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智英才:繪本閱讀,你踩“雷”了嗎?

童書繪本 親子成長 育兒 九智英才 九智英才 2017-08-25

在孩子年幼的時候,父母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單就繪本閱讀這一件事來看,如果不小心走進了對繪本的認知誤區,可能就會錯過許多養成孩子良好習慣的機會。

繪本≠圖畫書

♫. ♪~♬..♩

九智英才:繪本閱讀,你踩“雷”了嗎?

儘管已經說過多次,但小編還是忍不住要再嘮叨一遍:繪本≠圖畫書!有些家長認為,圖畫書和繪本一樣,都是有些文字,有些圖片。

但繪本和圖畫書是截然不同的,就像大人讀書,也會對作家有所選擇,圖片也一樣,繪本的作圖均為繪本畫家手繪製圖,視覺效果自然比圖畫書高出許多。

並且,繪本中的圖片內容豐富,留給孩子的觀察機會和想象空間更高,這是圖畫書所不能比擬的。

陪伴≠陪著

♫. ♪~♬..♩

九智英才:繪本閱讀,你踩“雷”了嗎?

在對孩子的教育中,有一個詞叫做“隱性失陪”,是指家長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子女,但因為缺乏有效的溝通,從而造成精神上的失陪。具體表現是親情淡漠、缺乏信任、難以溝通。

家長認為自己花了足夠的時間和孩子相處,但事實上,這種形式上的陪著,無法替代精神層面的陪伴。

一邊看電視、玩手機,一邊與孩子相處,過程中缺少交流。你以為待在孩子身邊就足夠了,可孩子早已因為你的心不在焉而感到失落和難過。

陪伴≠陪著,高質量的陪伴才是孩子最需要的。

閱讀力≠閱讀量

♫. ♪~♬..♩

九智英才:繪本閱讀,你踩“雷”了嗎?

在閱讀越來越被各界重視的今天,很多人卻將閱讀力與閱讀量畫上了等號。

閱讀力不只是識字的能力,而是在識字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理解與應用知識的能力。關鍵在於從“看”到“感受”中,促使思維得到發展。

因此,並不是閱讀量越大,閱讀力就越強,有所感才能有所得,一味地求量只會變成閱讀的阻力,而非助力。

閱讀≠說教

♫. ♪~♬..♩

九智英才:繪本閱讀,你踩“雷”了嗎?

在快閱讀時代,人們的閱讀往往帶有某種目的性,為了學習某種技能或為了通過某項考試而閱讀某些書籍。

繪本閱讀的過程中同樣產生了這樣的問題,當家長得知繪本對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有幫助時,便迫切地要求孩子在讀完相關繪本後,能在短時間內有巨大的變化。

閱讀是一個過程,任何一本繪本都無法立竿見影地規範孩子的某些行為。讓孩子閱讀從來不應該是為了某種目的,而是為了讓孩子在成長地過程中,逐漸變成更好的自己。

共讀≠照本宣科

♫. ♪~♬..♩

九智英才:繪本閱讀,你踩“雷”了嗎?

首先我想問個問題,當各位家長帶孩子一起讀繪本的時候,是否給了孩子自己觀察和表達的機會呢?

我們提倡親子共讀中有兩件事,一件是“親子”,即陪伴;一件是“共讀”,即閱讀。陪伴容易理解,那麼共讀呢?你是否也省略了孩子自己閱讀的過程,將自己看到的內容單方面輸送給孩子?這樣的“共讀”,大概就只剩下“讀”了。

閱讀是孩子自己對新事物感知和認識的過程,如果家長替代了這個過程,將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一股腦灌輸給孩子,那這跟把飯嚼碎了餵給孩子有什麼區別呢?

親子共讀中,家長要做的是高效陪伴,閱讀,就讓孩子來主導吧!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繪本也一樣,走出誤區,正確使用繪本,孩子將受益無窮;但若一味追求量和速度,只會扼殺孩子的閱讀興趣。快點走出誤區,和孩子一起溫馨共讀吧!

歡迎轉載、分享、評論和點贊哦,您的鼓勵是小編升職加薪的動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