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利好刺激下,質優龍頭股站上投資風口

多重利好刺激下,質優龍頭股站上投資風口

/劉增祿

編輯/承承

作為A股市場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創業板市場,目前估值正處於歷史低位,在近期多重利好刺激下,創業板公司有望迎來投資風口。

儘管2018年整體業績出現大幅下滑,2019年一季度也未能實現轉正,但就創業板公司基本面來看,在創設以來的十年中,還是“孕育”一大批類似愛爾眼科、東方國信、衛寧健康這樣的上市以來業績持續增長的公司。對於這些基本面優秀公司而言,在今年公司基本面逐漸改善、科創板上市委審議工作正式啟動、科技企業稅收優惠、兩大指數巨頭加持等利好催化下,有望再次站上投資風口。

71家公司上市以來業績持續增長

經歷近兩年的持續回調後,一直讓投資者詬病的創業板公司高估值問題已經得到了一定的緩解,整體估值由最高點時的141.97倍大幅度降至目前的39.11倍,相對其自身歷史估值均值看,已處於相對底部區域。

統計數據顯示,因前幾年的大力併購影響,業績承諾的集中到期、商譽的大幅減值,使得2018年創業板整體淨利潤下滑幅度驚人,同比下降了65.93%。或許是差到極點就是好的開始,今年一季度,創業板整體業績雖然出現14.74%同比負增長,但下降幅度卻有明顯減小。對於創業板公司的基本面的變化,相關研究人士判斷,未來隨著創業板公司商譽衝擊的減少,以及今年年初以來融資環境的改善,預期創業板公司的整體基本面將逐步改善,盈利能力有明顯提升。

雖然從歷史數據來看,大多數創業板公司基本面堪憂,但仍不能否認的是,在創業板設立的十年裡,依然“孕育”了一批基本面穩定增長的績優公司,如愛爾眼科、東方國信、衛寧健康、博雅生物、雄帝科技等71家公司,上市以來扣非後淨利潤始終保持著持續穩定增長。以第一批登陸創業板愛爾眼科為例,該公司上市以來除了2012年度業績表現不佳,其餘年份均實現了兩位數的業績增速,在最新的2018年年報和2019年一季報中,其還分別實現了39.12%和30.15%的扣非後淨利潤增速。同樣,於2011年登陸創業板的衛寧健康自上市以來,也是一直保持著兩位數的業績增速,最新2018年年報和2019年一季報顯示,公司扣非後淨利潤增速也分別高達30.62%、54.22%。

多重利好刺激細分行業龍頭股異動

5月27日,創業板指大漲3.34%,多家公司漲停。下午17時許,上海證券交易所發佈了科創板上市委第1次審議會議公告。公告顯示,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委定於2019年6月5日下午13點召開2019年第1次上市委員審議會議。對於這一重大消息,市場人士普遍認為,這意味著科創板已進入分娩倒計時,短期內有望給創業板帶來積極影響。

除了科創板消息對創業板公司有影響外,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5月22日聯合發佈的減稅公告也對創業板公司帶來明顯利好刺激,集成電路、芯片國產化、軟件開發等概念股紛紛漲勢凶猛,以富滿電子為例,股價自5月23日開始連續5天收出了漲停。減稅公告稱,為支持集成電路和軟件產業發展,對依法成立且符合條件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和軟件企業,在2018年12月31日前自獲利年度起計算優惠期,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25%的法定稅率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並享受至期滿為止。一位接受記者採訪的市場人士表示,減稅之舉是對5月8日國務院常委會明確延續集成電路設計和軟件產業企業優惠措施表態後的又一重大利好,體現了國家對集成電路產業的扶持態度,將從研發、設計和生產環節,降低相關企業的成本。

