來的前8個月,大小非減持股票套現達334.43億元。

第三類

快進快出的遊資

遊資,也就是熱錢。是指為追逐高額利潤而在各金融市場之間流動的短期資產,它具有投機性強、流動性快,傾向性明顯的特徵。

遊資在股市的特點是快進快出,一般只阻擊有7%漲幅左右的股票,迅速拉上漲停板後,掛巨單封死漲停板,如果其在漲停前已經吸夠籌碼,那麼封停只不過是為了明天高開出貨而已。第二天,他們會利用資金使股價高開,然後快速拉高誘多,然後迅速賣出。一般追漲的散戶還沒反應過來,他們已經全身而退了。

散戶的錢到底都被誰賺走了?今天終於有人把中國股市說清楚了


做了這麼多年的投資,前段時間我一直在想投資是什麼?該怎麼做?我覺得投資本質上就是為了達到某些目標,金錢上盈利的目標。突然想起10多年前看的《窮爸爸富爸爸》裡的說法:投資就像一次次旅行,確定你的目的地,然後選擇你的交通工具,讓交通工具帶你去你的目的地,然後再次上路。現在感覺說的很好。

我現在也用旅行來為投資做介紹。旅行需要做旅行前的準備,比如:旅行需要多少資金?現在是什麼天氣狀況?我需要帶些什麼?自己的身體狀況怎樣?我所在的地方有什麼交通工具可用?等等。對目的地的瞭解:那裡氣候如何?人文地理如何?我可以跟當地人溝通嗎?社會是否混亂?接著選擇你的交通工具:走路?坐車?自己開車?做飛機?如果是坐車,知道坐什麼車了嗎?在哪裡哪裡轉車,轉什麼車?到了目的地還有各鍾各樣的事情要處理。想想一次旅行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說回投資,投資真的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不要被某某人什麼都不懂投資賺了多少成了富翁的故事興奮不已。就像有人2塊錢中了500萬,這不能說明什麼。這彩票註定是有人中的,看誰中而已。投資首先要對自己的現狀進行了解評估。資金狀況、家庭狀況、投資需要的系統知識、自己的性格特點等等。然後是選擇投資的工具(交通工具):股票、債券、基金、實業股權、期貨、外匯等等。對這些投資工具要有個全面的瞭解。風險、收益、何時適合運用何種工具。明白這些投資工具關係最密切的 就是:資金,資金的流向。資金流向哪裡哪裡就起波瀾,資金流出哪裡,哪裡就出現低谷。資金的流向又跟經濟有關係,經濟的繁榮與衰退指導了資金的流向。一個國家的政策、世界經濟團體的政策又影響著經濟。但這些關係不會是可以用數學表達的關係,錯綜複雜。所以投資是個人綜合能力的體現,投資需要時間,投資也需要時間積累知識。

現在談談股票投資的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也許有上面的講述鋪墊,大概明白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只是投資知識體系裡小小的一部分而已,僅僅分析投資標的供人選擇而已。技術分析和基本分析員就像是旅行途中的司機而已。作為一個旅行者,你不必成為一個優秀的司機。一個優秀的司機也未必能帶著旅客到達目的地,如果他不懂路,也不會看地圖。投資者如果能從整體上把握時局,是否精通使用工具已經沒那麼重要了,但他必須瞭解交通工具,有能力判斷使用工具的人,他可以選擇精通工具的人代辦,達成投資目的是遲早的事。如果只沉迷於如何精通使用工具,不能從更高的角度從整體上把握時局,那有可能永遠開著車兜圈子,永遠到達不了遠方的目的地。

做好投資的道理是簡單的,但想做好投資需要的知識面是非常廣的,也需要深入的。所以投資的事急不得,需要時間醞釀才醇香。


在沒有學會止損之前,你只不過是在博傻

止損是個天大的問題,因為股市處處有風險,我們可能時時犯錯誤,所以我們不得不拿起止損的武器。止損絕不單純是散戶和初級股民的問題,也是機構、大師和股神們的問題,無論是股票大作手李費佛,還是金融大鱷索羅斯,他們也常常面對止損問題,而一旦疏忽、僥倖、漠視止損,其下場同樣會遭受失敗,甚至是破產和自殺。

李費佛、陳久霖、濱中泰男就是栽在止損面前活生生的例子,而善於止損的索羅斯又是另外一種風光,止損讓他一次次劫後餘生。會不會止損、重視不重視止損,是決定投資命運和最終結局的大事。

可以這樣說,在沒有學會止損之前,你只不過是在博傻。

我覺得止損是股市第一重要的問題,它甚至比會買更重要,因為止損本質上是對股市的敬畏、對不確定性的承認、對市場的尊重。會不會買只是我們能賺多少的因素之一,而會不會止損卻是我們能虧多少的全部因素,賺多少還取決於市場,虧多少幾乎全部取決於自己。

我認識一個高手,他的觀點是止損永遠正確,哪怕事後看是錯誤的。一開始我覺得這個觀點有點極端,後來我慢慢悟道這個提法其實很深刻,是參透了股市玄機之後的肺腑之言,是大徹大悟後的覺悟之語。

因為只有如此才能從靈魂深處接納止損,而不是口頭提提。只有接受止損永遠是正確的觀點,我們才能在止損問題上擺脫扭扭捏捏、瞻前顧後和猶豫不決,才能把僥倖、賭一把、再等等、期待奇蹟這些思想從潛意識深處趕盡殺絕,才能建立真正的止損思想。

