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可辛的苦心:放眼一部《投名狀》,無奈全是封建情'

"

論香港的古裝電影,陳可辛的《投名狀》首屈一指。電影根據清末著名的刺馬案改編而成,不僅獲得了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和第45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電影,同時還幫助李連杰獲得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帝。電影關於龐青雲(李連杰飾)、趙二虎(劉德華飾)和姜午陽(金城武)三兄弟不同的人生定位和兄弟恩仇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但實際上在電影的背後還濃縮著中國千年封建帝制腐朽和落後。故事背景發生在清朝,但一眼望過去,全是千年封建制度的悲哀。

"

論香港的古裝電影,陳可辛的《投名狀》首屈一指。電影根據清末著名的刺馬案改編而成,不僅獲得了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和第45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電影,同時還幫助李連杰獲得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帝。電影關於龐青雲(李連杰飾)、趙二虎(劉德華飾)和姜午陽(金城武)三兄弟不同的人生定位和兄弟恩仇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但實際上在電影的背後還濃縮著中國千年封建帝制腐朽和落後。故事背景發生在清朝,但一眼望過去,全是千年封建制度的悲哀。

陳可辛的苦心:放眼一部《投名狀》,無奈全是封建情

戰爭的目的是為了得天下?

戰爭的目的往往是為了政治和經濟的擴展,但當一個民族連飯都吃不飽的時候,戰爭的目的就變成了生存。《投名狀》是一部大手筆製作的古裝戰爭戲,每場戰鬥都是千人以上的會戰,雖然沒有現代大規模戰爭的激烈和殘忍,但在反映戰爭的殘酷性上卻更加的令人心痛。因為這裡描寫著一種比戰爭更可怕的東西:飢餓。《投名狀》裡所有戰爭的目的都很簡單:搶錢、搶糧、搶娘們,歸根結底都是為了一口吃的。民以食為天本無可厚非,但人們獲取糧食的主要方式居然是搶,而不是生產。在土地生產能力有限的封建社會裡,糧食只會越搶越少,到頭來苦得都是百姓。“我的兵只能戰死,不能餓死”是一句多麼悲壯而又無奈的誓言,所以當蘇州會戰進入僵持階段時,守城的黃文清選擇故意讓趙二虎刺死自己以結束戰爭。戰爭如果僅僅只是為了生存,讓戰敗又何嘗不是一種解脫。

"

論香港的古裝電影,陳可辛的《投名狀》首屈一指。電影根據清末著名的刺馬案改編而成,不僅獲得了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和第45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電影,同時還幫助李連杰獲得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帝。電影關於龐青雲(李連杰飾)、趙二虎(劉德華飾)和姜午陽(金城武)三兄弟不同的人生定位和兄弟恩仇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但實際上在電影的背後還濃縮著中國千年封建帝制腐朽和落後。故事背景發生在清朝,但一眼望過去,全是千年封建制度的悲哀。

陳可辛的苦心:放眼一部《投名狀》,無奈全是封建情

戰爭的目的是為了得天下?

戰爭的目的往往是為了政治和經濟的擴展,但當一個民族連飯都吃不飽的時候,戰爭的目的就變成了生存。《投名狀》是一部大手筆製作的古裝戰爭戲,每場戰鬥都是千人以上的會戰,雖然沒有現代大規模戰爭的激烈和殘忍,但在反映戰爭的殘酷性上卻更加的令人心痛。因為這裡描寫著一種比戰爭更可怕的東西:飢餓。《投名狀》裡所有戰爭的目的都很簡單:搶錢、搶糧、搶娘們,歸根結底都是為了一口吃的。民以食為天本無可厚非,但人們獲取糧食的主要方式居然是搶,而不是生產。在土地生產能力有限的封建社會裡,糧食只會越搶越少,到頭來苦得都是百姓。“我的兵只能戰死,不能餓死”是一句多麼悲壯而又無奈的誓言,所以當蘇州會戰進入僵持階段時,守城的黃文清選擇故意讓趙二虎刺死自己以結束戰爭。戰爭如果僅僅只是為了生存,讓戰敗又何嘗不是一種解脫。

陳可辛的苦心:放眼一部《投名狀》,無奈全是封建情

兩江總督就能救天下?

