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巴菲特和彼得林奇,二十年前大莊家東山再起轉向價值投資

投資 巴菲特 方正證券 基金 Z帥的筆記 2017-05-25

許勁鬆是一個在A股市場上摸爬滾打近30年的老投資者。上世紀90年代曾替一個民間投資集團操盤,後來又經歷了公司破產、財富打回原點的挫折,一番大起大落後他迴歸了價值投資。

許勁鬆:二十年前民間操盤手 見證A股“野蠻生長”

因為巴菲特和彼得林奇,二十年前大莊家東山再起轉向價值投資

上海騏邦投資董事長許勁鬆:1992年(我)就進到了這個市場,1992年當時的湖南證券公司招人,然後我們就應聘到了證券這個行業。當時湖南省也只有這麼一個證券公司,也只有唯一的一個營業部。那時候都沒有什麼基礎,大家都對股票不是很瞭解。

90年代初,許勁鬆作為當時的湖南省證券公司,也就是現在的方正證券最早的一批從業人員,見證了A股市場的“野蠻生長時期”。那個時候,不少民間資本組建起各種投資集團,在A股市場上輪流坐莊。有名氣的比如德隆系、鴻儀系等財團,他們手中掌握著大量資金,通過炒高股價在高位派發來獲利。當時市場中也流行“與莊共舞”,只要有傳聞某個莊家進駐了某隻股票,這隻股票的股價就能立刻飆升。許勁鬆在湖南證券沒工作多久,也被類似德隆系的一家民間資本集團挖走,成為了一名操盤手。

許勁鬆:湖南省一個比較大的投資公司,他們瞭解到我在營業部做交易和分析,然後他們就找我聊了一下,就說希望我去他們公司主管投資。就像我們當時公司也有兩三千萬左右的資金,我們會去市場上到處打聽,哪些股票會有什麼題材,當時都屬於這樣的做法。都是一次重倉一個票,都是這樣做的。當時買了一個股票,就從電力股裡挑了一個股票叫做漳澤電力。這個股票當時的價格大概只有10元左右,我們買了以後留了接近4個月左右它就翻了一倍,那時候我們就把它全部賣出了。

當時,市場上的大小莊家基本上都在用同樣的套路圈錢。像這樣用大資金炒作一隻股的做法讓許勁鬆所在的民間資本迅速做大,直到2000年左右,二級市場的炒作對他們來說已經無法滿足胃口,於是開始收購上市公司,準備一二級市場一同發展。

許勁鬆:我們就進行了比較大規模的快速擴張,那麼擴張比較典型的做法就是收購公司。湖南省的上市公司我們差不多有一半都收購了,我們都是第一大股東。像酒鬼酒這樣的大型公司,我們都是第一大股東。

然而,許勁鬆背後的莊家因擴張步伐太快,收購來的上市公司不但沒能“消化”,反而因經營不善拖了後腿。他們不得不把手中股票拋掉給上市公司輸血,但重倉一隻股的做法導致他們在減倉時很快就陷入越減越跌的死循環,不可持續。很快這家民間投資集團的資金鍊斷裂,公司破產了。許勁鬆說當時不光是他們,像德隆系這樣的知名財團,同樣也收購上市公司,最終也是被收購來的公司拖垮的。比如德隆系旗下的“老三股”湘火炬、新疆屯河和合金投資,莊家收購完了之後還不得不去花巨資粉飾他們的報表,最終成了壓垮自身的最後一根稻草。

許勁鬆:當時我們第一批大的民營資本集團幾乎都全軍覆沒,包括當時的德隆,類似於這樣的資本集團,當時情況都很不好。從我們來說,資金鍊斷裂以後,不管一級市場二級市場,所有都虧損非常嚴重。公司從小做到大,我們也不會想到這麼大一個集團公司,會在這麼短的時間出現資金鍊的斷裂,然後公司當時實際上就等於是垮掉了。

許勁鬆:東山再起轉向價值投資

因為巴菲特和彼得林奇,二十年前大莊家東山再起轉向價值投資

許勁鬆:我自己當時因為情況非常糟糕,我就把之前投的一些小額投資收回,也把一些能變賣的收藏品賣掉,湊了幾十萬。當時我反思了這個過程,我覺得很不甘心。

許勁鬆參與坐莊這一段生涯結束後,他一直反思著其中的教訓,同時尋找東山再起的新路徑。他說在2004年左右,價值投資理念開始在A股市場上興起,有一批投資者開始踐行價值投資的方法。隨著閱讀和學習的逐漸深入,許勁鬆漸漸感受到價值投資背後的真諦,最終選擇走這一條道路。