很多人不願意止損,主要是他的靈魂深處有幾個關過不了:

第一個是僥倖關。

也許再等等就反彈了,也許奇蹟會出現,這幾乎是阻礙止損最大的心理障礙。很多人不願意止損,或者在止損問題上猶豫不定,就是有這個思想作祟。其實,此時我們應該捫心自問:我願意開倉嗎?如果不願意,那我就應該止損。

第二個是羞辱關。

萬一止損後大漲,該多麼羞辱呀?絕大多數不願意止損的人都有這種心理作怪。從行為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這種痛苦遠遠大於在其他股票上賺同等的錢帶來的心理安慰。

所以,股市是反人性的,從止損的心理來看就很明顯。止損後股價大漲,是要承擔重大的心理折磨的,這種折磨具有很大的屈辱感,彷彿自己是笨蛋、智商低人一等。

為了扭轉這個心理誤區,我們應該轉念想下:止損是我們對自己過去的錯誤負責,即使它明天大漲,但那是另外一個問題,它們是兩個邏輯。

而且,止損後還有很多大跌的例子呢,我們為什麼糾結在止損後大漲的幾個股票上呢?止損後再大漲,那頂多讓我們少賺,而一旦我們不止損則有可能會走上窮途末路,虧掉所有,中石油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呀。

第三個關是誤解。

典型的有三個“利潤是被頻繁止損止完的”、“止損說明不會買,會買就不用止損”、“止損是沒有本事”,這些流行的誤解讓很多本來就心存僥倖的人找到藉口,荼毒甚深。其實這幾問題都不值得一駁,試問:誰見過止損能把利潤止完的?我見過絕大多數人因為不止損而破產,從來沒有見過因為止損而破產的。我也見過很多會買而不會止損的人,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從來沒有見過善於止損的人最後賺不到錢的。我在前面說過,如果解決了風險問題,利潤將不請自來。

會止損就是來解決風險問題的。真正善於止損的高手,他的利潤是不請自來的。在我看來,止損不是沒本事,而是大本事。這如同兵法上的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哪個長勝將軍不是先保護自己不被擊敗然後再去擊敗敵人的?看不起止損的陳久霖爆倉破產了,看不起止損的榮智健謝幕了,這倆人腕兒夠大吧,他們不止損照樣被市場埋葬。

第四個關是死扛。

我已經虧這麼多了,再止損還有什麼意義?說白了,這是麻木,是破罐子破摔。一個股票一旦結束了漫長的盛極行情,其衰落起來會很漫長,會沒完沒了,如果不止損,也許真要把股票留給子孫後代了。

第五個關是不在乎,才虧一點點呢。

這和上面的恰恰相反,上面是虧得太多,這裡是虧得還不夠很多。小虧看起來不要緊,但是很多大虧都是從小虧來的,很多人不止損就是因為一開始是小虧,不屑於止損,後來變成大虧,又麻木了死扛下去不去止損,結果就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滿倉中石油。

以上五個關口是阻礙止損的攔路虎,其核心就是不敢直面自己的錯誤,希望以更大的“賭”來掩蓋已經發生的錯誤。

這是股市最可怕的事情。任何事情都有成本,止損也有成本,止損的成本就是萬一止損錯了怎麼辦。很多人不願意止損就是不願意為止損付出哪怕一丁點的成本,希望所有的東西都是免費的,所有的好處都佔盡。這怎麼可能?很多人不去止損其實是害怕止損錯誤,而荒唐的是這種人對已經發生的錯誤可以不管不問,反而擔心未來還不一定會就是錯誤的止損。更何況,止損是用來終止錯誤的最好手段。所以,我堅信,止損永遠正確。即使止損錯了,也頂多是少賺,而止損卻可以永恆的避免破產,後者才是股市安身立命之本。

具體到戰術上,建議如下止損:

一,虧損額度達到總資金的5%,無論任何理由和藉口,都無條件的止損;

二,行情不好,且走勢對我不利時,立即止損;

三,走勢看不懂,且對我不利時,立即止損;

四,買入股票後,沒有實現預期,逐步止損;

五,時間止損,買入後長時間沒有行情,逐步止損;

六,買股的理由不存在了、發生了變化、被澄清,逐步止損;

七,個股虧損額超過30%,無論任何理由和藉口,無條件的止損。

只要具備其中之一者就立即止損,止損是剛性的,到了止損位置就執行,不管它第二天會不會反彈,不管當時行情是否變暖,先把止損做了再說。至於止損錯了,股票又反彈了怎麼辦?再買上就是了。止損是一回事,再買入是另外一回事,它倆是兩個獨立的邏輯,是兩筆獨立的操作,它們不能互相抵消。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貫徹止損永遠正確的思想,把止損變成一種習慣。


甚愛必大費—吝惜反而虧大本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讚,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獲得虛名與生存立足哪個更可親?生存立足與資金哪個更重要?獲得盈利與被套死哪個更有害?

