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雲九資本王京:仍在初級階段的企業服務,市場空間究竟有多大?

對話雲九資本王京:仍在初級階段的企業服務,市場空間究竟有多大?

從2015年到2019年,中國To B市場已經整整躁動了四年。2018年隨著阿里、騰訊再度重磅加碼,乃至資本市場屢屢發聲,企業服務話題熱度直線飆升,市場形勢似乎一片大好。那麼,國內企業服務已經到達爆發期的邊緣了嗎?追擊國外知名To B類企業,距離還有多遠?

此次,億歐採訪到了雲九資本合夥人王京,就企業服務領域行業形勢、發展機會、市場策略、巨頭角逐等熱門話題進行剖析。

以下為對話內容,及億歐對於王京觀點的編輯與理解,供行業人士參考:

卸掉“風口”光環,真實的企業服務領域是什麼樣子?

億歐:今年,一級市場企業服務領域,一個月內公開融資項目可達70起以上,這個投資頻次是否過熱?

王京:從大的維度來看,中國的企業服務剛剛起步,遠沒到“熱”的狀態。但從小的維度來看,2B領域投資存在跟風情況,聚焦已投案例,的確有泡沫存在。

億歐:大的維度是指總體融資金額?

王京:是,還有市場、行業發展階段。

億歐:不少數字化轉型方案提供商難以實現盈利,甚至無法完成盈利閉環,根本原因是什麼?

王京:大家仍在初級階段,這也意味著我們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中國初創企業融資額與美國旗鼓相當。據外媒NIKKEI ASIAN REVIEW報道,2018年,中國初創企業獲得了約5600億元人民幣、摺合830億美元的融資資金,比2017年增加了60%,加上未公開的投資數額,這一數字估計將提升在960億美元至970億美元之間,與美國初創公司籌集的995億美元相當。

部分賽道,中國超越美國,居全球第一,然而企業服務領域與美國相比仍有較大落差。數據顯示,創業不久的中國人工智能(AI)相關企業融資額甚至超過美國,首次躍居全球首位;在TMT領域,國內企業相較美國也有一爭之力;然而企業服務領域企業融資額嚴重偏低,只有美國的1/6。

此外,在企業服務領域,美國市值超千億美元的公司有Oracle、SAP、Adobe,Salesforce,百億美元仍有6家,但放之國內,不僅上市公司數量極少,且以垂直領域的上市公司為主,市值均在百億美元之下。

事實上,國內企業服務起步並不晚,上個世紀80年代,用友等企業就已入局,行業歷經30餘年,卻發展緩慢,仍處初級階段,究其原因,可總結為4條

其一,需求不足。過去十年中小企業可以不需要軟件,在粗放式管理下依然可以實現較好盈利。過去,大部分企業成長點不來自於企業自身的精細化管理,對於效率的關注遠遠不足,經營重點在於開拓,以不斷增加新業務板塊實現企業成長。而關注效率的大企業,則傾向內部或關聯企業開發。

其二,國內運營商環境對於企業服務領域並不友好。例如盜版軟件猖獗;同樣功能的軟件,在中國由於匯率差,價格只有美國1/6的經營困境比比皆是。

其三,IaaS發展尚不充分。中國公有云IaaS過去幾年正經歷快速增長,IaaS基礎夯實之前,SaaS及PaaS難以快速增長。

其四,二級市場支持不足,並將不利影響反饋至一級市場。中國資本市場不接受不盈利公司,企業服務公司實現盈利週期長,即使是美國估值高的公司也有很多依舊是虧損的,在境內難以上市也限制了國內一級市場對於企業服務領域的投資熱情。

歲月流逝,一切皆在改變。歷經挫折後,今天企業服務領域隨著國內市場的發展前景逐漸明朗

首先,巨頭在IaaS層逐漸完善,為PaaS、SaaS發展打開通路。為滿足自身對IT基礎設施運營效率提升的訴求,阿里、騰訊分別於2008年與2010年入局雲計算,到近年輸出集團內生技術尋求外在增長,十年磨一劍,成熟的IaaS基礎設施,為PaaS、SaaS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其次,運營商環境改變,利好服務商發展。國內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2016年用工成本已是2005年的3倍,中小企業需要以SaaS來優化運營,提升效率,保證利潤,故而軟件付費意願提升。

2017年國內中小企業的IT投資達到560億美金;其中,軟件投入佔比30%,而2000年時軟件投入佔比僅為5.8%。

再次,科創板放鬆了盈利要求,虧損公司也有了上市的可能,有利於企業服務領域的公司上市,資本對於企業服務領域的投資熱情有望提高。

最後,中國企業數量是美國的近3倍,但由於企業上雲率低,企業服務市場規模可拓展空間大;事實上目前我國人均企業數不到美國1/3,企業數量有望進一步增長,國內在企業服務領域相對國外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從2015年到2019年,中國企業服務投資呈明顯上升趨勢,我們預計未來幾年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資本進入企業服務領域。

搶佔“中國市場”,騰訊、阿里、亞馬遜巔峰對決

億歐:近日,亞馬遜將部分業務撤出中國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在亞馬遜的迴應中,我們注意到其對雲業務繼續留在中國發展,態度堅決。

王京:他的雲業務是不錯的,未來在中國市場還會有增長。

億歐:不少評論說阿里雲在模仿亞馬遜AWS。

王京:幾個大的互聯網巨頭在各個領域都會或多或少的有所競爭,而同一個領域內的直接競品也會有很多重合的地方,但各自也都會有自己的優缺點和擅長的地方。

億歐:阿里、騰訊進軍產業互聯網,您認為這將對企業服務領域會帶來哪些方面以及何種程度的影響?

