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大利好來襲 機構大幅加倉股名單

投資 滬指 經濟 金融 證券之星 證券之星 2017-11-03

又一大利好來襲 機構大幅加倉股名單

一大利好來襲!A股“入摩”迎實質進展 公募“跑馬圈地”提早佈局

繼MSCI在今年6月決定將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和MSCI ACWI全球指數後,近日MSCI明晟發佈了“納入A股的指數”,以及詳細的A股指數體系變更時間表。伴隨A股納入MSCI指數相關工作迎來實質性推進,嗅覺敏銳的公募基金也開始著手對相關產品進行“跑馬圈地”。證監會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4家基金公司已提交了7只MSCI指數基金的審批申請。在基金公司相關人士看來,A股“入摩”將推動國際資金配置中國市場,考慮到此類產品的稀缺性,提早佈局將佔據先發優勢。

多家基金搶先佈局

近日,MSCI明晟發佈了“納入A股的指數”(MSCI China A Inclusion Indexes),以及詳細的A股指數體系變更時間表。這意味著,A股納入MSCI指數已經邁開了實質性步伐。在業內人士看來,A股“入摩”短期帶來的增量資金,會提振藍籌股的風險偏好,從中長期來看,也將推動國際資金配置中國市場。

面對新的市場機遇,向來嗅覺敏銳的公募基金已提早對相關產品進行了“跑馬圈地”。證監會最新公佈的《基金募集申請核准進度公佈表》顯示,截至10月20日,創金合信、景順長城、華安和平安大華等4家基金公司,共提交了7只MSCI指數基金的審批申請。其中,平安大華提交的產品數量最多,共有3只,景順長城基金提交了2只產品的審批申請,創金合信和華安基金各有1只。

“早在MSCI計劃將A股納入其全球指數體系之初,我們就開始關注並計劃佈局相關產品。A股於今年闖關MSCI成功之後,公司便正式啟動了相關產品的開發工作。”平安大華基金產品研發中心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景順長城基金總經理助理兼產品開發部總監田環坦言,景順長城上報的MSCI中國A股國際大盤ETF,主要是跟蹤今年6月份MSCI公佈的222只A股成份股。從投資價值層面來看,設計這個產品是為了給海外投資者和境內投資者提供一個分享中國經濟增長的投資工具。

事實上,MSCI指數基金在基金市場上尚屬“藍海”。據記者瞭解,目前市場上僅有華夏MSCI中國A股ETF及其聯接基金兩隻跟蹤MSCI A股指數的產品。“作為國際投資的風向標,MSCI指數更具有權威性,且已經獲得海外投資者的高度認可。目前A股市場上跟蹤MSCI指數的產品比較稀缺。我們也是希望利用先發優勢進行提前佈局。”田環表示。

除公募基金以外,資管行業也在搶佔MSCI的投資機會。據瞭解,泰康資產旗下相關資管產品已於9月下旬成功發行,併成為保險公司資產配置的重要產品。

指數性配置引海外資金活水

在多家機構看來,正式成為MSCI指數的一員後, A股在全球資金的投資當中也將成為一個分量更重的角色,從而引來大量外部資金進場。

平安證券預測,A股納入MSCI指數之後,初始流入資金將達到170億至180億美元。中金公司預估初步流入資金量大約在150億美元左右。高盛則預計,未來5年中國A股可能佔到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9%、MSCI全球指數的1%,將帶來約2300億美元的指數投資資金流。在全面納入的情況下,各類基金累積資金流入或達到4300億美元。

“MSCI將於2018年分兩次把這222只成份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納入最直接的反應就是增量資金的配置。雖然從短期來看,增量資金的配置對A股的影響較小,但這是從零到一的突破,我們的ETF更多是為未來做儲備。”田環表示。

在他看來,全部納入是個漫長的過程,且納入效應的持續時間比較長,隨著A股被逐步納入,海外投資者對A股的認可度將逐步提升, A股從投資者結構、估值層面、交易行為等方面將與國際接軌,而被海外投資者認可的MSCI ETF,將會成為市場上重要的投資工具。