在股市中,過分的吝惜必然導致更大的損失;無原則地死守倉位必有更嚴重的虧空。

所以,知道滿足就不會陷入困境,不過分吝惜就可以知道及時止損,而不會遇到更大的風險,可以在股市中確保長久的安全。

在投資心理學研究當中,一般把吝惜心理歸併到貪婪心理當中,然而,吝惜心理雖然與貪婪心理一樣,是投資獲利的大敵,但對其研究得還很不夠,吝惜與貪婪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心理表現。

吝惜是害怕付出的心理,而貪婪是貪求多進的心理。通常情況下,小投資者由於資本來之不易,吝惜的心理更為普遍。

股市新手常認為買賣股票只要低價買進,高價賣出就能獲得收益。但在實際操作中常會犯“拾了芝麻,丟了西瓜”這一類錯誤,常為了5分錢而買不到,以致白白看它漲了一塊錢,或是為了5分錢而賣不掉,以至於套牢了1元多的怨言。這種情形,股市上屢見不鮮。雖然有時也有因5分錢沒有買到或賣出,而股價未漲也沒降,從而減少損失的情況發生,但這種情形總是比較少的。

投資人介人股市從事買賣,都具有風險性,盈虧是必然發生的。一心希望盈多虧少、做“常勝將軍”,而沒有做好賠錢的思想準備,總想賺大錢的人,難保他到頭來不虧。

事實上,股票市場的交易不是賺就是賠,只要賺多賠少便是成功,而穩賺不賠的人,恐怕這個世界上沒有。

所以,投資人在涉獵股市時應客觀冷靜地對待賺與賠的問題。既要有賺的希望,也要有賠的思想準備。當買進幾種股票後,要認真分析股市的大勢,如果大勢對自己有利,只要條件許可,就耐心等待,爭取收益的延續。但是當股市形勢對自己不利時,特別是自己已感到股勢不對頭時,不要計較得失,輸一點就輸一點,不要一味地怕賠錢,有時候,甚至還應該去輸一點錢,交一點“學費”,而獲得一些實際經驗,一旦機會到來,所獲得的利潤相信會比多次小賠的錢多得多。股市變化莫測乃是常有的事。如果投資者無法忍受下跌的打擊,心情惡劣到“睡不著覺”、“吃不下飯”那就大錯特錯了,應有耐心。

不論投資者用何種方式投資股票,如果遭到了損失,除非能斷定近期內會有變化,否則最好在每個週末之前予以平倉。這樣,就不會賠得太多,而下週又是新的開始,可以心平氣和地從頭再來。

總之,投資者首先要學會拿得起放得下,改變吝惜的心態,才能抓住機遇。

調查表明,有過分吝惜心理的投資者,平時在日常生活都較吝嗇。這雖說不是病態心理,但與生活中過分吝惜會阻礙事業的發展一樣,在股市中過分吝惜,也會阻礙投資者的發展。

平時實戰中,投資者要分析自己的個性,實事求是地認識自己,如發現在投資操作有以下列傾向,可能就有過分吝惜的不良心態,應通過修養的提高,和向別人學習,以消除過分吝惜的心理。這些表現主要有:

(1)投資者買入股票總是喜歡把眼光盯著低價板塊的個般上,價格越低越好。而對高價板塊的個股不屑一顧,總覺得它們太貴了。這些投資者不明白這樣的道理:股價高除了業績好的因素外,大部分因素是因為主力和莊家積極參與的結果。

所謂“物以稀為貴”,主力的參與才可能把股價提高。股市中個股價格最高的股票往往不是業績最好的股票,而是主力和機構莊家參與最積極的股票。因此明白這一點,就可以明白,為什麼很多股票市盈率很高了,股價仍高企不下。

(2)投資者經常在買賣時,計算能夠買到多少股的數量,有數量越多越感到欣慰的心理。這也是一種吝惜的心理。股票能否盈利,不在於數量,而在於質量。

(3)最不願在虧損時止損。認為一止損就虧錢給別人了,寧肯死抱不放,也不願將其割掉。

(4)買入時經常為幾分錢而猶豫不決。這也是一種吝惜心理,買入股票的決策靠的是對趨勢的判斷,而不是幾分錢的付出。

如果投資者有以上的心態表現,就說明投資者有過分吝惜的心理表現,這種心理會妨礙投資者抓住機會,會使投資因吝小利而失大錢,或因音小虧而變大虧,因此必須加以克服。


一個做了10年股票的交易者問我:“為什麼贏家總說交易中要拒絕暴利?”我笑著問他:是不是遇見真正的贏家了。他說:遇見一個交易贏家比十年寒窗還難呀。是這樣的,在當下股票交易的贏家是<1%的,當然,我說的是持續10-20年以上盈利的交易者,持續三五年、七八年賺錢的不在其列。

虛盤交易和實盤比就是多了槓桿,不要小瞧這個槓桿,他像給空間增加了一個維度一樣,使虛盤的世界變得豐富多彩、奇幻無比。贏家的座右銘:拒絕暴利

凡是贏家都有這樣的座右銘就是拒絕暴利。

其實辯證的看這句話,贏家不是拒絕暴利,而是拒絕貪婪;拒絕重倉、全倉的交易。贏家在交易中首當其衝的,奉為玉律天條的是資金管理,只有其一,沒有其二。

我們來看,贏家的操作一般都是做主要趨勢,也可以理解為長期趨勢,或者說是底部買入、頂部沽出長期持有,而你無論做什麼趨勢,行情的基本構成就是價格的隨機波動,也可以理解為雜波和毛刺,更寬泛的理解為短期趨勢。我們來看下面一張圖:

"

中國股市的錢到底都被誰賺走了?

據統計,從2017年高點至2018年年末A股市值已經蒸發了近24萬億。哀嘆不已的股民不禁疑問,我們的真金白銀究竟都去了哪?

蒸發數額驚人:24萬億!

