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資中,“勤奮”未必管用

在投資中,“勤奮”未必管用在投資中,“勤奮”未必管用

彼得.林奇說過:成功的投資都是反人性的。

什麼是人性?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解釋是——人性就是你明知道這是正確理性符合邏輯的,但你就是做不到;而一些你明知不正確的事情,但你就是改不了或克服不了。

很多投資者,在投資中對於這一點可能都有不同程度的體會。比如:自我認知偏差,過度自信偏差,慣性思維,沉默成本效應,機會成本效應,倖存者偏差等等,都是人們在投資中常出現的人性弱點所犯的錯誤和問題。

另外,在金融投資領域,還有一個既正確,又違反常識的道理。那就是:在投資中,"勤奮",未必管用。

投資:“勤奮”未必管用

在大部分人看來,投資就像其他任何事情,有付出才會有回報。

這裡的付出包括:仔細鑽研公司研報;做實地考察收集各種信息;放棄休息時間認真盯盤;每天閱讀大量新聞;對世界上發生的各種事件瞭如指掌,一有風吹草動就需要及時應對等等。

但是,大量實證研究顯示,這樣的投資方法,其實並不管用。

勤奮不管用的原因,有這麼幾個:

第一,別人對於信息的消化和使用速度,比你快。

在1980年代的美國市場,一條關於公司盈利的消息,從對外公佈到反映到公司股價上的時間,僅需要7秒鐘左右。而隨著科技進步,投資者獲取信息的成本也越來越低,市場在消化新的信息上的效率也越來越高,所耗費的時間越來越短。

這方面,最極致的代表是高頻交易。

邁克爾·劉易斯在其著作《高頻交易員》中就曾指出,專門從事高頻交易的公司,不惜投資數千萬美元鋪設光纜,或者挨著證券交易所安置大型服務器,其目的只是為了獲得0.0001秒的時間優勢。

除了這些高頻交易公司外,市場上還有數以千萬計的各種投資者:基金公司、投資銀行理財部門、銀行交易部、公司高管等等。

所以,投資者在市場上基於信息進行交易,就好像和100萬人一起賽跑。從中勝出的難度,可想而知。

第二,任何一個人的信息量,都比不上市場總的信息量大。

證券市場上的參與者多達億計。其中的每一個人,都會基於自己掌握的信息,做出最優的決策(買或者賣)。

因此最後市場上顯示的證券價格,已經綜合了這麼多數以億計的投資者掌握的所有信息。個人投資者在讀了新聞報道,或者券商研報後,再去進行交易,其實是在無效信息的基礎上進行買賣,自然不可能獲得好的投資回報。

第三,交易,是有費用的。

買賣股票,或者買賣基金,我們需要支付的費用包括:券商佣金、摩擦成本、託管費、申購/贖回費、管理費、業績分成等等。

交易的頻率越高,意味著交易費用越高。

有一些投資策略,在扣除費用前可能可以獲利;但是在扣除所有費用後,投資者拿到手的淨回報,則未必還能保持盈利。

大多數的投資回報,來自於等待

如上所說,既然勤勞在投資界並不能致富,那麼普通投資者應該怎麼做呢?

巴菲特曾說過:“一種近乎懶惰的沉穩一直是我們的投資風格的基石。”

如果堅持自己的投資標準,就會有找不到任何投資對象的時候甚至是時期,但大師們都會有無限等待的耐心。

在我們一生的投資過程中,我們真不需要每天都去做交易,很多時候我們需要手持現金,耐心等待。由於市場交易群體的無理性,在不確定的時間段內,比如3至5年的週期裡,總會等到一個或者一些完美的高安全邊際的時刻。換句話說,市場的無效性總會帶來價值低估的機會,此時就是你出手的時候。就如非洲草原的獅子,它在沒有獵物的時候,更多的是在草叢中慢慢的等,很有耐心地觀察周圍情況,直到獵物進入伏擊範圍才迅疾出手。

絕大多數投資者的資產都是在頻繁的交易中損耗掉的。因為他們怕踏空,怕錯過每一個似是而非的機會。事實上,即使你所有時候都踏空了,你的收益還有0%。要知道這個市場90%以上的股民長期來看是虧損的,就憑0%的收益率,你就可以進入成功的前10%。

耐心等待正確的時機可以最大程度增加我們投資成功的可能性。你不用常常處於市場中。

像《股票作手回憶錄》中說的,“華爾街的傻瓜認為他必須在所有時間都交易。對於我而言,從來不是我的思考替我賺大錢,而是我的坐功。明白了嗎?我一動不動地坐著。”

著名投資者吉姆·羅傑斯對做交易時的耐心做了更生動的描述:“我只管等,直到有錢躺在牆角。我所要做的全部就是走過去把它撿起來。”

選擇的機會越多,失誤的次數也就越多。學習巴菲特投資理念的投資者很多,但最重要的一點卻被大多數人忽略了:當對風險無把握時,什麼也不做,只是等。這也是他連續多年保持400多億美元現金在手的原因。

投資並不是只爭朝夕的遊戲。在投資領域,“勤勞”、“熱情”、“奮發”、“拼博”、“進取”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往往不起作用。有時候,勤勞反而會加速破產,投資需要的不是激情和勤奮,而是理性和耐心。

二維碼

歡迎朋友入基金投資群交流

識基薈已經入駐一點資訊號、網易號、新浪看點號、今日頭條大V、雪球財經專欄、東方財富號、大風號、搜狐自媒體、值得買媒體號、富途證券號、螞蟻財富簽約作者、資深理財達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