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可辛是“香港十大導演”之一,但似乎又是香港導演中最沒有“香港味”的一位。他的電影裡沒有傳統香港警匪電影的韌勁,也沒有獨特無厘頭香港喜劇電影的鬧性,他崇尚劇情但不像杜琪峰那麼犀利,他熱衷於文藝但又不像許鞍華那麼執著。陳可辛在自己的電影之路上形成了一種獨屬於自己的風格:做時代的捕影者,以小見大,總是通過幾個人的故事去講述一個時代的故事。所以陳可辛的電影至少得看兩邊,第一遍看電影精彩的故事,第二遍看故事背後時代的變遷。

"

陳可辛是“香港十大導演”之一,但似乎又是香港導演中最沒有“香港味”的一位。他的電影裡沒有傳統香港警匪電影的韌勁,也沒有獨特無厘頭香港喜劇電影的鬧性,他崇尚劇情但不像杜琪峰那麼犀利,他熱衷於文藝但又不像許鞍華那麼執著。陳可辛在自己的電影之路上形成了一種獨屬於自己的風格:做時代的捕影者,以小見大,總是通過幾個人的故事去講述一個時代的故事。所以陳可辛的電影至少得看兩邊,第一遍看電影精彩的故事,第二遍看故事背後時代的變遷。

時代捕影者陳可辛,用電影給每個時代做畫像的男人

《甜蜜蜜》兩個人的愛情看香港迴歸前的歷史變遷

《甜蜜蜜》講述的是黎小軍(黎明飾)與李翹(張曼玉飾)兜兜轉轉十年,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浪漫愛情故事,從1986年到1995年,兩人跟隨時代的發展從內地到香港再到美國,最後又回到香港。通過小人物的命運記錄了中國香港移民的大浪潮,展現了香港迴歸前十年的歷史變遷。

移民浪潮裡的愛情

在香港近代的發展史上有三次比較大的移民浪潮:第一次是中國施行改革開放後的大量內地人移民香港;第二次是《中英聯合聲明》生效後香港人因香港前途未卜而移民外出;第三次是迴歸前夕香港人對香港前景改觀而紛紛回港。而電影中黎小軍與李翹的愛情剛好完整的經歷了這三個階段。兩人的相遇都是因為都前往香港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兩人的別離則都是在香港遇到了生活的困境而選擇逃離;然而在一切都歸於平靜之後兩人在香港迴歸的前夕再次重逢。分分合合的愛情,看似是姻緣的命中註定,但實際上都是社會發展大浪潮下的必然產物。時代的發展可以輕易地衝散一對人,也可以自然地拉攏一對人,因為彼此都是在浪潮漩渦中漂泊的一分子。

"

陳可辛是“香港十大導演”之一,但似乎又是香港導演中最沒有“香港味”的一位。他的電影裡沒有傳統香港警匪電影的韌勁,也沒有獨特無厘頭香港喜劇電影的鬧性,他崇尚劇情但不像杜琪峰那麼犀利,他熱衷於文藝但又不像許鞍華那麼執著。陳可辛在自己的電影之路上形成了一種獨屬於自己的風格:做時代的捕影者,以小見大,總是通過幾個人的故事去講述一個時代的故事。所以陳可辛的電影至少得看兩邊,第一遍看電影精彩的故事,第二遍看故事背後時代的變遷。

時代捕影者陳可辛,用電影給每個時代做畫像的男人

《甜蜜蜜》兩個人的愛情看香港迴歸前的歷史變遷

《甜蜜蜜》講述的是黎小軍(黎明飾)與李翹(張曼玉飾)兜兜轉轉十年,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浪漫愛情故事,從1986年到1995年,兩人跟隨時代的發展從內地到香港再到美國,最後又回到香港。通過小人物的命運記錄了中國香港移民的大浪潮,展現了香港迴歸前十年的歷史變遷。

移民浪潮裡的愛情

在香港近代的發展史上有三次比較大的移民浪潮:第一次是中國施行改革開放後的大量內地人移民香港;第二次是《中英聯合聲明》生效後香港人因香港前途未卜而移民外出;第三次是迴歸前夕香港人對香港前景改觀而紛紛回港。而電影中黎小軍與李翹的愛情剛好完整的經歷了這三個階段。兩人的相遇都是因為都前往香港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兩人的別離則都是在香港遇到了生活的困境而選擇逃離;然而在一切都歸於平靜之後兩人在香港迴歸的前夕再次重逢。分分合合的愛情,看似是姻緣的命中註定,但實際上都是社會發展大浪潮下的必然產物。時代的發展可以輕易地衝散一對人,也可以自然地拉攏一對人,因為彼此都是在浪潮漩渦中漂泊的一分子。

時代捕影者陳可辛,用電影給每個時代做畫像的男人

香港無根的漂泊感

電影獲得了第1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九項大獎,並被美國《時代週刊》評為1997年度全球十大佳片第二位。能夠獲得如此高的成就,除了愛情,電影裡肯定還有更深層次的社會價值。那就是香港人一種無根的漂泊感,這種漂泊感並不是屬於黎小軍與李翹兩個人,而是屬於整個香港社會:飯店的老闆是這樣,黑幫老大豹哥也是這樣。儘管他們每個人都有離開香港的不同理由,但根本上都是被社會大潮流所驅趕的弄潮兒。而陳可辛的偉大在於,把這種略帶動盪而又迷茫的社會情緒,通過簡單清晰的愛情故事展現了出來。就像歌曲《甜蜜蜜》一樣,那樣的歌曲,那樣的故事,那樣的經歷,都只屬於那個特殊的時代。

"

陳可辛是“香港十大導演”之一,但似乎又是香港導演中最沒有“香港味”的一位。他的電影裡沒有傳統香港警匪電影的韌勁,也沒有獨特無厘頭香港喜劇電影的鬧性,他崇尚劇情但不像杜琪峰那麼犀利,他熱衷於文藝但又不像許鞍華那麼執著。陳可辛在自己的電影之路上形成了一種獨屬於自己的風格:做時代的捕影者,以小見大,總是通過幾個人的故事去講述一個時代的故事。所以陳可辛的電影至少得看兩邊,第一遍看電影精彩的故事,第二遍看故事背後時代的變遷。