24萬億意味著什麼?24萬億比我國2015年全年的GDP還多;相當於建18條京滬高速鐵路;相當於近344個巴菲特資產的總和,這麼一筆巨大的財富卻在無形中灰飛煙滅。

僅幾萬億的實際資金投入

有一個顛撲不破的科學真理:能量守恆,物質不滅。也就是說,沒有什麼東西會平白無故的消失不見,物質是永存的。股票也是如此,分析人士表示,中國股市雖說號稱蒸發了24萬億人民幣,但實質上只有幾萬億的實際投入資金而已。就是這幾萬億資金炒高了整體的A股市值。

長城證券首席分析師認為,股市是一個虛擬經濟,股價只是一個貨幣符號,在不同點位下代表著不同的數字。整個股市有2/3處於非流通狀態,加上流通價的下跌產生了一定槓桿效應。“事實上,股市是流通者的4萬億撬動著13萬億的資本流動。當時計算的市值也並非代表真正有那麼多貨幣在股市。”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你有三畝地,以1萬元的價格賣了一畝給別人,於是市場價就是1萬元,你還有2畝,身價就是2萬元。後來那個人把地轉給另一個人,2萬元成交,於是每畝市場價升到了2萬元。於是你的資產就要重新計算了,變成4萬元。最後那畝地被輾轉交易多次了,最後接手的人用了100萬元,於是最新的市場價達到了100萬元,你資產又要重新計算了,你有200萬元了。後來碰到經濟蕭條,最後接盤的人被迫以1萬元賣掉土地,市場價格又回到了1萬元。你的資產打回原形,從200萬元到起點2萬元,中間蒸發了198萬元。其實就是一場紙上富貴,並沒有真實金錢的損失。

可見,市值蒸發並不等同於真實的財富縮水,這種蒸發的奇觀源於“邊際撬動”的現象,即某個交易日裡僅僅有10%的股票交易,就能把股票價格帶到一個不可思議的高度,那麼其他90%的沒參與交易的股票也自動分享了這一“瘋狂的榮耀”,於是乎,市值是一個怪物,它有屬於自己誇張的“數字槓桿”。

為何多數散戶資金“蒸發”快?

據統計,目前的A股市場中,持股市值100萬元以下的中小投資者佔到總數的99.4%,佔總市值的50%,業界把這些人統稱為“散戶”。作為普通投資者,不可能像財政和券商那樣旱澇保收,不可能擁有“大小非”的低成本優勢,更沒有本事從股市裡“融資”,因此,要想在股市裡成功,低位買入,高位逃頂是散戶賺錢的不二法門。

但自我國股市創立以來,媒體報道過從幾萬元炒到上億資產的幸運投資高手,然而,這隻能以數百萬分一來計,出現的概率不比買彩票高多少。更多的情況是,大量股民炒股初期賺了點小錢,最後又全部賠了進去,而且,還虧掉了老本。散戶為什麼老是成為最後的買單者,而不能成為永遠的贏家?答案是,散戶終究只是散戶,這是“宿命”。

一方面,散戶恐懼下跌,而且本金有限。因而在市場真正跌至谷底的時候,要麼被嚇傻了,不敢進場,要麼是因為手裡已經沒錢,想“抄底”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因此,散戶很難買在低位。

再者,散戶喜歡跟風、追高。當股市經過了一段時間的上漲,已經積累了不小的升幅之後,多數普通投資者才開始關心股市,這時進場的話,已沒有太大的成本優勢可言。隨著股市進入主升段,“賺快錢”的獨特魅力開始吸引越來越多的股民投身股市,瘋狂炒作那些具有標誌性意義的熱門股,出於“再賺一點就走”的貪慾考慮,高位進場的多數人不再願意離場。由於捨不得離場,散戶最終的下場只能是在隨後的熊市中越陷越深,逢低“補倉”,直至打光最後一顆子彈。

盤點哪四類“人”賺走了錢

第一類

國家稅收、券商收益

國家和券商這塊不用說,不論股民賺和賠,只要股市還在運轉,他們就有錢賺,只是多一點和少一點的問題,每年從幾億到幾百億不等,無疑都是股民作的貢獻。

第二類

上市公司及“大小非”

上市公司以及公司的“大小非”們也是賺走錢的一大主力。前者依靠IPO、增發、配股等種種方式從股市圈錢,上半年上市公司通過各種方法融資達2244億。後者依靠投資者用真金白銀炒高的價格在高位套現離場。今年以來的前8個月,大小非減持股票套現達334.43億元。

第三類

快進快出的遊資

遊資,也就是熱錢。是指為追逐高額利潤而在各金融市場之間流動的短期資產,它具有投機性強、流動性快,傾向性明顯的特徵。

遊資在股市的特點是快進快出,一般只阻擊有7%漲幅左右的股票,迅速拉上漲停板後,掛巨單封死漲停板,如果其在漲停前已經吸夠籌碼,那麼封停只不過是為了明天高開出貨而已。第二天,他們會利用資金使股價高開,然後快速拉高誘多,然後迅速賣出。一般追漲的散戶還沒反應過來,他們已經全身而退了。

散戶的錢到底都被誰賺走了?今天終於有人把中國股市說清楚了


做了這麼多年的投資,前段時間我一直在想投資是什麼?該怎麼做?我覺得投資本質上就是為了達到某些目標,金錢上盈利的目標。突然想起10多年前看的《窮爸爸富爸爸》裡的說法:投資就像一次次旅行,確定你的目的地,然後選擇你的交通工具,讓交通工具帶你去你的目的地,然後再次上路。現在感覺說的很好。