平安大華基金產品研發部人士進一步表示,MSCI將A股納入其全球指數體系,會促進中國境內市場與全球資本市場進一步融合,從而有利於A股的長遠發展。另一方面,更多的國際機構投資者將對A股進行指數性配置,投資者隊伍結構的改善,將使得境內投資者的投資理念向更加註重價值投資、長期投資轉變。

外資配置A股有望進入加速階段

最近,來自市場一線的消息及權威的統計數據均表明,境外資金對A股的熱情進一步上升。

記者在採訪多位市場資深人士時瞭解到,在近期主流投行及上市金融機構舉辦的各類策略會、路演活動中,外資機構報名參會的比例之高,遠超主辦方預期,在近兩年中實屬少見。

對A股關注度的抬升,彰顯了國際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和金融市場的信心。尤其在美股估值的歷史高位下,以A股為代表的新興市場股市的吸引力明顯提升。

對A股熱情高漲

央行最新公佈的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境內人民幣金融資產情況表顯示,截至2017年9月末,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的境內人民幣股票資產超過1.021萬億元,為歷史上首次超過萬億大關。

外資看好A股的序幕或許才剛拉開。“最近公司組織了一場行業策略會,外資機構來現場的人數竟然超過了總人數的一半。而且,他們對A股後市的關注程度也出乎我們的意料。”一家大型投行人士表示。

從交流中瞭解到,外資機構傾向於尋找確定性的機會,目前對金融股及消費升級中的龍頭股興趣尤濃。他們認為,從前三季度的數據來看,大企業盈利能力改善顯著優於中小企業,上半年“以龍頭為首”的風格有望延續。另一方面,他們也在關注港股市場內地金融標的的佈局機會——這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也能間接帶動A股金融板塊的表現。

目前,滬港通和深港通、QFII是外資佈局A股的主要通道。從上證報資訊統計的數據來看,今年10月以來,以QFII為主的外資機構明顯加大了調研A股上市公司的力度,從行業板塊來看,主要集中在醫藥生物、紡織服裝、家用電器等消費行業。

另一個催化劑不容忽視。MSCI在今年6月宣佈,從2018年6月開始將中國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和MSCI ACWI全球指數,這無疑為外資投資中國開闢了新路徑。

野村旗下公司Instinet亞洲銷售主管Joel Hurewitz及亞洲交易主管Neil McLean都留意到,自從MSCI宣佈這一決定以來,投資者對中國A股的興趣大大增加。申請開通滬股通、深股通賬戶的投資者數量逐月成幾何倍數增長,市場上活躍投資者的數量也大幅增加。

海外中國概念ETF受追捧

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呼應的是,一些海外市場的中國概念ETF近幾個月受到投資者追捧。

截至11月1日,德銀X-trackers嘉實滬深300中國A股ETF(ASHR)下半年以來漲幅達到12.5%,Direxion旗下2倍做多滬深300指數的ETF(CHAU)則大漲26.13%.而美國基準股指標普500指數同期漲幅僅為6.44%.

中國新經濟代表板塊的表現尤為突出。被海外投資者廣泛用作投資中國科技板塊的渠道之一的Guggenheim中國科技指數ETF(CQQQ),今年下半年以來漲幅高達28.26%,並在10月中旬觸及歷史新高。而Direxion旗下追蹤中證海外中國互聯網50指數的ETF(CWEB)漲幅高達37.85%,年內回報率超過150%,創出有歷史紀錄以來的新高。

市場機會被外資機構看在眼裡。高盛近日從全球2000餘隻個股中挑出了50只表現最佳的個股,而在這一新版“漂亮50”名單上,包括14家中國公司。

經濟增長帶來估值吸引力

無論是直接看好A股,還是追捧中國概念ETF,無不彰顯國際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和金融市場的信心。

外資機構人士在與國內大型投行交流時透露,對A股熱情高漲的原因,主要基於兩點:一是外資對中國經濟的悲觀預期開始扭轉。從今年二季度開始,中國無論是宏觀還是微觀經濟數據,均透露出經濟韌性較強、企業盈利持續改善的信號。二是外部環境低於預期。美國經濟復甦情況不如市場預期般強勁,美股估值已處於歷史高位,越來越多的外資機構擔心高估值可能意味著修正已經蓄勢待發。相比之下,以A股為代表的新興市場股市相對吸引力提升。