許勁鬆:最開始觸動我的,就是我到處去找投資類的書,我就找到了巴菲特和彼得林奇的書。把他們每一個論述、每一個細節,都仔細進行了研究。我們之前的話剛剛也是說到,不管多少資金全部做一個股票。像彼得林奇,他是儘量地分散,多的時候他做了幾百只、上千只股票。

許勁鬆說,彼得林奇用這套方法能將他的麥哲倫基金從虧損做到全美最大,他相信在A股中同樣也能行得通。在2005年左右,許勁鬆開始踐行彼得林奇的方法,也曾持有過貴州茅臺,同仁堂之類的股票。

許勁鬆:像貴州茅臺,同仁堂這一類的股票,都是我們看作是珍寶一樣公司。持有更久一些的股票叫做中新藥業,就是生產速效救心丸的公司。大概在2008年左右發現的中新藥業,當時它還是一個ST股票,這個股票因為前一屆管理層各方面原因造成業績虧損,當時換了一批管理人員。因為前面的虧損,造成了這個公司非常便宜的價格。我記得當時買的時候大約只有8元左右。後來大概做到了5倍左右的時候,我就把它賣掉了。賣掉以後我不是不持有這個股票了,而是因為它在香港(新加坡)有S股,就是中新藥業在新加坡有S股,這個S股跟國內的股票是同股同權,但是價格只有國內的不到三分之一。我就把國內的大概是20多元錢的高點我把它都賣了,換到新加坡去買了S股。

在2006年那一波牛市中,許勁鬆手中的不少股票都翻了好幾倍,這讓他找回了過去的感覺。不過他並沒有在頂點減倉,而是一直保持著七成左右的倉位。他坦白說,有段時間他甚至都沒有收益。

許勁鬆:2010年到2012年三年時間,(我)基本上都沒有什麼收益。因為我在那三年時間裡面倉位也比較重,就不管你怎麼去調倉配置,那麼它也只是盈利抵消了下跌。像這樣的做法,在大盤盤整的過程中,它總是不會有明顯的收益的。但是好處就是,只要大盤出現一波中級行情,

你就肯定不會錯過。

許勁鬆:尋找被市場錯殺的價值股

因為巴菲特和彼得林奇,二十年前大莊家東山再起轉向價值投資

許勁鬆:像彼得林奇他就是著名的死多頭,當時別人都是這麼說他的。因為他不斷通過倉位調配來回避風險,甚至明白地說,我們根本不必要去迴避大盤的下跌風險。這裡面可能很多人都不會理解這樣的思路,但實際上我按照這個方法做了十多年,我認為這個思路從實踐和理論它都是非常好的一個做法。

許勁鬆說,相較於他的投機階段,價值投資這段經歷給他的回報不菲,而且風險也遠小於重倉一隻股的做法,這是他通過十多年的實踐得出來的結論。他說,A股市場短期波動巨大,利用市場波動可以找到不少被錯殺的股票。不過他認為,最近這段時間貴州茅臺、老闆電器等少數白馬股集中上漲,甚至成了人人追捧的市場熱點,在這種情況下盲目追漲並不可取。

許勁鬆:包括很多公募基金,這些機構的基金經理,大資金,包括保險資金,他們都大批量地買入了價值股,這樣的話價值類的股票就再也沒有出現低估的可能性了。

在許勁鬆看來,價值投資需要發掘機會,低買高賣,但這需要投資者有很高的專業素養,一般人難以做到。他覺得不論用什麼方法,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關鍵是學會向自己的錯誤學習。

許勁鬆:如果哪一段時間虧了錢,或者是兩三年都沒有能夠賺錢,就會引發我非常深刻的思考。我會找出虧錢的原因,不賺錢的原因在哪裡。市場是不是有一些變化的因素,自己沒有盈利肯定是出現了一些問題。你不斷地總結你的錯誤,包括每一筆交易,每一隻股票的選擇,後來虧錢的。這都是你最好的老師。

【編後】我們採訪過的很多價值投資者過去都有過看技術指標操盤的經歷,許勁鬆也是如此,他向價值投資者轉變的過程,是他在股市投資各個階段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後最終選擇的一條道路。他說錯誤是投資者最好的老師,的確,很多投資者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之前,是要為不停地試錯付出一定的代價,我們也希望通過我們的節目能夠讓更多的人通過吸取別人的教訓,少走一些彎路,多獲得一些收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