我現在也用旅行來為投資做介紹。旅行需要做旅行前的準備,比如:旅行需要多少資金?現在是什麼天氣狀況?我需要帶些什麼?自己的身體狀況怎樣?我所在的地方有什麼交通工具可用?等等。對目的地的瞭解:那裡氣候如何?人文地理如何?我可以跟當地人溝通嗎?社會是否混亂?接著選擇你的交通工具:走路?坐車?自己開車?做飛機?如果是坐車,知道坐什麼車了嗎?在哪裡哪裡轉車,轉什麼車?到了目的地還有各鍾各樣的事情要處理。想想一次旅行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說回投資,投資真的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不要被某某人什麼都不懂投資賺了多少成了富翁的故事興奮不已。就像有人2塊錢中了500萬,這不能說明什麼。這彩票註定是有人中的,看誰中而已。投資首先要對自己的現狀進行了解評估。資金狀況、家庭狀況、投資需要的系統知識、自己的性格特點等等。然後是選擇投資的工具(交通工具):股票、債券、基金、實業股權、期貨、外匯等等。對這些投資工具要有個全面的瞭解。風險、收益、何時適合運用何種工具。明白這些投資工具關係最密切的 就是:資金,資金的流向。資金流向哪裡哪裡就起波瀾,資金流出哪裡,哪裡就出現低谷。資金的流向又跟經濟有關係,經濟的繁榮與衰退指導了資金的流向。一個國家的政策、世界經濟團體的政策又影響著經濟。但這些關係不會是可以用數學表達的關係,錯綜複雜。所以投資是個人綜合能力的體現,投資需要時間,投資也需要時間積累知識。

現在談談股票投資的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也許有上面的講述鋪墊,大概明白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只是投資知識體系裡小小的一部分而已,僅僅分析投資標的供人選擇而已。技術分析和基本分析員就像是旅行途中的司機而已。作為一個旅行者,你不必成為一個優秀的司機。一個優秀的司機也未必能帶著旅客到達目的地,如果他不懂路,也不會看地圖。投資者如果能從整體上把握時局,是否精通使用工具已經沒那麼重要了,但他必須瞭解交通工具,有能力判斷使用工具的人,他可以選擇精通工具的人代辦,達成投資目的是遲早的事。如果只沉迷於如何精通使用工具,不能從更高的角度從整體上把握時局,那有可能永遠開著車兜圈子,永遠到達不了遠方的目的地。

做好投資的道理是簡單的,但想做好投資需要的知識面是非常廣的,也需要深入的。所以投資的事急不得,需要時間醞釀才醇香。


在沒有學會止損之前,你只不過是在博傻

止損是個天大的問題,因為股市處處有風險,我們可能時時犯錯誤,所以我們不得不拿起止損的武器。止損絕不單純是散戶和初級股民的問題,也是機構、大師和股神們的問題,無論是股票大作手李費佛,還是金融大鱷索羅斯,他們也常常面對止損問題,而一旦疏忽、僥倖、漠視止損,其下場同樣會遭受失敗,甚至是破產和自殺。

李費佛、陳久霖、濱中泰男就是栽在止損面前活生生的例子,而善於止損的索羅斯又是另外一種風光,止損讓他一次次劫後餘生。會不會止損、重視不重視止損,是決定投資命運和最終結局的大事。

可以這樣說,在沒有學會止損之前,你只不過是在博傻。

我覺得止損是股市第一重要的問題,它甚至比會買更重要,因為止損本質上是對股市的敬畏、對不確定性的承認、對市場的尊重。會不會買只是我們能賺多少的因素之一,而會不會止損卻是我們能虧多少的全部因素,賺多少還取決於市場,虧多少幾乎全部取決於自己。

我認識一個高手,他的觀點是止損永遠正確,哪怕事後看是錯誤的。一開始我覺得這個觀點有點極端,後來我慢慢悟道這個提法其實很深刻,是參透了股市玄機之後的肺腑之言,是大徹大悟後的覺悟之語。

因為只有如此才能從靈魂深處接納止損,而不是口頭提提。只有接受止損永遠是正確的觀點,我們才能在止損問題上擺脫扭扭捏捏、瞻前顧後和猶豫不決,才能把僥倖、賭一把、再等等、期待奇蹟這些思想從潛意識深處趕盡殺絕,才能建立真正的止損思想。

很多人不願意止損,主要是他的靈魂深處有幾個關過不了:

第一個是僥倖關。

也許再等等就反彈了,也許奇蹟會出現,這幾乎是阻礙止損最大的心理障礙。很多人不願意止損,或者在止損問題上猶豫不定,就是有這個思想作祟。其實,此時我們應該捫心自問:我願意開倉嗎?如果不願意,那我就應該止損。

第二個是羞辱關。

萬一止損後大漲,該多麼羞辱呀?絕大多數不願意止損的人都有這種心理作怪。從行為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這種痛苦遠遠大於在其他股票上賺同等的錢帶來的心理安慰。

所以,股市是反人性的,從止損的心理來看就很明顯。止損後股價大漲,是要承擔重大的心理折磨的,這種折磨具有很大的屈辱感,彷彿自己是笨蛋、智商低人一等。

為了扭轉這個心理誤區,我們應該轉念想下:止損是我們對自己過去的錯誤負責,即使它明天大漲,但那是另外一個問題,它們是兩個邏輯。

而且,止損後還有很多大跌的例子呢,我們為什麼糾結在止損後大漲的幾個股票上呢?止損後再大漲,那頂多讓我們少賺,而一旦我們不止損則有可能會走上窮途末路,虧掉所有,中石油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呀。