時代捕影者陳可辛,用電影給每個時代做畫像的男人

《甜蜜蜜》兩個人的愛情看香港迴歸前的歷史變遷

《甜蜜蜜》講述的是黎小軍(黎明飾)與李翹(張曼玉飾)兜兜轉轉十年,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浪漫愛情故事,從1986年到1995年,兩人跟隨時代的發展從內地到香港再到美國,最後又回到香港。通過小人物的命運記錄了中國香港移民的大浪潮,展現了香港迴歸前十年的歷史變遷。

移民浪潮裡的愛情

在香港近代的發展史上有三次比較大的移民浪潮:第一次是中國施行改革開放後的大量內地人移民香港;第二次是《中英聯合聲明》生效後香港人因香港前途未卜而移民外出;第三次是迴歸前夕香港人對香港前景改觀而紛紛回港。而電影中黎小軍與李翹的愛情剛好完整的經歷了這三個階段。兩人的相遇都是因為都前往香港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兩人的別離則都是在香港遇到了生活的困境而選擇逃離;然而在一切都歸於平靜之後兩人在香港迴歸的前夕再次重逢。分分合合的愛情,看似是姻緣的命中註定,但實際上都是社會發展大浪潮下的必然產物。時代的發展可以輕易地衝散一對人,也可以自然地拉攏一對人,因為彼此都是在浪潮漩渦中漂泊的一分子。

時代捕影者陳可辛,用電影給每個時代做畫像的男人

香港無根的漂泊感

電影獲得了第1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九項大獎,並被美國《時代週刊》評為1997年度全球十大佳片第二位。能夠獲得如此高的成就,除了愛情,電影裡肯定還有更深層次的社會價值。那就是香港人一種無根的漂泊感,這種漂泊感並不是屬於黎小軍與李翹兩個人,而是屬於整個香港社會:飯店的老闆是這樣,黑幫老大豹哥也是這樣。儘管他們每個人都有離開香港的不同理由,但根本上都是被社會大潮流所驅趕的弄潮兒。而陳可辛的偉大在於,把這種略帶動盪而又迷茫的社會情緒,通過簡單清晰的愛情故事展現了出來。就像歌曲《甜蜜蜜》一樣,那樣的歌曲,那樣的故事,那樣的經歷,都只屬於那個特殊的時代。

時代捕影者陳可辛,用電影給每個時代做畫像的男人

《甜蜜蜜》原名《大城小愛》,用兩個小人物的愛情來見證大時代的變遷,但在拍攝之中因為鄧麗君的突然離世,而在電影中放大了《甜蜜蜜》的元素,從而直接更改了電影的名字。《大城小愛》也好,《甜蜜蜜》也好,都是漂泊時代裡最好的愛情。

《投名狀》三個人的戰爭看千年王朝的墜落

《投名狀》根據清末著名的刺馬案改編而成,講述著龐青雲(李連杰飾)、趙二虎(劉德華飾)和姜午陽(金城武)飾演的結拜三兄弟,在戰亂不斷的清朝末年因為個人的立場和情感不同最後自相殘殺的故事。電影把三人間的情感關係勾勒地入木三分,但比情感更值得關注的是人物命運背後折射的封建王朝腐朽墮落的悲劇。

早已註定的人物命運

《投名狀》裡龐青雲、趙二虎和姜午陽分別代表作封建社會裡被統治階級的三類人群。姜午陽是典型的封建小農經濟思想的代表,他的人生理想宏圖就是三兄弟有吃有喝一直在一起,至於兄弟之外的事情全部漠不關心,所以他可以為了兄弟情而弒嫂;趙二虎是封建地方官的代表,雖然是賊但依然肩負著全村人的生計。極盡所能保一方人的平安,但他治標不治本,沒有從制度上觸碰到解決矛盾的根源,為了糧食去搶糧食。龐青雲則是封建制度下仕途知識分子的代表,為了飛黃騰達,用盡千辛萬苦,但到頭來依然逃不過被政治欺騙和利用的結局。他們的結局早已命中註定,與他們個人的性格與選擇無關。中國封建社會裡永遠是地主對農民進行統治、壓迫與剝削。

"

陳可辛是“香港十大導演”之一,但似乎又是香港導演中最沒有“香港味”的一位。他的電影裡沒有傳統香港警匪電影的韌勁,也沒有獨特無厘頭香港喜劇電影的鬧性,他崇尚劇情但不像杜琪峰那麼犀利,他熱衷於文藝但又不像許鞍華那麼執著。陳可辛在自己的電影之路上形成了一種獨屬於自己的風格:做時代的捕影者,以小見大,總是通過幾個人的故事去講述一個時代的故事。所以陳可辛的電影至少得看兩邊,第一遍看電影精彩的故事,第二遍看故事背後時代的變遷。

時代捕影者陳可辛,用電影給每個時代做畫像的男人

《甜蜜蜜》兩個人的愛情看香港迴歸前的歷史變遷

《甜蜜蜜》講述的是黎小軍(黎明飾)與李翹(張曼玉飾)兜兜轉轉十年,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浪漫愛情故事,從1986年到1995年,兩人跟隨時代的發展從內地到香港再到美國,最後又回到香港。通過小人物的命運記錄了中國香港移民的大浪潮,展現了香港迴歸前十年的歷史變遷。

移民浪潮裡的愛情

在香港近代的發展史上有三次比較大的移民浪潮:第一次是中國施行改革開放後的大量內地人移民香港;第二次是《中英聯合聲明》生效後香港人因香港前途未卜而移民外出;第三次是迴歸前夕香港人對香港前景改觀而紛紛回港。而電影中黎小軍與李翹的愛情剛好完整的經歷了這三個階段。兩人的相遇都是因為都前往香港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兩人的別離則都是在香港遇到了生活的困境而選擇逃離;然而在一切都歸於平靜之後兩人在香港迴歸的前夕再次重逢。分分合合的愛情,看似是姻緣的命中註定,但實際上都是社會發展大浪潮下的必然產物。時代的發展可以輕易地衝散一對人,也可以自然地拉攏一對人,因為彼此都是在浪潮漩渦中漂泊的一分子。