在龐青雲、趙二虎和姜午陽三兄弟的眼裡心中的志向各不相同,姜午陽最單純,兄弟三人在一起就比什麼都大;趙二虎最忠厚,村裡的所有兄弟有飯吃不被欺負就是最大;龐青雲最現實,他要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飛黃騰達。所以他為了兩江總督的位置可以不惜屠城殺戮和毒害自己的兄弟。關於龐青雲的人設,有人認為他是忍辱負重心繫天下,有人認為他是一己私慾心狠手辣。其實都不重要了,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像龐青雲這樣的人太多太多。封建社會的仕途是一條被統治者拼命往上爬的單行線,歸根結底還是為了統治者服務。龐青雲當上兩江總督又如何,龐青雲沒有殺害趙二虎又如何,天下就真的能太平了嗎?只不過換了一個人來壓迫而已。在大時代的腐朽下,社會的發展不會因為一兩個人的良心好壞而改變,在滾滾前進的歷史洪流下,大家都是逃不過命運的棋子。

"

論香港的古裝電影,陳可辛的《投名狀》首屈一指。電影根據清末著名的刺馬案改編而成,不僅獲得了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和第45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電影,同時還幫助李連杰獲得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帝。電影關於龐青雲(李連杰飾)、趙二虎(劉德華飾)和姜午陽(金城武)三兄弟不同的人生定位和兄弟恩仇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但實際上在電影的背後還濃縮著中國千年封建帝制腐朽和落後。故事背景發生在清朝,但一眼望過去,全是千年封建制度的悲哀。

陳可辛的苦心:放眼一部《投名狀》,無奈全是封建情

戰爭的目的是為了得天下?

戰爭的目的往往是為了政治和經濟的擴展,但當一個民族連飯都吃不飽的時候,戰爭的目的就變成了生存。《投名狀》是一部大手筆製作的古裝戰爭戲,每場戰鬥都是千人以上的會戰,雖然沒有現代大規模戰爭的激烈和殘忍,但在反映戰爭的殘酷性上卻更加的令人心痛。因為這裡描寫著一種比戰爭更可怕的東西:飢餓。《投名狀》裡所有戰爭的目的都很簡單:搶錢、搶糧、搶娘們,歸根結底都是為了一口吃的。民以食為天本無可厚非,但人們獲取糧食的主要方式居然是搶,而不是生產。在土地生產能力有限的封建社會裡,糧食只會越搶越少,到頭來苦得都是百姓。“我的兵只能戰死,不能餓死”是一句多麼悲壯而又無奈的誓言,所以當蘇州會戰進入僵持階段時,守城的黃文清選擇故意讓趙二虎刺死自己以結束戰爭。戰爭如果僅僅只是為了生存,讓戰敗又何嘗不是一種解脫。

陳可辛的苦心:放眼一部《投名狀》,無奈全是封建情

兩江總督就能救天下?

在龐青雲、趙二虎和姜午陽三兄弟的眼裡心中的志向各不相同,姜午陽最單純,兄弟三人在一起就比什麼都大;趙二虎最忠厚,村裡的所有兄弟有飯吃不被欺負就是最大;龐青雲最現實,他要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飛黃騰達。所以他為了兩江總督的位置可以不惜屠城殺戮和毒害自己的兄弟。關於龐青雲的人設,有人認為他是忍辱負重心繫天下,有人認為他是一己私慾心狠手辣。其實都不重要了,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像龐青雲這樣的人太多太多。封建社會的仕途是一條被統治者拼命往上爬的單行線,歸根結底還是為了統治者服務。龐青雲當上兩江總督又如何,龐青雲沒有殺害趙二虎又如何,天下就真的能太平了嗎?只不過換了一個人來壓迫而已。在大時代的腐朽下,社會的發展不會因為一兩個人的良心好壞而改變,在滾滾前進的歷史洪流下,大家都是逃不過命運的棋子。

陳可辛的苦心:放眼一部《投名狀》,無奈全是封建情

君的天下還是臣的天下?