第三個關是誤解。

典型的有三個“利潤是被頻繁止損止完的”、“止損說明不會買,會買就不用止損”、“止損是沒有本事”,這些流行的誤解讓很多本來就心存僥倖的人找到藉口,荼毒甚深。其實這幾問題都不值得一駁,試問:誰見過止損能把利潤止完的?我見過絕大多數人因為不止損而破產,從來沒有見過因為止損而破產的。我也見過很多會買而不會止損的人,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從來沒有見過善於止損的人最後賺不到錢的。我在前面說過,如果解決了風險問題,利潤將不請自來。

會止損就是來解決風險問題的。真正善於止損的高手,他的利潤是不請自來的。在我看來,止損不是沒本事,而是大本事。這如同兵法上的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哪個長勝將軍不是先保護自己不被擊敗然後再去擊敗敵人的?看不起止損的陳久霖爆倉破產了,看不起止損的榮智健謝幕了,這倆人腕兒夠大吧,他們不止損照樣被市場埋葬。

第四個關是死扛。

我已經虧這麼多了,再止損還有什麼意義?說白了,這是麻木,是破罐子破摔。一個股票一旦結束了漫長的盛極行情,其衰落起來會很漫長,會沒完沒了,如果不止損,也許真要把股票留給子孫後代了。

第五個關是不在乎,才虧一點點呢。

這和上面的恰恰相反,上面是虧得太多,這裡是虧得還不夠很多。小虧看起來不要緊,但是很多大虧都是從小虧來的,很多人不止損就是因為一開始是小虧,不屑於止損,後來變成大虧,又麻木了死扛下去不去止損,結果就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滿倉中石油。

以上五個關口是阻礙止損的攔路虎,其核心就是不敢直面自己的錯誤,希望以更大的“賭”來掩蓋已經發生的錯誤。

這是股市最可怕的事情。任何事情都有成本,止損也有成本,止損的成本就是萬一止損錯了怎麼辦。很多人不願意止損就是不願意為止損付出哪怕一丁點的成本,希望所有的東西都是免費的,所有的好處都佔盡。這怎麼可能?很多人不去止損其實是害怕止損錯誤,而荒唐的是這種人對已經發生的錯誤可以不管不問,反而擔心未來還不一定會就是錯誤的止損。更何況,止損是用來終止錯誤的最好手段。所以,我堅信,止損永遠正確。即使止損錯了,也頂多是少賺,而止損卻可以永恆的避免破產,後者才是股市安身立命之本。

具體到戰術上,建議如下止損:

一,虧損額度達到總資金的5%,無論任何理由和藉口,都無條件的止損;

二,行情不好,且走勢對我不利時,立即止損;

三,走勢看不懂,且對我不利時,立即止損;

四,買入股票後,沒有實現預期,逐步止損;

五,時間止損,買入後長時間沒有行情,逐步止損;

六,買股的理由不存在了、發生了變化、被澄清,逐步止損;

七,個股虧損額超過30%,無論任何理由和藉口,無條件的止損。

只要具備其中之一者就立即止損,止損是剛性的,到了止損位置就執行,不管它第二天會不會反彈,不管當時行情是否變暖,先把止損做了再說。至於止損錯了,股票又反彈了怎麼辦?再買上就是了。止損是一回事,再買入是另外一回事,它倆是兩個獨立的邏輯,是兩筆獨立的操作,它們不能互相抵消。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貫徹止損永遠正確的思想,把止損變成一種習慣。


甚愛必大費—吝惜反而虧大本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讚,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獲得虛名與生存立足哪個更可親?生存立足與資金哪個更重要?獲得盈利與被套死哪個更有害?

在股市中,過分的吝惜必然導致更大的損失;無原則地死守倉位必有更嚴重的虧空。

所以,知道滿足就不會陷入困境,不過分吝惜就可以知道及時止損,而不會遇到更大的風險,可以在股市中確保長久的安全。

在投資心理學研究當中,一般把吝惜心理歸併到貪婪心理當中,然而,吝惜心理雖然與貪婪心理一樣,是投資獲利的大敵,但對其研究得還很不夠,吝惜與貪婪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心理表現。

吝惜是害怕付出的心理,而貪婪是貪求多進的心理。通常情況下,小投資者由於資本來之不易,吝惜的心理更為普遍。

股市新手常認為買賣股票只要低價買進,高價賣出就能獲得收益。但在實際操作中常會犯“拾了芝麻,丟了西瓜”這一類錯誤,常為了5分錢而買不到,以致白白看它漲了一塊錢,或是為了5分錢而賣不掉,以至於套牢了1元多的怨言。這種情形,股市上屢見不鮮。雖然有時也有因5分錢沒有買到或賣出,而股價未漲也沒降,從而減少損失的情況發生,但這種情形總是比較少的。