時代捕影者陳可辛,用電影給每個時代做畫像的男人

香港無根的漂泊感

電影獲得了第1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九項大獎,並被美國《時代週刊》評為1997年度全球十大佳片第二位。能夠獲得如此高的成就,除了愛情,電影裡肯定還有更深層次的社會價值。那就是香港人一種無根的漂泊感,這種漂泊感並不是屬於黎小軍與李翹兩個人,而是屬於整個香港社會:飯店的老闆是這樣,黑幫老大豹哥也是這樣。儘管他們每個人都有離開香港的不同理由,但根本上都是被社會大潮流所驅趕的弄潮兒。而陳可辛的偉大在於,把這種略帶動盪而又迷茫的社會情緒,通過簡單清晰的愛情故事展現了出來。就像歌曲《甜蜜蜜》一樣,那樣的歌曲,那樣的故事,那樣的經歷,都只屬於那個特殊的時代。

時代捕影者陳可辛,用電影給每個時代做畫像的男人

《甜蜜蜜》原名《大城小愛》,用兩個小人物的愛情來見證大時代的變遷,但在拍攝之中因為鄧麗君的突然離世,而在電影中放大了《甜蜜蜜》的元素,從而直接更改了電影的名字。《大城小愛》也好,《甜蜜蜜》也好,都是漂泊時代裡最好的愛情。

《投名狀》三個人的戰爭看千年王朝的墜落

《投名狀》根據清末著名的刺馬案改編而成,講述著龐青雲(李連杰飾)、趙二虎(劉德華飾)和姜午陽(金城武)飾演的結拜三兄弟,在戰亂不斷的清朝末年因為個人的立場和情感不同最後自相殘殺的故事。電影把三人間的情感關係勾勒地入木三分,但比情感更值得關注的是人物命運背後折射的封建王朝腐朽墮落的悲劇。

早已註定的人物命運

《投名狀》裡龐青雲、趙二虎和姜午陽分別代表作封建社會裡被統治階級的三類人群。姜午陽是典型的封建小農經濟思想的代表,他的人生理想宏圖就是三兄弟有吃有喝一直在一起,至於兄弟之外的事情全部漠不關心,所以他可以為了兄弟情而弒嫂;趙二虎是封建地方官的代表,雖然是賊但依然肩負著全村人的生計。極盡所能保一方人的平安,但他治標不治本,沒有從制度上觸碰到解決矛盾的根源,為了糧食去搶糧食。龐青雲則是封建制度下仕途知識分子的代表,為了飛黃騰達,用盡千辛萬苦,但到頭來依然逃不過被政治欺騙和利用的結局。他們的結局早已命中註定,與他們個人的性格與選擇無關。中國封建社會裡永遠是地主對農民進行統治、壓迫與剝削。

時代捕影者陳可辛,用電影給每個時代做畫像的男人

沒有正義之分的戰爭

戰爭的目的往往是政治的延續或者經濟的擴張。但在《投名狀》裡電影展現裡戰爭極為野蠻的一面:戰爭與正邪無關,只是一場關於糧食的爭奪。所有人打仗的目的不過都是多分幾個饅頭。但遺憾的是不生產只打仗,糧食只會越來越少,而統治階級卻非常樂意在這種無休止的內耗裡中飽私囊坐收漁翁之利,看著江山的破敗與個人的高升。在《投名狀》裡最讓人心疼的並不是戰爭的殘酷和人民的疾苦,而是在這一切的背後統治階級的腐朽與麻木。民永遠是民,官永遠是官,這種兩大階級對立的局面在中國封建社會已經形成了上千年。《投名狀》裡的故事一直都在重複上演,過去陳勝吳廣是這樣,水泊梁山也是這樣。

"

陳可辛是“香港十大導演”之一,但似乎又是香港導演中最沒有“香港味”的一位。他的電影裡沒有傳統香港警匪電影的韌勁,也沒有獨特無厘頭香港喜劇電影的鬧性,他崇尚劇情但不像杜琪峰那麼犀利,他熱衷於文藝但又不像許鞍華那麼執著。陳可辛在自己的電影之路上形成了一種獨屬於自己的風格:做時代的捕影者,以小見大,總是通過幾個人的故事去講述一個時代的故事。所以陳可辛的電影至少得看兩邊,第一遍看電影精彩的故事,第二遍看故事背後時代的變遷。

時代捕影者陳可辛,用電影給每個時代做畫像的男人

《甜蜜蜜》兩個人的愛情看香港迴歸前的歷史變遷

《甜蜜蜜》講述的是黎小軍(黎明飾)與李翹(張曼玉飾)兜兜轉轉十年,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浪漫愛情故事,從1986年到1995年,兩人跟隨時代的發展從內地到香港再到美國,最後又回到香港。通過小人物的命運記錄了中國香港移民的大浪潮,展現了香港迴歸前十年的歷史變遷。

移民浪潮裡的愛情

在香港近代的發展史上有三次比較大的移民浪潮:第一次是中國施行改革開放後的大量內地人移民香港;第二次是《中英聯合聲明》生效後香港人因香港前途未卜而移民外出;第三次是迴歸前夕香港人對香港前景改觀而紛紛回港。而電影中黎小軍與李翹的愛情剛好完整的經歷了這三個階段。兩人的相遇都是因為都前往香港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兩人的別離則都是在香港遇到了生活的困境而選擇逃離;然而在一切都歸於平靜之後兩人在香港迴歸的前夕再次重逢。分分合合的愛情,看似是姻緣的命中註定,但實際上都是社會發展大浪潮下的必然產物。時代的發展可以輕易地衝散一對人,也可以自然地拉攏一對人,因為彼此都是在浪潮漩渦中漂泊的一分子。