《投名狀》裡,除了龐青雲、趙二虎和姜午陽三兄弟外,朝廷之中還有另外一個聯繫緊密的三人組:狄公、陳公和姜公。他們三人相互勾結相互利用,在皇太后的背後把持著整個朝廷。他們的利慾薰心為非作歹為天下大亂生靈塗炭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古代封建社會了,天授神權,皇帝就是統治一切的神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自秦始皇稱帝起,各朝各代都在想盡了辦法來加強自己的中央集權。但權力再集中,天下也不是你一個人可以管控的,所以每個昏君的身邊都有著狄公、陳公和姜公這樣的奸臣。與其說天下是君主的,有時候倒不如說天下是奸臣的。但無論是君的還是臣的,始終都不是民的,這也就是封建帝制最終走向滅亡的原因。在《投名狀》中,陳可辛對這種封建制度的批判和描寫其實非常的少,但單單就三位公公在飯桌上的幾次談話就把封建的腐朽體現的淋漓盡致,越是碎片化的隻言片語,也是體現一個時代化不可逆的特徵。

"

論香港的古裝電影,陳可辛的《投名狀》首屈一指。電影根據清末著名的刺馬案改編而成,不僅獲得了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和第45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電影,同時還幫助李連杰獲得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帝。電影關於龐青雲(李連杰飾)、趙二虎(劉德華飾)和姜午陽(金城武)三兄弟不同的人生定位和兄弟恩仇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但實際上在電影的背後還濃縮著中國千年封建帝制腐朽和落後。故事背景發生在清朝,但一眼望過去,全是千年封建制度的悲哀。

陳可辛的苦心:放眼一部《投名狀》,無奈全是封建情

戰爭的目的是為了得天下?

戰爭的目的往往是為了政治和經濟的擴展,但當一個民族連飯都吃不飽的時候,戰爭的目的就變成了生存。《投名狀》是一部大手筆製作的古裝戰爭戲,每場戰鬥都是千人以上的會戰,雖然沒有現代大規模戰爭的激烈和殘忍,但在反映戰爭的殘酷性上卻更加的令人心痛。因為這裡描寫著一種比戰爭更可怕的東西:飢餓。《投名狀》裡所有戰爭的目的都很簡單:搶錢、搶糧、搶娘們,歸根結底都是為了一口吃的。民以食為天本無可厚非,但人們獲取糧食的主要方式居然是搶,而不是生產。在土地生產能力有限的封建社會裡,糧食只會越搶越少,到頭來苦得都是百姓。“我的兵只能戰死,不能餓死”是一句多麼悲壯而又無奈的誓言,所以當蘇州會戰進入僵持階段時,守城的黃文清選擇故意讓趙二虎刺死自己以結束戰爭。戰爭如果僅僅只是為了生存,讓戰敗又何嘗不是一種解脫。

陳可辛的苦心:放眼一部《投名狀》,無奈全是封建情

兩江總督就能救天下?

在龐青雲、趙二虎和姜午陽三兄弟的眼裡心中的志向各不相同,姜午陽最單純,兄弟三人在一起就比什麼都大;趙二虎最忠厚,村裡的所有兄弟有飯吃不被欺負就是最大;龐青雲最現實,他要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飛黃騰達。所以他為了兩江總督的位置可以不惜屠城殺戮和毒害自己的兄弟。關於龐青雲的人設,有人認為他是忍辱負重心繫天下,有人認為他是一己私慾心狠手辣。其實都不重要了,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像龐青雲這樣的人太多太多。封建社會的仕途是一條被統治者拼命往上爬的單行線,歸根結底還是為了統治者服務。龐青雲當上兩江總督又如何,龐青雲沒有殺害趙二虎又如何,天下就真的能太平了嗎?只不過換了一個人來壓迫而已。在大時代的腐朽下,社會的發展不會因為一兩個人的良心好壞而改變,在滾滾前進的歷史洪流下,大家都是逃不過命運的棋子。

陳可辛的苦心:放眼一部《投名狀》,無奈全是封建情

君的天下還是臣的天下?