觀察發現,因創業板公司當初設立時的設計,創業板本身就是高新技術企業扎堆的集中營,在目前利好消息不斷來襲下,這些享受利好的創業板公司也就成了市場資金重點關注所在。統計數據顯示,在49家集成電路概念股中,創業板公司達16家;52家芯片國產化概念股中,創業板公司也有22家;71家軟件開發類公司中,創業板更是一舉佔據了46家。從減稅政策影響來看,以創業板芯片概念股晶盛機電為例,其2018年的歸母淨利潤為5.82億元,年度共繳納了7850.6萬元的企業所得稅,在實施免稅後,公司利潤將直接增厚7850.6萬元;軟件開發股捷成股份,2018年的歸母淨利潤為9364.48萬元,當年的企業所得稅額高達9400.38萬元,免稅後,公司利潤將直接較之前增厚一倍。

外資加大對創業板績優公司配置

就在多家創業板公司將直接享受免稅後業績提升的同時,富時羅素和明晟兩大指數巨頭的加持消息也對入選指數標的的創業板公司帶來利好刺激,市場關注熱度明顯提升。

5月28日,A股入摩擴容正式生效,納入因子從5%提高到20%。在本次擴容中,最大的變化在於全球第一大指數公司MSCI首次納入了創業板個股。新納入的26只股票中有18只來自創業板,包括同花順、泰格醫藥、溫氏股份、康泰生物、愛爾眼科、邁瑞醫療、寧德時代等。

無獨有偶,就在前幾天的5月25日凌晨,全球第二大指數公司富時羅素也宣佈,正式將A股納入富時全球股票指數系列,將於2019年6月開始分三步實施。第一批次的納入因子為5%,包含1097只A股,將於6月24日開盤後正式生效。此次納入將通過互聯互通機制下的“北向通”實施,機構預計初期將帶來千億元人民幣量級的資金流入。與MSCI先納入大盤A股不同,富時羅素此次的納入標的涵蓋了大、中、小盤股票,其中創業板標的多達141只。

富時羅素是第一個宣佈將創業板納入國際指數的公司。此次,共有1097只A股入選,其中包括292只大盤股、422只中盤股、376只小盤股以及7只微盤股。相比之下,MSCI的納入創業板公司的節奏更慢一些,是在其擴容至20%後再納入的。從此次被納入MSCI的18只創業板股盤子大小來看,雖然其只佔創業板指成分股數量比例近兩成,但若從權重角度看則佔比超過了4成。從被納入的創業板公司的行業地位來看,多數是各細分領域的績優龍頭。如愛爾眼科、邁瑞醫療、寧德時代等,近年來的業績表現均十分優異。

對於為何要重視創業板,富時羅素給出的解釋是,隨著過去十年的發展,創業板已經包含了很多大型、中型市值的股票,並不是只有小市值公司。事實上,以截至3月末的審議結果看,創業板的溫氏股份已經躋身富時中國50指數,這個指數是超級大盤指數,囊括了50家最大的於滬深兩市上市的公司。如果說MSCI納入A股,開啟了大盤藍籌股的行情,那富時羅素則有望開啟外資對A股中小盤股的投資熱情。

相較國際指數公司動作,提前進入中國市場的QFII資金對創業板公司早就佈局。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末,QFII增持比例最高的前5家公司全部來自創業板,分別為三諾生物、華策影視、超頻三、華宇軟件、聚光科技。在新建倉公司中,愛爾眼科成為QFII建倉市值最高的公司,而三環集團則是QFII一季度新建倉公司中建倉市值排在第5位的公司。

目前,隨著創業板首次入摩、A股入富,越來越多的創業板公司正受到外資的青睞。從近期滬深港通北向資金的動向來看,創業板龍頭公司愛爾眼科、泰格醫藥、溫氏股份、東方財富等近1日、5日、10日的持股市值始終呈現出淨流入趨勢。

多重利好刺激下,質優龍頭股站上投資風口多重利好刺激下,質優龍頭股站上投資風口多重利好刺激下,質優龍頭股站上投資風口

(本文已刊發於2019年6月1日出版的《紅週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