時代捕影者陳可辛,用電影給每個時代做畫像的男人

香港無根的漂泊感

電影獲得了第1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九項大獎,並被美國《時代週刊》評為1997年度全球十大佳片第二位。能夠獲得如此高的成就,除了愛情,電影裡肯定還有更深層次的社會價值。那就是香港人一種無根的漂泊感,這種漂泊感並不是屬於黎小軍與李翹兩個人,而是屬於整個香港社會:飯店的老闆是這樣,黑幫老大豹哥也是這樣。儘管他們每個人都有離開香港的不同理由,但根本上都是被社會大潮流所驅趕的弄潮兒。而陳可辛的偉大在於,把這種略帶動盪而又迷茫的社會情緒,通過簡單清晰的愛情故事展現了出來。就像歌曲《甜蜜蜜》一樣,那樣的歌曲,那樣的故事,那樣的經歷,都只屬於那個特殊的時代。

時代捕影者陳可辛,用電影給每個時代做畫像的男人

《甜蜜蜜》原名《大城小愛》,用兩個小人物的愛情來見證大時代的變遷,但在拍攝之中因為鄧麗君的突然離世,而在電影中放大了《甜蜜蜜》的元素,從而直接更改了電影的名字。《大城小愛》也好,《甜蜜蜜》也好,都是漂泊時代裡最好的愛情。

《投名狀》三個人的戰爭看千年王朝的墜落

《投名狀》根據清末著名的刺馬案改編而成,講述著龐青雲(李連杰飾)、趙二虎(劉德華飾)和姜午陽(金城武)飾演的結拜三兄弟,在戰亂不斷的清朝末年因為個人的立場和情感不同最後自相殘殺的故事。電影把三人間的情感關係勾勒地入木三分,但比情感更值得關注的是人物命運背後折射的封建王朝腐朽墮落的悲劇。

早已註定的人物命運

《投名狀》裡龐青雲、趙二虎和姜午陽分別代表作封建社會裡被統治階級的三類人群。姜午陽是典型的封建小農經濟思想的代表,他的人生理想宏圖就是三兄弟有吃有喝一直在一起,至於兄弟之外的事情全部漠不關心,所以他可以為了兄弟情而弒嫂;趙二虎是封建地方官的代表,雖然是賊但依然肩負著全村人的生計。極盡所能保一方人的平安,但他治標不治本,沒有從制度上觸碰到解決矛盾的根源,為了糧食去搶糧食。龐青雲則是封建制度下仕途知識分子的代表,為了飛黃騰達,用盡千辛萬苦,但到頭來依然逃不過被政治欺騙和利用的結局。他們的結局早已命中註定,與他們個人的性格與選擇無關。中國封建社會裡永遠是地主對農民進行統治、壓迫與剝削。

時代捕影者陳可辛,用電影給每個時代做畫像的男人

沒有正義之分的戰爭

戰爭的目的往往是政治的延續或者經濟的擴張。但在《投名狀》裡電影展現裡戰爭極為野蠻的一面:戰爭與正邪無關,只是一場關於糧食的爭奪。所有人打仗的目的不過都是多分幾個饅頭。但遺憾的是不生產只打仗,糧食只會越來越少,而統治階級卻非常樂意在這種無休止的內耗裡中飽私囊坐收漁翁之利,看著江山的破敗與個人的高升。在《投名狀》裡最讓人心疼的並不是戰爭的殘酷和人民的疾苦,而是在這一切的背後統治階級的腐朽與麻木。民永遠是民,官永遠是官,這種兩大階級對立的局面在中國封建社會已經形成了上千年。《投名狀》裡的故事一直都在重複上演,過去陳勝吳廣是這樣,水泊梁山也是這樣。

時代捕影者陳可辛,用電影給每個時代做畫像的男人

一個羸弱不堪搖搖欲墜的帝國,在自己即將倒下的時候也不忘停止對人民的掠奪,這就是陳可辛在《投名狀》裡給我們勾勒出來的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以小見大,一個王朝所有的病疾竟是通過三個不起眼的山賊展現了出來。

《中國合夥人》三個人的合夥看中國企業家的故事

《中國合夥人》根據現實中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強創建新東方的故事改編而成,是一部反映中國當代企業家故事的電影。但電影中成東青(黃曉明飾)、孟曉駿(鄧超飾)、王陽(佟大為)三人對應的不僅僅是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強三人,而是歷經了從20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10年代時代變遷的所有中國人,在《中國合夥人》裡我們看到了一代人的成長與一個國家的發展。

兩代人不同的出國夢

《中國合夥人》以留學培訓機構為視角直接反映了兩代不同人的出國夢,第一代人是以成東青、孟曉駿和王陽為首的50、60後,對於他們來說美國是一個天堂,出國、求學、移民是自己崇高的人生理想;第二代人是成東青、孟曉駿和王陽他們的學生,現在的80、90後,對於他們來說出國與夢想無關,只是一種獲取文憑的手段。出國不再變得神聖和遙不可及,於是滋生了新夢想(新東方)這樣培訓機構的飛速發展。人們對待留學態度的轉變實際上是一種民族自信感的體現,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與美國之間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小了,我們開始堅信自己身邊的東西就是最好的東西。而這種自信源於過去一群人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成東青、孟曉駿和王陽只是其中之一。

"

陳可辛是“香港十大導演”之一,但似乎又是香港導演中最沒有“香港味”的一位。他的電影裡沒有傳統香港警匪電影的韌勁,也沒有獨特無厘頭香港喜劇電影的鬧性,他崇尚劇情但不像杜琪峰那麼犀利,他熱衷於文藝但又不像許鞍華那麼執著。陳可辛在自己的電影之路上形成了一種獨屬於自己的風格:做時代的捕影者,以小見大,總是通過幾個人的故事去講述一個時代的故事。所以陳可辛的電影至少得看兩邊,第一遍看電影精彩的故事,第二遍看故事背後時代的變遷。

時代捕影者陳可辛,用電影給每個時代做畫像的男人

《甜蜜蜜》兩個人的愛情看香港迴歸前的歷史變遷

《甜蜜蜜》講述的是黎小軍(黎明飾)與李翹(張曼玉飾)兜兜轉轉十年,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浪漫愛情故事,從1986年到1995年,兩人跟隨時代的發展從內地到香港再到美國,最後又回到香港。通過小人物的命運記錄了中國香港移民的大浪潮,展現了香港迴歸前十年的歷史變遷。