“改革可推動長期可持續的增長並提供投資機會。”瑞銀資產管理中國股票主管、董事總經理施斌認為,中國經濟正向以服務業為主導的消費驅動轉型,未來機遇或更多來自內需消費行業和成長型行業中。比如,他看好醫療保健、消費品和信息科技。

澳大利亞西太平洋銀行亞洲宏觀策略主管張淑嫻對上證報記者表示,從投資組合多樣化的角度而言,在岸人民幣資產對海外投資者也具有吸引力,尤其考慮到目前可能較低的投資比率。“即使沒有立即將人民幣資產納入其投資組合的計劃,海外投資者也可能已經開始把目光投向在岸的中國市場。金融市場改革將主要體現在深化資本項目可兌換上。資本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將成為推動資本賬戶可兌換進程的驅動力。”

從歷史經驗來看,隨著外資的持續入場,內地機構投資者的投資熱情也會被相應帶動,形成較強共振。加上基本養老金及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等養老金長期資金的持續入場,形成了A股價值發現和價值投資的穩定基石。這些因素,將逐漸對A股市場產生深遠影響。

機構大幅加倉股名單!部分股票持續領跑(名單)

基金大幅加倉股三季度平均漲幅超過兩成,跑贏大盤各核心指數,同時顯著強於減倉股。值得關注的是,基金三季報全部亮相後首周,部分股票強勢上揚。

基金大比例加倉301股

根據基金三季報前十大重倉股名單,三季度基金增持562只股票。考慮送轉股復權,增持比例分佈顯示,301只增持50%以上;104只介於20%至50%之間;157只增持幅度低於20%.

結合基金持股數量,那些重倉且被增持的股票尤其引人關注。據統計,三季末基金持股數超過5000萬股,並且相對二季末增持的股票共有122只。這些股行業集中化趨勢明顯,排名前7的行業所包含股票佔據半數以上份額。具體來看,電子行業較受青睞,入圍股達15只;房地產、有色金屬各有9只,位列其後;銀行、非銀金融均包含8只個股。

基金增持股漲幅顯著強於減持股

基金增持股與減持股市場表現如何?小編對統計樣本進一步梳理,篩選條件為:三季末基金持股數量大於5000萬股,環比增持20%以上以及減持20%以上的股票,統計結果分別有79只和43只股票入選。

三季度,大盤各核心指數全線上揚,中小板指漲幅近9%,較為強勁;創業板指漲逾2%,相對低迷;此外,上證指數、深證成指、滬深300、上證50等指數漲幅均為5%左右。基金大幅增持與減持股同期市場表現差異化顯著。其中,增持股平均漲幅25.49%,中位數為17.46%;減持股平均下跌1.18%,中位數為-3.24%.

三季度週期股爆發,有色金屬、鋼鐵板塊分別漲幅28.13%、18.96%,在28個申萬一級行業中領漲。值得一提的是,三季度基金大幅增持的79只個股中,漲幅前五的分別為*ST華菱、凌鋼股份、雲鋁股份、中國鋁業、新鋼股份,均歸屬於上述兩大強勢行業。

此外,食品飲料板塊三季度漲逾一成,在各行業漲幅中位列第三,部分概念股獲基金大幅加倉。水井坊三季度被69只基金扎堆持有,累計持股數5276.78萬股,相比二季度增幅達219.31%,三季度收穫逾七成漲幅。山西汾酒三季度被103只基金持有,持股數為6502.99萬股,環比增幅達九成,期間漲幅超過60%.三季度約500只基金持有伊利股份,累計持股數8.31億股,環比增幅近四成,期間上漲27.37%,跑贏基金增倉股平均漲幅。

三季度,5大行業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防禦型板塊醫藥生物、家用電器位列其中。基金減倉股如上海醫藥,基金持有5111.44萬股,環比下降六成,三季度股價跌幅16.7%,弱於行業指數。樂普醫療基金持有1.43億股,環比下降24.03%,股價跌幅近3%.格力電器基金持有4.22億股,較二季度減倉兩成,三季度股價下跌3.59%,基金季報全線亮相後,該股本週連續三天出現回調。