《投名狀》裡,除了龐青雲、趙二虎和姜午陽三兄弟外,朝廷之中還有另外一個聯繫緊密的三人組:狄公、陳公和姜公。他們三人相互勾結相互利用,在皇太后的背後把持著整個朝廷。他們的利慾薰心為非作歹為天下大亂生靈塗炭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古代封建社會了,天授神權,皇帝就是統治一切的神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自秦始皇稱帝起,各朝各代都在想盡了辦法來加強自己的中央集權。但權力再集中,天下也不是你一個人可以管控的,所以每個昏君的身邊都有著狄公、陳公和姜公這樣的奸臣。與其說天下是君主的,有時候倒不如說天下是奸臣的。但無論是君的還是臣的,始終都不是民的,這也就是封建帝制最終走向滅亡的原因。在《投名狀》中,陳可辛對這種封建制度的批判和描寫其實非常的少,但單單就三位公公在飯桌上的幾次談話就把封建的腐朽體現的淋漓盡致,越是碎片化的隻言片語,也是體現一個時代化不可逆的特徵。

陳可辛的苦心:放眼一部《投名狀》,無奈全是封建情

一部《投名狀》看透古典四大名著

龐青雲落草為寇跟趙二虎和姜午陽一起納投名狀的時候,讓人聯想到了《水滸傳》裡林沖被逼上梁山的感覺;龐青雲跟趙二虎和姜午陽歃血為盟義結金蘭的時候,讓人回到了《三國演義》裡劉關張桃園結義時的情景;龐青雲、趙二虎、姜午陽三兄弟齊心協力攻克重重難關的時候,又讓人感受到了《西遊記》裡師徒四人艱辛取經的精神;最後電影裡滿是封建王朝的腐朽又讓我們看到了《紅樓夢》裡的衰敗,一部電影看盡了中國古代四大名著。

"

論香港的古裝電影,陳可辛的《投名狀》首屈一指。電影根據清末著名的刺馬案改編而成,不僅獲得了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和第45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電影,同時還幫助李連杰獲得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帝。電影關於龐青雲(李連杰飾)、趙二虎(劉德華飾)和姜午陽(金城武)三兄弟不同的人生定位和兄弟恩仇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但實際上在電影的背後還濃縮著中國千年封建帝制腐朽和落後。故事背景發生在清朝,但一眼望過去,全是千年封建制度的悲哀。

陳可辛的苦心:放眼一部《投名狀》,無奈全是封建情

戰爭的目的是為了得天下?

戰爭的目的往往是為了政治和經濟的擴展,但當一個民族連飯都吃不飽的時候,戰爭的目的就變成了生存。《投名狀》是一部大手筆製作的古裝戰爭戲,每場戰鬥都是千人以上的會戰,雖然沒有現代大規模戰爭的激烈和殘忍,但在反映戰爭的殘酷性上卻更加的令人心痛。因為這裡描寫著一種比戰爭更可怕的東西:飢餓。《投名狀》裡所有戰爭的目的都很簡單:搶錢、搶糧、搶娘們,歸根結底都是為了一口吃的。民以食為天本無可厚非,但人們獲取糧食的主要方式居然是搶,而不是生產。在土地生產能力有限的封建社會裡,糧食只會越搶越少,到頭來苦得都是百姓。“我的兵只能戰死,不能餓死”是一句多麼悲壯而又無奈的誓言,所以當蘇州會戰進入僵持階段時,守城的黃文清選擇故意讓趙二虎刺死自己以結束戰爭。戰爭如果僅僅只是為了生存,讓戰敗又何嘗不是一種解脫。

陳可辛的苦心:放眼一部《投名狀》,無奈全是封建情

兩江總督就能救天下?