王京:我看這個問題更願意退回去看,不管是做SaaS還是基礎類服務,包括這麼多年耕耘出來的雲計算的大領域,我覺得這些東西都是企業服務這個領域裡面必然出現的東西。只不過是因為騰訊、阿里這些大企業,他們有能力同時有責任做這些事情,所以他們做了。假設今天不是他們做,仍然會有別人做這些事情,這是這個行業和這個領域要想發展必須要做的事情。

根據亞馬遜2018年報,全年,亞馬遜銷售額2323.87億美元,同比增長30.9%;淨利潤100.73億美元,同比增長232.1%。其中AWS全年銷售額256.55億美元,雖然其銷售額僅佔亞馬遜的11%,卻以高達72.96億美元淨利潤貢獻了集團利潤的72.4%。

AWS為開發者提供140多種服務,擁有數百萬的活躍用戶,並不斷將業務擴展至其他地區,佔據了全球公共雲市場40%以上的份額,是毫無疑問的全球一哥,

拿下潛力巨大的中國市場,是其目標之一。根據IDC去年7月份發佈的《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半年度跟蹤報告》顯示,亞馬遜AWS仍排在阿里雲、騰訊雲與電信之後,以6.9%的市場份額,位居中國市場第四。

不同雲服務廠商業務基因不同,業務推進模式也有所不同。國內,阿里雖一家獨大,但騰訊、亞馬遜同樣是雲服務行業的中堅力量。

2017年12月獲批後,AWS通過光環新網、西雲數據建立服務模式,令其一直頭疼的服務合規問題終於得以解決。2018年,AWS在中國的營收取得高速增長。一位接近AWS的人士表示,2019年,AWS在中國還將繼續發力。例如在中國舉辦技術會議的頻次將超過2017年和2018年。

在雲行業內,AWS有自己獨特的服務方法。初創AI公司睿視智覺最初憑藉AWS提供的10餘萬元額度快速啟動。同時,AWS還為其對接了行業頭部客戶,並通過技術人員實時提供新技術接口,AWS服務模式如同投資機構對待自己的被投公司。這令睿視智覺CEO龔純斌對AWS認可度頗高。

在對合作夥伴的業務開展上,AWS也有自己的貢獻。銷售易聯合創始人&首席運營官鄧翔指出,銷售易是在2014年遷移到AWS上的,到現在沒有過穩定性的困擾。而且在PaaS層,AWS能提供數據庫、虛擬化、彈性計算等服務增加SaaS效率。以前CRM軟件沒有移動設備無法和客戶保持實時溝通,現在技術跟上了,移動應用也有了,雙方合作自然將更緊密。

此外,AWS做雲計算時間最久、全球佔有率最高,國際知名,品牌效應也為其帶來了一定的競爭優勢。對此,阿里雲、騰訊雲將如何應對,又將如何互鬥?

B端銷售和服務能力,作為企業服務的核心能力,對電商起家的阿里而言發揮起來似乎更得心應手。

曾有創業公司表示,2014年公司剛成立,阿里雲、騰訊雲同時找上門來提供服務,但阿里雲價格更低,於是公司採購了阿里雲。“阿里雲一個月僅約2萬美元,銷售、客服和技術服務支持比較好,他們用釘釘拉了個群,客服7*24小時在線,有問題會第一時間解決”該公司表示。

騰訊雲的反擊也足夠猛烈。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阿里低價策略,2017年,騰訊雲價格低到業內認為差不多是“白送”,還能提供增值服務,例如,幫助對方搭建企業級內部社交軟件。短時間內,這對阿里或許造不成過重打擊,但對於其他小體量競爭對手卻是致命的。

根據Synergy Research數據,2018年Q4,騰訊雲市場份額為16.5%,位列中國市場第二;收入環比增速34.3%,在國內雲基礎服務廠商中增速最快。

此外,除了同亞馬遜一樣向合作伙伴提供服務,阿里、騰訊推出生態計劃,和來自零售、金融、娛樂、工業、汽車等領域的合作伙伴一起對外輸出雲服務。並通過入股B端細分龍頭,承諾不會分食SaaS市場,藉助合作伙伴的力量,搶佔醫療、金融、零售等行業B端業務入口、支付入口、大數據入口,大規模推進業務佈局,在合作程度上較之亞馬遜更為深入。

尾聲:

撥開泡沫,只有美國1/6融資額的企業服務領域,仍然位於初級階段,巨頭角逐即便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行業的發展,真正的運行之路依然困難重重,但“我們改變現在,也期待未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