移民浪潮裡的愛情

在香港近代的發展史上有三次比較大的移民浪潮:第一次是中國施行改革開放後的大量內地人移民香港;第二次是《中英聯合聲明》生效後香港人因香港前途未卜而移民外出;第三次是迴歸前夕香港人對香港前景改觀而紛紛回港。而電影中黎小軍與李翹的愛情剛好完整的經歷了這三個階段。兩人的相遇都是因為都前往香港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兩人的別離則都是在香港遇到了生活的困境而選擇逃離;然而在一切都歸於平靜之後兩人在香港迴歸的前夕再次重逢。分分合合的愛情,看似是姻緣的命中註定,但實際上都是社會發展大浪潮下的必然產物。時代的發展可以輕易地衝散一對人,也可以自然地拉攏一對人,因為彼此都是在浪潮漩渦中漂泊的一分子。

時代捕影者陳可辛,用電影給每個時代做畫像的男人

香港無根的漂泊感

電影獲得了第1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九項大獎,並被美國《時代週刊》評為1997年度全球十大佳片第二位。能夠獲得如此高的成就,除了愛情,電影裡肯定還有更深層次的社會價值。那就是香港人一種無根的漂泊感,這種漂泊感並不是屬於黎小軍與李翹兩個人,而是屬於整個香港社會:飯店的老闆是這樣,黑幫老大豹哥也是這樣。儘管他們每個人都有離開香港的不同理由,但根本上都是被社會大潮流所驅趕的弄潮兒。而陳可辛的偉大在於,把這種略帶動盪而又迷茫的社會情緒,通過簡單清晰的愛情故事展現了出來。就像歌曲《甜蜜蜜》一樣,那樣的歌曲,那樣的故事,那樣的經歷,都只屬於那個特殊的時代。

時代捕影者陳可辛,用電影給每個時代做畫像的男人

《甜蜜蜜》原名《大城小愛》,用兩個小人物的愛情來見證大時代的變遷,但在拍攝之中因為鄧麗君的突然離世,而在電影中放大了《甜蜜蜜》的元素,從而直接更改了電影的名字。《大城小愛》也好,《甜蜜蜜》也好,都是漂泊時代裡最好的愛情。

《投名狀》三個人的戰爭看千年王朝的墜落

《投名狀》根據清末著名的刺馬案改編而成,講述著龐青雲(李連杰飾)、趙二虎(劉德華飾)和姜午陽(金城武)飾演的結拜三兄弟,在戰亂不斷的清朝末年因為個人的立場和情感不同最後自相殘殺的故事。電影把三人間的情感關係勾勒地入木三分,但比情感更值得關注的是人物命運背後折射的封建王朝腐朽墮落的悲劇。

早已註定的人物命運

《投名狀》裡龐青雲、趙二虎和姜午陽分別代表作封建社會裡被統治階級的三類人群。姜午陽是典型的封建小農經濟思想的代表,他的人生理想宏圖就是三兄弟有吃有喝一直在一起,至於兄弟之外的事情全部漠不關心,所以他可以為了兄弟情而弒嫂;趙二虎是封建地方官的代表,雖然是賊但依然肩負著全村人的生計。極盡所能保一方人的平安,但他治標不治本,沒有從制度上觸碰到解決矛盾的根源,為了糧食去搶糧食。龐青雲則是封建制度下仕途知識分子的代表,為了飛黃騰達,用盡千辛萬苦,但到頭來依然逃不過被政治欺騙和利用的結局。他們的結局早已命中註定,與他們個人的性格與選擇無關。中國封建社會裡永遠是地主對農民進行統治、壓迫與剝削。

時代捕影者陳可辛,用電影給每個時代做畫像的男人

沒有正義之分的戰爭

戰爭的目的往往是政治的延續或者經濟的擴張。但在《投名狀》裡電影展現裡戰爭極為野蠻的一面:戰爭與正邪無關,只是一場關於糧食的爭奪。所有人打仗的目的不過都是多分幾個饅頭。但遺憾的是不生產只打仗,糧食只會越來越少,而統治階級卻非常樂意在這種無休止的內耗裡中飽私囊坐收漁翁之利,看著江山的破敗與個人的高升。在《投名狀》裡最讓人心疼的並不是戰爭的殘酷和人民的疾苦,而是在這一切的背後統治階級的腐朽與麻木。民永遠是民,官永遠是官,這種兩大階級對立的局面在中國封建社會已經形成了上千年。《投名狀》裡的故事一直都在重複上演,過去陳勝吳廣是這樣,水泊梁山也是這樣。

時代捕影者陳可辛,用電影給每個時代做畫像的男人

一個羸弱不堪搖搖欲墜的帝國,在自己即將倒下的時候也不忘停止對人民的掠奪,這就是陳可辛在《投名狀》裡給我們勾勒出來的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以小見大,一個王朝所有的病疾竟是通過三個不起眼的山賊展現了出來。

《中國合夥人》三個人的合夥看中國企業家的故事

《中國合夥人》根據現實中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強創建新東方的故事改編而成,是一部反映中國當代企業家故事的電影。但電影中成東青(黃曉明飾)、孟曉駿(鄧超飾)、王陽(佟大為)三人對應的不僅僅是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強三人,而是歷經了從20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10年代時代變遷的所有中國人,在《中國合夥人》裡我們看到了一代人的成長與一個國家的發展。

兩代人不同的出國夢

《中國合夥人》以留學培訓機構為視角直接反映了兩代不同人的出國夢,第一代人是以成東青、孟曉駿和王陽為首的50、60後,對於他們來說美國是一個天堂,出國、求學、移民是自己崇高的人生理想;第二代人是成東青、孟曉駿和王陽他們的學生,現在的80、90後,對於他們來說出國與夢想無關,只是一種獲取文憑的手段。出國不再變得神聖和遙不可及,於是滋生了新夢想(新東方)這樣培訓機構的飛速發展。人們對待留學態度的轉變實際上是一種民族自信感的體現,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與美國之間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小了,我們開始堅信自己身邊的東西就是最好的東西。而這種自信源於過去一群人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成東青、孟曉駿和王陽只是其中之一。