在龐青雲、趙二虎和姜午陽三兄弟的眼裡心中的志向各不相同,姜午陽最單純,兄弟三人在一起就比什麼都大;趙二虎最忠厚,村裡的所有兄弟有飯吃不被欺負就是最大;龐青雲最現實,他要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飛黃騰達。所以他為了兩江總督的位置可以不惜屠城殺戮和毒害自己的兄弟。關於龐青雲的人設,有人認為他是忍辱負重心繫天下,有人認為他是一己私慾心狠手辣。其實都不重要了,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像龐青雲這樣的人太多太多。封建社會的仕途是一條被統治者拼命往上爬的單行線,歸根結底還是為了統治者服務。龐青雲當上兩江總督又如何,龐青雲沒有殺害趙二虎又如何,天下就真的能太平了嗎?只不過換了一個人來壓迫而已。在大時代的腐朽下,社會的發展不會因為一兩個人的良心好壞而改變,在滾滾前進的歷史洪流下,大家都是逃不過命運的棋子。

陳可辛的苦心:放眼一部《投名狀》,無奈全是封建情

君的天下還是臣的天下?

《投名狀》裡,除了龐青雲、趙二虎和姜午陽三兄弟外,朝廷之中還有另外一個聯繫緊密的三人組:狄公、陳公和姜公。他們三人相互勾結相互利用,在皇太后的背後把持著整個朝廷。他們的利慾薰心為非作歹為天下大亂生靈塗炭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古代封建社會了,天授神權,皇帝就是統治一切的神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自秦始皇稱帝起,各朝各代都在想盡了辦法來加強自己的中央集權。但權力再集中,天下也不是你一個人可以管控的,所以每個昏君的身邊都有著狄公、陳公和姜公這樣的奸臣。與其說天下是君主的,有時候倒不如說天下是奸臣的。但無論是君的還是臣的,始終都不是民的,這也就是封建帝制最終走向滅亡的原因。在《投名狀》中,陳可辛對這種封建制度的批判和描寫其實非常的少,但單單就三位公公在飯桌上的幾次談話就把封建的腐朽體現的淋漓盡致,越是碎片化的隻言片語,也是體現一個時代化不可逆的特徵。

陳可辛的苦心:放眼一部《投名狀》,無奈全是封建情

一部《投名狀》看透古典四大名著

龐青雲落草為寇跟趙二虎和姜午陽一起納投名狀的時候,讓人聯想到了《水滸傳》裡林沖被逼上梁山的感覺;龐青雲跟趙二虎和姜午陽歃血為盟義結金蘭的時候,讓人回到了《三國演義》裡劉關張桃園結義時的情景;龐青雲、趙二虎、姜午陽三兄弟齊心協力攻克重重難關的時候,又讓人感受到了《西遊記》裡師徒四人艱辛取經的精神;最後電影裡滿是封建王朝的腐朽又讓我們看到了《紅樓夢》裡的衰敗,一部電影看盡了中國古代四大名著。

陳可辛的苦心:放眼一部《投名狀》,無奈全是封建情

陳可辛用三個小人物的命運來反映了一個大時代的悲哀,全程用描繪戰爭來反對戰爭,沒有刻意的去勾勒政治的腐朽卻無處不見政治的腐朽。這就是陳可辛了不起的地方。就像從前的《甜蜜蜜》一樣,用黎明與張曼玉的愛情來反映了97香港移民潮的時代變遷,這一次《投名狀》又用李連杰、劉德華和金城武三人的兄弟情來反映封建社會的破敗,《投名狀》是一部怎麼看都被低估了的電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