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和股票,哪個是更安全的資產?

題圖 / 海的呼喚

作者 / 一石二鳥

標籤 / 投教

股票和現金,哪個更安全,哪個風險更大?

大部分人可能都不假思索的回答:當然是股票風險大,現金安全。這個觀點看起來天經地義:因為股票存在波動,有波動就會有風險,而現金沒有波動。

然而在巴菲特看來,這種關於“風險”和“安全”的認識根本就是錯誤的。在長期看來,大多數人認為“風險最大的股票資產”實際上是最安全的;而投資者認為最安全的現金資產,實際上是風險最大的。

大多數人都是看到短期的表象,而看長期的話,需要把通貨膨脹的因素考慮進去。關於通貨膨脹,大家應該都能理解,就是由於物價水平的持續上漲導致貨幣的購買力的持續下降。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就是反映通貨膨脹的程度的一個指標。

假如CPI為3%的話,100元的貨幣在5年後只有86元的購買力,10年後只有74元的購買力,而20年後只剩下55元的購買力。

實際通貨膨脹的水平,應該是要高於官方CPI數值的。舉個很有代表性的簡單例子,1999年我在北京上大學,當時煎餅果子是2元一個。20年過去了,現在北京的煎餅果子是6元一個,20年漲了3倍。按照複利規則倒推的話,年增長率(可以理解為實際通脹率)接近6%。1999年拿著2塊錢現金啥都不幹的話,20年後就只能買1/3個煎餅果子了。

投資的本質就是現在將購買力讓渡給他人,合理期待未來仍能獲得更高的購買力。投資者放棄當前的消費,是為了將來能有能力消費得更多。而持有現金資產,讓渡了當前的購買力,卻沒有換來未來更高的購買力。從這個角度來看,持有現金風險其實是很高的。

再來說一下股票資產。股票資產短期有一定的波動,這個是客觀存在的。大家都將股票的波動理解為股票的風險,這其實是不正確的。真正的風險,是對金融資產的淨值造成長期不可逆的損失的可能性。而波動,則是受到短期行為和其他因素的困擾。這種擾動並不會使資產的淨值產生根本變化,只是暫時性的影響。因此,對於股票資產(特別是優質的股票資產)來說,波動≠風險。

這一點,近期大家應該有切身體會。去年股市跌了一年,股票資產產生了一定的回撤。但到現在,一些具備核心競爭力的優質股票,像貴州茅臺、格力電器、招商銀行等不僅收復了失地而且創出了新高。任何投資品種的走勢都不可能是單邊上揚的,承受一定的波動,正是獲取較高收益的必由之路。

現金和股票,哪個是更安全的資產?

在投資學經典著作《股史風雲話投資》的作者傑瑞米·西格爾看來,長期而言投資股票其實比存銀行定期還要安全。因為長期來看,股票的收益最終來自於淨資產的增值,通脹導致投入成本增加,但產出價格肯定也會上升,那麼股票的價格和股息水平也會隨著通脹率的上升而上升。從這個角度來看,股票也是一個長期抵禦通貨膨脹的工具

諾貝爾獎已經頒發了118年,不僅沒花完,而且“越花越多”,奧妙何在呢?在成立初期,其章程也是將基金投資的範圍限定為“安全的資產”。當時大家也是將其理解為“國債與存款”,股票完全未列入考慮範圍。但事實證明,這些所謂的安全投資並不能保證基金的安全,反而犧牲了收益率。因獎金髮放等因素,基金資產在50年後就將消耗殆盡。為扭轉這一局面,基金會在1953年修改了基金章程,將股票、對衝基金等納入投資範圍,之後才實現了基金資產的長期可持續增長。

需要說明的是,股票抵禦通貨膨脹並不意味著所有股票都可以抵禦通貨膨脹。巴菲特所欣賞的是那些具有“護城河”的上市公司,就是上文所說的像茅臺、格力、招行這樣的上市公司。這需要投資者具備挖掘出這種公司的能力,並且不懼波動,長期持有。投資者不具備這個能力的話,不妨把資金委託給基金,由專業的人士去做這個事。中國公募基金20年的實踐也已證明,優選偏股型基金並長期持有,是應對通貨膨脹,跑贏CPI的良方。

參考文獻:興全基金理財實驗室.《這樣做,邁出投資第一步》.中信出版集團.2019年1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