時代捕影者陳可辛,用電影給每個時代做畫像的男人

三十年共同的奮鬥史

1980年到2010年是中國發展壯大最快的30年,在這30多年裡無數的企業和企業家迅速成長和崛起。它們的存在與發展同步著中國的進步與強大。電影裡出現了多個具有標誌性的歷史事件:1993年中國第一次申奧失敗,1999年美國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2000年新浪在納斯達克上市,以及2002年姚明加入NBA等等,這些事件體現著中國國際地位由弱到強的一個發展過程,同時對應著的也是新夢想發展由小到大的一個過程,在《中國合夥人》裡,企業的發展和壯大都是跟隨著它背後時代與國家發展的腳步,這一點陳可辛沒有明說,但在細節上我們感受得很清晰,鄧超三次前往美國,三次不同的個人經歷就是最好的例子。

"

陳可辛是“香港十大導演”之一,但似乎又是香港導演中最沒有“香港味”的一位。他的電影裡沒有傳統香港警匪電影的韌勁,也沒有獨特無厘頭香港喜劇電影的鬧性,他崇尚劇情但不像杜琪峰那麼犀利,他熱衷於文藝但又不像許鞍華那麼執著。陳可辛在自己的電影之路上形成了一種獨屬於自己的風格:做時代的捕影者,以小見大,總是通過幾個人的故事去講述一個時代的故事。所以陳可辛的電影至少得看兩邊,第一遍看電影精彩的故事,第二遍看故事背後時代的變遷。

時代捕影者陳可辛,用電影給每個時代做畫像的男人

《甜蜜蜜》兩個人的愛情看香港迴歸前的歷史變遷

《甜蜜蜜》講述的是黎小軍(黎明飾)與李翹(張曼玉飾)兜兜轉轉十年,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浪漫愛情故事,從1986年到1995年,兩人跟隨時代的發展從內地到香港再到美國,最後又回到香港。通過小人物的命運記錄了中國香港移民的大浪潮,展現了香港迴歸前十年的歷史變遷。

移民浪潮裡的愛情

在香港近代的發展史上有三次比較大的移民浪潮:第一次是中國施行改革開放後的大量內地人移民香港;第二次是《中英聯合聲明》生效後香港人因香港前途未卜而移民外出;第三次是迴歸前夕香港人對香港前景改觀而紛紛回港。而電影中黎小軍與李翹的愛情剛好完整的經歷了這三個階段。兩人的相遇都是因為都前往香港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兩人的別離則都是在香港遇到了生活的困境而選擇逃離;然而在一切都歸於平靜之後兩人在香港迴歸的前夕再次重逢。分分合合的愛情,看似是姻緣的命中註定,但實際上都是社會發展大浪潮下的必然產物。時代的發展可以輕易地衝散一對人,也可以自然地拉攏一對人,因為彼此都是在浪潮漩渦中漂泊的一分子。

時代捕影者陳可辛,用電影給每個時代做畫像的男人

香港無根的漂泊感

電影獲得了第1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九項大獎,並被美國《時代週刊》評為1997年度全球十大佳片第二位。能夠獲得如此高的成就,除了愛情,電影裡肯定還有更深層次的社會價值。那就是香港人一種無根的漂泊感,這種漂泊感並不是屬於黎小軍與李翹兩個人,而是屬於整個香港社會:飯店的老闆是這樣,黑幫老大豹哥也是這樣。儘管他們每個人都有離開香港的不同理由,但根本上都是被社會大潮流所驅趕的弄潮兒。而陳可辛的偉大在於,把這種略帶動盪而又迷茫的社會情緒,通過簡單清晰的愛情故事展現了出來。就像歌曲《甜蜜蜜》一樣,那樣的歌曲,那樣的故事,那樣的經歷,都只屬於那個特殊的時代。

時代捕影者陳可辛,用電影給每個時代做畫像的男人

《甜蜜蜜》原名《大城小愛》,用兩個小人物的愛情來見證大時代的變遷,但在拍攝之中因為鄧麗君的突然離世,而在電影中放大了《甜蜜蜜》的元素,從而直接更改了電影的名字。《大城小愛》也好,《甜蜜蜜》也好,都是漂泊時代裡最好的愛情。

《投名狀》三個人的戰爭看千年王朝的墜落

《投名狀》根據清末著名的刺馬案改編而成,講述著龐青雲(李連杰飾)、趙二虎(劉德華飾)和姜午陽(金城武)飾演的結拜三兄弟,在戰亂不斷的清朝末年因為個人的立場和情感不同最後自相殘殺的故事。電影把三人間的情感關係勾勒地入木三分,但比情感更值得關注的是人物命運背後折射的封建王朝腐朽墮落的悲劇。

早已註定的人物命運

《投名狀》裡龐青雲、趙二虎和姜午陽分別代表作封建社會裡被統治階級的三類人群。姜午陽是典型的封建小農經濟思想的代表,他的人生理想宏圖就是三兄弟有吃有喝一直在一起,至於兄弟之外的事情全部漠不關心,所以他可以為了兄弟情而弒嫂;趙二虎是封建地方官的代表,雖然是賊但依然肩負著全村人的生計。極盡所能保一方人的平安,但他治標不治本,沒有從制度上觸碰到解決矛盾的根源,為了糧食去搶糧食。龐青雲則是封建制度下仕途知識分子的代表,為了飛黃騰達,用盡千辛萬苦,但到頭來依然逃不過被政治欺騙和利用的結局。他們的結局早已命中註定,與他們個人的性格與選擇無關。中國封建社會裡永遠是地主對農民進行統治、壓迫與剝削。

時代捕影者陳可辛,用電影給每個時代做畫像的男人

沒有正義之分的戰爭

戰爭的目的往往是政治的延續或者經濟的擴張。但在《投名狀》裡電影展現裡戰爭極為野蠻的一面:戰爭與正邪無關,只是一場關於糧食的爭奪。所有人打仗的目的不過都是多分幾個饅頭。但遺憾的是不生產只打仗,糧食只會越來越少,而統治階級卻非常樂意在這種無休止的內耗裡中飽私囊坐收漁翁之利,看著江山的破敗與個人的高升。在《投名狀》裡最讓人心疼的並不是戰爭的殘酷和人民的疾苦,而是在這一切的背後統治階級的腐朽與麻木。民永遠是民,官永遠是官,這種兩大階級對立的局面在中國封建社會已經形成了上千年。《投名狀》裡的故事一直都在重複上演,過去陳勝吳廣是這樣,水泊梁山也是這樣。