投資人介人股市從事買賣,都具有風險性,盈虧是必然發生的。一心希望盈多虧少、做“常勝將軍”,而沒有做好賠錢的思想準備,總想賺大錢的人,難保他到頭來不虧。

事實上,股票市場的交易不是賺就是賠,只要賺多賠少便是成功,而穩賺不賠的人,恐怕這個世界上沒有。

所以,投資人在涉獵股市時應客觀冷靜地對待賺與賠的問題。既要有賺的希望,也要有賠的思想準備。當買進幾種股票後,要認真分析股市的大勢,如果大勢對自己有利,只要條件許可,就耐心等待,爭取收益的延續。但是當股市形勢對自己不利時,特別是自己已感到股勢不對頭時,不要計較得失,輸一點就輸一點,不要一味地怕賠錢,有時候,甚至還應該去輸一點錢,交一點“學費”,而獲得一些實際經驗,一旦機會到來,所獲得的利潤相信會比多次小賠的錢多得多。股市變化莫測乃是常有的事。如果投資者無法忍受下跌的打擊,心情惡劣到“睡不著覺”、“吃不下飯”那就大錯特錯了,應有耐心。

不論投資者用何種方式投資股票,如果遭到了損失,除非能斷定近期內會有變化,否則最好在每個週末之前予以平倉。這樣,就不會賠得太多,而下週又是新的開始,可以心平氣和地從頭再來。

總之,投資者首先要學會拿得起放得下,改變吝惜的心態,才能抓住機遇。

調查表明,有過分吝惜心理的投資者,平時在日常生活都較吝嗇。這雖說不是病態心理,但與生活中過分吝惜會阻礙事業的發展一樣,在股市中過分吝惜,也會阻礙投資者的發展。

平時實戰中,投資者要分析自己的個性,實事求是地認識自己,如發現在投資操作有以下列傾向,可能就有過分吝惜的不良心態,應通過修養的提高,和向別人學習,以消除過分吝惜的心理。這些表現主要有:

(1)投資者買入股票總是喜歡把眼光盯著低價板塊的個般上,價格越低越好。而對高價板塊的個股不屑一顧,總覺得它們太貴了。這些投資者不明白這樣的道理:股價高除了業績好的因素外,大部分因素是因為主力和莊家積極參與的結果。

所謂“物以稀為貴”,主力的參與才可能把股價提高。股市中個股價格最高的股票往往不是業績最好的股票,而是主力和機構莊家參與最積極的股票。因此明白這一點,就可以明白,為什麼很多股票市盈率很高了,股價仍高企不下。

(2)投資者經常在買賣時,計算能夠買到多少股的數量,有數量越多越感到欣慰的心理。這也是一種吝惜的心理。股票能否盈利,不在於數量,而在於質量。

(3)最不願在虧損時止損。認為一止損就虧錢給別人了,寧肯死抱不放,也不願將其割掉。

(4)買入時經常為幾分錢而猶豫不決。這也是一種吝惜心理,買入股票的決策靠的是對趨勢的判斷,而不是幾分錢的付出。

如果投資者有以上的心態表現,就說明投資者有過分吝惜的心理表現,這種心理會妨礙投資者抓住機會,會使投資因吝小利而失大錢,或因音小虧而變大虧,因此必須加以克服。


一個做了10年股票的交易者問我:“為什麼贏家總說交易中要拒絕暴利?”我笑著問他:是不是遇見真正的贏家了。他說:遇見一個交易贏家比十年寒窗還難呀。是這樣的,在當下股票交易的贏家是<1%的,當然,我說的是持續10-20年以上盈利的交易者,持續三五年、七八年賺錢的不在其列。

虛盤交易和實盤比就是多了槓桿,不要小瞧這個槓桿,他像給空間增加了一個維度一樣,使虛盤的世界變得豐富多彩、奇幻無比。贏家的座右銘:拒絕暴利

凡是贏家都有這樣的座右銘就是拒絕暴利。

其實辯證的看這句話,贏家不是拒絕暴利,而是拒絕貪婪;拒絕重倉、全倉的交易。贏家在交易中首當其衝的,奉為玉律天條的是資金管理,只有其一,沒有其二。

我們來看,贏家的操作一般都是做主要趨勢,也可以理解為長期趨勢,或者說是底部買入、頂部沽出長期持有,而你無論做什麼趨勢,行情的基本構成就是價格的隨機波動,也可以理解為雜波和毛刺,更寬泛的理解為短期趨勢。我們來看下面一張圖:

散戶的錢到底都被誰賺走了?今天終於有人把中國股市說清楚了

紅線代表著短期趨勢,也可以理解為主要趨勢的雜波和毛刺。在一輪主要趨勢中,漲跌一個輪迴,上漲過程中有四次(不必然是四次,見綠色箭頭)劇烈的回調,你如果重倉、全倉必是爆倉無疑;下跌過程有四次(不必然是四次,見紅色箭頭)反彈,每一次都是重倉、全倉交易者的葬身之地。這短期趨勢構成的回調、反彈有時異常凌厲,三五天就是10%以上的幅度,這樣的調整在趨勢行情中屢見不鮮,非常難於防範。武漢的豆油大姐為什麼聲名遠播,因為四萬賺到一千萬是歷經劫難的,是出神入化,她能做到真是逆天了。

我們把綠色箭頭稱之為回調中的爆倉點,把紅色箭頭稱之為反彈中的爆倉點。交易是血雨腥風的世界,贏家之所以能屹立不倒在於從靈魂中知行合一的貫徹了資金管理;在於他們自身就是一個嚴格遵守資金管理的交易系統;他們是一個系統化的交易者。

輸家總是變著方的想重倉,在交易中,90%以上的輸家是一直抱有重倉、全倉的想法的。其實重倉、全倉從來不是他們的目的,他們的目的是對暴利的不要命的追逐,他們時時刻刻不忘一年千倍、雪球效應。輸家的特點就是貪婪,沒有不貪婪的輸家。這也是99.8%的交易者虧損之源。