進一步梳理髮現,基金重倉且大幅增持的股票業績搶眼,前三季利潤增長個股佔比達九成。同時,25家披露全年業績預告,除1家預盈外,其餘公司預告類型均為預增。

 "國家 隊"21個賬戶市值達4萬億 一起看透它的最新持倉

眾所周知,“國家 隊”是A股不可忽略的特殊力量,對不少投資者(包括機構投資者)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而隨著三季度披露的結束,國家 隊持股以及變化全部浮現。

國金證券的老師就最新“國家 隊”的持倉情況做了全面梳理,據統計,“國家 隊”持股市值達4.43萬億元,佔A股總市值7.23%。具體持股情況、特徵、行業配置情況如何?現基金君整理分享給大家。

一、 “國家 隊”的21個賬戶:匯金規模大持倉穩定、證金配置靈活

“國家 隊”包括匯金公司、證金公司、外管局旗下3個投資平臺以及5支“國家 隊”基金,共有21個賬戶。如圖:

又一大利好來襲 機構大幅加倉股名單

而以上“國家 隊”的四大主體當中,匯金公司持股規模最大,但是持倉相對穩定。而證金公司配置較為靈活,是反映“國家 隊”動向的重要參考主體。

二、 “國家 隊”持股市值達4.43萬億元,佔A股總市值7.23%

截止2017Q3,“國家 隊”持股市值達4.43萬億,創歷史新高。“國家 隊”的21個賬戶共持有1128只個股,持股市值合計達4.43萬億元(過去四個季度分別是:4.12萬億、3.82萬億、3.57萬億、3.55萬億),佔A股總市值的7.23%(過去四個季度分別:7.16%、6.56%、6.53%、6.80%)。“國家 隊”體量之大,是A股不可忽略的特殊力量。

持股市值創新高的主要原因是匯金公司持股市值的大幅增長,而股價因素是導致匯金公司持股市值上升的根本原因。2017Q3匯金公司持股市值上升幅度較大,增加3512.7億元,主要由股價因素導致,而證金公司和“國家 隊”基金持股市值分別下降257.5億元、232.2億元。

又一大利好來襲 機構大幅加倉股名單

三、“國家 隊”持股特徵:行業、市值、估值分佈

1.行業配置集中在大金融,比重達83.4%

行業配置比例來看,“國家 隊”持股主要集中在大金融行業,其中對銀行持股市值佔比最大,保險和券商次之,比重分別為76.36%、3.69%、3.30%。

又一大利好來襲 機構大幅加倉股名單

2.偏好50-100億、100-200 億市值的個股

“國家 隊”持股公司的市值分佈主要集中在“50-100 億、100-200 億”。

又一大利好來襲 機構大幅加倉股名單

3.青睞低估值個股

國家 隊青睞PE低於30倍的低估值的公司。

又一大利好來襲 機構大幅加倉股名單

四、“國家對”四大主體三季度投資情況

1.證金公司

三季度末,證金公司持有440支個股,持股市值達8167.4億元(持股規模較上個季度下降了258億元),佔A股總市值的1.33%(較上個季度下降了0.13%)。

又一大利好來襲 機構大幅加倉股名單

其中行業配置以大金融(銀行、保險、券商)為主

又一大利好來襲 機構大幅加倉股名單

其中,減持了週期、TMT和食品飲料。具體減持(含退出十大股東)個股如下:

又一大利好來襲 機構大幅加倉股名單

同時,適度增持建材、機械、汽車。具體增持(新進十大股東)個股如下:

又一大利好來襲 機構大幅加倉股名單

具體看所有增減持情況,三季度證金公司繼續增持的公司有73家,按增持比例排序,排在前20的公司為:

又一大利好來襲 機構大幅加倉股名單

減持的公司有112家,按減持比例排序,排在前20的公司為:

又一大利好來襲 機構大幅加倉股名單

退出了65家公司的是大股東之列,按上一期持股比例排序,排在前20的公司為:

又一大利好來襲 機構大幅加倉股名單

持股維持不變的公司有246家,按持股比例排序,排在前20的公司為:

又一大利好來襲 機構大幅加倉股名單

經過“增減持”之後,2017Q3證金公司持股比例較大的公司有:

