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平衡之道'

投資 美國汽車 經濟 文化 政治 紡織導報 2019-09-18
"

近來,一部名為《美國工廠》的紀錄片在社交媒體上流傳。表面上,影片並未給出非黑即白的明確立場,卻通過平實的鏡頭語言引發了一系列深度思考,政治層面的,商業角度的,文藝視角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影片之所以能在我國國內甚至國際層面引起如此強烈的反響,或許在於其濃縮了這一特殊時代背景下一批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現狀,其中有堅持,有妥協,有衝突,有融合,有困境,有逆襲,處處皆是平衡之道。

海外投資建廠,用當前比較流行的說法,也可稱為“產能走出去”,是企業進行全球化戰略佈局的一種方式,也代表了產業發展的一個階段。從目前相關企業的資料來看,其“出海”的出發點主要有以下幾個。

一是政策導向。比如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近幾年 “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呈現擴張趨勢,表明宏觀政治經濟環境對我國企業全球化具有明確的影響和導向作用。

二是基於投資總成本和市場潛力,包括對生產資料成本、人工成本、貿易及物流成本、稅收成本等的嚴密核算,以及對投資目的地市場條件、政策要素等的綜合考量。比如《美國工廠》這部片子中的主角 —— 福耀集團,在美國建廠不僅為了滿足美國汽車生產商對玻璃的需求,同時也考量了各項成本要素和政策環境。這也是一些倚重於海外市場開發的企業比較認同的一種戰略選擇。

除此之外,規避貿易壁壘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尤其是在當前“逆全球化”情緒有明顯強化的局勢下。

產業在升級,企業需轉型,其面對的內外部環境正變得日益嚴峻和撲朔迷離。“走出去”是全球化的產物,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需要,但各國情況千差萬別,中國企業“走出去”並非易事,既要入鄉隨俗,更要兼顧企業效益,權衡各方利益和訴求。這是一個長久的平衡與博弈過程,權力平衡,利益博弈,文化融合,需要從頂層戰略高度進行統籌佈局。但不管如何,企業經營,當不忘初心,固本思源。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平衡”之道是我國企業“走出去”併成為令人尊敬的跨國企業所必須具備的能力。對“舍”與“得”的衡量與抉擇,考驗著企業領導者的魄力與遠見。

對外如此,對內亦如此。試想如果中國工廠有一天也成為“美國工廠”,面對同樣的用工環境、愈加苛刻的商業環境與社會監督,企業又該何去何從,以平衡之道化解各種近憂和遠慮。

《紡織導報》副主編 趙永霞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