時代捕影者陳可辛,用電影給每個時代做畫像的男人

一個羸弱不堪搖搖欲墜的帝國,在自己即將倒下的時候也不忘停止對人民的掠奪,這就是陳可辛在《投名狀》裡給我們勾勒出來的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以小見大,一個王朝所有的病疾竟是通過三個不起眼的山賊展現了出來。

《中國合夥人》三個人的合夥看中國企業家的故事

《中國合夥人》根據現實中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強創建新東方的故事改編而成,是一部反映中國當代企業家故事的電影。但電影中成東青(黃曉明飾)、孟曉駿(鄧超飾)、王陽(佟大為)三人對應的不僅僅是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強三人,而是歷經了從20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10年代時代變遷的所有中國人,在《中國合夥人》裡我們看到了一代人的成長與一個國家的發展。

兩代人不同的出國夢

《中國合夥人》以留學培訓機構為視角直接反映了兩代不同人的出國夢,第一代人是以成東青、孟曉駿和王陽為首的50、60後,對於他們來說美國是一個天堂,出國、求學、移民是自己崇高的人生理想;第二代人是成東青、孟曉駿和王陽他們的學生,現在的80、90後,對於他們來說出國與夢想無關,只是一種獲取文憑的手段。出國不再變得神聖和遙不可及,於是滋生了新夢想(新東方)這樣培訓機構的飛速發展。人們對待留學態度的轉變實際上是一種民族自信感的體現,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與美國之間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小了,我們開始堅信自己身邊的東西就是最好的東西。而這種自信源於過去一群人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成東青、孟曉駿和王陽只是其中之一。

時代捕影者陳可辛,用電影給每個時代做畫像的男人

三十年共同的奮鬥史

1980年到2010年是中國發展壯大最快的30年,在這30多年裡無數的企業和企業家迅速成長和崛起。它們的存在與發展同步著中國的進步與強大。電影裡出現了多個具有標誌性的歷史事件:1993年中國第一次申奧失敗,1999年美國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2000年新浪在納斯達克上市,以及2002年姚明加入NBA等等,這些事件體現著中國國際地位由弱到強的一個發展過程,同時對應著的也是新夢想發展由小到大的一個過程,在《中國合夥人》裡,企業的發展和壯大都是跟隨著它背後時代與國家發展的腳步,這一點陳可辛沒有明說,但在細節上我們感受得很清晰,鄧超三次前往美國,三次不同的個人經歷就是最好的例子。

時代捕影者陳可辛,用電影給每個時代做畫像的男人

《中國合夥人》從小處來看,是三位好兄弟為了理想奮鬥創業的勵志電影,但往大處看是近代中國發展和時代變化的紀錄片。電影的結尾,陳可辛羅列了柳傳志、馬雲、李開復等大量優秀企業家的例子,正是他們見證和參與了時代的大發展。

"

陳可辛是“香港十大導演”之一,但似乎又是香港導演中最沒有“香港味”的一位。他的電影裡沒有傳統香港警匪電影的韌勁,也沒有獨特無厘頭香港喜劇電影的鬧性,他崇尚劇情但不像杜琪峰那麼犀利,他熱衷於文藝但又不像許鞍華那麼執著。陳可辛在自己的電影之路上形成了一種獨屬於自己的風格:做時代的捕影者,以小見大,總是通過幾個人的故事去講述一個時代的故事。所以陳可辛的電影至少得看兩邊,第一遍看電影精彩的故事,第二遍看故事背後時代的變遷。

時代捕影者陳可辛,用電影給每個時代做畫像的男人

《甜蜜蜜》兩個人的愛情看香港迴歸前的歷史變遷

《甜蜜蜜》講述的是黎小軍(黎明飾)與李翹(張曼玉飾)兜兜轉轉十年,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浪漫愛情故事,從1986年到1995年,兩人跟隨時代的發展從內地到香港再到美國,最後又回到香港。通過小人物的命運記錄了中國香港移民的大浪潮,展現了香港迴歸前十年的歷史變遷。

移民浪潮裡的愛情

在香港近代的發展史上有三次比較大的移民浪潮:第一次是中國施行改革開放後的大量內地人移民香港;第二次是《中英聯合聲明》生效後香港人因香港前途未卜而移民外出;第三次是迴歸前夕香港人對香港前景改觀而紛紛回港。而電影中黎小軍與李翹的愛情剛好完整的經歷了這三個階段。兩人的相遇都是因為都前往香港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兩人的別離則都是在香港遇到了生活的困境而選擇逃離;然而在一切都歸於平靜之後兩人在香港迴歸的前夕再次重逢。分分合合的愛情,看似是姻緣的命中註定,但實際上都是社會發展大浪潮下的必然產物。時代的發展可以輕易地衝散一對人,也可以自然地拉攏一對人,因為彼此都是在浪潮漩渦中漂泊的一分子。

時代捕影者陳可辛,用電影給每個時代做畫像的男人

香港無根的漂泊感

電影獲得了第1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九項大獎,並被美國《時代週刊》評為1997年度全球十大佳片第二位。能夠獲得如此高的成就,除了愛情,電影裡肯定還有更深層次的社會價值。那就是香港人一種無根的漂泊感,這種漂泊感並不是屬於黎小軍與李翹兩個人,而是屬於整個香港社會:飯店的老闆是這樣,黑幫老大豹哥也是這樣。儘管他們每個人都有離開香港的不同理由,但根本上都是被社會大潮流所驅趕的弄潮兒。而陳可辛的偉大在於,把這種略帶動盪而又迷茫的社會情緒,通過簡單清晰的愛情故事展現了出來。就像歌曲《甜蜜蜜》一樣,那樣的歌曲,那樣的故事,那樣的經歷,都只屬於那個特殊的時代。