許多剛剛入市,或者有幾年交易經驗,覺得自己不同凡響的交易者和老柯講:我們建倉伊始之所以重倉就是想多賺點,起始重倉比浮贏加倉要賺得多。這是傻子都知道的事實,而交易者更要搞清楚的是:重倉的風險比初始輕倉後浮贏加倉大得多,極大概率就是爆倉、爆虧。在這一點上許多人都是利令智昏的犯了錯誤。在交易中虧錢的朋友總是自以為是、自作聰明、自鳴得意、忽視風險的。我們說贏家的追求利潤的浮贏加倉不是普通交易者能夠理解的。普通交易者的浮贏加倉是這樣。

行情總是漲漲跌跌、跌宕起伏的,贏家一般是等待回調結束,如果有浮盈,並達到10%以上再考慮加倉,也就是有了柔軟著落的資金安全墊。

為什麼輸家會一直痴迷不悟的徘徊十年八年也不放棄貪婪的想法?他可能昨天進行了公式計算;今天做做理論推導;明天運用方程求解;後天電腦上模塊演練。

就是想找到一個可以滿足貪婪而又不承擔風險的方法。輸家大多傾向於技術分析,魯莽、不安的好動;贏家注重交易理念,大多沉思、蟄伏的好靜。俗話說大利必有大惡,交易中的普遍規律是:貪婪的對價就是爆倉、就是傾家蕩產。這是交易的規律誰也改變不了,這也是為什麼贏家拒絕暴利的真正緣由。

贏家拒絕暴利和虧貨們追求重倉,這不得不說是贏虧兩家的核心區別。


大巧若拙—笨辦法往往是好辦法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掘,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在投資操作中,獲得大成功的辦法好似並不圓滿,但用起來屢試不爽;盈得大利的辦法有些顯得沒有什麼特別奧妙的地方,但用起來總是有效;最直接的操作辦法好似又要繞一下彎子,最巧妙的操作辦法顯得笨拙,最好的投資理念說起來並不那麼冠冕堂皇。

從股市中及時出逃就可以躲避股市的冷清;保持鎮靜又能抵禦股市過熱的風險,以平靜從容的心態對待股市,就能在股市中找正位置。

幾乎沒有一個投資者不願意讓自己聰明起來。當然,要聰明起來並不是壞事,但問題是:你能比別人聰明多少!前段時間流行王朔的一句話,出之於他的一篇小說題名:

誰比誰傻多少?也有另一句俏皮話:如今,要找到一個傻瓜可真難呀!

這兩句話,形象地點出了聰明與愚笨的辯證關係。

的確,中國股市經過了多年的發展和成熟,股民經過無數次驚濤駭浪的洗禮,科技的進步使投資者的分析操作手段日益完善,信息透明度也不斷改善,加上股民不斷地學習和提高,投資者的投資水平得到了廣泛的提高。每個人也都越來越聰明瞭。市場的變化徵兆,主力動向,很多投資者也能判斷和察覺,市場是一群聰明的投資者構成的。

然而,也正因為這一點,才顯出了“傻瓜”的可貴。“如今,要找到一個傻瓜可真難呀!”這句話,應用於股市中投資心態的分析,正說明“傻瓜”在投資者中的稀有。

由於“傻瓜”稀有,他們依據傻瓜心態所做的愚笨的投資方法,必然跟廣大聰明的投資大眾的投資方法有所不同,常常會逆投資大眾而動,做出別人不敢為而為之的壯舉,因而從這一點上講,愚笨的方法符合逆向投資理念的規律,因此,愚笨的方法能夠常常獲得大利也就不足為奇了。

由此可見,所謂愚笨的辦法能獲利,並不是這種愚笨的辦法出之於一個智力有缺陷的白痴之手,而是避免或超越了一般投資大眾聰明的方法,不與之爭鋒,走出了一條看似愚笨,實則精巧之路。愚笨並不是真的愚笨而是聰明的昇華,是比一般人聰明後的更高的智慧。

投資者應善於從股市找到一般聰明的投資者沒有發現的規律,有些規律書本也沒有,甚至不可能有,但使用起來,雖然看似愚笨,卻常常奏效。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我馬生於郊。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當投資者都遵循理性投資理念時,垃圾股裡卻頻頻產生黑馬;大家都不遵從投資炒股之道,即使白馬股也會遭到丟棄和冷遇。

投資者的禍患,沒有過於貪婪不知足了;過錯沒有大於貪得無厭了。所以,知道滿足即可的投資者,永遠是滿足的。

在股市中空頭多頭都能賺錢。唯獨貪者不能賺錢。

從事股票投資不限於年齡、學歷、經歷、家庭、背景等,但是統計表明,遇事沒主見,決策猶猶豫豫的人、喜歡合群扎堆、情緒易激動的人炒股往往贏少虧多;反之,一些成功的投資者,往往是擅長分析思考,性格堅強且較喜歡獨來獨往者,行動上不僅敢贏,而且還勇於認輸。

很多朋友炒股虧損一買就跌一賣就漲,不會看盤,把握不好大盤趨勢,想學習方法炒股的朋友,關注筆者微信公眾號:茗股堂(zm666557),必定會讓您的股票操作的更好!精準把握主力資金的動向 ,解決你的選股,提高買賣點的把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