又一大利好來襲 機構大幅加倉股名單

2. 匯金公司

截止三季度末,匯金公司持有994家公司,持股市值達3.49萬億,佔A股總市值比重為5.69%(前兩個季度分別為5.44%、5.19%),連續三個季度小幅上升。

又一大利好來襲 機構大幅加倉股名單

值得注意的是,匯金公司持股市值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股價上漲因素。實際上,匯金公司持股較為穩定,增減情況持較不明顯。2017Q3證金公司持股比例保持不變的個股市值達3.48萬億元(較上個季度上升了3524.4億元),接近其所有持股總市值3.49萬億元。由此可見股價因素是匯金公司持股市值的上升的主要原因。

從行業配置結構來看,匯金公司持有銀行市值佔比達88.6%,持有保險和證券市值佔比分別為2.6%和1.4%。匯金公司對金融行業持股比重如此之大,這和公司的定位相關,作為代表國家對重點金融企業行使出資人權利,履行出資人義務的國有獨資公司,匯金公司是國有四大行等金融機構的原始股東。

又一大利好來襲 機構大幅加倉股名單

具體來看,匯金新進34家公司的十大股東之列,按持股比例排序,排在前20的公司為:

又一大利好來襲 機構大幅加倉股名單

2017Q3匯金公司繼續增持的公司只有立訊精密。

又一大利好來襲 機構大幅加倉股名單

減持的公司為長春高新、廣東鴻圖。

又一大利好來襲 機構大幅加倉股名單

退出了44家公司的是大股東之列,按上一期持股比例排序,排在前20的公司為:

又一大利好來襲 機構大幅加倉股名單

持股維持不變的公司有957家,按持股比例排序,排在前20的公司為:

又一大利好來襲 機構大幅加倉股名單

由此,經過“增減持”之後,2017Q3匯金公司持股比例較大的公司有:

又一大利好來襲 機構大幅加倉股名單

3. “國家 隊”基金:

三季度末,5支“國家 隊”基金規模倉位均創新低:規模為724.2億元股票市值(前值為956.4億元),整體倉位為29.35%(2016年以來平均倉位為41.7%)。

具體來說,5支基金中,按持股市值由大到小的排序依次為:

華夏新經濟(249.2億元)、嘉實新機遇(167.4億元)、南方消費活力(161.4億元)、易方達瑞惠(76.3億元)、招商豐慶(69.9億元)。

又一大利好來襲 機構大幅加倉股名單

5支基金中,華夏新經濟的倉位最高(為56.83%),嘉實新機遇和南方消費活力倉位次之(分別為36.8%、32.3%),易方達瑞惠和招商豐慶倉位最低(分別為13.9%、13.3%)。較上個季度,華夏新經濟、嘉實新機遇、南方消費活力、易方達瑞惠和招商豐慶的倉位分別下降15.7%、16.8%、12.0%、7.4%、4.8%。

又一大利好來襲 機構大幅加倉股名單

從行業配置上看,“國家 隊”基金偏好大金融(銀行、保險)、消費(食品飲料、家電)

又一大利好來襲 機構大幅加倉股名單

個股來看,“國家 隊”基金的39只重倉股如下表所示,從持倉變動來看,“國家 隊”基金減倉較為明顯。

又一大利好來襲 機構大幅加倉股名單

4. 外管局旗下投資平臺

外管局旗下投資平臺於2015四季度首次出現在上市公司是大股東之列,但持股規模相對較小。截止2017年三季度末,外管局旗下投資平臺的3個賬戶合計持有18家公司,持股市值達519.8億元。

又一大利好來襲 機構大幅加倉股名單

行業配置集中在銀行,比重達87.9%

又一大利好來襲 機構大幅加倉股名單

三季度末,新進3家公司的十大股東之列,按持股比例排序,分別為:天津港、中國建築和上海石化。

又一大利好來襲 機構大幅加倉股名單

繼續增持的公司只有江西銅業。

又一大利好來襲 機構大幅加倉股名單

退出了3家公司的十大股東之列:

又一大利好來襲 機構大幅加倉股名單

維持不變的有14家分別為:

又一大利好來襲 機構大幅加倉股名單

由此,經過“增減持”之後,2017Q3外管局旗下投資平臺持股比例較大的18家公司分別為:

又一大利好來襲 機構大幅加倉股名單

又一大利好來襲 機構大幅加倉股名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