時代捕影者陳可辛,用電影給每個時代做畫像的男人

《甜蜜蜜》原名《大城小愛》,用兩個小人物的愛情來見證大時代的變遷,但在拍攝之中因為鄧麗君的突然離世,而在電影中放大了《甜蜜蜜》的元素,從而直接更改了電影的名字。《大城小愛》也好,《甜蜜蜜》也好,都是漂泊時代裡最好的愛情。

《投名狀》三個人的戰爭看千年王朝的墜落

《投名狀》根據清末著名的刺馬案改編而成,講述著龐青雲(李連杰飾)、趙二虎(劉德華飾)和姜午陽(金城武)飾演的結拜三兄弟,在戰亂不斷的清朝末年因為個人的立場和情感不同最後自相殘殺的故事。電影把三人間的情感關係勾勒地入木三分,但比情感更值得關注的是人物命運背後折射的封建王朝腐朽墮落的悲劇。

早已註定的人物命運

《投名狀》裡龐青雲、趙二虎和姜午陽分別代表作封建社會裡被統治階級的三類人群。姜午陽是典型的封建小農經濟思想的代表,他的人生理想宏圖就是三兄弟有吃有喝一直在一起,至於兄弟之外的事情全部漠不關心,所以他可以為了兄弟情而弒嫂;趙二虎是封建地方官的代表,雖然是賊但依然肩負著全村人的生計。極盡所能保一方人的平安,但他治標不治本,沒有從制度上觸碰到解決矛盾的根源,為了糧食去搶糧食。龐青雲則是封建制度下仕途知識分子的代表,為了飛黃騰達,用盡千辛萬苦,但到頭來依然逃不過被政治欺騙和利用的結局。他們的結局早已命中註定,與他們個人的性格與選擇無關。中國封建社會裡永遠是地主對農民進行統治、壓迫與剝削。

時代捕影者陳可辛,用電影給每個時代做畫像的男人

沒有正義之分的戰爭

戰爭的目的往往是政治的延續或者經濟的擴張。但在《投名狀》裡電影展現裡戰爭極為野蠻的一面:戰爭與正邪無關,只是一場關於糧食的爭奪。所有人打仗的目的不過都是多分幾個饅頭。但遺憾的是不生產只打仗,糧食只會越來越少,而統治階級卻非常樂意在這種無休止的內耗裡中飽私囊坐收漁翁之利,看著江山的破敗與個人的高升。在《投名狀》裡最讓人心疼的並不是戰爭的殘酷和人民的疾苦,而是在這一切的背後統治階級的腐朽與麻木。民永遠是民,官永遠是官,這種兩大階級對立的局面在中國封建社會已經形成了上千年。《投名狀》裡的故事一直都在重複上演,過去陳勝吳廣是這樣,水泊梁山也是這樣。

時代捕影者陳可辛,用電影給每個時代做畫像的男人

一個羸弱不堪搖搖欲墜的帝國,在自己即將倒下的時候也不忘停止對人民的掠奪,這就是陳可辛在《投名狀》裡給我們勾勒出來的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以小見大,一個王朝所有的病疾竟是通過三個不起眼的山賊展現了出來。

《中國合夥人》三個人的合夥看中國企業家的故事

《中國合夥人》根據現實中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強創建新東方的故事改編而成,是一部反映中國當代企業家故事的電影。但電影中成東青(黃曉明飾)、孟曉駿(鄧超飾)、王陽(佟大為)三人對應的不僅僅是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強三人,而是歷經了從20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10年代時代變遷的所有中國人,在《中國合夥人》裡我們看到了一代人的成長與一個國家的發展。

兩代人不同的出國夢

《中國合夥人》以留學培訓機構為視角直接反映了兩代不同人的出國夢,第一代人是以成東青、孟曉駿和王陽為首的50、60後,對於他們來說美國是一個天堂,出國、求學、移民是自己崇高的人生理想;第二代人是成東青、孟曉駿和王陽他們的學生,現在的80、90後,對於他們來說出國與夢想無關,只是一種獲取文憑的手段。出國不再變得神聖和遙不可及,於是滋生了新夢想(新東方)這樣培訓機構的飛速發展。人們對待留學態度的轉變實際上是一種民族自信感的體現,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與美國之間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小了,我們開始堅信自己身邊的東西就是最好的東西。而這種自信源於過去一群人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成東青、孟曉駿和王陽只是其中之一。

時代捕影者陳可辛,用電影給每個時代做畫像的男人

三十年共同的奮鬥史

1980年到2010年是中國發展壯大最快的30年,在這30多年裡無數的企業和企業家迅速成長和崛起。它們的存在與發展同步著中國的進步與強大。電影裡出現了多個具有標誌性的歷史事件:1993年中國第一次申奧失敗,1999年美國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2000年新浪在納斯達克上市,以及2002年姚明加入NBA等等,這些事件體現著中國國際地位由弱到強的一個發展過程,同時對應著的也是新夢想發展由小到大的一個過程,在《中國合夥人》裡,企業的發展和壯大都是跟隨著它背後時代與國家發展的腳步,這一點陳可辛沒有明說,但在細節上我們感受得很清晰,鄧超三次前往美國,三次不同的個人經歷就是最好的例子。

時代捕影者陳可辛,用電影給每個時代做畫像的男人

《中國合夥人》從小處來看,是三位好兄弟為了理想奮鬥創業的勵志電影,但往大處看是近代中國發展和時代變化的紀錄片。電影的結尾,陳可辛羅列了柳傳志、馬雲、李開復等大量優秀企業家的例子,正是他們見證和參與了時代的大發展。

時代捕影者陳可辛,用電影給每個時代做畫像的男人

《甜蜜蜜》《投名狀》和《中國合夥人》就是陳可辛最具有代表性的三部電影,電影擁有精彩的故事的同時也展現了形成這種故事的背後歷史原因。這就是陳可辛導演最獨特的地方,他的電影總是比一般人看到要深要遠。他在意的不是觀眾從他的電影裡看到了什麼,而是從他的電影裡想到了什麼,就如同《清明上河圖》一樣,一幅畫你可以看到一個朝代的繁榮,陳可辛的一部電影,你可以看到一個時代的變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